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中考阅读理解两篇

发布时间:2019-03-27 16:30: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理解两篇

一.阅读理解【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责备。 [露布]公开的文告。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品学兼优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分)

(2)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2分)

4. 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5.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4)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

二.比较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1分)

3.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5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阅读甲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1分)

5.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卿言多务,孰若孤!

6.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

7. 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8.从文中找一个形容吕蒙变化的成语,并回答吕蒙的变化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

一.答案:1(2)D

2(2)A

3(4)

(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

(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2)

4.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4)

5. (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意对即可)(2)

(2)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意对即可)(2)

(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意对即可)(2)

翻译: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的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气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飞快地奔跑。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责备他,不给他答复(帮他回信)。于是傅永就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二.答案:

1.(1)啊,表感叹语气 2)以宾客之礼相待(该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2.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事说理。(该小题1分,言之有理即可。)

3.(1)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该题5分,其中(1)题2分,给分点在后两个分句。(2)题3分。三个分句可每分句1分。重点落实“刮目相待”、“见事”、“利其然”、“日”、“环”、“谒”等词语。)

4.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意对即可)

5.(4)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

6. ①邪:表示疑问的语气,②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③乎:表示感叹的语气,同“啊”。

7.略(该题2分,扣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即可。)

8.刮目相待 告诉我们

1学必有得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思想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4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为主旨,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74ee26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9.html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理解两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