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印边界问题

发布时间:2015-10-26 12:43: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简论中印边界问题

摘要: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印边界从未经过正式划定。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及其奉行的扩张政策大大增加了中印双方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为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印边界争端埋下了隐患。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印双方就边界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谈判,为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中印边界问题;中印边界谈判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5,000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0,000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000平方公里。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191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中央政府都不予承认。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于1953年扩展到“麦线”。1954年,印按其侵占和无理主张单方面在地图上将中印“未定界”改画为“已定界”。1959年,印根据其改画过的地图线正式对中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提出领土要求。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前往新德里与尼赫鲁总理举行会谈,由于印坚持无理立场,双方未达成协议。随后举行的两国官员会晤也无结果。1962年10月,印在边境向中国发动全面武装进攻,企图用武力攫取领土,中国被迫进行自卫还击。此后,两国边境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本保持平静。

一、 中印边界问题由来

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印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由于历史上中印之间从未达成过有关边界划分的任何协议,中印边界一直没有正式划定。

在19世纪以前,由于中印边境地区多是人烟稀少的高寒或深山密林地区,虽然两国对边界的认识是模糊的,但并未发生过边界争端。此后,随着测量技术和绘图技术的进步,中印双方开始在一些地图上以较明确的方式标出中印边界。在英国统治印度相当长的时期内,英国主张的中印边界东段一直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这同中国官方地图上所画的中印边界东段是一致的。英国只是在1936年以后才把1914年由其提出的“麦克马洪线”视为这一地区的中印边界,但英属印度政府此后出版的相关地图仍用未定边界的符号标示其主张的这段边界;而且无论是英属印度政府还是独立后的印度政府,都知道中国政府从未承认“麦克马洪线”。1952年,印度政府就曾在内部提到历届中国政府都不承认“麦克马洪线”的事实。在中印边界中段,中印双方都把喜马拉雅山山脊视为边界,但是英属印度政府却把一些山口南面中国西藏地方政府一直管辖的藏族牧民使用的传统牧场也划归了印度。在中印边界西段,英属印度政府早期的地图也表明中印边界是沿喀喇昆仑山走的,这也与中国主张的传统习惯边界大体一致。只是在1865年以后,才有一些英国人把中印边界画到了北面的昆仑山上;但这一主张并未被中国接受,甚至英国政府也未正式采纳,因为后者主张的中印边界依旧是沿喀喇昆仑山走的。1873年6月10日英国印度事务部为英国外交部绘制的一张图就标着这样一条边界;1891年3月11日印度总督兰斯唐在给英国政府的公文中曾提到这条边界。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英国的《伦敦泰晤士报地图集》和《牛津地图集》却把中印边界西段的一部分标在昆仑山。在印度独立前,在中印边界中段和西段,英属印度政府出版的地图多未标出中印边界,个别地图虽然用涂上不同色彩的方式把部分中国领土划归印度,但仍明确注明“边界未经规定”。在印度独立前,英国虽然已经开始采取扩张性的边界政策,在地图上以模糊的方式把中国方面主张的大片领土划归印度,但远没有对这些地区进行有效的控制,甚至对后来中印双方有争议的绝大部分地区并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控制和管理。在中印边界东段,英国向喜马拉雅山南麓以北地区的渗透还是十分有限的;在中印边界中段,英国也只是占领了极个别中国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地区。总之,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

二、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印边界争端

在英国统治印度期间,中印边界不但未能正式确定,反而由于英国的扩张而使问题复杂化了。考虑到这一历史背景,刚刚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压迫的中印两国理应采取审慎的态度来对待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但不幸的是,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却继承了英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扩张政策,甚至在1954年后在印度官方出版的地图上用已定边界的符号标出了其所主张的整个中印边界。但在地面上,印度政府也只是在1950年以后,利用新中国尚未解放西藏和朝鲜战争爆发的机会加快了向“麦克马洪线”的推进,在1953年基本控制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在中印边界中段,印度政府在1954年后,也采取了新的推进政策。而在中印边界西段,直到中印边界争端发生时,印度的边防哨所仍远离中国方面所主张的中印边界。此后印度政府长期坚持“印度官方地图所标明的印度传统边界是传统所确认、习惯所承认和条约所规定的”,是不容更改、不容谈判的正式边界。印度的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了中印边界争端的爆发。

