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每章节概述

发布时间:2024-04-21 00:32: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乡土中国》每章节概述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是他依据实践的经验所总结出的总体框架。书代表了他研究方法的转向,从微观的视角中跳出来,进而从宏观的角度审视整个社会,分析社会的整体架构,提出自己的普遍模式理论。因此,阅读本书有点晦涩难懂,所以首先对本书脉络进行梳理。
1《乡土本色》篇。主旨: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由此产生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模式。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从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来说,世代定居,也就是不流动,是常态;迁移,或者说是流动,是变态。从人在空间的分布关系上来说,是孤立和隔膜,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交往也疏少。其孤立与隔膜,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原因如下:小农经营,住宅与农场不会距离过分地远;水利等公共工程上合作的需要;安全防卫(人兽鬼)的需要;兄弟均等继承的传统,使人口在同一个地方一代一代地垒积起来。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人与人的关系上,了一个熟人社会,一个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个有机的礼俗社会存在一种有机的团结。这种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
《乡土中国》每章节概述
的亲密感,之于人和之于物。这个定居社会和熟人社会,产生的生活方式,相对于流动社会和陌生人社会(一种为了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起来的社会,一种机械地团结的法理社会),无法匹配。
2《文字下乡》篇。主旨: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面对面社区,在空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文字传达的情意是不完全的它是间接的说话,能与当时当地的时局相配合,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不仅文字如此,包括说话(费孝通在文中把语言简要地分为说话和文字)也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语言是一个社群所有的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群体越大,经验的交集就越有限,语言也就越趋于简单化。
在这些共同语言之外,会因为个人间的需要,产生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所谓行话,所谓切口,在乡土社会这个亲密社群中,不仅有这种切口,有更多的不需要声音和文字参与的可用来作象征的原料,它们比语言更有效。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说话都不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
3《再论文字下乡篇》。主旨: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安定社会,在时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3篇的联系:乡土社会土气的本色决定了其不需要文字的文化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83c3465b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4.html

《《乡土中国》每章节概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