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谏太宗十思疏教
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2、学习本文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鸽子,有一天,有大臣给他孝敬了一只非常可爱的鸽子,当他正玩得高兴
的时侯,魏徵求见,急得他把鸽子左放右藏就是找不着合适的地方,无奈之下就背过双手,抓在手里,不想一翻长谈之后鸽子不幸捂死,留下他独自感伤。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太宗怕魏徵、敬重魏徵。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出师表》广开言路,亲贤远;《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季氏将伐颛臾》君贤臣能,且上下精诚团结;《寡人之于国》使百姓不饥不寒且得庠序之教,明孝悌之义;《邹忌讽齐王纳谏》广开言路;《阿房宫赋》戒奢以俭。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人镜,太宗由此而能明得失。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即奏疏,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这一个魏征连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得语重心长。.研习课文1、正音
求木之长(zhǎng(jùn(sè(zài(yōng(miù2、翻译并分析第一段。
①论点的提出:非开门见山,而是用两个比喻引出要论述的问题。这样写可以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通俗化,易于让人接受。
②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先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从反面论,反之,国不能安。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一、翻译并分析第二段
总结历史经验,表明自己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创业艰难,易得人心;守成容易“傲物”,使人离心离德。人民的力量是可怕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不能懈怠。
二、复习前两段的重点文言字词

一、翻译并分析第三段。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十思各从哪些角度去谈论治国之道?
核心:正己安人。角度:一二思—戒奢侈;三四思—戒骄躁;五六思—戒放纵;七八思—戒蒙蔽;九十思—戒主观。见可欲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奢侈知止以安人念高危谦冲而自牧惧满溢骄傲江海下百川
①居安乐盘游“五戒”三驱以为度“十思”忧懈怠纵欲慎始而敬终解决问题虑壅蔽虚心以纳下惧谗邪轻人言正身以黜恶恩所加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赏罚不公无以怒而滥刑
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二、课文内容梳理
1、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
2、作者认为他们这样的历史教训原因在“取易守难”吗?(不是。是统治者得天下之后“纵情”“傲物”3、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那当然是可行的。
4、魏征是唐代名臣,他心中治国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文武并用,垂拱而治5、要实现“垂拱而治”,必须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6、君王要怎样做才能才能出现这样的局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7、若要简而能任,择善而从,君王就必须怎样?(要“十思”、宏“九德”8、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归纳为几戒?
:五戒:一戒贪心奢侈,二戒骄傲自满,三戒放纵懈怠,四戒壅蔽谗邪,五戒谬赏滥刑。9、为什么君王要此十思五戒?
:因为治理百姓时,虽然“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百姓也“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人民之力,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10、为什么会出现人民“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的情况?
:因为“凡百元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而“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1、为什么君王会出现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就君王的身份而言,“承天景命”,自以为自承天命,而有恃无恐,“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就普通人性而言,“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般人,能做到善始善终的不多,此人之常情。12、“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一句以反问结束全文,可以收到怎样的效果?
:作者以反问的形式启发太宗,讲明了十思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加坚定他实行开明政治的决心。13、作者反复提醒君王的目的是什么?
:为人君者“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从而“积其德义”,因为“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要“永保无疆之休”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就必须如此。如果“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41af17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15.html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