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1: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时最难过的是材料关,他们常常为没材料可写而大伤脑筋。在知识经济年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疑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信息教育相对滞后,相当部分村级完小甚至不知信息教育为何物,学生的写作材料的来源固然有限。再加上他们平时的活动空间十分有限,见识小,知识面窄,写作材料相当贫乏,如果平时再不加强材料的积累,作文时往往会觉得没的可写
有人说,小学生的生活太单调,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又到家庭,周而复始,枯燥无味,确实是没啥可写的。我却不这样认为。君不见,每年小学毕业会考的优秀作文或征文比赛中涌现的许多佳作,有几篇不是取材与小学生自己的生活小圈子?同学友谊、邻里亲情、田园野趣、山川树木、花鱼鸟虫等不都可以成为小学生笔下的内容吗?可见,小学生身边不是缺少材料,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积累材料,因此,指导学生积累材料就成了作文教学中一项不可缺少的任务。
1勤用眼,细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观察是智慧最重要能源。因为从信息接受的角度来看,人每天都要通过自己的五官从外部世界接受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又有85%以上是通过人的眼睛观察而获得的,所以是人类获取写作材料的主渠道,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发挥着龙头的作用。
著名生物学家达乐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这说明,观察一定要突出精细二字。但对小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观察事物时粗枝大叶、走马观花,对观察的东西印象不深,到了写作时还是没话可说,也写不具体的现象,因此,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就要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生活,并提出明确的要求。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的:如观察自然界的景物,要求学生能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景物的色彩、声响、味道等;与此同时,要学会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之中,观察还要让学生多留心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人和事,多看、多听、多想,要透过现象抓本质,挖掘其思想内涵。
为了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学生多观察、勤观察,我每周周末都要举行一次我眼中的新鲜事的观察交流,要求学生把本周观察的最精彩的内容在会上同同学进行交流,加强横向联系,这样,不但使学生巩固了自己的观察成果,而且还能把别人观察到的材料同自己的进行对比、内化,丰富了写作材料。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一位写作水平中下的学生在《我爱家乡的莲子》这篇习作中也能把荷花的颜色、形状、味道等较具体地写下来,并能写出荷花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形状及颜色。我在班上读了他的范文,并让他谈谈自己近段的观察体会。他深有感触地说:其实,这篇作文中只有小部分是我自己观
察到的,大部分是在交流活动中听同学们介绍时记下的。可见,让学生加强横向联系,资源共享,对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极其有益。
总之,要在实践中教会学生确定观察的立足点,选择观察的角度,选用观察的方法,同时,把感知和联想、分析、比较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结合起来,这样的观察才,才。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将观察到的东西有条理地表述出来,这样日积月累,就能收集到生活中大量鲜活的材料,写作时何愁无米下锅呢?
2勤动手,常实践
陶行知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写作的素材多半来自作者的现实生活,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更要指导学生注意积累自己的生活实践。教师应教育学生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所做所想随时记录下来,充实自己的材料库,等到写作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感兴趣、满意的材料来。
要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教师也要注意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开辟积累材料的天地。如精心安排好一年中各种节日的活动: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去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组织学生走上社会进行调查、采访;定期举行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手抄报比赛、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深入体验生活,才
能使他们写出的文章具有真情实感。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我每月都要在班级开展一次手抄报展览,同学们在观看展览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自己的作文素材的积累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学习空间。
此外,开展一些诸如小小辩论会等活动,也能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丰富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前两周,我在班级里开展了一次以我向镇长提建议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到大街小巷去实地观察、走访、调查,把当前我镇群众反映较为激烈的一些热点问题收集起来,然后在班级中展开讨论,并写一封建议书,向镇长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讨论会上,同学们涌跃发言,争先恐后地向大家介绍自己调查到的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同学们收集到的材料看,确实是当前我镇存在的较突出的问题,如:卫生状况差、市场管理混乱等。同学们提出的建议也很有价值,一个学生在建议书中这样写道:尊敬的镇长伯伯,我向你提出一个令人特别痛心的问题。每蓬墟期,马路上里三层,外三层的摆满了各种小滩子,不要说汽车,就连我们上学都要费好大的劲才能挤着前行。一个崭新的市场就在公路旁边,好好的市场不去卖,大家为什么偏偏要挤在马路上呢,出了交通事故怎么办?这个问题实在是该管一管了。另一个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道:镇长大人,您不觉得我镇的卫生问题实在是太严重了吗?街道上到处是成堆成堆的垃圾,有人甚至还往河里倒马桶,这样的情况镇里实在是该好好地治一治了。在提出了种种问题之后,同
学们还用假如我是镇长的形式,以镇长的身份提出了各种治理的办法,写出的作文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内容丰富,有真情实感。
3勤读书,广积累
阅读,是作文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中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这里讲的吸收,也就是积累。人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事事都亲历亲见,人的知识习得、经验积累、材料获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力于阅读这种间接吸收的。告别是在农村小学,在信息技术尚未普及,学生无法从网络获取写作素材的情况下,从阅读中积累写作材料成为他们一条较为重要的途径。
要在阅读中积累材料,就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首先,指导学生读书要先浏览前言、目录,看报先看标题、栏目,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内容而读。
其次,阅读宁少而精。奥苏泊尔说过:少量而巩固的知识既有用,又可以迁移,大量混淆不清而又不巩固的知识是完全无用的。所以,我主张学生阅读积累材料不应片面追求数量的,而应努力做到质量的有些学生每天也在埋头苦读,但不见作文水平长进。关键在于这种阅读是浮光掠影式的看热闹,贪多而嚼不烂。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指出:读书不可贪多而求快,而需沉潜往复,从容含玩。要想阅读有成效,就要潜心阅读,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当中。

再者,要让阅读成为孩子们无负担的徜徉,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有充分的自由和选择余地,不要刻意地对他们施加任何压力,以免挫伤他们的阅读积极性。长期的阅读指导使我深深体会到:书本来对学生而言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但是,很多学生之所以怕阅读,是因为教师对他们的额外要求太过于苛刻,总是一厢情愿地把完成摘抄、完成读后感等要求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联系起来,阅读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种负担,学生会把阅读的目的变成好词好句的搜索,会为阅读后即将面对的写读后感的任务烦恼不已。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会因为心有他念而不能纯粹地阅读,甚至会认为阅读是一种作业,完成了作业就完成了阅读,把我要读变成了要我读。这样,学生怎么能尽情地享受到读书的快乐呢?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我每次鼓励学生去读书,都没有提任何附加的要求,他们随时可以选择任何一本自己满意的书去读,读到半中间自己觉得对该书无兴趣时,也可以随时更换,让阅读成为学生无框架的漫步。这样,学生们也许会在某一天阅读完某本书之后有感而发,提起笔想写下内心涌动的感受,那才是一种完全自发的读后感受。当然,在阅读中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在读书时把文章的要点段落的精华记下来,通过各种方式训练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也是很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还要指导学生经常把摘录下来的材料拿出来读一读、背一背,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认识和记忆都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需要无限循环、反复强化的过程。第一次阅读摘录下来的材料留给人的只是一种模糊的记忆,朦胧的印象,如果又长久搁置
一边,不再谋面那么,大量的摘抄不等于白费功吗?古人说: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强调的就是要在字上下功夫,熟读牢记,才能使精美的语言、精华的思想融入自己的智慧;熟读牢记,运用材料时才能呼之欲出,不召自来,达到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中的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447315d0066f5335b812117.html

《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