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考研初试真题(120401 行政管理)行政学原理(答案不全)下载

发布时间:2011-10-07 01:47: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08

考试科目:行政学原理

一、简释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彼得原理

2.渐进决策

3.行政权力

4.法治行政

5.行政责任

二、简答题(4题,每题l5分,共60分)

1.简述官僚制组织理论的基本内涵。

2.简述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3.简述行政伦理的基本涵义。

4.简述政府失败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2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评关于政府职能的各种理论争论。

2.试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发展变化。

【参考答案】

2008

考试科目:行政学原理

一、简释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彼得原理

答:“彼得原理”是指“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该原理是劳伦斯·J彼得在《彼得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彼得从比比皆是的组织管理者平庸无能的现象中,抽样出数百个典型的案例,并且对这些案例逐一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在深入分析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彼得原理”。

1)彼得原理的成立需要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组织的等级机构中有足够的职位供其成员提升;二是组织成员又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这些提升。假如组织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么,所有的组织成员就会被提升到他们无力胜任的那一级职位上,并且将一直从事着他们力所不能及的工作。由此,彼得原理的推论就是“最后,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将为一个无力胜任该职位的人担任。”每一个组织成员都将进入彼得所说的平稳时期,在这一期间,他得到提升的商数为零。

2)彼得原理实际上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人事行政原则,这就是知人善任、适才适用。具体地说,就是要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和能力、志向和条件,做到才以致用、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尽其才、各得其所。我们知道,每个职位都有其要求和条件,行政领导和人事部门应该根据这些条件和要求来选拔人才。一个人的能力、专长只有在与工作职位要求相一致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人事行政必须做到知人善任、适才适用、因事择人。否则,不仅会造成人才的浪费,更会给工作造成损失。这也许是我们能够从彼得原理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吧!

2.渐进决策

答:渐进决策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是在既有的合法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渐进决策(IncrementalModelofDecision-making)的主要倡导者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林德布洛姆认为,理性决策只是一种虚幻的理想,它在实际的决策活动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多方面的困境,即:人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决策所需的信息是不充分的;决策分析成本高昂;难以形成令人满意的决策评估方法;决策中的事实和价值这两个要素之间关系密切,难以区分;决策所涉及的有关变量所构成的变量系统的开放性程度;分析者所需要的分析步骤的策略次序难以确定;政策问题实际上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些理性决策,“犯难”的问题,却恰恰是渐进决策能够有所作为的地方。这种被称之为“渐进主义”的渐进决策具有以下优点:

1)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

2)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的结果;

3)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不会因远离原有目标,而打乱了原目标间的秩序;

4)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作的抉择是否正确,特别是在复杂条件下,可以孤立某些因素,比较其利弊;

5)渐进方式比较稳妥,容易控制,能够及时纠正错误,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状况。

3.行政权力

答:行政权力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行政权力的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2)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3)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4)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及其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包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5)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同时,行政权力还具有自身的特性,即公共性、手段性、自主性、一元性、时效性和膨胀性。

4.法治行政

答:法治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行政权力必须依据法律而获取与行使的,不得恣意妄为的一种公共行政的普遍原则和社会控制方式。法治行政是法治的重点和难点。

1)法治行政的基本内容包括行政职权法定化、行政机构法定化、行政程序法定化和行政责任法定化。

2)法治行政的实现途径有加强立法工作、提高执法水平、严格法律监督、保障司法独立和争取社会认同。

3与法治行政概念相关的是法制行政,从本质上说,法制行政与法治行政是一个概念、一种理论、一种制度、一种现象、一个过程,都是基于法治行政主义而强调法制对行政的指导作用、规范作用和监督作用,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和反对行政恣意自为,不受约束,从而危及国家民主政治制度和大众权益。因为它们都是指法律规范行政、行政贯彻法律的行政现象。但具体说来,二者又存在一定差别:法制行政强调关于行政的既定法律制度和其他关于行政的规定性,偏重于静态的行政法律制度;法治行政则注重遵从法律精神或规定开展行政管理活动及其适度的灵活性,偏重于动态的行政依法治理的过程。因此,它们又是两个侧重点不同的概念。

5.行政责任

答: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1)行政责任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客观责任指的是,责任来源是外在的、客观的规则或者程序,客观责任是公共管理者必须要承担的,并且是外界可以追究的,具有强制性,客观责任通常都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而主观责任难以追究,是否承担责任,取决于责任主体本身的道德意识和情感,主观责任是一种内心的自省,外界往往难以追究其责任。

