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真的名副其实吗?李白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9: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真的名副其实吗?李白怎么说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帖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但是千百年来,也有一些名人质疑它的水平,但都无法撼动它的地位。
李白的一首诗里也有评价这个作品,《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有句“兰亭雄笔不足夸”。
当然对这句诗的解释也不大一致,有的说“兰亭雄笔”指的是序中记载的这次集会,也有人说指的是诗集中的诗文。不过,我还是愿意照字面理解,因为唐代王羲之的书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称颂,人们关注兰亭集序,应该更多的是它的字体与书法,而不是它的内容与文法。所以,“兰亭雄笔”应该指的是作为书法艺术作品的《兰亭集序》。李白是在说被称为雄笔的兰亭集序帖,并不值得夸赞。
可是李白这个非常直白明确的观点,人们难以接受,所以就做出了各种歪解来回避这一观点的存在,因为人们已经把兰亭集序帖称为雄笔,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了。
人们给《兰亭集序》帖加上这样的桂冠,实际上主要是出于对王羲之这个大书法家的崇拜、敬仰与佩服,再加上一些名人雅士甚至皇家贵族的追捧,就使这个兰亭集序帖的名声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炒作这种神操作不是今天才有,在古代就已经屡见不鲜了。当《兰亭集序》帖的名声炒作到高不可攀的程度的时候,就没有人再提出反面的看法了,甚至连其中的一些瑕疵也不敢去指出来了,最后就形成了只能锦上添花。你若颇有微词,那就是给天下人添堵,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特别是有些附庸风雅的帝王,把他捧到了天上,谁还敢有不同的看法?前代已成定论,后世之人只能接受。
最后就成了千古不变的定论,对这千古不变的定论,谁还敢去提出质疑?即使有一些异样的看法与声音,也会淹没在这宏大的、一致的称赞的声浪里,弄不好接触真相的人还会遭万人唾骂,被扣上很多帽子。

《兰亭集序帖》问世以来,人们就在千方百计地寻找其真迹,在帖与帖之间辨别真伪。
如何客观地品评这个作品?我们不妨把它的创作者、大书法家王羲之放在一边,再把“天下第一行书”的这个美名放在一边,把从古到今对它的所有赞誉给它放到一边,逐字逐字地研读,一定会是这样的感受:首先是大多数儿的字都写得很好,看着特别的舒服,然后会在心里说,这上面怎么那么多涂改的地方儿?再看下去的话,你就觉着怎么有那么多的字实在是不好看?有这么多的问题,它怎么还成了天下第一行书?
一、全幅有324个字,具有七处非常明显的涂抹。二、有些字并不是那么好看。
“群贤毕至”的“群”有三个粗重的笔画向右伸出,使这个字完全失去了重心;
“映带左右”的“带”字明显是头重脚轻,上大下小;而且重心偏移;
“惠丰和畅”的“惠”字上、下两个部分都是疏密失当,而且两个部分又挨得太紧,它的重心,又向左偏移了;其中的“和”字,右边儿应该是个“口”,可是看起来像“日”;
“宇宙之大”中的“宙”字明显太小太局促,而且左右失衡。当中的“大”字,无论是笔画还是间架结构,都说不上好看;
“足以极视听之娱”中的“足”字上边太小,下边太大,也太粗重,而且两部分之间也缺少关照;
“俯仰一世”中的“俯仰”两个字,字形间架没有问题,可是在笔意上很像是硬笔写出来的,缺少粗细轻重的变化,给人以敷衍了事之感;
“放浪形骸”的“形”字也太不舒展,也太局促了,像一个贴墙罚站的学生;
“所知既倦,情随事迁”中的“倦”与“情”两个字,和前边说的“俯仰”两个字是同一种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125cd04f6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c.html

《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真的名副其实吗?李白怎么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