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史纲要下册:(三)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检测(含两套,解析版)

发布时间:2020-02-21 01:21: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 走向整体的世界(含两套)

A——学业水平达标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

1.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萌芽是其根源;后来有观点认为,应当突出宗教的重要作用;又有研究者提出,王室的支持才是其主要原因。据此可知,历史事件(  )

A.不能被正确认识     B研究视角可以多元

C.只能有一种解释 D可以随意加以阐释

解析:B 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不一样,而且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说明研究的视角可以是多元的,故B项正确。

2.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人在非洲命名了许多如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的地名。这些地名客观上反映了(  )

A.航海家的冒险精神 B非洲物产极其丰富

C.探求新知的主动性 D殖民扩张的掠夺性

解析:D 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欧洲人在非洲沿岸掠夺了象牙、黄金和奴隶,体现了殖民扩张的掠夺性,故D项正确。

3.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说道: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作者意在强调(  )

A.大西洋位置的重要性 B传统社会的终结

C.新航路开辟影响之大 D1500年的转折意义

解析:C 材料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成为日益联系密切的整体,故C项正确。

4.《2049,相信中国》中写道: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  )

A.从封闭走向开放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从分散走向整体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解析:C 材料中的全球化的开始是指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世界各地的孤立、隔绝状态被打破,开始走向一个整体世界,联系日益加强,故C项正确。

5.有史书记载: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由他们控制的航路……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中战胜葡萄牙人。由此可知(  )

A.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对传统商路的控制权

B.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

C.奥斯曼帝国积极参与了新航路的开辟

D.葡萄牙完全控制了东西方商路

解析:B 由材料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控制并垄断了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海上贸易,冲击了奥斯曼帝国传统商路的利益,引起奥斯曼帝国和葡萄牙之间的激烈争夺,故B项正确。

6.尽管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以哥伦布是当地人为自豪,但哥伦布究竟是哪国人,一直众说纷纭,1719世纪,至少有20个不同的地点被列为哥伦布的故乡。这主要是基于哥伦布(  )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最早到达好望角

C.率先实现环球航行 D最早到达亚洲印度

解析:A 之所以各个国家(地区)都说哥伦布是本国(地区)人,主要是由于哥伦布在近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故A项正确。

7.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这样描述: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材料反映当时世界市场特征是(  )

A.以欧洲为中心 B以地中海为中心

C.寻求海外财富 D进行殖民战争

解析:A 由材料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可以得出所述世界市场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故A项正确。

8.如图为某个历史事件影响示意图。与此图最适合的主题是(  )

A.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B.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C.亚、非、拉的近代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B 图片中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B项最能全面反映图片信息,故B项正确。

9.哥伦布第二次航行美洲的目的是建立商业殖民区,建立矿业、农业和商业基地。为此,他把旧大陆的大量工具和种子源源不断运进新大陆。同时将新大陆的玉米、花生等运回旧大陆。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引发了价格革命 B促进了物种的交流

C.有利于殖民地发展 D目的在于掠夺财富

解析:B 从材料中把新大陆的玉米、花生等运回旧大陆,把旧大陆的种子等运往新大陆,可以看出促进了物种的交流,故B项正确。

10.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

A.商路中心的转移 B契约规则的确立

C.价格革命的影响 D贸易规模的扩大

解析:D 由于新航路开辟后,交易范围以及贸易规模扩大,需要更多的货币,当时使用的是贵金属,携带大量货币既不方便也不安全,汇票、支票开始兴盛,故D项正确。

11.西班牙人在1513年抱怨: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能买一整头羊;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12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后果是(  )

A.商业中心发生转移 B商品种类急剧增长

C.资产阶级获益匪浅 D各国联系日益紧密

解析:C 材料中反映的是通货膨胀现象,是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摧毁了封建势力,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

12.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意义在于(  )

A.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C.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D.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解析:C 生产方式变革即新航路开辟,促进欧洲原始资本的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故C项正确。

1315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发现绕过非洲到印度的航线后,西欧以海上商路取代古丝绸之路,大西洋沿岸一些欧洲国家则随之振兴。这些变化(  )

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

B.使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C.使葡萄牙垄断了欧亚商贸

D.导致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

解析:A 材料大西洋沿岸一些欧洲国家则随之振兴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带动了一些地区的发展,也就是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故A项正确。

14.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亚洲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2 100吨。在直通印度航路发现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 000吨。材料反映了(  )

A.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B.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

C.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

D.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

解析:B 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使香料贸易由2 100吨增加到7 000吨,说明世界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故B项正确。

