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老庄录真《庄子》译文

发布时间:2015-12-01 22:22: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庄子·在宥》

译文:

拥有土地的人,必然拥有众多的物产。拥有众多的物产,就可以不受外物的役使;利用外物而不为外物所役使,所以能够主宰天下万物。(如果)认识到那些能够主宰外物的人本身并不是可以被外力所主宰的物,那么,(他们能做的)岂只是治理天下百姓而已啊!这样的人能够往来于天地四方,游乐于整个世界,无拘无束地独来独往,可称之为“独有”。可称之为“独有”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最为尊贵的人。

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庄子·骈拇》

译文:

那所谓的至理正道,就是不违反事物的自然本性。所以两根手指长在一起不能认为是“骈”(多余的手指),而从一根脚趾旁分叉生出另一根也不认为是“跂”(多余的脚趾);长的不能认为它有余,短的不能认为它不够。所以,野鸭的小腿虽然很短,替它接续上一截引发忧患;鹤的小腿虽然很长,替它截去一段就会痛苦。本性长的事物并不意味它应该被截短,本性短的事物并不意味着它应该被续长,各种各样事物其实并没有需要排除的忧患。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庄子·渔夫》

译文:

所谓真,就是精纯诚实的最高境界!不精纯、不诚实,就不能感动人。所以,勉强装哭的人,虽然表面上很悲痛却并不哀痛;勉强发怒的人,虽然表面上严厉却并不威严;勉强亲近的人,虽然满面笑容却并不和善。真正悲痛的人,虽然没发出悲痛的声音却十分哀痛;真正发怒的人,虽然并没有发作出来却十分威严;真正亲近的人,虽然并没有满面笑容却让人感到十分和善。真情蕴藏在内,相应的神态才会自然流露在外,因此,所以真情是最为可贵的!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庄子·齐物论》

译文:

道路,是由行走而成的,某种事物,是人们把它命名为这种事物它才成为这种事物的。为什么是这样? 因为它是这样所以就成了这样。为什么不是这样?因为它不是这样所以就不是这样。事物中原本就存在被认作这样的因素,事物中原本就存在被认可的成分。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被认作是怎样的因素,也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被人认可的成分,所以,为此(可以)举出细小的草茎和高大的庭柱,丑陋的癞头和美丽的西施,各种恢宏怪异、变化莫测的事物来。从“道”的观点看它们都是相通浑然一体的。(旧)事物的分解,就是(新)事物的形成;(新)事物的形成就是(旧)事物的毁灭。所有事物并无形成与毁灭的区别,都是相通而浑然一体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译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知道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处理事情的常法,这就可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就可以保全自己的天性,就可以奉养自己的父母,就可以享受尽自己的自然年寿。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庄子·山木》

译文: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他们回答)说:“没有可以用到它的地方。”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禀告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庄子·胠箧》

译文:

溪水干涸山谷显得格外空旷,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给天下人制定斗、斛来计量物品的多少,那么就连同斗斛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秤锤、秤杆来计量物品的轻重,那么就连同秤锤、秤杆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符、玺来取信于人,那么就连同符、玺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那么就连同仁义一道盗窃走了。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的门内才是仁义存在之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90288b752d380eb63946d0b.html

《2.老庄录真《庄子》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