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鱼类学考点总结

发布时间:2019-01-29 22:04: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名词解释(总18分,每题3分)

1.鱼类生态学:是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环境对鱼类年龄、生长、呼吸、摄食和营养、繁殖、早期发育、感觉、行为和分布、洄游、种群数量消长以及种内和种间关系等系列生命机能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时也研究鱼类对环境的要求、适应和所起作用。

2.繁殖策略:就是指每一个物种的繁殖特性,包括该物种的两性系统、繁殖方式、繁殖时间和地点以及亲体护幼等在繁殖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系列特征。繁殖策略是在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它保证种及后代对所生存的环境有最大的适应性。

3.不可逆点:指饥饿仔鱼抵达该时间点时,尽管还能生存较长一段时间,但已虚弱得不可能再恢复摄食能力,又称不可逆转饥饿或生态死亡点。

4模式标本:在原始描述发表时,由命名者于若干标本中所选定的一个标本,或记载时所根据的单一标本。(3分)

5物种:物种是分类的基本单元,是由种群所组成的生殖单元(和其它单元在生殖上隔离着),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地位,在宗谱线上代表一定的分支。物种定义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种群组成、生殖隔离、生态地位和宗谱分支。(3分)

6单系群:分支系统学中将一个祖先物种及其所有的后裔构成的一个类群称作单系群。(3分)

4限制因子:在生物的生态因子中,对该生物的繁殖或分布等起限制作用的主要因子即为限制因子。

5洄游:洄游是一种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一定时间的变更栖息场所的运动。它是集群的,有规律的和周期性的,并具有内在的遗传特征。

6繁殖力:准确的繁殖力应指雌鱼产出的、受精过的、活的卵的数目。但由于雌鱼的产卵量和卵的受精率不易得知,因此一般用产卵前雌鱼卵巢内成熟卵的数目来表示。

9.丰满度:衡量鱼体的肥胖度、营养状况和环境条件就是由丰满度来表示的。

W=aLbb值在3附近的种类,丰满度用K=100(W/L3)表示

W体重(去内脏后,单位克)(), L体长,单位cm

W=aLbb远离3,用相对丰满度(Kn)用Kn=100W/w表示更为合适:

W实测体重(不去内脏),w—按长重相关式推算的体重。

10.补偿生长:由于自然界大多数野生生物在它们的生活史中将会遭受一段时期的饥饿或营养缺乏,当胁迫条件改善或消失,动物表现出一个快速的迸发式的生长,被称为补偿生长或称获得性生长。补偿生长主要表现为超越补偿、完全补偿、部分补偿或不能补偿等。

补偿生长现象的应用

(1) 在不影响食物转化率的同时,控制饥饿与恢复摄食节律,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

(2) 在不影响个体生长条件下,采用不同日粮水平交替饲喂的方式,提高转化率

(3) 采用变化的环境因子,控制鱼类的性成熟速度。

11.饵料选择性指标:衡量鱼类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情况 E=ri-pi/(ri+pi)

式中:E-选择性指标, ri-鱼类消化道食物组成中某一种饵料成分(i)百分比

pi-同一种饵料成分在该鱼类生活环境饵料中(食谱)的百分比

E01)表示有选择性,E=0,表示无选择性,为随机摄取,

E-10):表示对该饵料生物不喜好。

六、填空(10分,每空0.5分):

1.用作鱼类年龄鉴定的常用有 鳞片耳石 鳍条鳍棘和支鳍骨 鳃盖骨等。

2.生长率可分为绝对生长率 相对生长率瞬时生长率三种类型。

3.常见的鱼类气呼吸类型有:皮肤呼吸口咽腔呼吸消化管呼吸鳃上器官呼吸鳔呼吸气囊呼吸。

4. 按照鱼类成鱼阶段所摄食的主要食物组成,大体上可将现成鱼类归纳为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等几种食性类型。

5. 鱼类人工受精的方法有湿法干法 半干法.

