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遗传育种教学大纲-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时间:2018-10-26 13:34: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家畜遗传育种》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适用专业与适应学时

适用专业:本课程是动物科技系养殖类通用课,适用于畜牧兽医、动物营养专业。

适用学时:适用学时为76学时。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家畜遗传育种是养殖类专业的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遗传育种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深刻理解家畜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前续的《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主要讲述数据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方法,《生物化学》课程主要讲述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及翻译,不涉及具体遗传技术。前续课程主要了解一些入门和概念性知识,掌握生物数据资料的主要统计方法是什么,DNA的结构及中心法则。

本课程中,学生应掌握应用遗传规律分析或预见生产实际中的遗传现象;能熟练使用生物统计方法计算数据资料并能进行遗传分析;熟练运用性能测定技术进行种畜的鉴定与选择;掌握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知识,能在生产现场完成种畜卡片的编制与记录、配种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生长发育的评定、商品畜禽杂交组合的选择等关键技术;了解遗传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应用的关联性知识与技术。

后续的养猪生产、养牛生产、养羊生产、养禽生产、经济动物生产等专业课程,需进一步深入种畜生产和管理技术,对于其对遗传育种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不再讲述。

同期的动物微生物、家畜繁殖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基础课程,它们提供的知识将共同与本课程一道形成学期末的综合实训项目,并进行“家畜繁殖员、饲料检测化验员”职业资格考证。

四、课程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建立起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框架,能够系统掌握家畜遗传的基本知识,改良家畜遗传素质、培育新品种和品系、高效优质生产畜产品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了解学科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前沿动态;能够将遗传育种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于后续专业课程和工作实践,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遗传育种基础技能的现代养殖人才。同时通过本课程循序渐进的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认识到畜牧业的广阔应用前景,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灵感,培养出对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兴趣。

1. 知识目:使学生掌握遗传物质基础;遗传基本规律;变异;数量性状遗传,群体与选择、选种、选配、本品种选育、杂交等基础知识、原理及方法。了解遗传信息及其传递、数量性状遗传的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掌握遗传基本规律、遗传参数计算、性能测定技术、杂交优势利用及杂交育种的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辩证思维、勤于思考的逻辑推理能力,搜集信息与处理的综合分析能力

3. 素质目:具有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4. 态度目标:培养认真、实干的做事态度,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的求知欲,待人处事的和谐态度,互相帮助的团队合作态度。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从基础理论入手,突出基础实训能力的训练,有着自身独特的教学规律和特点。课程组在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实训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并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穿插案例教学、分层次递进实训、任务驱动型教学等方法,进行了相关考试改革,重点强化操作技能考核的比重。本课程以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为指导思想,采用启发式、互动式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以及“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

课堂实训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教学组织与实施一般过程为:实践问题导入→理论知识点介绍→明确操作任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经验。多角色协同实训以学生小组为中心,内容教学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讨学习氛围。我们基于行为引导的教学观,自创了基于项目、基于讲练结合、基于分层次递进实训的“3BBasic,基础)”特色教学方法,通过产学研、仿真与养殖实践、课内与课外、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课程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五结合”师生互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教学内容

遗传育种概述

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学习《家畜遗传育种》对实现畜禽良种化,加速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的重要性;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与发展概况;并掌握学习本门课程的方法。通过遗传育种学家发现遗传育种规律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 :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遗传育种的发展简史;家畜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的意义;我国家畜遗传育种工作的成就;家畜遗传育种的内容与任务。

教学提示遗传育种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采用实例介绍,遗传育种的成就采用遗传育种学家的成功案例介绍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创新,吸引与培养学生思考与发现的能力。

遗传的物质基础

要求:掌握染色体结构、常见动物染色体的数目,遗传信息的传递,对基因概念的正确分析。了解减数分裂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引为,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依据,基因工程。培养学生利用知识与技术独立进行染色体标本制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 细胞的结构与遗传、细胞分裂、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基因工程简介。

动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小鼠减数分裂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教学提示: 讲述细胞分裂时最好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进行直观教学。

这一章的理论发展很快,有些内容与生物化学重复,因此建议遗传物质及其传递、基因的概念及基因作用的调控、基因工程等内容,不作重点讲授。

遗传的基本规律

要求: 掌握分离规律与自由组合规律的理论要点及其验证方法;掌握连锁遗传、性别决定。掌握有关名词术语。了解非孟德尔遗传现象与规律,伴性遗传的特征及其规律。培养学生学会利用遗传规律分析生产实际中的遗传现象并推断与解释现象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内容:

