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5-03-22 10:45: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说课设计

20114

四川省资阳中学 李玲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使用。整个说课共分四个部分。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作为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的开篇之节,教材分为两部分内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要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必须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而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通过研究城市内部结构也可以了解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因而本节内容是学习城市化的基础。同时本节内容又为今后学习选修模块4《城乡规划》打下了基础,是后面知识的铺垫和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内容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课标分解

1. 运用地图判断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功能分区的关系
     2. 运用地图分析不同功能区的类型、特点、区位
 本条“标准”具体来说有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在能力要求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①要会分析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②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③会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①要会分析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结合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知识目标:

1、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2、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主要功能区的分布和土地利用方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分析地图和联系当地实际,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及其聚而形成的功能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通过认识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学会分析功能区的分布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联系当地实际工业区不断外移的问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深刻领悟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参与教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3、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了解生活的城市,由此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和分析

1、重点: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

2、难点:①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内在动力──集聚效应

②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

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

城市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和特点,是为后续学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的基石,并且在城市规划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城市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内在动力──集聚效应,理解起来太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有一定的难度关节点,因此确定为难点。

4重点、难点的突破:

重点的突破学生对自己亲自做的活动印象会格外深刻,动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重点问题的记忆,比如,填表,收集资料。因此,我为了突破重点,课前安排学生收集关于资阳城市主要功能区的位置分布的资料,并填表比较主要功能区。

采用板书来突出,一般来说,写在黑板上的都是重要的,根据教学重点来设计板书,能让人一目了然。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根据板书记笔记,或利用板书小结本课重点,都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

做适当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也是增强对知识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的方法

难点的突破:首先寻找一个能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的话题作为难点的切入点,采用阶梯设问,由浅入深,步步推进地解决问题;并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的优势,突破难点。

课堂上充分利用地图,结合身边的城市,把教材中抽象的功能区的特点明朗化。并辅以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呈现具体地区的图片,从视觉感官上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二、说教法:

(一)确立依据:

力求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坚持"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评价在后"的原则,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主要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三种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的学习,就要采用地图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案例教学法中心商务区的学习,就采用纽约曼哈顿这一典型案例进行。

图解分析法: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功能区的形成。

探究式教学法为什么南骏厂要修二期工程?

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是本节的重点,需要花时间讲解。而城市功能区最主要的是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一般城镇都具备。这部分内容我认为选择案例讲解最好,我选择本地城镇做案例,采用资阳城市规划图,来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以资阳上西街、世纪广场、世纪城、三贤、侯家坪工业园区等地点的分布来分析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等功能区布局特点与原因。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背景: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经过必修一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知识和思维,也具备了人文地理环境最重要的要素──人口的知识和思维,并且在成长过程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具备了一些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学生熟悉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对工业、商业等各种活动有感性认识,此外,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整理、分析资料和一定的课堂讲解的能力,这就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方法:

1、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异同,帮助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例如:比较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在位置,特点上的差异。

2、图文转化法:

图以载文的学习思想和方法,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学习背景和图片,让学生重视从图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并能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图文资料获取地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调查研究法:

【课前调研】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并各选一个组长,在课下分别就资阳市区的工业区、住宅区和商业区搜集资料,其中包括主要工厂、主要住宅小区、主要商场的名称及位置,并写出调研报告。

【设计理念】《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地理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

4 、合作讨论法:

合作讨论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交流合作,提高学习的效率,增进合作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共分四个模块)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现实问题,营造情景;目标导航,自主学习 ;学习反馈,深入探究 ;知识再现,构建网络。

1、现实问题,营造情景;

展示调研成果导入新课

ABC三个小组的组长上台展示调研的图片,并宣读调研报告:

A组展示图片:上西街、正在建设中的摩根时代、南海长城超市等等结论:这些大的商场分布非常集中,主要在和平路及其周边地区。

B组展示图片:禾邦药业子公司(四川禾润制药有限公司大千药业、南骏汽车厂、征峰鞋厂等。结论:这些大的工厂分布也比较集中,主要在资阳市区外。

C组展示图片:三贤公园、世纪城、蜀亨别墅区、巴蕉林小区、山水名等。结论:住宅区分布非常分散,从市中心到市郊,分布在资阳的各个方位。

【教师点拨】总结调研成果,对学生提出表扬,并由此引申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参与意识,课堂气氛被烘托起来,学生进入求知的状态。