5.“左鲆右鲽”在分类学上的含义是指两眼均着生在侧者为舌鳎科鱼,两眼均着生在侧者为科鱼。与此相类似的有舌鳎科鱼,其两眼着生在侧,而鳎科鱼两眼则着生在侧。

7.鱼类年轮的标志有切割型、疏密型、碎裂型、间隙型 切割型又有普通切割型、闭合切割型、疏密切割型

二、简答题(总42分,每题6分)

2.四大家鱼分别什么,并简述它们各自的生物学。(5分)

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均为鲤形目、鲤科淡水鱼类。

青鱼:低层鱼类,以螺蛳、蚬、蚌等软体动物为食,个体大,生长快,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的大型经济鱼类。

草鱼:通常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生长快,肉质好,分布于我国南北水域。

鲢鱼:中上层鱼类,性活泼、善跳跃,主食浮游植物,也食浮游动物和各种碎屑。生长快,个体大,是重要的大中型经济鱼类。

鳙鱼:中上层鱼类,行动缓慢,不善跳跃,主食浮游动物,也食藻类。生长快,个体大,为湖泊、水库、池塘养殖的大中型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流域。

1. 简述鱼类年轮形成的原理及年轮数与年龄的关系?(6分)

温带地区的鱼类,其生长有季节周期。春夏季节水温上升,鱼体生长迅速且均衡,而到秋冬季节,则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在整个鱼体生长的同时,鳞片、耳石或其它各种骨片等也相应地增长,鱼体在四季中生长的不均衡性,也必然反映到鳞片等的生长上。鳞片生长时,它的表层就有环片形成。鱼体生长快时,鳞片上形成的环片就宽且环片之间的距离也稀疏(称为疏带);相反,在鱼体生长慢时,鳞片上就形成排列紧密、狭窄的环片带(称为密带)。年轮是秋冬形成的密带和翌年春夏形成的疏带环片之间的分界线,被规定为由密向疏过度的最后一条密的环片。年轮形成并不单纯是水温和食饵条件等直接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它是鱼体内在遗传特性、生理机能与外界生活条件共同作用,两者矛盾统一,鱼体重新建立适应性代谢过程,开始新的生理周期的结果。

鳞片上年轮数和年龄的关系是:0+~1.1龄鱼,指大致度过了一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无年轮,或第一个年轮刚刚形成。1+~2.2龄鱼,指大致度过了两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有1个年轮,或第二个年轮刚刚形成。2+~3.3龄鱼,……依此类推。

2. 为什么鱼类在夏秋季节的清晨特别容易浮头?(5分)

答:池塘等小水体,溶氧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十分明显、剧烈。特别是夏秋季节,一方面水温高、气压低,鱼类耗氧率升高、有机物质也加速分解。另一方面,白天繁盛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多补偿了氧的消耗,到下午2-4点,水中溶氧,特别是表层水可达到过饱和,但一到晚上,浮游植物呼吸作用也大量耗氧,使溶氧剧烈下降,至黎明前(3-6点)溶氧量降低到最低(0.1-0.3mg/L),所以在池塘中黎明前养殖鱼类易出现浮头现象。

4在保证鱼能充分摄食的前提下,如果限制鱼的活动,能否提高鱼的生长速度?为什么?

(2分)。根据生物能量学的原理,在保证鱼能充分摄食的前提下,食物中的能量分配中包含活动耗能,因此,如果限制鱼的活动,节省下来的能量可转变为生长耗能,因此能提高鱼的生长速度(4分)。

5黄鳝是分批产卵的,你认为是应该采取注射激素催产进行人工授精,还是应该采用生态调控的措施,让其自然产卵?为什么?

应采用生态调控的措施(2分)。有些鱼类为什么分批产卵?因为其卵的发育不是同步的,其卵是分批成熟的,所以只能是分批产卵。人工注射激素,只能加快卵的发育速度,不能使卵达到同步成熟,因此,通过人工授精,只有成熟的卵才能授精,而没有成熟的卵,仍旧不能授精,也自然不能发育。对于分批产卵的黄鳝,可以通过调控温度、光照周期、水流等生态条件,使黄鳝所有的卵都有机会成熟,让其自然产卵,从总体上就能提高授精率。(4分)

6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确定该种鱼是分批产卵还是不分批产卵?

可以通过测量卵巢里卵的卵径来得知,如果卵径成正态分布的,就是不分批产卵,反之为分批产卵(6分)。

7如何测定大黄鱼在当前饲养条件下的摄食日节律?

