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选择视角下初婚者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以对厦门市的调查为例

发布时间:2024-04-25 12:34: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09年第3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oural o Qinghai Normal Universiy(Phiosophy and Soci Sciences) NO.3,2009 (总第134期) Genera No.134 理性选择视角下初婚者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 以对厦门市的调查为例 邱幼云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择偶一直是婚姻家庭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厦门市初婚者为研究对象,立足社 会学研究视角,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对厦门市不同性别初婚者的择偶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在 此基础上以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为视角对不同性别的初婚者的择偶标准差异作分析,认为择偶差异 主要是生存理性、经济理论和社会理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初婚者;择偶标准;理性选择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02(2009)03—0047—03 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础 的需要,只有满足了生理需要才会有其他方面的发展,因 择偶是婚姻的前奏曲,它是指社会成员选择配偶的 行为,它以婚姻为目标【l J。选择理想的生活伴侣是人的 生中所做出的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它不仅是缔结婚 姻、建立家庭的前提,而且直接影响婚姻的质量,是婚姻 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它又是婚姻制度中较 易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影响的环节。 此,在这个意义上说,生存理性是最基础的理性,只有在 生存理性得到发挥的情况下,人们才能进一步作出经济 理性和社会理性的选择。 二、调查介绍 理论视角 理性选择理论是社会学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学 问题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它不仅用于解释人们的经济 行为,而且还试图解释更广泛的社会行动,核心观点是人 以理性的行动,以满足自己的偏好,并使效用最大化。理 性选择理论以“理性”这一概念为基础解释广义上的具 有目的性的行动,社会学上理性选择理论的主要代表人 物科尔曼认为:“理性行动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通过人 本研究的特色在于以初婚者为调查对象,这里的初 婚,指的是在民政部门登记、领取结婚证的结婚当事人 中,属第一次结婚的人员。之所以把初婚者作为研究对 象,是因为同一生命个体经由生命周期的不同年龄段,其 择偶标准也不尽相同。未婚青年恋爱时的择偶标准含有 更多理想化的成分,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定 型,择偶观也较不实际,过度追求完美,但经由恋爱实践 或受自身条件限制等因素影响,其择偶未必能一举成功, 因此往往会对原来的择偶标准进行调整,适当放宽限制 条件而更加务实,才能寻觅到相对理想的配偶。此时,择 偶标准是经过慎重思考的结果,具备一定的稳定性。 本研究以居住在厦门市的初婚者为调查对象,采用 非随机抽样方法,在2008年1月到2月,在厦门的思明 区和湖里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7份,有 际交往或社会交换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行动,这种行动 需要理性地考虑对其目的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J。 科尔曼认为微观水平的个人行动理论应该是一种理 性行动,理性的含义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体有目的的行 动;一是行动的原则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 。“理 性”与“效益”并不只是局限于狭隘的经济含义,还包括 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情感的等诸多内容。根据人们 追求目标不同的假设,可以把人的理性行为分为三个层 效回收率为75.4%。对回收上来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 SPSS1 1.5进行分析。样本的构成情况如下: 次:即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马斯洛把人的需 [收稿日期]2009一o4—06 [作者简介]邱幼云(1982一),女,汉族,福建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教师。 .-.47・—— 