2)与行政责任的两种类型相对应,负责任的行政行为也区分为两种控制方式,即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

①外部控制:制度化伦理。外部控制是探讨行政伦理原则、精神和规范如何转化为相应的行政制度形式的问题,实质是行政伦理规范的文献化、法律化和常规化过程。行政人员的责任就是服从外部政治控制。依赖和信仰行政人员的良知或主观道德责任感防止导致权力滥用。所以,没有惩罚性的外部控制,公共机构雇员就难免会出现渎职或者越权等行为。

②内部控制:制度伦理化。自从新公共行政运动出现以来,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已在公共行政的基本观点中达成共识。美德伦理的兴起对于人们发现内在秩序力量开始发挥积极作用。内部控制引导的伦理是上限伦理,它需要自控者极其强烈的道德自觉感和行为自控力。

二、简答题(4题,每题l5分,共60分)

1.简述官僚制组织理论的基本内涵。

:官僚制是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一种现代社会所特有的、具有专业化功能以及固定规章制度、设科分层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形式,是一种理性地设计出来的,以协调众多个体活动,从而有效地完成大规模管理工作,实现以组织目标为功能的合理等级制组织。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是对行政权力层级结构的经典概括。该理论的基本内涵有:

1)官僚制的主要特征

①专业化。把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所必需的日常工作,作为正式的职责分配到每个工作岗位。专业化就成为一个趋势,劳动的明确分工让每个人从事有限的特定的岗位,并使每一个人负责地、有效地履行各自的职责,从而获得极高的工作质量。

②等级分明。所有岗位的组织遵循等级制度原则,每个职员都受到高一级的职员的控制和监督。高度的专业化需要一个复杂的协作系统。领导不可能在庞大的政府系统内接触其每一个下属来履行他的职责,必须通过权力等级体系来实施其职责。每一层级的人在上级面前为自己和自己下属的决定和行为负责,来提供高层与下级各层之间的联络渠道,以获得运作的信息,传递指令。如果超出工作范围,就不是官僚制权威的合法行为。

③规章制度。组织活动是由一些固定不变的抽象规则体系来控制的,这个体系包括了在各种特定情形中对规则的应用。有效的协调要求有纪律的工作,纪律必须渗透到工作程序之中。设计这样的规范体系是为了保证不管多少人从事某项工作,通过规定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及其相互关系,使所有人按照规定的标准去做,从而使其结果都能一致,并使不同的工作之间得到协调。

④非人格化。理想的官员要以严格排除私人感情的精神去处理公务,没有憎恨和热爱,也因此不受感情的影响。从公务中排除个人情感,是保证公平和效率的前提条件。主观的感情或个人因素影响能使工作效率降低。要克服具有潜移默化影响的感情因素对效率干扰的最好办法,就是从行政等级集团中排除掉个人之间以感情联系为特征的私人关系,让为政府工作并有从属关系的人不具有亲属关系。

⑤在官僚制组织中就业的人员必须在技术素质上合乎要求,而且不能被随意解雇。这个原则造成了一种程序、一个系统,职务晋升要取决于候选人的资格或做出的成绩,或者同时参考两方面。这形成了现在的公务员制度,它不仅有助于科学化管理官员,同时也增强了官员对组织的忠诚和集体意识。这种对组织的认同感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为自己的组织谋利。

2)官僚制的合理之处

官僚制这一组织形式的行政管理是属于目的合理性的管理行为,体现了科学精神、法制精神与理性精神,抛弃了经验管理过程中的人治因素,避免了任性专断和感情用事,带来了理性与效率,“精确、迅速、明确、精通档案、持续性、保密、统一性、严格的服从、减少摩擦、节约物资费用和人力,在由训练有素的具体官员进行严格官僚体制的、特别是集权体制的行政管理时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各个领域里,现代团体形式的发展,一般都与官僚体制的行政管理的发展和不断增强有关。它适应了随现代化浪潮而来的现代政府、企业和一切大型社会组织管理复杂化的需要,并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完备的理性法律和适应社会变化的崭新伦理原则一起,推动着近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组织最大限度地进行合作与控制,提高组织的效率。

3)官僚制的弊端

官僚制在近现代史上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而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不断向它提出新的挑战,官僚制出现了明显不适应现状的情况,存在着严重不足。

①繁多而又陈旧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使官员失去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实际操作的灵活性;压制和阻隔了内部的交流与沟通,妨碍了个人的成长和个性成熟,鼓励了盲目服从和从众心理;压抑创新和趋向保守,阻碍学习新知识和利用人力资源。