在一天24小时中,每隔2小时,测定大黄鱼在一定摄食条件下的摄食强度,摄食强度测定,可以通过解剖大黄鱼,称量消化系统的内容物的重量来得知(4分)。比较每2小时大黄鱼的摄食强度,就可以知道其摄食日节律(2分)。

2在人工苗种生产过程中,真鲷仔鱼开口后摄食轮虫,之后一段时间后,摄食卤虫无节幼体,在真鲷仔鱼的培育过程,真鲷仔鱼开口后一段时间是投喂轮虫的,之后是投喂卤虫的。由于卤虫成本太高目前生产上往往延迟投喂卤虫的时间。那到底在什么时候开始投喂卤虫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不影响仔鱼摄食呢?请设计一个实验来确定开始投喂的时间?

这个实验是要确定真鲷仔鱼对卤虫有选择性的时间(3分)。根据选择性指标的含义,如果真鲷仔鱼肠道中的卤虫幼体所占的比例高于水体中卤虫幼体所占的比例,就说明真鲷对卤虫幼体有选择性。我们在真鲷开口摄食后的第1天后,每隔2天做以下的实验。水体中轮虫和卤虫的密度相同,让真鲷摄食2个小时后,解剖其肠道,计数有多少轮虫和卤虫,如果卤虫的数目少于轮虫,说明真鲷仔鱼对轮虫有选择性,而对卤虫还没有选择性,反之,如果卤虫的数目多于轮虫,这说明那一天真鲷开始对卤虫有选择性了,我们就可以开始投喂卤虫了(7分)。

1.鱼类的生活史一般分为几个时期?各发育期在形态和生长上有何特点?(6分)

鱼类的生活史一般分为六个时期: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衰老期。

胚胎期: 特点:发育过程在卵膜内进行,又称为卵发育期。

营养:靠卵黄提供。与外界环境联系:呼吸、防御敌害。

仔鱼期: 特点:体透明,血液无色素,鳍为薄膜状,口与消化道尚未打通

营养:前仔鱼期:卵黄囊;后期:摄食营养与外界环境联系:营养,防敌害

稚鱼期:特点:鳍、鳞片开始产生与外界环境联系:防敌、营养

营养:摄食营养

幼鱼期:特点:鳍、鳞片、体色、侧线系统、身体比例等均与成鱼相似

营养:摄食营养与外界联系:以营养为主,防敌害的关系下降,自然死亡率下降

生长特点:生长最快,养殖苗种即为这一时期。

成鱼期 特点:第二性征发育完全,性成熟,具繁殖能力

营养:摄食与外界联系:繁殖和营养,自然死亡率下降,捕捞死亡率上升

衰老期:发育停止,性腺开始衰老。

2. 请简述鱼类产卵群体的结构类型及其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指导意义(6分)

鱼类因产卵而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叫产卵群体(A),其中初次性成熟的群体叫补充群体(D),已经产卵的群体叫剩余群体(P)。

产卵群体的结构可分三类:1. A=D 2. A=D+P, 但D>P 3. A=D+P, 但D

Ⅰ型:短寿鱼类或洄游性鱼类通常属此类,一般产完卵个体就死亡。由于其世代更替快,增殖潜力大,除了保护少量产卵群体,可多加利用。

Ⅱ类型:中等寿命鱼类多属此类,世代更替和增殖潜力中等,需要合理保护,避免过度捕捞。

Ⅲ类型:长寿命鱼类或个别洄游鱼类属此类,世代更替慢,群体老化,增殖潜力弱,故要大力保护。

3.. 请简述鱼类日粮的确定方法和意义(6分)

日粮即为鱼一昼夜(24小时)所摄饵料的量,通常用与其体重比值的百分数表示。

I:实验条件下:

日粮=100×(fc/0.5(W1+W2)t), 其中fc为总摄饵量,W1、W2分别为孵化t天前后的体重;t为饲养天数

II:自然条件下:

日粮=24K/T, K:鱼一天能摄的平均饵料量,T为饲养时间,氮含量测量法:根据氮含量在各饵料中的含量,及鱼食道内各饵料成分的含量,根据氮的摄入支出平衡得出日粮。能量测量法:根据能量摄入、支出得出日粮值。

意义:养殖上明确鱼的投饵量,可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4. 在鱼类人工育苗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成活率?(7分)

