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资料

发布时间:2018-10-25 19:50: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语文基础知识

作文的分类 

体裁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1、按照文学的体裁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写作内容)  

2、按照文章的体裁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大类。(写作方式)       

一、记叙文(写人,写事,写景,写物) 

1、含义: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结构: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地点和时间六大要素。(可根据内容需要,穿插使用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手法。)  

3、记叙文的一般要求:  

(一)感情真实。  

(二)内容具体而有重点。  

(三)结构清晰而完整。            

                                二、说明文 

1、含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议论文 

1、含义: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2、议论文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④读后感       

按论证方式分: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   

3、议论文的一般要求:  

(1)开头时,根据题目所规定的范围,定下一个立场或论点。  

(二)以所持论点为基础,提出有力的论据或道理来令读者信服。

四、应用文    

1、含义: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2、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通知、通报、报告(调查报告、科学报告)、请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      

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 

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基础知识: 

一、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四、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五、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六、六种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前后矛盾;语序不当;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七、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八、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九、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双关  

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十一、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十二、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三、记叙线索: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十四、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反面描写  

十五、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十六、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十七、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八、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移步换景  

十九、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  

二十、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二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六种形式:一般—个别 2 现象—本质 3 原因—结果 4 概括—具体 5 部分—整体 6 主要—次要  

二十二、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十三、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十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图表  

二十五、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六、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七、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称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二十八、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九、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十、 结构形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三十一、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十二、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三十三、 引号的作用:表引用 2 表讽刺或否定 3 特定称谓 4 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5 特殊含义 

三十四、破折号用法:表注释 2 表插说 3 表声音中断、延续 4 表话题转换 5 表意思递进   

三十五、省略号的六种用法:表内容省略 2 表语言断续 3 表话未说完 4 表心情矛盾 5 表思维跳跃 6 表思索正在进行  

三十六、其他:  

(某句话在句子中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

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段意的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  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复句关系和常用关联词语:  

并列: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     承接:便;就;于是  

 递进:不但……而且……;并且;甚至;更;何况等  

选择: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转折:虽然……但是……;尽管……却……;然而;却;只是;不过等  因果: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假设:如果……那么……;即使(哪怕)……也……  条件:只有……才……;只要……就……

 

文学积累     

一、名句归类:      

劝学类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劝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字聿》   

惜时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送别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 《赋得故草原送别》    

四季类  

春天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游园不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雨》   

夏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天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冬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 《江雪》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柳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爱国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文天祥 《过零丁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绝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友情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思乡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8节日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 《元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悲伤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    

10高兴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11忧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语文描写手法有哪些】

描写的对象: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按内容分类】 ●人物描写:⒈概括描写 ⒉肖像描写 ⒊语言描写 4动作描写 ⒌心理描写 ⒍细节描写 7.神态描写

●景物描写:⒈静态与动态 ⒉客观与主观 ⒊反衬与对比

【按特征分类】 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

补充:1 简介

描写:按内容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特征又可分为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情景交融等。

2 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衬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侧面的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迈着步子,大踏步向前进。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诚恳的说:“对不起,是我伤害了你。”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心理活动、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钱,那就可以买车了!

5.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3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

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设下铺垫。

也可分为风景描写、静态物体与动态物体的描写。

4 按叙述分

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5 按特征分白描、细描、衬托、情景交融、景中藏情、情中见景等

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景中藏情最重要则在于“点情”, 集中笔墨全力写景,不刻意去追求用文字表达何种情感,只刻画出鲜活的生活图景,却在描绘景物的文字之外于合适之处用带浓郁感情色彩的字、词、句轻轻点出。

情中见景的目的是营造“情景交融”意境,让读者在浓郁的“情”中体悟到清晰的景,体悟到最真挚最浓郁的情,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8522f3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a.html

《语文基础知识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