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河景观说明

发布时间:2019-08-25 03:38: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 设计概述

昌平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产值增加迅猛。但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出,严重污染了东沙河河道,超出水体自身净化能力,水质不断恶化,造成水体本身不能利用,并对两岸地下水污染严重。水体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地面环境景观;另一方面东沙河流域范围的排水两猛增,现有河道因淤堵严重已不能满足安全行洪要求,根据防洪标准,其城市防洪等级为Ⅳ级,与其相关的河道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目前河水行洪标准是十年一遇,远低于此标准,不能满足规划行洪标准。

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20028月在沙河高校园区现场办公会上的讲话精神,本着“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并贯彻治理工程要突破传统的治河思路。要因地制宜,宜弯则弯,以直则直,体现出生态治河的理念。

二、 设计依据

1. 昌平区东沙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 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

3. 北京昌平区卫星城防洪规划;

4. 昌平三河四路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

5.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三、 设计目标及指导思想

1. 设计目标

本着“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方开源、统一调度”的治水新思路,以防洪城市化、区域开发标准化为目标,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线,结合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整体规划。根据东沙河的实际特点和该区域的发展规划,在保证规划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建成自然河道、生态河道、景观河道。

2. 设计指导思想

a. 通过疏通河道,提高防洪标准。

b. 实现雨污分流,封堵为达标排污口,通过水体治理净化,使达标排放的再生水再提高一个等级。

c. 利用达标再生水,创建优良水环境。

d. 充分利用两侧的现有沙石坑,使其变成具有净化作用的湿地。并成为集生态、休闲、功能为一体的湿地公园。

e. 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发展生态景观。为昌平区及大学城园区提供一条亲水景观廊道。

f. 充分考虑河道两侧的现有树木,经过适量栽植。充分体现生态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初步建立动态的生态群落体系。

g. 遵从自然为本原则,尽量不破坏现有的自然环境。并考虑在河道两侧采取多种形式,美化河道。

四、 项目概述

1. 项目地理位置:

东沙河位于昌平区中部,是温榆河的支流,始于十三陵水库泄洪道,向南经昌平卫星城、南卲镇、马池口镇、至沙河卫星城,与朝宗桥东侧汇入北沙河,长约14KM。本次治理的河道位从京密饮水渠到路庄桥部分,长度约为5.6KM

2. 气候:

该地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长年风向以偏北、偏西北风为主,冬季以偏西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为主。平均风速2~3/秒,最大风速超过30/秒。年平均气温11.7度,最热月平均湿度78%,多年平均降水量586mm,最大冻土深度85cm

3. 地震灾害:

北京地区为地震基本烈度8度地区

4. 地形与工程地质:

项目区为冲积平原,海拔高程100M以下,土壤成分多为石灰岩,少量为花岗岩、沙岩等。

5. 场地现状:

北沙河两侧现有大量的民房和工厂,其中部分厂房和民房挤占沿河绿化带。河道两侧有大量沙石坑,考虑将其建成沿河湿地园。

五、 景观设计说明

1.规划背景

由于东沙河在北京市北郊以及昌平区的发展需要,对水体的治理已经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当今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作为城市中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各种城市活动载体,要保持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一切的基础。同时,可持续发展并不仅仅是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它还包括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城市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城市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不再仅仅是居民聚居、生产、生活的场所。而现在对于一个城市的定位更重要的是来源于城市中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综合环境,这就要求城市具有一定的游憩和休闲空间,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而城市滨水地区通常是城市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东沙河水体的改造,提高绿化率,对用地进行规划调整以达到对临近相关地区环境的综合改造。改造后的东沙河,将为北京市的居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绿化丰富的滨水休闲空间,这也是北京市城市、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

近年来北京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城市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东沙河流经的地区为北京的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但随着北京市的不断开发,将成为北京市今后发展的一个亮点。东沙河水体的治理以及绿化景观的建设,将为昌平区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 河道治理:

经过对东沙河的现场考察后我们认为,东沙河的现有河道淤堵严重以不能满足行洪要求,需进行河道清淤工作。清淤后河道将基本可以满足二十年行洪要求,同时考虑上游多年雨量较少,水量不大的缘故,所以将现有二十年堤岸保留。高程不足的堤岸进行少量堆土,以满足行洪要求。为了维护方便,在二十年堤岸附近保留一条三米宽小路。作为游人和维护人员的步道。

在北京看到的河道两岸大多是运用工程手法进行处理,且水量很少。这种规则湿的河岸做法大多是为了满足需要定量控制洪水量的水工计算要求,虽然适合必需的基本要求,但从景观角度上看不免显得冰冷和生硬。所以本次对东沙河的治理上希望对多年形成的已有的治河手法进行变革。既要提高河的品质使其成为一条景观廊道,又要满足排水、行洪目标,所以必须结合两岸的条件,采用新的处理手法。

在本次河道规划设计中,特别强调将原本生硬的河岸与已有的地形相互结合,使二者融为一体,使原有单一的河道便一个环境优美、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的生态河道。

地形设计主要以现有地形结合少量堆土的方法,铸造出高低错落的坡地丘陵,给各种不同习性的职务提供了不同的生长空间,使多样性的植物生存成为可能。同时也加强了竖向景观的层次感,为游人创造了更多的游览空间。

在设计时我们希望经过治理的河岸将展现自然河岸的多样化景观。同时,在设计中一人的活动为环境设计的基本考量,在河两岸的不同地段来满足人的活动和心理感受的需求。河道两侧主要以安静和休闲为特点,具有一些简单的步行径和安静的休憩空间。使游人既可以临近水边漫步,又能在地势较高的坡地上获得眺望四周景致的休憩空间。在设计中将以植物种植为主要造景手段。尽量保持已有树木,同时少量补栽一些乔灌木。并沿着步行径,将建造一些植物专类园,例如:蔷薇园、彩叶园、秋色园、地被园。此外,还具有密林及疏林草低等不同的绿化形态。

3.景观规划

在对东沙河的景观规划中,将东沙河分为三部分:上游的郊野公园(湿地)、中游的人文生态河道和下游的绿化公园。

1. 郊野公园部分(湿地):

在京密引水渠和六环路之间的区域人流较少,且在河道两侧现有大量沙石坑,设计上考虑将其建为生态郊游公园。在生态郊野公园的规划中,一开始就已经把绿化系统的设计作为公园规划的主要设计内容,甚至在部分河道两侧几乎没有人工的设施,主要是绿化种植设计。这不仅仅是由于工程造价的限制,也由于即使是一套基本的生态系统也必须建立在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植物基础上。

园内将不仅有密林、疏林、湖泊、岛屿、凉亭、步行桥,还有建有介于陆地与水域之间的重要生态环境——湿地。

事实证明,湿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为许多昆虫和两栖类动物提供了一个从陆地到水体间的过渡空间,有利于它们的生存繁殖。此外,湿地上周期性生长的水生植物、湿地植物及陆生植物,又为许多昆虫和小型动物提供了食物源,而昆虫和小型动物又会引来鸟类取食,丰富了食物网组成,最终使整个生态群落内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结构稳定。

同时湿地将成为整个东沙河水体净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系统和湿地中的水生植物一起形成一个天然的污水曝氧处理德在循环系统。当水流进入湿地后,其中的养分物质会因水流缓慢而沉积,成为湿地植物的养料。湿地沉积的有毒物质可被分解,所以人们把湿地称之为“地球之肾”。世界上很多城市都利用湿地进行污水净化。在湿地中可以引入生态生物污水处理技术。这项技术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及治污效果。

生态生物污水处理技术,是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另外,这种处理技术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在治理区建设休闲和体育设施,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所以,这种廉价实用技术将可以适用于各种水体的污水治理。