分离规律:孟德尔实验的方法和特点、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结果、分离现象的解释与验证、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自由组合规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自由组合理论的验证;因子分离、自由组合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行为的一致性;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在畜禽育种实践中的意义。

遗传规律的发展:不完全显性;等显性;致死基因;复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

连锁交换规律:连锁和交换的遗传现象;连锁交换遗传的解释;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根据习题进行单基因、多基因性状的遗传分析;分离、性连锁遗传现象的实际观察。

教学提示: 为避免与中职内容重复,建议尽量结合畜牧方面例子。

讲授连锁遗传时应尽量使用直观教具,伴性遗传可用现代养禽实例予以现场教学。

要求: 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性;染色体结构及数目变异的机制及数目变异的机制与遗传效应。了解人工诱变的方法及应用。利用多媒体教学、动画、图片等使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等现象的抽象概念、原理形象化,培养学生对抽象内容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

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基因突变:概念和原因、种类及其影响因素、基因突变的特性、基因突变的应用。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畸变在育种上的意义。

教学提示: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的方法可结合在一起讲。

数量性状的遗传

要求 :掌握数量性状遗传机制及通径系数的概念。准确了解三个遗传参数(重复率、遗传力、遗传相关)的概念、估算原理与方法、用途。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遗传参数计算的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内容: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数量性状的一般特征、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通径系数理论。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力的概念、遗传力的估算方法、遗传力的应用。

数量性状的重复率:重复率的概念、重复率的计算、重复率的应用。

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遗传相关的概念、性状遗传相关系数的估计、遗传相关的应用。

性状遗传力参数的计算、性状遗传相关系数的计算。

教学提示: 本章内容过简,应主要参考盛志廉、陈瑶生编著的《数量遗传学》讲授;对遗传参数的讲授以遗传力为重点。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要求 :了解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哈代温伯格定律的基本论点及有关证明。学会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处理整体与特殊、个别与一般的群体遗传现象,学会整体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概念与关系:群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哈代温伯格定律:定律要点、哈代一温伯格定律的证明、基因频率的计算。

改变基因频率的因素:突变、选择、遗传漂交、杂交、同型交配。

根据资料进行基因频率的计算。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是哈代温伯格定律,难点是基因频率的计算。

要求 :要求掌握选择原理、家畜鉴定的基本方法,种畜的种用价值可根据系谱、祖先、后裔、本身和旁系的信息进行综合评定,具体指标是育种值,这些内容都必须掌握。了解家畜的体质外貌、生长发育、生产力,这些都是选种的具体指标、具体性状。了解育种值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以及合并选择、综合选择指数选择等目前较先进的选种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与技术进行选种的能力。

教学内容:

家畜的鉴定:家畜的生长与发育、家畜的外形、体质和生产力。

选择原理:质量性状的选择、影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因素。

选种方法:性能测定、系谱测定、同胞测定、后裔测定、合并选择、估计育种值选择、多性状选择、间接选择。

种畜系谱的编制与系谱鉴定、个体育种值的估计、综合选择指数的制订与应用。

教学提示 :对家畜选种依据的性状结合教具、挂图等只作概括讲授;质量性状选择着重介绍应用测交淘汰杂合体,影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因素重点讲选择差和世代间隔;选种方法重点讲授常规选择方法,对相关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计算可根据需要讲授。

要求 :要求掌握品质选配与亲缘选配各有何作用,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正确认识近交的有益和有害方面,以便在育种中正确使用。培养学生利用知识与技术进行选配计划制订及近交程度分析的能力。

教学内容:

选配的作用和种类:选配的作用、选配的种类、选配计划的制订。

近交:近交的概念、近交程度的分析、近交的遗传效应及其应用。

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的计算。

教学提示: 个体选配及种群选配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课前布置提纲,确定中心发言人,根据学生讨论内容教师进行系统总结。

品种及其选育

要求: 掌握本品种选育的原理、措施,外来品种引入后的风土驯化、引种时要注意问题等,要求掌握品种的概念。培养学生利用知识与技能制订品种资源利用与保护、选育与提高的能力。

教学内容:

品种概述:品种的概念、品种的分类。

品种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品种资源、保种的意义和任务、保存的原理和方法、保种群规模的确定。