②政府社会功能的增加和职权范围的扩大,使官僚和官僚机构只注重争取更多的经费和更大的权力,脱离人民大众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机构越来越庞大臃肿;无法有效地解决上下级与部门之间的矛盾,增加了合作和管理成本,实施政策的行动迟缓,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产生严重的腐败浪费。

③官僚制机构的集权控制,把大量资源和决策集中到中央,使基层组织虚弱,降低了基层组织服务的灵活性、适应性、创造性和速度;官僚机构的全面控制排除了竞争的必要与可能,无法激发人的主观创造性和主动精神。这些都使社会失去了活力,并降低了效率。

④官僚体制对专门技术知识的崇拜,并依靠条块分割的专业化单位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老问题,导致了专业化单位的无休止扩大,使解决具体问题缺乏了总体的思维和方法。

总之,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是组织理论的开端,直接影响了西方组织理论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为此他被后人誉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不仅是行政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而且对于西方的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简述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1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西方各国为了对社会团体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政府行政工作的效率,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有关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对西方各国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晋升、调动、退休以及分类管理等做出了系统的规定。在西方国家中,“国家公务员”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主要是通过竞争性考试)而被任命担任政府公职的国家工作人员。西方国家的公务员,作为西方各国政治与行政系统中特定的一个群体,构成了在西方各国社会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特有的功能的社会团体。

2)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历史过程,经过在实践中的不断修正和完善,到现在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健全、科学和系统的管理规范体系。总的来说,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具有以下七个基本特征:

①实行职业常任。即把公务员从事的公务工作当作一种职业性工作,把公务员看成如工程师、医生、教师一样,是一种职业性工作人员,他们不随政党选举的更迭而进退,无过失即可长期任职,不得被随意辞退。

②公共权力依附于公务职位。即公务员的权力大小是由公务员所在职位决定的,权力不随人走,公务员只能利用所在职位赋予的权力来完成本职工作。

③贯彻用人唯贤原则。即用人根据才能,而不是依据个人背景和人际关系,保证人们具有均等的任官机会,公开竞争考试,按考试成绩择优录用。

④实行功绩考核制。即严格按照工作任务等较为客观的标准来确定公务员的工作成效,并以此作为决定公务员升降和奖惩的参考。

⑤对公务员进行统一管理。由全国统一的公务员人事管理机构,依据全国统一的公务员法规和政策,对各部门的公务员实行直接或间接的综合管理。

⑥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彻底否定政党分赃制倡导者所谓的“政府工作人人皆可为之”的理论,把是否具有现代公务职位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作为录用公务员的重要标准。

⑦讲究职业道德。要求公务员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增强荣誉感和责任心,要忠于国家、廉洁奉公、严守机密、克制言行、不参加任何经商赢利活动等。

长期以来,具有上述七项基本特征的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对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维持多党竞争条件下国家政权的稳定性和国家政策的连续性,加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同任何一种社会政治制度一样,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也存在某些局限和弊病,但是若从宏观的角度,以科学、理性的标准来衡量它时,可以发现它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现代人事行政制度。

3.简述行政伦理的基本涵义。

答:行政伦理是指调整国家公务员与社会、行政机构之间,国家公务员系统内部成员之间,以及行政机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行政行为规范的总和。由行政伦理的概念可以看出,其内涵是相当丰富的。行政伦理的涵义,体现了行政管理在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责任和公共价值等方面的质的规定性。其基本涵义有:

1)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公私利益关系的观念体系

从本质上讲,行政伦理体现为一种特定的公共利益观念,这种观念的出现是公共权力产生与发展的结果。但是,由于社会分工和国家自主性的作用,行政主体就获得了相对于公共利益的自主性利益。于是,国家机关及其官员在公共利益和特殊利益面前便会发生冲突,伦理道德的选择就成为行政主体难以回避的问题。所以,如何处理公私关系成为判断行政主体道德与否的伦理标准,从公共利益出发公正行事就成为行政伦理的根本之所在。行政伦理作为一种公共伦理,它区别于一般伦理道德的本质特性就是公共性,这就如行政管理作为公共管理而区别于一般管理一样。维护公共利益就成为行政管理最根本的伦理要求。