中印边界争端首先发生在中段。1954年,印度侵占了喜马拉雅山一些山口南面的多处中国地方,其中包括1954年中印协定所规定的中国通商口岸波林三多。中国为此向印度提出了抗议,并于1958年同其进行了边界谈判,但谈判未能取得任何成果。此后,印度又在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挑起纷争。

在东段,中国虽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但鉴于印度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已占领了该线以南的大片地区,为避免冲突,便暂时视其为实际控制线而加以遵守。⑤

而印度政府虽声称以“麦克马洪线”为界,但在地图上把该线以北的一些地方也划归印度。而印度政府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印度地图上画的实际界线只不过是根据确实的地形来体现这个地区的[西姆拉]条约附图。这是符合于既定的国际惯例的。”原来,“麦克马洪线”不是在详细勘察的基础上划出的,因而并不总是沿着英国或印度政府坚持的“分水岭”或山脊走。当发现“麦克马洪线”不在“分水岭”或山脊上时,英印当局及其后的印度新政府总是把该线北面的山脊视为边界。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印度军队从1959年起多次越过“麦克马洪线”,甚至越过其地图上标出的中印边界去寻找“分水岭”,还污蔑“中国军队入侵”而袭击中国边防军,从而导致了中印边境地区的第一次武装冲突,即1959年8月25日的朗久事件

在西段,位于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之间的阿克赛钦地区,是中国在1956年4月到1957年10月期间修筑的新藏公路的必经之地。印度虽在地图上把阿克赛钦划归自己,但从未在这一地区设立哨所。印度总理尼赫鲁就曾在1959年9月13日发出的一份秘密指示中承认:“我们在那里没有哨所,而且实际上几乎就没进去过。”直到从中国报刊上获悉中国在这里修筑了公路后,印度军队才开始侵入这一地区。1959年10月21日,中印双方又在喀喇昆仑山上的空喀山口发生冲突。

边界争端发生后,中国政府多次指出:“中印两国边界漫长而又未经两国政府划定,两国地图互有出入,因此,两国对于边界持有不同的意见是自然的。只要通过友好的协商,这个历史悬案完全不难求得合理的解决”;而印度总理尼赫鲁却公开说,中印边界“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可争论的问题,而是一件确定了的事,没什么需要讨论”,从而以“边界已定”为由拒绝谈判。中国政府继而要求就局部争端达成临时协议;而印度政府却要求以中国单方面撤出其所要求的大片中国领土为先决条件。在此情况下,中国政府又提出维持边界现状、避免武装冲突的建议,并于1959年底单方面决定在边境地区停止巡逻;而印度政府却把中国的和平诚意视为软弱可欺,决心以武力解决争端。从1961年11月起,经过一番准备的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西段越过传统习惯线,在中国边防军停止巡逻后形成的空白区,甚至在中国哨所后方建立哨所,企图以武力迫使中国军队后撤。在东段,大批印度军队在1962年春以后也越过麦克马洪线,力图以武力完成对该线的修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被迫在边境地区恢复巡逻并增设哨所,但仍制定了“决不退让,力争避免流血;犬牙交错,长期武装共处”的“二十字方针”。然而,尼赫鲁政府却不想就此止步,在制造了一系列流血事件之后,于1962年10月12日公然宣布已命令印度军队“清除掉”边境上的中国军队。随后,印度军队果然发动了新的进攻。中国军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从1962年的10月20日至11月22日进行了自卫还击。