生态学上,鱼类的人工育苗通常包括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等早期发育时期。影响人工育苗的外界因子很多,通常包括:(1) 温度、(2)溶氧、 (3)光照、 (4)盐度、(5)水质其他指标、(6) 饵料种类和数量、(7)敌害等,应防止不可逆点的出现。

3. 鱼类的生长是受各种条件因子影响的,有外源的

1)食物:食物是鱼类生长的能量来源。食物的数量(食量),质量(营养)和食物颗粒的大小均能明显影响鱼类的生长;食物的密度、活动能力等也影响鱼类的摄食能力,鱼类对食物的喜好程度都影响鱼类的生长,从而影响鱼类的生长,在早期发育阶段更为明显。在鱼类发育早期还影响鱼类的存活

2)温度:直接原因:温度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旺盛,酶的活性强,食欲旺盛,但有一个适温范围;间接原因:影响水体中的饵料生物的丰度。

3)光照:光强变动、光周期变动---激素分泌水平---代谢----生长---性腺发育;大多数鱼类主要依靠视觉器官---眼睛来搜寻食物的,其摄食需求一定的光照条件。光照太强或太弱,都会影响摄食----生长;光作为能量进入水域生态系,成为鱼类和其它水生动植物的生命基础,影响饵料等。

4)其它理化因子

水质条件:包括盐度,溶氧、PH、氨氮等;群居对生长的影响,鱼类往往是集群生活的,所以其对外界环境资源(包括食物、空间等)的竞争十分剧烈。

内源因子:

1)鱼类生长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虽然意味着同种的不同的个体可以有不同的生长式型,但是鱼类生长也有确定性的一面,这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2)在相同的外源因子下,就算提供充足的食物,也会出现周期性的生长式型。

这些都表明鱼类存在着一个遗传上确定的生长程序,外源因子只有在这个框架内才起作用。

要改变鱼类固定的生长式型,就要改变遗传结构,所以通过转基因可以达到改变鱼类生长式型的目的。

1)正模标本或称模式标本:在原始描述发表时由命名者于若干标本中所选定的一个标本,或记载时所根据的单一标本

2)副模标本:正模标本以外的标本,曾经命名者在写原始描记时查看过。

3)统模标本:原记载者所依据的若干标本中未曾选出一个为正模标本,则每个标本均称统模标本。

4)选模标本:当新种的原始描记发表后,从一系列的统模标本中选出一个标本,作为该种的确定模式标本。

1.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总和,不同地点的种群在形态、生理、生态特征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差异,例如鱼类、鸟类可能在产卵习性上有所差异。

2. 简述鱼类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鱼类生态学主要研究鱼类与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鱼类生态学的研究首先是从物种开始。种是生态学最直接、最基础的研究对象,研究种的年龄、生长、摄食、繁殖特性和生活史等,以及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属于个体生态学的范畴。

3. 简述研究鱼类各种生命机能和环境条件关系的意义:根据鱼类在呼吸、摄食、繁殖、发育、生长、感觉、集群、洄游方面的生态特性,可以制定饲养、育种、增殖、捕捞、资源和管理等具体计划提供生态学依据。

4. 简述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的意义:鱼类种群动态的研究有助于资源评估、确定保护对象,预测经济种群的渔获量,提出合理的渔业计划以及有效的增殖措施,使水域鱼类生产力始终保持在符合客观规律变动的幅度之内。

5. 简述生长的测定方法

鱼类的生长通常指鱼体长度和重要的增加。因此鱼类生长测定方法,以长度和重量为单位,可分为直接法(包括饲养法、野外采集法和标志放流法);年龄鉴定统计法:(按雌雄个体划分年龄组,统计该批渔获物不同年龄组的实测体长和体重范围的均值)和退算法(根据鱼类鳞片、耳石和各种骨片的生长与体长的生长之间的关系退算鱼类以往任一年份的生长)。

6. 写出Von Bertalanffy方程以及各参数所表示的意义:dW/dt=A/SDW

瞬时鱼体增长量(dW/dt)是瞬时同化作用增加量和异化作用减少量之差。

A(同化率)S(生理吸收面积)成正比,异化率(D)与总消耗或体重(W)成正比。

(详细见课本)