表1 厦门市初婚者样本基本特征‘ (2)重要性排序不包括“其他”项。 (3)显著性检验为双尾检验。 
般来讲,男女的择偶标准是很不相同的,比如男性 在择偶标准中更加看重对方的人品、性格以及容貌,而女 性在择偶标准中则更加看重对方的经济实力、个人能力 等-j。本次调查部分验证了这个观点。从表1我们可 以看到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把“个人品质”作为最重 要的择偶标准,这一现象表明,初婚者选择对象时的心态 表注:(1)问卷中有少部分是缺失值,因此表中某些栏目 中的频次总和不足377。 从表1可以看到,样本的性别构成基本均衡,处于 老、中、青这三个年龄段的都有,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和 户口类别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样本个人背景状况的构 成基本上反映了总体的构成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研究结果 女性择偶条件的变化是社会变革的晴雨表,有这么 句话:“20世纪50年代的女人爱英雄,6O年代的女人 爱干部,70年代的女人爱工农,8O年代的女人爱学者,90 年代的女人爱大款”,可见择偶标准具有多元性、时代变 动性及主体差异性的特点。参照学术界中对择偶研究的 相关成果,结合初婚者择偶标准的实际状况,本研究把择 偶标准操作化为“从生理条件、个人品质、物质条件、家 庭背景、社会关系、政治面貌、学历”等这几个指标。 表2初婚者择偶标准与性别的交互分类表 生理条件 38.5 (2) 35.1 (3)0.474 0.491 个人品质 85.O (1) 9.7 (1) .802 0.235 物质条件 7.5 (141.4 2) 25.978 0.000 家庭背景 20.5 (4) 24.1 (5)0.713 0.398 社会关系 21.0 (3) 21.3 (6)0.004 0.950 政治面貌 l3.5 (7) l5.5 (7)0.306 0.580 学历 18.5 (5) 24.7 (4) 2.136 0.144 合计 214.5 251.8 表注:(1)个案百分比以受试样本数为基准计算所得,因此 此栏百分比总和不会等于100%。 .—.—48. 是比较成熟和理智的。在差异方面,表现为以下三点。 (1)对待择偶女性比男性更慎重。 从表1可以看出,男性个案百分比的总和是 214.5%,女性个案百分比的总和是251.8%。可见,女 性择偶更谨慎,择偶条件更高、更周全。除了生理条件这 项,男性(38.5%)考虑得比女性(35.1%)多之外,其 余各项都是女性高于男性。 (2)女性比男性更看重对方的物质条件、学历等外 在条件。 以往的众多研究都表明女性更关注未婚夫的经济实 力,对经济取向最敏感的影响因素是性别,本研究再次证 实了这一结论。厦门市初婚者当初择偶的条件与性别的 交互分类和卡方检验显示,对“物质条件”的要求存在差 异,具有显著性差异(X =25.978,sg=0.000)。女性对 配偶的物质条件要求比男性高。四成以上的女性择偶时 对对方物质条件有要求,但是只有不到两成的男性对女 性的物质条件有要求。 (3)男性比女性更看重生理条件。 古语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爱美是人的本性, 欣赏美是男性不变的兴趣,跟女性相比,男性更注重对方 生理条件,也就是容貌、身材等,却不大重视择偶对象的 其他外在条件,80%以上的男性在择偶时不看重对方的 物质条件和学历等外在条件。 四、小结 由于女性初婚者的择偶标准较男性明显,这里,笔者 试从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这三个层面对女性 初婚者择偶特点作一分析。 (1)生存理性 婚姻家庭对于女性的生命历程更为重要,不少人把 婚姻视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事业,担心选错对象嫁错郎 会贻误终身,加上女性失贞或离婚的成本更高,以及她们 限于自然和社会资源的劣势,在异性交往和择偶中多处 于被动和“不安全感”境地,因此,为防止“上当受骗”和 减少婚姻失败的风险,她们更希望在交友择偶时睁大眼 睛,于是对男方的期待更高,择婿也更为谨慎和挑剔 】。 对不少女性而言,婚姻是获取一生物质保障和依靠的唯 途径,因此她们很注重男方的物质条件。所以,女性择 偶时对对方的各项条件的“考核”和要求比男性多。 (2)经济理性 
