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8-07-01 00:49: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重新认识设计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原研哉
  用空闲时间读完了原研哉(Hara Kenya 的《设计中的设计》,一直很想读的一本书。照我的理解,第一个设计是指大众眼中的设计产品,而第二个则是设计行为背后的思想动力。据说内地版的装订、版面都不如台湾版的来得精致(至少封面看来似乎是如此),但读着也还算舒服。简单的封面,不算紧凑也不算太过奢侈的排版,应该没有违背Hara Kenya的风格吧。
  对原研哉感兴趣当然是因为他设计的无印良品(MUJI)。在杂志上、网络上都看过不少对于HaraKenya和他设计的产品的介绍,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设计不仅为日常用品提供了新的可能,也在其中蕴藏着一种生活态度。日本的优秀设计,或者是他们所谓的有品质的设计——建筑也好,日用产品也好,都具有一种简单而深远的意味,如同中国山水画中恰到好处的留白,一种无中生有的心灵体验。原研哉的设计,以前已经在杂志上见过不少,所以对此书中的案例并未感到新奇,但作者对自己的设计观在这本书中进行了比较明晰的阐述,我脑海中收集过的一些与之有关的片断,也得以建立了一些关联。
  尽管后现代主义看上去已经占据了艺术的舞台,但现代主义的积极影响永远都不会消亡,日本的设计氛围也为这种思想的延续提供了空间。原研哉的设计思想中,就有现代主义思想影响的体现。  
  比如,他眼中的设计与艺术。

这是我作为一个对设计本身思考不深的学生很少会去考虑的问题。与艺术相比,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以原研哉为代表的一些日本设计师,设计的出发点并非是自我风格的表现或是个人情绪的张扬,而是从揣摩大众的感受出发——无论是视觉还是触觉。这样的设计师,是把自己置于一个幕后的位置,用自己谦卑的思考为大众进行日常用品Re-Design,引导大众发现日常生活中可以创新的闪光点。

正如他所倡导的,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基于这样朴素却实用的观点,便有了那令人印象深刻的妇幼医院棉布标识——干净的白色棉布,无论是从色彩还是质感上,都让人有了不同以往的温暖感受。书中的一张照片里,一个刚被洗过的棉布标识晒在阳光下,那温暖的白色竟让我觉得很感动。先将日常的事物陌生化,再重新进行设计——这种贴近生活、以生活的文化积累为素材的创新在这个纷乱的信息时代显然是十分可贵的,也必将有利于大众的审美意识提高。      
  我认为这本书还是能在什么是设计方面给人带来一些启发。再设计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用最简洁的方式去达到美感和功用的目的,同时还能体现人性的考虑,自然的考虑。像是成人纸尿裤的设计,其实主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减轻使用这种产品的人可能产生的羞耻感;而火柴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对大自然的尊重,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想想,要从树林中将这些小树枝捡回来,是多么充满感情和欣赏的一件事,绝不是将木材生生劈开那样的无情。小树枝的自然形状也比直的木材更有美感。前提也是人们确实使用火柴的机会少了,连使用火柴这件事都成了一件亲切的事。

设计师也设计了小树枝燃烧这件事所能带来的感受。同样,方形卷手纸也是这个意思:设计师设计了人们使用卷手纸时候的感受,他们的手感、听到的声音,他们在收纳手纸时候的感受……我虽不懂设计,但隐隐觉得,这个最核心的部分,其实反到靠的是common sense,不是要在工艺美院学习的技术层面的东西。所以说,增加感悟力,在理解物性和行业技巧之前就充分理解人性,这是设计师最首要的,跟诗人、小说家、导演,一样。

书中还有一段提到了中国。中国这么大的一个邻国经济正在崛起,对日本来说,仿佛是临街开了一个特别大而热闹的超级市场,日本是有所感觉的。不过,原岩哉说,日本不应因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就丧失理智、蠢蠢欲动。因为,中国是处于青春期,而日本已经过了青春期,必须清楚,幸福感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日本必须清楚什么是日本需要和适合的,否则日本就会变成一个无趣的国家。