7. 简述浮性卵和沉性卵的区别

浮性卵:形状较小色泽透明。产出后浮在水面,随波逐流发育,多见于海水鱼类,如大黄鱼、小黄鱼和、带鱼、鳓鱼等。不少浮性卵卵黄所含脂肪凝集成一个或多个油球。

沉性卵:形状较大,产出后沉在水底部各种基质上发育,常见于淡水鱼类,如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和鲑鳟鱼类等。不少沉性卵在卵膜外还有一层胶膜,遇水后产生或多或少的黏性,用以黏着水草上发育,又称黏性卵。

8. 简述卵生、卵胎生和胎生的区别

卵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有些体内受精,但受精卵体外孵化,所以仍属于卵生;

卵胎生:体内受精,体内孵化,由母体排出体外时为活泼的幼鱼,但不使用母体营养,所以称为卵胎生;

胎生:一些软骨鱼类的输卵管发展得类似哺乳动物的子宫,并借一种“卵黄胎盘”的结构与胚胎发生血液循环联系,供应胚胎发育的营养。

9. 简述鱼类洄游的含义和主要类型,简述洄游的研究方法

某些鱼类个体在生活史某个阶段要穿越不同类型或性质的水域进行长距离洄游,称为洄游鱼类三大生态类群:海洋性,淡水性,过河口性洄游鱼类。鱼类通过洄游变换栖所,扩大了时空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种群存活,摄食、繁殖和避开不良环境,促进种群发展,使后代的生产量最大化。掌握洄游规律,有利于做渔情预报以及制定渔具渔法

洄游的类型:按动力:主动洄游,被动洄游;按方向:水平洄游,垂直洄游;按目的:生殖、索饵、越冬洄游

洄游的原因:历史因素,环境因素(温度 水流 水化学因素 食饵生物 敌害),内在因素,遗传因素,能量学因素

洄游的研究方法:

1. 生物学法:调查鱼类的分布情况,包括调查某种鱼类的卵、仔稚鱼和成鱼期的分布水域和水层等研究;借助大规模很生物学测定,结合渔获物分析,推知鱼群的分布范围和洄游路线;

2. 标志放流法:采用各种标志方法对被捕鱼进行标志后重新放入水域,任其游回原群,经过一定时间后再重捕,根据放流和重捕的时间地点,推测其洄游路线、方向、范围和速度等。标志放流法包括:切鳍标志法,挂牌标志法、超声波和无线电标志法和同位素标志法、染料标记、纹身法等。

3. 其他方法,大致两种,一类是渔业上用来探测鱼群位置的仪器设备,遥感遥测技术,如回拨探测仪,用来研究鱼类洄游情况;另一类的利用各种潜水设备,直接观察自然栖所鱼的运动式。

9. 年龄结构分析的研究有哪些意义?

年龄结构组成或组成是种群的基本属性之一。最直接的意义是判断捕捞强度和渔具渔法的合理性。高龄鱼比重过大:资源利用不足;低龄鱼比例过大:捕捞过度、资源衰退。但对一些年龄结构比较简单的鱼类,如沙丁鱼等,只有24个年龄组。当渔获物中低龄鱼比例减少时,往往提示着资源受到影响,补充群体数量不足,捕捞可能过度。

10. 简述鱼类生长式型的特点和影响鱼类生长的主要外源因子。在渔业生产过程中(如养殖和捕捞)如何有效利用

鱼类生长的特点

连续性如果给予合适的环境条件大多数鱼类一生中几乎可以连续不断地生长

阶段性.不同的发育阶段,鱼体的生长速率是不同的,一般鱼类在性成熟前生长较快

可变性 不同环境条件下,同种鱼不仅生长率不同,而且抵达性成熟的年龄和大小也不同

季节性 各季节鱼类生长率不同,春夏季水温适宜,饵料丰富---生长快。秋冬季水温下降,饵料缺乏---生长慢。

雌雄相异性:许多鱼类雌雄个体生长式型不一,表现在体型、大小和生长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一般雌性>雄性

等速和异速:鱼体各部生长速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启示 季节性:对于快速生长的季节,增加投喂量,强化培育。

阶段性、等速、异速性在鱼体重增长快速阶段结束之后,收捕出售根据阶段性中性成熟前生长较快的现象,人工控制条件适应性成熟,防止性早熟

雌雄相异性:可以控制性别,使养殖鱼类朝着生长快的性别转换。例罗非鱼,在仔鱼期,即投喂雄性激素,使雄个体数量占多,有利于提高产量。

阶段性:尽量捕捞性成熟后和衰老期的个体,控制快速生长期个体的捕捞。

如何证实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选择性是由哪些因子决定的

摄食的形态学适应证实:

