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发布时间:2013-04-02 10:58: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2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四节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案例

王树云

课题:神奇的微生物 课型:新授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病毒、细菌的主要特征;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展示实例,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能力;

②通过“科学幻想”的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调查能力;

③结合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实际操作能力;

④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公民意识,锻炼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3)情感目标:

养成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观点;

②明确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利、弊关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贯彻到学习、生活的实际行动中。

形成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①通过对资料的阅读、图片的观察及实验探究获得病毒、细菌、真菌主要特征的知识。

②举例说出真菌等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①微生物的结构及主要特征。

②收集、运用信息资料,阐明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能使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从图书馆、报刊文摘、互联网等收集有关病毒、细菌、真菌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含病毒、细菌、真菌的影视、图片、文字等相关资料)。

3)准备霉变的馒头片以及探究“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相关实验仪器。

4)布置学生做好“角色扮演”活动的准备。

2、学生准备:

1)学生提前57天,把馒头、面包、猪肉、米饭等几种不同的新鲜食品,分成几组,每组的食品种类以及每种食品的重量要求都相同,然后放置在干燥、潮湿、不通风等不同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并做好食品变化的记录,准备课堂实验用。

2准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自由组合形成三个大组,抽签决定每个大组扮演的角色,按各自的角色收集有关病毒、细菌、真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资料(有文字、图片等资料),就本角色与人类的关系准备发言稿或“科学幻想”报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前几节生物中,我们已经初步浏览了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和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同学们知道了很多动、植物,也了解了它们的一些特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神奇的微生物世界,大家肯定能得到不少的收获。

学生活动:观看《神奇的微生物》课件上有关微生物的文字、图片以及影视资料,并热烈讨论

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我们看了《神奇的微生物》,我们会有哪些想法呢?我们又对微生物有什么认识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畅谈自己对微生物的认识,从中了解到自己对微生物知识的了解程度,每组由一名同学作好讨论记录。

结果展示:把每一个组的讨论结果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比一比哪个组的想法多,对微生物的认识多。(学生的讨论结果中有涉及到微生物的危害性,有涉及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还有微生物的大小的等等。)

二、科学探究,新课导学

(一)病毒

1、病毒的结构

用课件展示电子显微镜下各种形态的病毒图片。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讨论与观察了解到微生物的一些知识,例如病毒很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病毒的结构。那么有哪位同学知道,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病毒结构是怎样的呢?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和阅读课本,搞清楚病毒的结构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小结病毒的结构:病毒是一类结构非常简单的生物,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有具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的核酸。

2、病毒的营养方式

回顾旧知,引出新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知识,那么有哪位同学知道:

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追问:那么大家知道病毒是如何生活的吗?病毒的传播途径什么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讨论结果,作出评价,选代表做总结性回答。

小结: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是自养,而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这种营养方式是异养。它们可通过水、空气、食物、伤口、蚊虫 叮咬等方式传播。

(二)细菌

1、细菌的结构

教师引导我们的身边,除了病毒外、细菌也是微生物家族中的一员,细菌分布极其广泛,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

课件展示细菌的相关资料,学生阅读资料。通过阅读资料,激起学生对细菌的好奇感。

接着教师讲述: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细菌结构的神秘面纱,请大家看图和书本。

教师出示细菌结构的图片,并要求学生阅读书本相关内容,阅读完后,每小组可在一起讨论细菌的结构。

学生说出细菌的结构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等部分组成

教师问:有些细菌有荚膜和鞭毛,这些结构对细菌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荚膜对细菌起保护作用,鞭毛有助于细菌的运动。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了病毒与细菌的结构,那么同学们能说出病毒与细菌在结构上有哪些区别吗?

学生活动:小组展开讨论,并由一位同学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结果展示:教师将各组的讨论结果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

师生小结: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等部分组成,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等结构。病毒与细菌结构上的区别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细菌具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细菌的营养方式

教师讲述大家知道人类和动物只能摄取现的有机物生活,它们的营养的方式是异养。大多数的细菌和动物一样需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方式却与大多数动物不同。

课件展示细菌营养方式的有关资料,并布置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细菌异养有哪些方式吗?