湿地的性能

成分

进水mg/l

出水mg/l

去除率%

生物耗氧量

38.8

10.5

73

悬浮物

49.1

15.3

69

7.5

4.2

44

总氮

14

5

64

总磷

4.2

1.9

55

湿地部分的绿化将结合现有植被,补种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主要树种为:刺槐、白杨树、白皮松、国槐、水杉等;灌木以木香、卫矛、胡颓子等;水生草本植物为:芦苇、泽泻、菖蒲等。(附表)

2.中游人文生态河道部分:

六环路以下,东沙河的东岸已规划为昌平大学城,东沙河将有一条水道引入昌平大学城。在水道和东沙河的交接点,将以各种不同的植物并结合水道作为主要景观节点。确保一年四季中都有花有叶可赏。树木种类基本为:紫花泡桐、樱花、火炬树、元宝枫、银杏。此外,还可利用部分人造植物与自然植物结合的形式营造水景植物群落,体现乔木、灌木、地被、水生植物的共生生态系统,使游人在观赏游玩的同时了解更多自然界的景象。

在水道下游汇入东沙河的节点处,将设置一些小型的公共设施、广场。 这将使昌平大学城的师生和附近的居民,在工作、学习之余有个休闲娱乐的环境。广场将具有参与性,除具备了四季观赏效果外,更多的提供了轻松、优美的休闲娱乐环境。

3.下游绿化公园

在东沙河下游路庄桥处的绿化带与北六环的公路绿化带相会。在此处将两条绿化带一起考虑,主要以高大乔木为主,一方面将道路的噪音隔绝,同时也能创造一处阴翳避日的幽静空间。在树荫下适量布置供游人休息的桌凳,方便游人休憩。周边设计尽量保持自然环境,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地面设计上尽量少布置人工铺地,以草坪为主附以小乔木。

4.绿化系统规划

1)河道绿化现状

东沙河现状绿化缺乏整体性,原有滨河绿带植物具有一定规模,但不成系统且疏于管理,观赏性较差。此次东沙河规划两侧将建成70米的绿化带,从而创造出一种幽雅宜人的亲水空间,使东沙河成为一条景观廊道。东沙河河道两侧绿化系统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城重要的绿化带之一,它将为沿河两岸的居民以及昌平大学城的师生提供一处难得的休闲娱乐场所, 有效的改善附近地区的人居环境,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绿化规划原则:

a. 生态原则:在全县绿化规划中,以现有植物为基础,设 计多种植五并存的生态植物群落,组成可持续发展的植物景观,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应。

b. 生物多样性原则: 以本地树种为主,在进行适量补植, 达到生物的物种和基因丰富、生态系统多样要求。

c.景观原则:以木本植物为主,注意乔木树姿的选择,以形成高低起伏的林冠线,;强调灌木和地被之物的色彩搭配,勾勒出曲折流畅的林缘线;以落叶树种为基调,将夜色、花色及高度不同的乔灌木逐层组合,形成颜色丰富多彩、层次错落有致、季相变化多异的植物景观效果。

3) 绿化规划内容

1.防风隔离林带

选用本土防风沙、抗污染力较强的树种:杨树、槐树。

2.公共绿化

a) 道路绿化——主要指公园内的主路两旁的绿化。不同于城市道路行道树的种植方式,而是与道路景观相结合,选用不同树种(例如:洋槐、悬铃木、银杏等)采取分段分区的种植方式,形成独特的道路绿化景观。

b) 水体绿化——主要指沿河两旁的绿化。将不同的耐湿植物有机的相结合,形成层次丰富、品种多样的水边植物群落。所选植物包括:柳树、泽泻、菖蒲、慈菇等。

c) 岛屿绿化——在湖泊中的一些岛屿上,将植物按照其不同的生态习性进行搭配,尽可能使其处于一种原始的自然状态中,以达到吸引鸟类及其它不同种动物的目的。

d) 广场绿化——结合各个广场的不同性质进行植物配置,以冠大荫浓的高大乔木为主要树种(泡桐、五角枫、春榆等),配以在不同季节开花的各种灌木(例如:木香、珍珠花、凤尾兰、金银花等)。让游人在盛夏时可以避免烈日的暴晒,春秋时可以观花观果。