15.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解析:C 题干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对封建势力的打击和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其主要的影响是加速欧洲社会的转型,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14分,第1716分,共30)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珀金斯

《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整理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及相互联系。(10)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4)

解析:(1)问第一小问,需要提取材料一包含的信息,然后进行概括总结即可。第二小问,依据第一小问可知,这显然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密切相关。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及前小问作答即可。第(2)问,联系材料一中人口变化与殖民扩张的关系,依据材料二信息及所学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和影响分析作答。

答案:(1)趋势: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扩大。

因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联系:欧洲国家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

(2)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联系加强,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使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的欧洲对统称为印度货的中国商品怀有极大的兴趣,逐步富裕起来的市民阶层以及艺术品收藏家们,愿意出高价购买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无论是葡萄牙还是西班牙、荷兰,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地位,为了弥补这种逆差,不得不支付硬通货——白银。因此,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有学者戏称这种结构性贸易逆差为商业上的纳贡

——摘编自樊树志《明史讲稿》

材料二 中国白银流通量不仅在16世纪期间迅速增加,而且在清代乃至在1820年左右仍然继续增长。……1617世纪,白银普及适逢东亚海域的海运(商业及海盗)大发展,也正值市镇和城市活动勃兴。某些手工技艺(特别是织布、瓷器和印刷)臻于完善,这使得中国经过17世纪中叶的衰退之后,能稳当实现自己作为奢侈品出口大国的使命。正是在经济发展、城市振兴的背景下,近代欧洲的首批冒险者到东亚海域上来了,首先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17世纪初又来了荷兰人。这一现象对东亚原无太大影响,因为这些新来者无非是进入远东的商业流通网,并利用这一地区的繁荣局面。但此现象也已预示未来的光景。多亏了他们,中国才获得欧洲和美洲的第一批物品:效率更大的火器、甘薯、花生、烟草、玉米以及借墨西哥大帆船自马尼拉运到远东的银锭。除此之外,还有在精神生活方面显示的并于17世纪确定下来的新方向,其次是自1600年左右起与欧洲科学、技术、宗教的初期接触。人们或许会认为,这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和东亚近代时期的开端。

——摘编自[]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7世纪中国白银流通量迅速增长的原因。(8)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617世纪中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对各自产生的影响。(8)

解析:(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分层,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商品贸易等角度进行分析概括即可。第(2)问,可从中国和西欧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二者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状况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1)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其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增大;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中国贸易的逆差使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镇的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达;中国经济的自给自足。

(2)影响

对中国:丰富了农作物结构,提高了产量,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白银流通量的增长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随贸易而来的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演进。

对欧洲:丰富了欧洲的物质文化生活;加速了商业革命的进程,推动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推动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拓展。

B——选考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

1.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在此作者认为,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

A.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欧洲社会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垄断贸易引发了激烈的商业竞争

D.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

解析:C 从材料可以看出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所以他们需要找到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由此可知,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垄断贸易引发了激烈的商业竞争,故C项正确;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故A项排除;欧洲社会对东方商品的渴求是直接原因,故B项排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隔断了东西方的商业贸易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据记载,西班牙国王与麦哲伦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上明确提道: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1/20这一记载说明(  )

A.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

B.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

C.契约精神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D.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王权支持

解析:C 从材料中签订了探险协定,可以看出契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航路开辟,故C项正确;由材料看不出西班牙是最早的,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一个案例,体现不出当时西班牙对航海人才的重视,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突出强调王权的支持,故D项错误。

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解析:A 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进行的殖民扩张,一方面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另一方面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未从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分析,排除。

4.马可·波罗的报告中对安达曼群岛居民有这样的描绘:这些人的头、眼睛和牙齿长得像狗的一样。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西方认识新世界

B.马可·波罗用新文化对世界的解读

C.相对隔绝的状态阻碍了人类的眼界

D.外来人种发现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解析:C 由材料这些人的头、眼睛和牙齿长得像狗的一样’”表明相对隔绝的状态影响了人们的认识,阻碍了人类的眼界,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

5.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恩格斯认为它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这一论断主要基于当时的航海活动(  )

A.使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

B.打破了世界隔绝的状态

C.导致欧洲严重的阶级对立

D.引起欧洲经济结构的变动

解析:D 当时的航海活动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导致欧洲封建经济衰落和资本主义经济成长,故D项正确;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引发了欧洲对美洲的殖民掠夺,并不能推翻当时欧洲的封建制度,故A项错误;打破了世界隔绝的状态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当时的航海活动很多都是在王室支持下进行的,故C项错误。