本品种选育:本品种选育的意义和作用、基本原则、本品种选育的基本措施。

引种和风土驯化:引种与风土驯化的意义、引种应注意的问题、引种后的主要表现、引入品种的选育措施。

教学提示: 品种联系实际讲述。可结合当地品种实际进行调查后,组织课堂讨论进行。

要求 :掌握杂种优势的概念、杂种优势度量的方法、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几个环节,掌握杂交育种的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了解杂种家畜具有生长快、生活力强等优良性状的遗传机制。培养学生掌握商品畜禽生产如何应用杂种优势及分析优势程度的能力。

教学内容:

杂交的概念和作用

杂种优势的利用:杂种优势的概念及表现、配合力测定与杂种优势的度量、提高杂种优势的措施、产生杂种优势的杂交方法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方法、杂交育种的步骤。

杂种优势率的计算。

教学提示:讲授时多结合生产实际,并介绍杂种优势预测的一些新方法。

品系繁育

要求:要求掌握品系与品系繁育的概念、品系的类别、配套系建系的方法等。

教学内容:

品系的作用和类别:品系的作用、品系的类别。

建立品系的方法:专门化品系的建立、近交系的建立。

教学提示:本章以专门化品系建立为重点,注意反映国内外品系繁育的新成就。

文献查阅与综述报告

目标要求:要求每位学生阅读3种以上学术刊物或书籍,学会查阅遗传育种文献的方法,掌握就遗传育种的某一题目开展小论文综述写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与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堂课时介绍文献查阅的方法,本门课程的参考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学术刊物等),要求学生阅读了文献后要写读书笔记,等到授课内容到一半时,布置小论文综述报告任务,然后教师再对其进行评价,可组织论文报告会或在课堂讨论时,选择相关的小论文由学生来讲述,然老师进行总结与评价。

教学提示:必须在第一堂课时介绍文献查阅的几种方法,并在每次授课的前后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并及时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可先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最好结合每次的授课的内容或下次课的内容等进行课外阅读。

课程综合实训

目标要求:通过综合性实,要求学生掌握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基本特征,细胞制片的操作程序及其技术掌握家畜体尺测量的技术,掌握家畜外貌评分的方法,掌握种畜性能测定的技术掌握种猪选择的技术,掌握种猪场配种计划制订的方法。并且按照每项综合内容的具体要求,写出实报告。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实训内容:

实训教学模块内容及时数分配

实训提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原材料及药品配制可安排学生课外到实验室或基地进行准备。选种与选配的实训可结合基地生产过程,充分利用学院的黑山羊、种猪、种兔场等学会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进行种畜鉴定、选择、制订配种计划的能力。

、考核标准(见考核标准)

1. 本课程的考核由学生上课出勤、回答提问、作业与实习报告、闭卷考试等几个方面的考核组成。其中“上课出勤、回答提问、作业与实习报告”占 40% 的总评分,期末的闭卷考试成绩占 60% 的总评分。

2. 期末考试的试卷可由试题库抽取;或者由专业教研室指定专人出 A B 两份试卷,由教务处随机抽一份试卷考试。

3. 试卷题型可以是: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问答、判断、论述等,但是每份试卷至少有四种不同的题型, 40个以上的知识考核点,重点介绍的章节要占 60% 分值以上。

、参考教材

1. 《动物遗传学》,李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 2003 年第三版。

2. 《家畜育种学》,张沅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 2001 年第三版。

3. 《家畜遗传育种》,欧阳叙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 2001 年第一版。

4. 分子遗传学与动物育种,钟金城,陈智华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教学时数分配表

本课程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按专业的知识能力结构需求,将课程的内容整合形成具有3个层次12个知识模块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通过密切结合课程目标的6个实训项目,以及合理的学时安排,形成8个能力模块(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知识与技术的应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整体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文献查阅与综合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技能培养线路。

教学时数分配表

十、课程提示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发展迅速,直接涉及生物延续与进化的理论科学,同时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指导畜牧业畜禽品质改良的基础科学,直接间接为生产服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对每一名词术语必须进行科学、准确阐述。

对遗传规律的阐述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现象入手,通过分析现象,总结出规律。

对育种的原理和方法的讲解,应力求从易到难。各校可根据实际对选种方法进行灵活取舍。

理论联系实际,对遗传规律的讲解要举一反三,启发思维,做到能熟练运用该规律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实验实习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全部开出。对实验课要求做到严肃认真,严格要求,并有严密的组织安排,防止草率了事,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实习方法和技能,增强动手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本课程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认真思考,部分题目的答案可能是多样的。因此,要求教师可进行启发。同时要启发学生多思考,多做练习,教师要善于设疑,引导学生善于解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cd5e32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f.html

《家畜遗传育种教学大纲-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