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高考模拟题(1)

发布时间:2019-03-20 21:30: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语高考模拟题

《为政以德》

1孔子在P112.7中论述的是政府的问题还是老百姓的问题?说说你对“民无信不立”的理解。

参考答案:1孔子在本文段中论述的是政府(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1分)(2从古到今,粮食、国防、信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粮食充足可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军备充足就不会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险,取信于民就可以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使社会进步而繁荣。如果有一天,人民对社会,对政权都已经失去基本的信任,那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可悲的。(理由1分)(3)“民无信不立”意为“没有百姓的信任,国家根本站不住”。(1)4)“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是国家的基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匹夫有重于社稷,所以说没有百姓的信任,国家根本站不住。(若把“信”理解成“信用”,阐述信用的重要性也行,言之成理即可,1分)

2、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你如何认识其“德治”思想?

参考答案:两个层面:一是为政者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二是如何对待、如何管理庶民百姓。两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强调了把统治者的修身视为治国平天下、实现德治的前提条件。

1在孔子看来,为政者之所以要先修身正己,是由于其地位及道德楷模的作用使然,只要统治者以自身的德行去“示范”,被统治者就会像草随风倒一样跟上来。2)孔子把富民置于为政以德中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施行德治不能给百姓带来实惠,那就失去了德治的意义,检验为政者修德的标准就是看国家是否兴盛,民众是否安居乐业,因为民富则国富,民安则国安。(每层2分)

3、你如何看待“德治”与“法治”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所谓 “德治”,强调的用道德来约束君主,用道德来管理百姓;(1分)所谓“法治” 强调的用法令制度来管理百姓。(1分)

1)从两者实质看,互相兼容,并不排斥,“法”主要功能为“惩恶”,它引导“德”,也保证“德”,“德”是立法之基,其主要功能是“扬善”,可解决许多“法”所无法解决的问题。(2)从具体目标看,法中有德,有的法律本身以道德判断为基础。德中有法,道德要求人必须守法、执法。(辩证分析2分)

《克己复礼》

1、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虽有粟,吾得而食诸”的言下之意是什么?这是《论语》中被视为经典的著名篇章,常被看作礼教纲常的发端。朱熹注曰:“此人道之大经,政事之根本也。是时景公失政,而大夫陈氏厚施于国;景公又多内嬖而不立太子。其君臣父子之间,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试探究孔子此话的原意。

参考答案:(1) 言下之意”是纲常混乱,王位不保。2分)(2) 孔子原意讲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有两面,不但对臣下、对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在孔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固然不允许,但君不君、父不父也要反对。这与后世宋明理学将君权、父权绝对化是有区别的。(两方面2分)

2、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P9

结合“子夏问孝”(2.8)一章,说说孔子为什么没有要求宰我守三年的丧期?孔子为何严厉责备宰我的“不仁”?

参考答案:(1)因为孔子将“三年之丧”的礼建立在“心安”的心理情感原则上,发自内心的守孝才是真正的孝。2分)(2) 因为宰我不知回报父母三年怀抱之恩,心安理得地将孝期缩短为一年,不仅违反了礼制,而且缺少仁爱之心。“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部分,是传统社会稳定的根基。宰我违背了这一点,所以孔子责备他。2分)

3、当今领导人提出营建和谐社会,你认为孔子的“礼”治思想对此有无借鉴意义,请说说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1)以礼待人,尊重人,是保持和谐相处的前提;(2)人人克己,则不会犯错误;(3)人人孝悌,则家庭和睦;(4)人人守礼,社会就没有纠纷,也无需公检法。(每点1分)

《知其不可而为之》

1(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你认为两者的观点孰优孰劣?

参考答案:孔子的观点更:(1)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正因为社会动乱,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现状而努力,这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2)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乱就得不到抑制,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3)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为之才有希望。

桀溺的观点更:(1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2)洁身自好、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3)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观点1分,理由3分,言之成理即可)

《仁者爱人》

1、孔子是如何对待师冕的,结合自己联系实际来谈谈应如何尊师?

参考答案:1孔子对待师冕,及阶、及席、皆坐,都能加以提醒,能设身处地,想他人之所难的为他着想,这是从细微之处,时时地地的实践自己“仁”的思想。(结合原文概述行动1分,展开思想评析1分)

2A尊敬老师,就请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老师。不要从精神层面赋予教师崇高的地位从现实方面对教师给予近乎严厉的要求,时刻记着教师只是一个凡人,而不是一个圣人。B尊敬老师,就请不要用个别不良教师否定整个群体。在教师这个行业里,也有如同其他行业一样的“劣币”,不要因为一个不配教师称号的教师的行为而否定整个群体。因为更多的老师则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C尊敬老师,请将教师节的“尊师”精神贯穿在每一天。不要只持续一天,而应将教师节的心态放诸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思想方面、行动方面各1分,言之成理即可)

2、孔子认为仁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你认为他说得对吗,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填空1分)我认为他说得对(1分),因为这既方便了自己,又帮助了他人,实现了一种双赢。(意对即可,从自身与他人两方阐述,2分)