受现实社会男女经济社会地位不平衡所制约,对女 今人们的择偶心态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性来说,现实社会中男女两性经济地位不平衡,女性通过 同时,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角色期待模式是不一样 择偶来实现经济地位向上流动的心理仍存在,因此造成 的,对男性是“养家糊口”、“打拼事业”,对女性是“贤妻 了女性对男性的经济条件更加重视,经济条件之于男性 良母”、“相夫教子”。从社会性别分工的角度看,女性作 更加重要的现实格局 。在经济理性的驱使下,形成了 为妻子,重要的不是学历、职业,而是持家能力。就胜任 择偶方面的梯度婚姻现象,表现为男方个人或家庭的社 家庭角色而言,漂亮、温柔、细腻的性情和精明能干的持 会经济条件往往优于女方,当然这种比较是基于综合判 家本领,会比学历、职业更重要。在社会转型期随着劳动 断,女性在择偶时考虑对方的个人品质、物质条件、家庭 用工制度的市场化,以往用行政手段保障女性婚后连续 背景、社会关系、学历等的要求上要求比男性来得严格, 就业的倾斜政策,已难以在不同经济成分的所有制企业 特别是在物质条件上,卡方检验显示,性别仍是决定经济 推行,大学女生就业难、下岗女性多于男性以及怀孕、生 取向的最重要的因素,女性依然对终身伴侣的社会经济 育的女性不再被继续聘用等现象的蔓延,也在一定程度 地位寄予厚望。因为女性从经济理性出发考虑择偶问 上加剧了社会对传统两性角色分工的期许 J。不难看 题,使得一部分经济不富裕的男性较难择偶。赵晓峰通 出,初婚者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与家庭中角色分工的社 过案例分析发现农村单身青年之所以单身的原因之一 会性别规范是一致的。男性选择妻子时重视的是妻子承 是:婚姻的地区间梯级体系逐步成型,使经济贫困地区的 担家庭角色的能力,女性选择丈夫时重视的是丈夫承担 农村青年女性都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造成当地人口性 职业角色的能力。 别比在自然形成的已经偏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失衡,男性 综上所述,本文所述的不同性别初婚者的择偶标准 青年因此丧失了与青年女性交往的机会 。 差异基本符合理性选择理论的解释。两性差异确实存 (3)社会理性 在,但并没有到两极化的地步,即男性只关心女性的外 传统社会中的男尊女卑思想造成女性对男性的依 貌,而女性则只考虑男性的经济能力。换句话说,用绝对 赖,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更易受到婚姻的影响,随丈夫的 的、直接的“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来解 地位高低而升降,因而当女性把婚姻作为实现向上的社 释择偶的性别取向有失偏颇,但理性选择理论所强调的 会流动的途径时,女性在择偶中对男性地位的关注自然 原则仍对两性的择偶差异有很强的解释力。 也较男性对女性地位的关注程度高。这些传统观念对当 [参考文献] [1]朱冬亮,张文霞.家庭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3]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4]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6). [5][8]李煜,徐安琪.婚姻市场中的青年择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6]种道平,王绪朗.一项关于我国青年择偶标准性别差异的内容分析[J].青年探索,2003,(5) [7]赵晓峰.农村青年单身为哪般[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Gender Dierences in First—married Resident’S Criterions of Spouse—-selection under the Rational Choice Perspective Take the Investigation in Xiamen for Example QIU You—yun (Q 咖 Colege ofHangzhou Normal Unitersy,Hangzhou 310012,China) Abstract:The spouse—selecton is always an important study area in the maral famiy research.This pa— per takes the rst—married resdent in Xiamen as the study object,cares out the teoretcal perpectve of sociological teores,colects te materal by te methods of the quesonnaire investgaton.And i de— scrbes te dierent status of st—mared resident’S crerons of spouse—selecton.Analyzing te factor as the causes according o te theory of atonal choice,the paper holds at e gender dierences is resul ted from a together work by surviving need,economical dominate and social rationality. Key words:first—married resident;criterons of spouse—selection;rational choice 4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6450119866fb84ae45c8d3a.html

《理性选择视角下初婚者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以对厦门市的调查为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