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柴静 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08-24 15:32: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看见》柴静 读后感

很久没有写东西了,读完了这本书头脑中似乎有些东西呼之欲出,那就尝试着随便写写吧。柴静的这本书《看见》是在《穹顶之下》播出后我才买来看的,每次总是翻几页就放下了,因为那时的我觉得作者有些偏激、有些做作,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她的情感太过强烈,更像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演说家、呼吁者。但看完《穹顶之下》之后,我觉得不管这个人她的出发点是什么,她的证据是否完全真实,我都敬佩她的勇气,敢于揭露现实,她在用她的能力来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呼唤责任、改变、安全和健康。中国有多少记者、媒体、高知份子、商人、甚至是百姓?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可能正在体验着雾霾天气、地沟油、假的食品、污染了的河水。。。。。。可是,只有她,站了出来,利用网络,利用她的所有来呼吁国民、呼吁国家、呼吁社会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关注。所以,我相信她的真诚,相信她的正义感,相信她的逻辑。

看了她的《看见》,我不止一次地为书中的主人公们留下了泪水,慨叹这个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如此多的可怜、可悲的人。命运其实从未公平过,这世间芸芸众生,有人锦衣玉食、绸缎加身仍不知珍惜;有人穷困潦倒、衣不蔽体,却还要忍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生理上的痛苦可以靠经济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一步步改善,而心理上的折磨却是国家的畸形发展、教育体制造成的。我们除了可惜,只能通过媒体曝光来反映现实,引起国家的注意。然而,即使这样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中国在其光鲜亮丽的表面背后,有着一颗巨大的恶性肿瘤,它在顺着人性和制度的漏洞快速蔓延,总有一天中国会由内而外的溃烂,把肮脏的内在暴露在日光下。只有那个时候才能借着日光,将大部分病菌除去,还中国一个雨过天晴。

但环境,等不到那个时候了,空气污染、沙尘天气、植被减少、地壳下陷、地下水污染,若不及时补救,只怕以后只能在其他星球上建立新中国了,呵呵。在我的生活中,仍有很多人在明知道资源枯竭、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不愿意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而是用“我不用别人也会用”这样可笑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这是最令我伤心的地方,我只能尽自己所能节省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感染身边每一个人,希望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做到如此。那样,我们的“中国梦”将不再是梦。

最后,说一说这本书中启发我的语录

1、“宽容,是理解,不是容忍。”只有你了解、认识并真正理解了一个事物之后,才能真正的做到宽容、接纳。

2、“独立,不是自由,自由是相对于规矩而言的;而独立是思想上的不苟同、不屈从、不迎合,是对一件事物有自己的逻辑、看法,而这又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3、中国人太着急了,来不及打好基础,就要看见成果。

4当下的中国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期,传统的家族、集体断了,新的又没有建立起来,空虚只会导致消费和破快,只有当人们能感到创建自己世界的满足,不会与别人去比较,不会因为钱,因为外界的压力感到被抛弃,这才是真正的归属。纪律可以带来秩序,但却是被动的,只有一个人归属于一件事,一群人,一个社会,才会有认同和发自内心去照顾它的愿望。

5、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6、电视节目习惯把一个人塑造为好人,另一个人是坏人,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7、生命,往往要以其他生命为代价,但那是出于生存。只有人类,是出于娱乐。

8、有的笑容背后是紧咬牙关的灵魂。

9、“嘲笑、轻蔑、愤怒、报复。。。。。。这些情绪,都与恨有关或者含有因恨而起的成分,不能成为善。”“希望和失望也绝不能是善,因为恐惧是一种痛苦,希望不能脱离恐惧而存在,所以希望和失望都表示知识的缺乏,和心灵的软弱无力。——《伦理学》斯宾诺莎”

10、梵高对他弟弟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11、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要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

12、命运通过失败指出应该走的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fc5ffd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b.html

《《看见》柴静 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