对中国来说,进行对印自卫反击战实属无奈之举。1962年10月18日,毛泽东在就是否进行自卫反击战作最后决策时说:“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他们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越演越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境才能安定下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有希望实现。但我们的反击仅仅是警告惩罚性质,仅仅是告诉尼赫鲁和印度政府,用军事手段解决边界问题是不行的。”

三、 今日中印边界讨论

时至今日,许多印度学者越来越愿意谈到解决边界问题的“给与拿”的原则,即拿东段的阿鲁纳恰尔给西段的阿克赛钦,但正如印度媒体指出的,让印度公众接受一种被认为是有所妥协的立场,对印度政治家而言,仍然无异于一场政治赌博。同样,在今天的国际形势下,对中国方面而言,同意将所谓“麦克马洪线”作为最终的东段边界,也是有困难的。中国的历届政府都拒绝承认的由帝国主义炮制的非法界线如果被正式承认,也是难于为中国人民认可的。在印度高层看来,自两国副外长级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成立至今,先后虽举行了14轮会谈,并于2000年相互交换了中段边界地区的地图。但由于授权有限,在解决最为棘手的东段和西段边界问题上,迄今仍未有大的突破。“特别代表”的设立不仅能提高对话的层次,而且便于双方减少中间环节,直接探讨原则和方向问题。 虽然印度媒体对中印“特别代表”首次会谈有诸多猜测,但普遍看法是,由于中印边界问题悬而未决的时间过长,尤其东段和西段地区的问题较为复杂,加上印度明年将举行五年一度的全国大选,因此瓦杰帕伊政府近期的外交政策旨在求稳,难以在边界问题上作出大的妥协。两国代表更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为今后谈判工作确定一些大方向和原则问题。在当今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下,两国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发展稳定、务实的睦邻友好关系,不仅有助于两国集中力量进行本国经济建设,而且有利于维护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从国际层面上看,作为当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起国,中印在推动多极化进程、捍卫发展中国家权益等方面有着诸多共同语言。在双边关系不断改善的大背景下,两国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军控、裁军、反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无疑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2014年4月29日,据新华社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9日表示,中方愿和印方共同努力,加强两国边境事务磋商与合作,不断丰富和完善维护两国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的措施和办法。

秦刚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说,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六次会议4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中印两国外交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主持了会议。目前会议还在进行中。

秦刚表示,中印双方均高度重视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这些年来,双方根据中印关系的发展需要和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在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方面采取了积极步骤,达成许多重要共识,也取得一些积极成果,包括签署《中印边防合作协议》。这为促进中印双方之间互信、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推动中印关系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过友好协商,中印双方就妥善解决日前发生的两国边防部队在边境个别地区相持情况达成一致。2014年9月30日,两国边防部队按照双方商定的步骤顺利完成同时回撤,恢复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双方将通过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继续就保持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的有关事宜进行沟通。

中印双方一致认为,中印友好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保障,双方有决心、有智慧、有能力共同维护好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为两国关系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015年8月29日表示,中方愿和印方共同努力,加强两国边境事务磋商与合作,不断丰富和完善维护两国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的措施和办法。

中印边界关系终将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关于“麦克马洪线”问题的详细论述,参见康民军:《试析“麦克马洪线”问题的来龙去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2]印度测量局1936年出版的“西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图,用“边界未经标定”的符号画出了麦克马洪线;1945年出版的“印度和邻国”图,以“近似”界线画出麦克马洪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员和印度政府官员关于边界问题的报告》,1961年3月。)

[3]《印度外交部给中国驻印大使馆照会》(1962年3月13日),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62)》,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版

[4]杨公素:《沧桑九十年:一个外交特使的回忆》,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247页。

[5]《尼赫鲁总理给周恩来的信》(1959年9月26日),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59)》

[6] 《中印边界问题国际法角度刍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a43f781b7360b4c2f3f6451.html

《简论中印边界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