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栽培技术 食用菌 栽培技术.doc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竹荪栽培技术

㈠麦秸生料畦栽河南省生物研究所总结的技术要点如下:1.栽培场地选择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林地,在郁蔽度达80%-90%的林下做畦,畦深15─20厘米,宽40─50厘米,南北走向,长度随投料多少和场地而定。
2铺料播种选干燥不霉的新鲜麦秸,浸透水后(含水量达65%左右捞出进畦铺料播种,一层麦秸一层菌种,共二层料二层种。上层菌种占总播种量的2/3播种量为每5千克麦秸用750毫升装的菌种1瓶。第二层种播后,在上面再少放些浸过水的麦秸。培养料要压实,并高于地面2厘米。
3.季节安排在华北地区,竹荪4─7月均可播种。4月份播种,6─7月采收;5月份播种,7─8月采收;6月份播种,8─9月采收;7月份播种,9─10月采收。
4.发菌管理⑴覆土播种后立即覆3─4厘米厚的土层,覆土颗粒不要过粗过细,要求干净肥沃。播种后20天左右,当竹荪菌丝穿出土层表面后,可再覆土l次,厚1─2厘米。
⑵遮荫播种后当菌丝透出表层覆土,在畦面上搭一小拱棚,棚高30─50厘米,宽依畦宽而定。棚上用草苫或旧麻袋等覆盖,既防风又遮荫。
⑶保水保持麦秸含水量和覆土层的含水量稳定,过干过湿均影响菌丝生长。在无雨天气,要注意每隔3─5天喷水l次,保持覆土及培养料的湿度。降雨时,要注意排水,为防水淹,要在畦边挖一排水沟。

雨天小拱棚上要用薄膜覆盖。长裙竹荪菌丝在麦秸中生长良好,自然温度下经40─50天可透出覆土层。从播种到菌索末端膨大形成颗粒状的菌球,需60─65天。
⑷菌球期在6─9月自然温度条件下,菌丝生长正常,在土壤表面的菌索尖端发生菌球。初呈米粒状,3─5天长成黄豆大小,乳白色,表面光滑。再经2─4天,具有花生米大小,菌球表面开始出现菌索状刺毛,呈灰白色。再过4─6天,可长至核桃大或鸡蛋大,至16天左右刺毛伸长后消退,菌球呈淡灰色或灰褐色,光线强时,菌球色较重,光线弱时较淡。当菌球不再增大时,表明已经成熟。
⑸成熟期菌球从形成到成熟开裂,需经21─23天。此期须重点搞好湿度管理。一方面要适当喷水,使基质含水量由65%提高到75%;一方面保证菌球生长的小环境空气相对湿度达80%以上。与此同时,还要给以弱光刺激,每天揭开拱棚上覆盖物1小时,如遇刮风天气,盖严棚膜,防止菌球风干。
成熟菌球在22─26℃、空气相对湿度达85%─95%时,即可开裂。始菌球顶端破裂,菌盖、菌柄依次从中挤出。当菌柄伸出后,从菌柄和菌盖之间吐出菌裙。
5.采收加工当菌裙开张度达最大时,应立即采收。采收时将整个子实体从菌托下方采下,摘去菌盖和菌托,菌裙、菌柄要保持完整,放在干净的白布上晒干。摆放时注意菌裙要展开,菌柄放直,以获得整齐美观的商品。干燥的时间越短,竹荪的颜色越鲜,光泽度越好。干燥的方法常为晒干和电热烘干。烤烘干燥的竹荪较脆,经回潮后变软

方可包装。
㈡室内床架栽培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对短裙竹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总结出短裙竹荪纯种栽培技术,一般生物学效率达70%以上。其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1.栽培季节在广州地区的自然气温条件下,每年可以栽培2次。上半年为2月至3月上旬种植,3月下旬至4月中旬可分化现蕾,56月中旬可以采收。下半年为8月上旬至9月上旬种植,9月下旬10月中旬可分化现蕾,11-l2月采收。如果室内有控温设备,则可常年栽培。
在菇房内用竹、木等原材料搭建床架。床架以四层为宜,层距50米,床宽100厘米,长度依菇房情况而定,每个菇架之间距离约70厘米,最好南北向排列,以利通风。
2菌袋制备生产菌袋的培养料配方为:蔗渣或木屑73%麸皮25%蔗糖和碳酸钙各1%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各0.1%含水量用蔗渣的65%─70%,用木屑的为60%─65%,pH6.0。制备方法同常规。菌丝满袋时间,蔗渣培养料111天,木屑90天。
3.覆土准备土壤为疏松、富含有机质、偏酸性的壤土或砂壤土,一般可用肥沃的菜园土。竹叶要新鲜、干燥、不霉烂,1平方米菇床用干竹叶约1千克。使用前土壤和竹叶要消毒,1立方米的土壤或竹叶,1%─1.5%的福尔马林加0.3%─0.5%的敌敌畏混合液27升,喷药边拌料,拌匀后覆盖薄膜,土壤覆膜4─5天,竹叶覆膜1─2天,然后掀开薄膜让药物挥发1─2天方可使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47d0e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0.html

《竹荪栽培技术 食用菌 栽培技术.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