6.有西方史学家建议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次序。该建议旨在强调(  )

A.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

B.资本主义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C.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D.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解析:D 从材料可以看出,地中海、欧洲以及大西洋都和欧洲的中心地位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强调西方的文明,没有体现出东方文明的特点,体现不出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故A项错误;上古时期,地中海体现不出资本主义的扩张,故B项错误;材料看不出海外贸易的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

7.许多欧洲观察家认为,(近代)世界贸易不仅扩大了财富,在新旧大陆之间交换了作物和新发明,而且还给许多不信神的民族传去了耶稣基督的福音。站在他们的理解角度,世界贸易(  )

A.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信仰

B.传播了欧洲先进的制度

C.它是连接新旧社会的桥梁

D.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解析:D 从材料中的促进新旧大陆之间的物品交换,促进了人们接受基督教,可以看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故D项正确;材料并不是侧重讲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人们的精神和信仰,故A项错误;当时的欧洲制度并不先进,材料也没有涉及制度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是连接新旧大陆之间,而不是新旧社会之间,故C项错误。

8.美国史学家克罗斯比在《哥伦布交流》序言中说:历史学者在探寻新旧世界重新接触的真正意义之时,受到传统的局限。生态学者或地理学者在粗略浏览了16世纪的原始资料之后会发现: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但连经济史学者也会偶尔遗漏这一点。这表明作者(  )

A.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B.从生态视角解释殖民活动

C.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

D.以欧洲为中心来评价哥伦布

解析:B 依据材料生态学者或地理学者在粗略浏览了16世纪的原始资料之后会发现: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可以看出材料是从生态视角解释殖民活动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欧洲殖民扩张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是从生态视角解释殖民活动,并不是以欧洲为中心来评价哥伦布,故D项错误。

9.美洲变种小麦是在普通小麦的基础上,培育出来的新品种。1750年以后,这种小麦在欧洲开始广泛种植,使白面包不再是欧洲富人地位的象征。这说明(  )

A.商业革命推动欧洲社会等级趋于平等

B.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趋于世界化

C.殖民扩张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经济生活

D.原产于美洲的作物通过新航路引入欧洲

解析:B 材料反映出欧洲人对食物原料(小麦)的开发,借鉴了美洲经验,体现了世界化的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商业革命改变了社会政治地位,故A项错误;由材料看不出美洲经济生活得到改变,故C项错误;小麦不是从美洲传入欧洲的,故D项错误。

10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各种美洲高产作物传入欧洲,仅土豆一项就使欧洲人口在17001900年两百年间增长25%,使欧洲城市化率由27%增加到35%,并帮助催化工业革命的产生。由此可知(  )

A.人口的增长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B.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深远影响

C.欧洲的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获取高产作物

解析:B 材料强调的是地理大发现以后,物种交流促进了欧洲的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表述的是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深远影响,故B项正确;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并非材料的主旨,只是地理大发现的深远影响之一,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欧洲人饮食结构的根本性改变,故C项错误;D项表述是错误的,新航路开辟不是为了获得高产农作物。

11.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解析:D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且数量并不小,这说明以经地中海代表的传统航路在中西方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但无法体现出与美洲的贸易,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材料胡椒”“丁香、靛蓝、肉桂、药品中可以看出当时贸易内容没有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

1215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7.6万千克。15211544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2 900千克,白银30 700千克,在15451560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 500千克和24.6万千克。这种现象(  )

A.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促成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解析:C 大量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使得传统的封建地主贵族阶层逐渐衰落,工商业者崛起,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欧是世界贸易的中心,材料的主旨是价格革命对西欧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让世界各地联系更加便捷,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12分,第1412分,共24)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以后,澳门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并一跃而成为葡萄牙与印度、中国、日本贸易航线的重要枢纽港口。西班牙人到达美洲以后,绕过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来到菲律宾群岛。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而是越过大半个地球,由亚洲通向美洲的远程贸易。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这就是持续了二百多年的沟通马尼拉与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葡、西两国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等初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的高级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因此被西方学者概括为对流。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无疑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