世界进入水瓶座时代,人们都在寻求着自由表达个人意志的途径,设计当然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风格流派,但判断标准除了个人喜好之外,一定会包含社会的因素。原研哉这样看似平凡的设计,恰恰包含着这个嘈杂时代所需要的崇尚自然、回归宁静的精神。MUJI品牌中所体现出的环保意识和寓深刻于简单的理念,也和当今为人们所提倡的LOHAS生活理念是吻合的。

很多人和书都在提醒着我们,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人应当保持一种纯净的心境。原研哉的实践告诉我们,设计也是一样,虽然常常不可避免地与商业相关,却不能成为市场利润的奴隶。只有这样,设计才能积极地影响社会和人们的生活,设计中的设计才不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

在原研哉看来,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这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他正是以这一想法为中心展开论述。

读原研哉的这本《设计中的设计》,自认为可以让你们真正的懂得什么是设计,什么菜叫怎么的体会到了什么是设计。对于一个平面设计师而言,用一本书的篇幅把设计这个词语表达明白,实属不易。这个词语在我们直觉上看来就是,设计师灵感的延伸。

原研哉对设计意识的重组和重新反思,是在信息时代的媒介特性的基础之上,看到书籍中纸早已不是传播媒介的主角,我们要做的是将它从担当的实际任务中解放出来,回复到它物质向度充满魅力的本来面目。作者对书籍的功能性反思中,试图扩大媒介自身的信息表达方式,从以往的 无意识平面,转化为媒介物质特性也是信息表达的方式。在长野冬奥会上,原研哉建议使用一种特种纸,能够在字的凹陷处有冰一般半透明的效果,这种由材料特性生发的联想空间进一步扩大了媒介信息交流的范围和方式。本书的卓越之处在于建立一个用信息学交流学反思设计学的空间。从以往来看,设计被牢牢捆绑在艺术法则的空间内,如今似乎在原研哉的视角中,都成了信息的不同形态。设计是信息传达的一个端口,设计师似乎是站在这个端口的守望者。在设计中的设计,或者是作者的一个开放性的黑箱,它暗示着你,你不要挖空心思去思考黑箱内部的结构,是文化性、民族性、时代感、艺术规律,这些设计元素通通都在黑箱里面,设计品只是在完成一种信息的交流,设计自身也是信息之美绽开的花朵。

仅仅是依靠设计的才能谋生并不是成为一个设计师的充分理由,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食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
  作为日本著名品牌无印良品的设计委员,原研哉以无中生有的理念为圭臬,凸现了的力量。
  设计在哪里?最令我们视而不见、习焉不察,而恰恰又离不开的大概就是设计了。
  而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
  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设计师,因为你可以设计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还有你的生活。
  交给设计师的各个Re-design命题,是我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的……打个比方来说,当我们打网球的时候,如果对手是一个好手,那么发出的球就会得到更猛烈的回击。我对设计者所提出的疑问就相当于一个发球,这个疑问的不成熟之处将会因为对手的优秀而得到弥补 
  无印良品的广告上没有任何广告语。无印良品的字标同时兼任了广告语和商标的功能。这四个字,经由时间的淘洗,积聚了相当不错的广告效应。
  以地平线的形式打造出一个巨大的容器,地平线之上空无一物,但又蕴涵所有。在讨论了各种方案之后,我们决定把南美洲玻利维亚中部的安第斯山中的一个叫做鸟犹尼的盐湖与蒙古草原里一个名叫马鲁哈的平原定为外景地。虽然广告的物质形态是海报,但它所呈现出来的是承载着无印良品未来的巨大容器。
  今天,顾客的欲望受到了精准的扫描。我之所以选择扫描这个词,是因为电子扫描这一方式能够完整地把数据保存下来。
  也不知是幸或不幸,日本这个有着一亿三千万人口的大市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对日文防线始终严守。也许多亏日本人的英文不流利,日本的市场才不可思议的维持着独创性。
  日本位于亚洲的东部,在世界地理中是一个特殊的位置。记者高野孟在他的著作《世界地图的阅读方法》中,谈到日本的位置时,表达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如果将地图九十度旋转,把欧亚大陆看成是老虎机台,那么位于最下面的日本,就像好似一个接珠子的盘子
  今后,会有相当一段时间,日本会关注邻国中国。这个呈现出一片繁荣与热闹景象的国家,很像是在我们隔壁街上平地而起的一栋巨大的购物中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3014bbf192e45361066f5c1.html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