《君子之风》

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你怎么看待“杀身成仁”这个问题,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1 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2成仁不一定非要杀身杀身也未必尽是 成仁3杀身以成仁的,可以像谭嗣同一样壮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也可以如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应作拘泥的理解。 杀身成仁概念理解1分,观点阐述1分,辩证看待“杀”事例2分,)

2、安贫乐道与脱贫乐道,你选择哪个?请阐明理由。

参考答案:我选择脱贫乐道1分),1安贫乐道,是因为心中有了仁义,有了道义,才能够安于贫困。这是为了精神的追求而不在意物质生活的窘迫的崇高思想。2脱贫乐道是指在物质丰裕、生活安逸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自己的理想追求。(3)在现实生活中,追求丰裕安逸的生活是人的本能,也是个人的追求目标,安贫乐道固然精神可嘉,但也有无能的嫌疑,脱贫乐道更能体现对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人只有在温饱的前提下,才能有更多的精神追求,也才能更好地实现理想。(观点1分,概念2分,理由1分)

《周而不比》

1、时下同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些择友观:或就近(如同桌),或有权有钱(于己有利),或倾向于选择与他们具有相似行为方式的人做朋友,或谁对我好我就跟谁好。说说你对这些择友观的看法,并请列举孔子的择友标准。

参考答案:同学们的选择反映出择友之道的无标准无原则无目标。无标准则良莠不分,无原则则是非不分,无目标则真友难存,最终将导致害人害己。(言之成理即可,2分)

孔子的择友标准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益”、“损”各1分,错1字不给分)

2、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你是否认为儒家的交友之道很圆滑?如不是,又该如何理解?(不少于100字,4分)

参考答案:我认为儒家的交友之道非但不圆滑,而且很恰当。(1分)因为首先朋友之道,贵平等独立,这是交往的前提,否则将影响各自的生活;其次规过劝善,乃朋友职责,孔子提倡的益友就有“友直”;再者相处之道,尤需注意分寸,过犹不及,过头了,就会侵犯朋友的隐私而导致疏远。(关键词“平等”、“独立”“职责”、“分寸”,要言之成理,3分)

《诲人不倦》

1、子曰:“有教无类。”其教育思想实质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基于此,你认为中国教育还存在着哪些问题?(4分)

参考答案:其教育思想实质是人人都应当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答“平等”也可。(1分)

现实意义有:能够使人不断完善自我,能够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分个人与民族或国家两个角度回答,2分);我认为中国教育还存在着歧视差生、大学学费太贵,教育资源不平衡等问题。(合理即可,1分)

2、你如何看待孔子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育思想?(4分)

参考答案:我认为应该辩证地分析这句话。积极的一面是孔子鼓励学生思考,学会分析、归纳、引申、联系、迁移、探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言之成理即可,2分)消极的一面是易导致学生放任自流,最终难有长进。语文学生资质有差异,知识难度有不同,“不复”有悖于认知规律,有缺乏耐心、不负责任的问题。(言之成理即可,2分)

《高山仰止》

1、“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这是子贡对孔子的评价。结合你所学过的《论语》中关于孔子的言行记录,说说孔子为什么在学生心目中有如此高的地位,要求言之有据,不少于100字。(4分)

参考答案:因为孔子1有渊博的知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让颜渊叹为观止。2、有崇高的品德,从孔子待师孟、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的态度就可见他尊师之心博爱之心。3、有博大的爱心,“颜渊死,子哭之恸”,可见师生情深。4、有高超的教学水平,如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即可证明。5、有平等的思想……(答出4点,有理有据,每点1分,意对即可)

沂水春风

1、在《沂水春风》中,有人评价子路“鲁莽轻率,狂妄自诩”,你觉得这评价中肯吗?说出你的理由。你如何评价?(4分)

参考答案:我觉得这评价不准确。(1分)子路首先发言,是因为他是大弟子,跟孔子亦师亦友,儒家讲究长幼有序,所以应当是子路第一个发言;再是子路有能力这么说,“政事:冉有,季路”,子路曾数度做官:曾为季氏宰,曾做过卫国蒲邑的大夫,曾做过卫国大夫孔俚的邑宰,可以说子路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2)我认为他是“心直口快,坦率自信”(1分)

2、为什么“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跟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我认为不矛盾。(1分)因为孔子曾经跟老子学过“道”,受到过“道”的影响。儒家讲求入世,道家讲求出世。入世则要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为之而不得,则需调整身心,道家思想是最好的安慰。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信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很好的反映了这一点。孔子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说明曾点的梦想跟孔子是契合的。这是孔子入世不得后的慨叹。(道家影响1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1分,语言通顺1分)

《中庸之道》

1、“中庸之道”的出发点是什么?有人把它看作是“折中主义”,你认为两者一样吗?(4分)

参考答案:出发点是“义”,在“义”的前提下把握度,温和处事,变通求同。(1分)我认为两者不一样。(1分)“折中主义”是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基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争。(《新华词典》) 而“中庸之道”并非无原则一味调和,而是守义而行。两者的差别就在于“义”这个前提。(2分)

2、列举《论语》中两句体现孔子“中庸之道”思想的话,并说说“中庸之道”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君子周而不比”、“君子矜而不争”、“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分)“中庸之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修养自身,可以调和矛盾,可以形成合力,可以迎来和平……(任举两点,合理即可,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acf995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c.html

《《论语》高考模拟题(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