——摘编自《文明的彷徨——晚明历史大变局》

材料二 大帆船贸易促进了原产墨西哥的玉米传入中国,此外,西红柿、花生、向日葵、马铃薯乃至南瓜等今天我们的日常食物也都起源于美洲。在菲律宾,大帆船建造主要是由中国木工、铁匠完成;帆船检修、货物搬远也依赖大批华工。勤劳的中国人还远渡重洋,为拉丁美洲带来了生产技术和中国文化。前往美洲的华人中有些是商人,他们携带中国货物直接前往阿卡普尔科换取白银;有些则是被当作仆役甚至奴隶运往美洲的;同期,还有旅菲的华人手工艺人和水手为逃避菲律宾殖民当局的迫害而踏上拉丁美洲的土地。他们到达墨西哥、秘鲁并在那里定居。当时的阿卡普尔科因华侨众多而被誉为唐人城,在墨西哥城甚至16世纪就出现了唐人街

——摘编自韩晗《试析1619世纪跨太平洋大帆船

贸易及其对拉丁美洲与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大帆船贸易形成的历史条件。(4)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与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比呈现出的主要不同,并说明大帆船贸易的历史影响。(8)

解析:(1)问,结合材料一信息,从澳门与马尼拉的地理位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差异性、中国工商业发展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贸易范围、航程、航线、主导者、贸易性质、人口流动等角度归纳作答;第二小问,从对中国的影响、物种传播、对菲律宾的发展、工商业发展、人口流动等角度作答。

答案:(1)历史条件: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提升了中国商品知名度;环球航行的成功;美洲盛产金银;巨额的利润刺激;美洲与中国经济结构的差异与互补性;美洲对东方商品的市场需求;中国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

(2)主要不同:贸易范围更广,以太平洋为中心;行程远及中南美洲;航线自西向东;西班牙殖民者主导;属于垄断性贸易的一种;白银等贵金属发挥了重要作用;促成更大规模的华人外迁。

历史影响:密切了亚洲与美洲间的联系;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亚洲特别是中国;有利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玉米等物种在亚洲的传播;推动了菲律宾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提高了华侨华人的地位;推动了华人向美洲的迁徙。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船队每到一地,都要先向当地的国王、酋长宣读明朝皇帝的诏书,赠送珍贵的礼品,然后用所带的瓷器、丝绸、麝香、铁器和金属货币,交换各国的珍珠、宝石、香料及珍禽异兽,还同当地人分享中国的历法、图书、冠服、乐器、度量衡器、种植技术等。许多国家在郑和访问后,都与明朝建立起邦交和贸易往来,部分国家的使团甚至搭乘郑和的船只来朝贡。有一次随船队到中国的各国使臣竟达1 200余人。满剌加、苏禄、泥的国王还亲自到中国朝见明朝皇帝,以表达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其中苏禄和泥国王在中国期间不幸病逝并葬在中国

材料二 陛下应该下决心让他们成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开始做,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以及他们所有的人。毫无疑问,在这些土地上蕴藏着大量黄金……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取之不尽的香料……也许这里还有数量可观的棉花……

——摘自哥伦布《航海日志》(14921112)

1519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带着600人、17匹马、10门大炮到达墨西哥,用三年时间征服了富庶的阿兹特克帝国。金字塔、庙宇和王宫都被夷为平地,拆下的石头被用于建造西班牙政府大楼和教堂。阿兹特克人也因杀戮和感染欧洲人带来的病毒而大量死亡。美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解体了,取而代之的是欧洲人的宗教、语言、文化和政府。

材料三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摘自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活动目的有何差异,二者处理不同文明差异的模式有何不同。(4)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中西方处理世界不同文明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8)

解析:(1)问第一小问,郑和的目的根据材料一宣读明朝皇帝的诏书,赠送珍贵的礼品”“都与明朝建立起邦交和贸易往来可知是宣扬国威,交流文化;哥伦布的目的根据材料二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以及他们所有的人可知是传播宗教、获得领土和财富。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郑和的模式是和平与互利;哥伦布的模式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是侵占和掠夺。第(2)问,本题属于开放题型,首先要依据材料题干评价中西方处理世界不同文明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进行解读,其次结合所学从从现实利益的角度”“从全球发展的角度分析论述。

答案:(1)郑和的目的:宣扬国威,交流文化。哥伦布的目的:传播宗教、获取领土和财富(或资本原始积累)。郑和的模式:和平与互利。哥伦布的模式:侵占和掠夺。

(2)从现实利益的角度看,西方的做法使自己加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中国古代的朝贡贸易秉持厚往薄来的传统,郑和船队的远航活动没有使中国得到类似的收益

但是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西方的殖民政策不但给殖民地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也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的做法却提供了不同文明可以和谐相处、兼容并包的实例,也为当今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82cc5c912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6e.html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史纲要下册:(三)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检测(含两套,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