学生回答:细菌营养的方式有寄生与腐生。

接着教师讲解微生物异养两种方式——寄生与腐生,并重点强调寄生与腐生的概念。

教师随即出示不同形态的细菌图,并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不同形态的细菌,那么细菌的形态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可以把它们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类型。

小结:寄生是指从活的生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腐生是指依靠分别动植物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方式。细菌从形态上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

(三)真菌

1、探究真菌的生活环境

教师引导:到了夏天,雷雨过后,山上就会长出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蘑菇,大家知道蘑菇是怎么的一类生物吗?(有的说是植物,有的说是真菌,说法不一)

教师对回答正确的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予以纠正。

教师讲述微生物世界中,有一类家族——真菌,在真菌家族中,大多数的的个体较大,少数的个体较小,并且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接着出示食品发霉图片。

教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一些现象:摆放了一段时间的食品表面往往会长“霉”,这就是一种真菌,那么霉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容易生长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

教师要求每组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实验材料和记录下实验记录。并讨论如下问题:霉菌适宜在什么环境条件生长?

每小组借助学案回忆探究过程,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分析实验数据,记录下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把讨论的结果与其它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结果展示:将各组学生的讨论结果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自然环境中霉菌生长的情况进行比较,概括出适宜于生长的条件,并与探究前的假设加以对照。

教师追问:那么我们在生活中,防止家中的食品或衣物霉变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作出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深入探究:指导学生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不同食品上的霉。在观察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霉菌的颜色、菌斑的位置、大小、菌丝的生长状况、分散或聚生等,并进行记录。

引导提问:不同食品上生长的霉是否相同?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2、真菌的结构

教师用课件展示真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引导提问:真菌的种类繁多,约有10万种以上,我们看到的大型真菌有哪些?个体微小的真菌又有哪些?

学生经过短暂的讨论后作出回答。

教师提问:我们了解到的能食用的真菌和有毒的真菌又有哪些?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回答。教师对回答正确的予以肯定,错误的予以纠正。

教师展示酵母菌细胞结构图,提问:真菌的细胞结构(以酵母菌为例)有哪些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酵母菌细胞结构图,分组讨论,并记录下讨论的结果,选代表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和多细胞真菌(如霉菌)的共同特征是细胞都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3、真菌的营养方式与繁殖方式

教师导述:同学们已经了解到了病毒和细菌的营养方式。那么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否与它们相同呢?现在我们接着来学习真菌的知识。

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看书。①真菌的营养方式是什么?②真菌的繁殖方式是什么

学生仔细阅读后回答上述问题并比较病毒、细菌、真菌营养方式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师生小结:真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一般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真菌通过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的方式繁衍后代。

(四)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发动学生参与活动:我们已经了解到了病毒、细菌与真菌的一些知识,课前大家也收集了很多有关微生物的资料,现在,请大家来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

教师提出进行角色扮演活动的具体要求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各大组就各组扮演的角色,事先收集资料,写好“科学幻想”报告或演讲稿,每个大组(分若干小组)的同学在一起讨论、整理课外收集到的资料,每大组推选一名学生进行演讲发言,当该学生演讲不全面时,同组的其他同学可做补充,同时其它组的同学也可提出质疑。各组成员都可积极参与活动。

教师注意做好过渡衔接、评价、组织引导工作。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等①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②而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只有少数对人类有害,同时,细菌是大地的清洁工,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③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如食品生产、工农业生产、医疗药品生产等,有的真菌直接为人类提供食品。

(五)课堂小结

与学生一起小结主要内容,强调最小的、体积最大的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有真正细胞核的、营养方式只能寄生的、肉眼可见的微生物分别是什么。

(六)作业

教科书第51页自我评价12题,思维拓展。

(七)课外探究

查阅资料,也可向家长或面食加工店师傅请教,从理论上了解制馒头、面包等食品时,面粉发酵的最佳温度,并设计对照实验验证实验结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324a4ed9b89680203d825cd.html

《案例: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