绿化规划指标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37

木本植物:草本植物=64

常绿植物:落叶树种=13

5 生态河道其他功能

1) 微气候的调节

极端温度因潮湿和由此耳生得知被得到缓和。这种效应通过规划用地、建筑与开阔水体(气温经水面冷却而形成微风)之间的合理布局而提高。

2) 河道的生态环境

湖畔、河流边界和湿地一起形成了鸟类和动物的自然食物资源和栖息地。当保护动物时,原生植被应尽可能连续地保存下来,使野生生物不被干扰地从一地迁移至另一地。通常在水边和汇水区域中,植被更为茂密。保护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对于任何一个区域不论是河流、城市或一个新的开发区来说都是必要和宝贵的。这对于经常生活在其附近的人群来说是难得的休息闲区域,一个新的生态系统的形成要要经过漫长的生长期才能进入成熟期,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现有的生态系统却马上就可以为人们提供种种娱乐和休闲的空间。

3) 景观河道的休闲功能

河流和水体长期以来就为我们提供了最普遍的户外活动形式,如划船、钓鱼和游泳。可以这样认为在长期规划中,所有的水面和50年一遇的洪水可达边界无一例外应成为公共领域。这其中包括水面、滩涂、堤岸和水生植物以及水边的高大树木。这种景观将是由绿色植被覆盖并与一些局部的开放空间相联系,这会成为自然且亲水的休闲环境,对于沿河的居民和大学城中的师生来说这是独一无二的景观轴线,将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娱乐场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水面的粼粼波光可以引发发现般的激动和快乐,这种感觉可以说是一种狂喜的呼喊或是无声的精神激荡。不仅是景色,水声也会激起愉悦的感觉。

每一撇,一看,水景都是一幅最美的景色。河流域水体是我们阅读景观的标点符号,它们营造独特氛围,或清新悦目,或激烈澎湃,赋予大地灵魂。

自然界的许多成分----山、树和星光闪烁的天空-----通常被认为是必不可少,但水的价值并没有被承认。在它以池塘、溪流、湖泊或海洋的形式存在之处,邻近的土地供不应求,对公园和公园道路、家宅、文化设施、度假村和其他商业投资来说,这些场地价格昂贵。离水面越近,房地产价格价值越高,这几乎是一条经济法则。所以当我们面对东沙河及其两侧的自然植被时,我们不由得产生一种发自心底的喜悦。两岸的高大乔木的掩映下一条水道蜿蜒曲折,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东沙河水体治理的深入,这里的景色将会是多么的静谧和幽静。

4) 水体自然系统

过去人类利用水体河流经常误用和浪费。很少有人关注河水上游或下游发生的情况,除非断流或处于汛期。

水从源头流向湖海,从小溪、细流到江河有明显的连续性。虽然池塘、湖泊、湿地的连续性和互相作用关系并不明显。但它们同样也是水流中的一环。他们不仅受附近事物的影响而且受所有上游的蒸发和有功给作用的地下含水层的影响。所以对于河流的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影响。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防洪或治污问题。经过对比国外的很多治河的经验以及国内这几年的在治河上的一些教训。我们认为对于一条河的治理应该在保证治理水患的基础上,还应该尽量注意景观上的设计。尽量还一条河的本来面貌,希望一条经过治理的河仍然是一条自然的河,一条生态的河,一条优美的河。 这是国外在河流治理上非常注意的一点,近几年国内在这方面的认识也有了飞跃的发展。这也是我们这次设计的中心和出发点。在我们经过实地考察后,我们认为从东沙河的现状来看,具有很好的现实基础很有希望成为我们心目中的生态河道、景观河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239429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e3.html

《东沙河景观说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