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教母”帕蒂 史密斯诗歌和摇滚的完美结合

发布时间:2018-10-07 21:39: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朋克教母”帕蒂.史密斯诗歌和摇滚的完美结合

  2006年初,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表演厅看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和吉他手兰尼?凯的演出。在空无一物的朴素舞台上,帕蒂先是缓慢地读着她的诗,然后吉他开始加入,从简单逐渐到激昂,她的朗读声也亦趋高亢,不断攀升,直到你分不清楚她是在唱歌还是在吟念。

  帕蒂?史密斯先是一名诗人,然后才是摇滚乐手。1967年,史密斯来到纽约,一个属于所有波西米亚族的天堂与幻影城市。此时的纽约正经历一场又一场的艺术暴动。从1950年代开始,绘画上的抽象表现主义,和文学上“垮掉的一代”诗人就点燃了城市的欲火,而安迪?沃霍尔的艺术计划“工厂”正全面挑逗纽约的艺术、剧场、电影和音乐,和沃霍尔合作的“地下丝绒”也用一种新的噪音挖掘这个城市与人性的黑暗;东村的“圣马克吟诗计划”则小心翼翼地传递着诗的体温。

  一如大多数来到纽约的年轻人,史密斯和青春爱人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在这里穷困地生活着,却无比贪婪地吸收城市的各种养分,用艺术终日把自己灌醉。史密斯在书店和玩具店打工,从事剧场演出,在音乐杂志如《滚石》撰写乐评,认真地作画并且读诗、写诗。她身上流淌的血液是纽约的最波西米亚、最反叛的文化。

  1975年帕蒂?史密斯发行首张专辑《马》。意念上,高密度的诗句承载着瑰丽诡异并时而灰暗神秘的意象,这是属于兰波和布莱克的摇滚乐。

  由梅普尔索普所拍摄的专辑封面同样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封面:削瘦的史密斯穿着白衬衫、黑领带,肩上披挂着黑色西装外套。这是暖昧中性、孤傲不驯的形象,彻底颠覆了传统女歌手所要求的性感形象。

  这是一张在各种美学意义上都无比激进的专辑。名曲《格洛里亚》的第一句词更说明了史密斯对于世界的态度:“耶稣为其他人的罪而死,但不是为我。”

  她说这句话不是要反基督,而是反对我们的一切都是被别人规范,反对我们一定要遵守别人给予的规则。“如果我做错事,我不希望别人为我的罪恶而死,我会自己负起责任。这有关个人和心智的解放。”这是一篇个人的独立宣言,也是史密斯的一贯精神。

  如今的帕蒂?史密斯,已不仅是媒体习于冠上的“朋克教母”,她更是当前美国活跃的进步分子,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议题,不论是环保还是人权。

  20045月,我重回纽约的革命现场CBGB看史密斯的表演。看着台上的她,没人会相信她已经几乎60岁,并且经历过如此多的人生伤痛。她仍然充满摇滚乐的爆发力,充满对世界的热情,并不时露出小女孩般的腼腆与真挚的笑容。

  30年来,当她的前辈如娄?里德(地下丝绒乐队主唱)已成为中年雅痞的高级乡愁消费,或被她启发的晚辈如波诺(U2乐队主唱)、迈克尔?斯蒂普(REM.乐队主唱)以摇滚巨星的姿态出现时,史密斯却始终维持一贯的朋克精神:拒绝商业化、以低票价在小场地演出、远离明星体制,在纽约的下城静默地做她的音乐、摄影与诗。

  当年史密斯开始成为摇滚乐手时,1960年代政治与文化的反叛已经死亡,而进入了一个沉闷的1970年代。因此史密斯想要做的就是去刺激年轻人勇于面对他们的时代,而她深信摇滚乐有这种改变的力量,因为,摇滚乐应该要有人道关怀、政治关怀、对人生的探讨以及诗意。

  也正是在帕蒂?史密斯的诗句,在她的实践中,我们得以学习如何在摇滚乐中找到自由与解放、诚实与反叛以及永不妥协的精神。

  

  (本文摘自《时代的噪音――从迪伦到U2的抵抗之声》张铁志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17680b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3.html

《“朋克教母”帕蒂 史密斯诗歌和摇滚的完美结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