2)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体系

权利义务关系是行政伦理最根本的要素。一方面从义务的角度看,“义务是一种行为方式,它要求最妥善地使用个人的地位以谋求集体的利益”。对于行政主体而言,行政伦理意义上的义务在其所承担的各种道德义务中是处于较高层次的义务。由于公共利益至上的本质规定,在各种道德义务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公职人员往往需要牺牲其他道德义务而保全行政道德义务。只有当政府及其官员履行了应尽的义务,社会公众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因此,行政主体必须以义务为本位,履行公共责任。另一方面从权利的角度的看,行政主体是要做出一定牺牲的。譬如行政主体就不具有经商办企业的权利。不过,作为某种补偿,行政主体也会得到某些特别权利,如行政特权,以及公务人员的身份保障和工作条件保障等权利。如此,也能体现出公职人员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行政主体必须对此种特殊的权利义务关系有清醒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行政伦理的基本要求和行政道德的基本内涵。

3)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政府管理的价值体系

行政伦理从主体性角度看自然应该是行政主体的伦理规定。但是,在认识行政伦理的过程中,人们容易将其与公务人员的个人品德等量齐观,这种理解过于狭隘。如果将行政伦理简单等同于行政道德,那么,这种狭隘的理解似乎还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从完整意义上理解行政伦理,它的主体则应该是比较全面的。从主体性看,行政伦理起码包括两个层次,即公务人员个体的伦理和行政组织的群体伦理。“在国家公务员个体作为行政伦理主体的意义上,行政伦理是国家公务员的行政道德意识、行政道德活动以及行政道德规范现象的总和;在行政机关群体作为行政伦理主体的意义上,行政伦理是指行政体制、行政领导集团以及党政机关在从事各种行政领导、管理、协调、服务等事务中所遵循的政治道德与行政道德的总和”。从更加完整的意义上讲,行政伦理应该是关于整个政府管理的价值观念体系,它包括如下若干层次:公务人员的个人道德、行政管理的职业道德、行政机构的组织伦理及行政过程中的政策伦理等方面。

4)行政伦理是关于行政管理职业规范的范畴体系

任何伦理道德都包含着一定的规范体系。“从体系性角度分析,行政伦理是包括行政理想、行政态度、行政责任、行政纪律、行政良心、行政荣誉、行政作风等七个主要范畴的行政道德范畴体系”。行政理想就是对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向的追求,就是指政治方向。行政态度是一种职业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典型标志。无论理想,还是态度,落脚点都在于责任。行政伦理众多要素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共责任。公共责任是行政伦理权利义务关系的具体体现,体现为行政主体应该承担的义务和履行的职责。行政纪律是对行政主体履行义务和责任的制度保障。行政良心就是行政主体履行公共责任的道德要求,就是责任心。行政荣誉是衡量行政主体公共责任和行政良心的价值尺度,在行政主体履行义务之后所获得的外部评价和内心认同。行政作风是行政主体的道德风尚,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理想、行政态度、行政责任、行政纪律、行政良心和行政荣誉等方面的综合性、长期性习惯表现。所有这些,都是行政伦理的基本范畴,它们共同构成了行政伦理的规范体系。

5)行政伦理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内在约束机制

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行政管理是公共权力的分配与行使过程。权力是最容易被人们用来谋取私利的东西。为避免在行政管理领域中出现公权私掌或公权私用等现象,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权力约束机制。一般而言,行政权力的约束机制包括自律和他律两种基本类型。对于行政权力的制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政主体自身的约束功能,另一方面更离不开行政权力客体和其他权力主体。显而易见,行政伦理属于一种行政权力的自律机制,是行政权力主体内在的一种约束机制。这种机制体现了行政伦理的主要的和基本的功能。

6)行政伦理是一种特定的行政文化层面

行政主体持续的道德积累可以形成一种伦理风尚,也可以造就一种行政文化。行政主体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打造着自己的文化氛围。作为一个复合的整体,行政文化包括人们对于行政体系特定的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念,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习惯、传统和规范等。行政伦理正是行政文化的重要内容。行政伦理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是在行政环境、行政体制及其运作背景下,通过特定的心理定势、文化积淀和潜移默化所形成的道德意识、道德习惯和伦理传统。正因为如此,随着文化环境的改变,行政伦理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变动中的因素本来就是行政伦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看待行政伦理,必须具有这种发展眼光。从发展的眼光看,行政伦理既是以特定的行政文化为基础的,同时又是行政文化的重要层面之一。

总之,弄清了上述各个方面,行政伦理的内涵就很明显。特定的利益关系原则是行政伦理的本质所在,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是行政伦理最基本的组成要素,特定的主体性价值是其基本结构,特定的范畴构成其基本体系,特定的约束机制是其基本功能,特定的文化内涵又反映了行政伦理发展的基本机制。

