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及对文化与思维关系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8-07-01 10:42: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谈谈你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及对文化与思维关系的认识?

一、什么是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华夏文化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不同于中华文化的国际属性,可以称之为“中国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受中华文明影响较深的东方文明体系被称为“汉文化圈”,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从旧石器时代的发明创造,到康梁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一是“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又有若干引申义: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其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其三,在前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二是“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庄子·逍遥游》。“化不可代,时不可违”。 《黄帝内经·素问》。“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礼记·中庸》。归纳以上诸说,“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同时“化”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辞海》对“文化”的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分为:精神性文化、制度性文化和器物性文化。

三是中国文化的影响。不但对日本朝鲜半岛产生过重要影响,还对越南新加坡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很多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技术首先应用于航海,才导致了人类所谓蓝色文明和环太平洋文化圈的形成;郑和七下西洋更加深了这种文化的传播和辐射。并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枢纽的东亚文化圈。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以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1] 

二、如何认识文化与思维的关系

世界上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思维主体处理信息及意识的活动。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广义上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狭义的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在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那些长久地、稳定地、普遍地起作用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对待事物的审视趋向和公认的观点,就叫做该民族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心理底层结构的一种外在表现,是民族结构的重要标志。文化与思维的关系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文化是思维的基石。不同的民族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 形成了各自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从而也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模式。上古时期, 由于人们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有限, 因此, 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把握都是建立在经验直觉基础上的。早在西周, 中国人就提出了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 以成万物说法。再加上中国半封闭的大陆地理环境和小农经验, 导致了阴阳学说为核心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产生, 严峻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迫使先秦时代的思想家们把天地( 包括社会) 和人统一起来考虑。把人作为天地之心, 从人出发体验天地万物, 从身家出发体验国家天下, 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

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维方式。

(二)文化是思维的起点。思维方式因人而异, 而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而表现出的思维差异则更为明显。人们习惯于在自己的文化氛围中去思考问题, 认识事物。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精神是实用理性精神, :天人合一的整体世界观, 阴阳五行方法论及非逻辑倾向。其结果是, 大大促进了中国人的形象思维。使之具有直观的综合的和整体的特点, 使中国人善于在特定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敏感地领会情感和心境的潜流。例如, 中国古代的赋、比、兴所运用的形象类比的手法, 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写作手法, 从诗经到楚辞, 到魏晋南北朝的骈文, 再到唐诗宋词, 明清的对联, 形象类比的手法一直很普遍。甚至儒家的六经都是运用形象比喻来讲道理的。这种传统写作手法影响至今。

(三)文化是思维的内容、途径。中国今天所继承的传统思维方法主要是封建时代,特别是秦统一到明清时代的遗存,担追根溯源,至少在商周时期就已基本确定了它的发展趋势。很早以来,农业生产就是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血缘家族的长期存留和延续,华夏中原地区统一氏族的较早形成,是中国传统思维方法孕育和形成的广大浓厚的土壤。以象形文字为主要制作手段,体现奴隶制严格规范的“礼”,表现在先民们情感生活的“乐”,这些古代人们思维活动的主要工具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既是古代思维方式初步形成的表现,同时又作为基本不变的因素,绵延于五千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规定了中国传统思维方法发展的总的走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fad4efdc5da50e2534d7fdb.html

《谈谈你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及对文化与思维关系的认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