感觉器官鱼类的感觉器官具有探测和选择食物种类的功能。

摄食器官口裂大小、牙齿类型、鳃耙数量和密度、消化道差异

影响饵料选择性因子:

1.鱼类对食饵生物的喜好性 2.饵料生物的易得性

食饵生物方面 食饵大小和密度 运动 可消化性 逃避能力

鱼类方面形态特征:主要是口裂大小 游泳能力 捕食经验

鱼类摄食节律

可通过全天定时、全年定期采样,观察鱼肠道食物的充塞度或充塞指数,来了解摄食节律。

日节律:指一天24内鱼类摄食强度的变化;

季节节律:指一年内鱼类摄食强度的变化。

影响日节律的因素

I.鱼类对食饵的定向方法,一般视觉摄食鱼,白昼摄食强度>夜晚。而嗅觉摄食鱼,不明显。

II.光照度的昼夜变化。--神经内分泌食欲上升或下降日节律。

III.食饵生物昼夜移动变化摄食强度。

IV.人工饲养条件下,投饵时间和次数日摄食节律。

影响季节节律的因素

外界水文条件,水温周年变化、饵料丰度周年变化或鱼类代谢活动周年变化,摄食强度周年变化。

繁殖方式-生态类型

鱼类在长期自然演化过程中,适应各种类型的水体环境和生活方式,具繁殖方式多种多样,根据受精卵,亲体和繁殖场所三者的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

一、无亲体护卫型:卵在水中受精,发育,无亲体护卫,多数鱼类。

1)水层产卵类型:卵产在水层中,浮性或半浮性,大部分海产硬骨鱼类。

2)水底部产卵类型:卵产在水底,沉性或粘性,如大麻哈鱼。

3)草上产卵类型:卵产在水生植物的茎叶上,卵粘性,如鲤、鲫、团头鲂等。

4)喜贝性产卵类型:卵产在贝类的贝壳内,如鰟鮍鱼类。

二、亲体护卫型。卵(仔鱼)在亲体护卫下发育。

1)自然基质类型:亲鱼将卵产在岩石,植物等自然基质上,然后在旁边守护,直至仔鱼孵出。

2)营巢类型:亲鱼在产卵前先筑巢,在巢中完成产卵行为,然后在旁边守护。

三、亲体型:卵在亲鱼体表或体内发育

1)体表类型:卵挂附在亲鱼体表、口腔、孵卵囊内发育。例罗非鱼繁殖时,亲鱼在水底挖坑巢穴,在巢内产卵、排精后,雌鱼即将卵和精子吸入口中受精和孵化。例:海马雄鱼腹部皮肤褶连成一个“孵卵囊”,雌鱼将卵产在此囊内,仔鱼发育完善后才离开孵化囊。

2)体内亚型:卵的受精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通常有卵胎生和胎生两种。

卵胎生:卵发育的营养完全或大部分由卵黄供应;胎生:卵发育的营养完全由母体供应。例灰星鲨。

鱼道 在鱼道中通常设置隔板,将上下游水位差分为若干级,利用消能减速以及控制水流流量和缩短鱼道长度等措施,来创造适合于鱼类上溯的流态

按隔板过鱼孔的形状及位置可将鱼道分为:1.溢流堰式2.淹没孔口式:3.竖缝式(槽式):旦尼尔式4.组合式:

影响性腺发育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食物的影响:1. 躯体生长往往是性腺发育的前提和基础。鱼类只有到了特定的体长以后才开始性成熟。。

2.性腺发育所需的能量一部分来自躯体组织(主要是肝脏贮存的物质);另一部分来自食物,所以在亲鱼的培育过程中,特别在性腺成熟临近,要追加投饵量。

对于海水鱼类,在培育过程还要追加投喂沙蚕,因为沙蚕不仅营养丰富,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温度对性腺发育的影响 在适温范围内温水性鱼类精卵形成速度和水温呈正相关,亲鱼的性腺发育需要达到一定的累积水温,当累积水温达到要求以后,才适宜的温度下,通过一定的刺激就可产卵,所以调节水温就可调节性腺发育,提前或延缓性腺成熟和产卵时间,在苗种生产上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光照对性腺发育的影响 光照是对鱼类性腺发育和成熟起直接作用的指导因子。光照对性腺成熟的影响,以光周期的变化最为显著。鱼类性腺成熟具有每日的临界光照时间。对长光照型鱼类提前把日照时间比自然状态延长一些。对短光照型鱼类提前把日照时间比自然状态缩短一些,通常能使鱼类提前成熟和产卵,这是控制鱼类性腺发育和成熟的的一个重要途径。