4.简述政府失败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政府失败问题的提出

①从西方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市场的缺陷及市场的失灵被认为是政府干预的基本理由。战后西方各国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市场缺陷,纠正了市场失灵,然而,政府本身的行为也有其内在局限性,政府同样会失败;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得好,而且政府失败将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灾难,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现象以及其他社会经济问题,正是政府过度干预、政府失败的集中表现。这就在客观上促使人们在分析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时,从原来对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的关注转向对政府行为局限性及政府失败的关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尤其是公共选择学派和政策分析学派的政府失败论或非市场缺陷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政府失败”理论的主要内容

非市场缺陷即政府失败有不同的表现、类型及其根源,这是政府失败论所要探讨的最基本的问题。政府失败有种种表现,可以归纳为公共决策失误,官僚机构提供公共物品的低效和浪费,内部性与政府扩张,寻租及腐败等基本类型;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共物品供求关系的特点,公共决策的内在困难以及缺少一种有效的非市场机制——它能够把私人的或组织的成本与效益同整个社会的成本与效益进行调节和计算。

①公共政策失效

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以政策、法规及行政手段来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与市场决策相比,公共决策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存在着种种困难、障碍和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执行好的或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政策失效。公共决策失误或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公共决策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和困难以及现有公共决策体制和方式的缺陷。具体表现在:a.社会实际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追求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b.即使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大家利益比较一致的情况,但现有的各种公共决策体制及方式(投票规则)因其各自的缺陷也难以达到最优化或理想的政策;c.信息的不完全、公共决策议程的偏差、投票人的近视效应、沉淀成本、先例等对合理决策的制约;d.政策执行上的障碍。政策的有效执行依赖于各种因素或条件。

②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政策失败的这一表现也可说成是官僚机构(buraucracy)的低效率和浪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机构为了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将履行公共物品提供者的职能,即直接提供市场可能供给不足的公共物品;并履行市场秩序维护者、外在效应消除者等角色,管制自然垄断、外在效应、信息不对称等等。而导致公共机构提供公共物品低效率尤其是官僚机构低效率的主要因素有:a.公共物品的估价或评价上的困难;b.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竞争机制,市场竞争迫使私人企业设法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那些不以最高效率的方式来有效使用资源的企业最终将被淘汰出局;c.政府机构及官员缺乏追求利润的动机;d.监督机制的缺陷。

③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内部性(内在效应)是指公共组织或非市场组织自身的目标,是公共组织用以评价全体成员、决定工资、提升和津贴、比较次一级组织以协助分配预算、办公室、停车管理的标准;是指导、规制和评估机构运行和机构人员行为的准则。沃尔夫认为,内在性或组织目标是使机构中的全体成员发挥最大机构职能的重要因素。政府或国家的扩张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代政府的扩张?公共选择学者缪勒从下列五个方面来加以解释:a.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和外在效应的消除者导致扩张;b.政府作为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者导致扩张;c.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扩张;d.官僚机构的存在导致扩张;e.财政幻觉导致扩张。这里的前两点说的是政府履行其经济社会职能导致政府的扩张。在公共选择学者看来,政府存在的理由同样也应是政府扩张的原因,现代政府日益承担起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的职责,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导致政府的扩张。

④寻租及其腐败

寻租一般分为三类: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在政府订货中的寻租。有些公共选择学者还注意到,政府及其官员在寻租过程中未必都是被动的角色,而可以充当主动者,这就是所谓的“政治创租”和抽租”问题。寻租活动导致政府失败,因为它导致经济资源配置扭曲,或说它是资源无效配置的一个根源;寻租作为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并不增加任何新产品或新财富,只不过改变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把更大一部分的国民收入装进私人腰包;寻租导致不同政府部门官员的争权夺利,影响政府的声誉和增加廉政成本,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总之,通过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的表现、类型及根源的分析,公共选择和政策分析学者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市场的缺陷或市场的失灵并不是把问题转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未必解决得好,甚至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所以,沃尔夫说:企求一个合适的非市场机制去避免非市场缺陷并不比创造一个完整的、合适的市场以克服市场缺陷的前景好多少。在市场‘看不见的手无法使私人的不良行为变为符合公共利益行为的地方,可能也很难构造看得见的手去实现这一任务。

三、论述题(2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评关于政府职能的各种理论争论。

答:(此题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

2.试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发展变化。

答:(此题没有相关的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6fa846b7e21af45b307a8c4.html

《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考研初试真题(120401 行政管理)行政学原理(答案不全)下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