2、目标导航,自主学习

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教师作相应的学法点拨阅读法、览法、勾画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合作交流法等等)其次,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学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能培养学生根据图文资料获取地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又符合新的课改理念:“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

3、学习反馈,深入探究

1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及类型,我采用的是图解分析法进行。

先展示资阳城市规划设计图,教师提问:

该城市有哪些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

该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哪一种?

设计意图:采用图解分析法.能把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及联系表现得更清楚 。帮助学生明白城市功能分区的本质就是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结论不同的城市由于划分标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也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有4类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即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当土地利用类型确定下来后,就会吸引分散的人流在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地域上集聚,并逐渐形成规模,产生聚集效应,不同的功能区就逐渐形成。

然后指导学生读图2-1"北京城市功能区",学生讨论所给问题,,并通过设计问题:

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吗?

每个功能区就只有一种功能吗?

引导学生得出城市功能区的特点。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城市主要功能区,并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得出城市功能区的特点。

2)各主要功能区的分布及特点的学习,我充分利用我们生活的城市作案例。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展示自我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展示"资阳城市总体规划"图。结合各个小组课搜集的资料,讨论问题:

A、比较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各自的形态特征及分布特点

B针对学生收集的关于南骏汽车的一期,二期工程的资料,展开讨论:工业搬迁的方向和原因。

C、在“资阳城市总体规划”图中,找到正在建设中的城南工业园区,试分析它的分布原因。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设计了两个图表

(表一)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比较

(表二)城市主要功能区比较

学生通过讨论,完成表格内容。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完成表格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的职能要从说明、解释变为帮助、发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等,使教学活动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理念

充分利用图表来说明问题,这是地理的特色。

引入乡土地理,提供一些信息(资阳地图),安排一些活动(课前调查、课堂讨论、交流等),结合实际情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鼓动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变单纯听老师讲解为设身处地、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然后在讨论、分析、发言、总结归纳等学习环节中掌握和理解知识。

【案例教学】选取案例"纽约的CBD---曼哈顿"依次展示《曼哈顿鸟瞰图》、《CBD内部分区图》以及学案上的知识卡片----《曼哈顿概况》提出问题:

中心商务区有什么特点?

它和一般商业区有什么不同?

③【学以致用】例题讲解:

例题:判断A、B分别是什么功能区?(住宅区、工业区)

答:A是住宅区、B是工业区

原因:住宅区:应该分布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

设计意图:城市规划必须合理布置各功能区,城市的功能区有多种,彼此间的相互关系都应协调,但最主要的莫过于工业用地和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工业区位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用地功能组织,对城市发展的规模与发展方向也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因此,我的课堂例题就强调这两种功能区的相对位置。

4、知识再现,构建网络-----小结:

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通过学生完善板书实现),并完成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不能由老师包办代替,要立足于引导,让学生参与,展示知识的思维,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题作用的有机结合,体现师生互动性。

板书设计:采用总分式板书,这种板书把知识按照逻辑关系,通过直观排列,显出知识内容要点及相互关系和整体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掌握。

课堂巩固练习:

练习并不是对刚刚学过的知识的简单回忆和重复,它是在对学过的知识的总结归纳基础上的判断分析。

1、城市用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教育区 D.住宅区

2、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是为了(

①靠近交通干道  ②拓展城市范围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保护城市环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 读某城市地形与交通线路图。利用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中交通图判断:BCD三地中,最有可能是中心商务区的是 ,理由是

2A地与D地的住宅区, 地为高级住宅区,原因是 地为低级住宅区,原因是

3)从城市工业区移动的趋势看,B地与C地比较, 地更适于新建稍具规模的工厂,原因是:

设计思路:

教学的准备,无论是知识内容的拟订,教学方法的设想,教学过程的实施,都应该明白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投入、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成为我备课、讲学、指导练习的最高准则。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b5bd6e866fb84ae55c8d3c.html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