水流 对不少鱼类性腺的最后成熟(IV中后期至V)极重要,对亲鱼的排卵极为重要。在人工诱导其自然排卵时,就需要一定的流水刺激。而流水刺激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不仅能鱼类有效,在贝类、藻类、虾类催产过程中也经常采用。

性腺发育的过程

目测法:

I.未成熟鱼:性腺透明,细线状,肉眼较难鉴别雌雄。

II.静息期:性腺透明,扁带状,肉眼较难鉴别雌雄。

III.发育期:性腺重量增加,雌雄易鉴别。卵巢淡黄色、黄色,卵粒开始沉积卵黄。精巢由透明转为淡玫瑰红色.

IV.成熟期:卵巢占据大部分腹腔,卵粒大量沉积卵黄,在卵巢内紧密挤压,成多角圆形,精巢转为乳白色。

V.产卵期:卵透明,圆形,游离在卵巢腔中,提起鱼类或轻压腹部,卵或精子能自动流出体外。

Ⅵ产卵后期:卵或精子排出,生殖腺重量显著减轻,生殖腺膜宽松坚韧。卵巢中有少量未产卵,精巢中有少量精子。

组织学法:

未成熟鱼 I :卵原细胞分裂形成初级卵母细胞,并处于染色体交会期。

静息期II:卵巢内以处于核和细胞质增长为特征的小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占主体,最后在卵膜外形成一层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的滤泡膜,幼鱼有相当长 时间停留此期。

发育期III:卵巢内以处于大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占主体,此期卵黄开始沉积,滤泡上皮细胞分裂为两层。

成熟期IV:卵巢内以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占主体,初级卵母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后,成为次级卵母细胞.

IV:卵母细胞内油滴细小分 散不明显,卵黄粒增大;

IV:卵母细胞内油滴向核周围集中,卵黄粒互相融合;

IV:油滴汇全成一个油球,核偏向动物极,位于受精孔下方(注意:在人工催产注射激素时在IV中期至IV期末,过熟或不到此期催产效果不好)

产卵期V:卵巢内以成熟卵细胞占主体。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成为成熟卵细胞。成熟卵细胞脱出滤泡,成为卵巢内流动的成熟卵,称排卵。而在适合条件下,成熟卵从鱼体内自动产出体外,称为产卵。由IV-V期的成熟过程仅需数小时到数十小时,所以一般人工催产后,其效应时间为72小时之内。

产卵后期VI:卵巢内主要残留一些II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和已排出卵的滤泡膜,少数未产出和卵很快被吸收掉,最后卵巢完全退化到II期,重新开始新的发育周期。

处于不同发育期相的卵细胞其卵径显著不同,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测量III期至V期卵巢中的卵直径,从而判断卵巢成熟度和产卵的时间,具体操作是:用采卵匙从生殖孔处伸进卵巢,转动一下,取出,可得一点卵,然后放在带目微R的解剖镜下,测量,可知卵径。

分批产卵类型的鱼类,因其卵母细胞是分批成熟的,其卵径分布不均匀。不分批产卵类型,其卵母细胞是同步成熟,卵径大小分布均匀

标本鉴定的步骤

1. 目、科的初步检索2. 属和种的检索3. 文献查阅 查阅一些分类专著,核对自己鉴定结果

4. 根据以上步骤仍无法鉴定时,则可查阅邻近我国的日本、朝鲜、印度、越南、泰国、菲律宾、蒙古、俄罗斯等国的鱼类文献。

补偿生长现象的应用

(1) 在不影响食物转化率的同时,控制饥饿与恢复摄食节律,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

(2) 在不影响个体生长条件下,采用不同日粮水平交替饲喂的方式,提高转化率

(3) 采用变化的环境因子,控制鱼类的性成熟速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2ec3344336c1eb91a375da3.html

《上海海洋大学鱼类学考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