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方法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19-09-08 05:01: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普遍调查的概念和方式

含义:简称为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

方式:

统计报表

专门普查机构组织调查

2.普遍调查的特点:

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

资料准确,适于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 

调查项目较少

3.抽样调查的概念

抽样调查指的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4.抽样调查的优点

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

可以迅速获得资料数据;

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资料,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应用范围广;

准确性高

5.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选题阶段 选择问题

准备阶段 调查设计 抽取样本 变量测量 问卷设计

调查阶段 自填问卷 邮寄问卷 结构访问 电话访问

分析阶段 资料整理 单变量分析 双变量分析 多变量分析

总结阶段 报告结果

6.调查课题的类型

A、理论性课题与应用性课题

理论性课题——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课题。

以揭示社会现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

应用性课题——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 实问题或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

以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和对策为主要目的

B自选课题与委派课题

自选课题——研究者自己选定的课题

委派课题——有关部门、机构、单位或个人委托或指派的课题

7.调查课题的明确化

在选择调查课题常犯的错误: 选题宽泛

例:1关于返乡农民工的社会调查

2我国社会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研究

3当前我国社会中的家庭问题调查研究

调查课题的明确化:

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方法:限定条件;缩小范围;选择视角。

例:1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

2某省青年农民的生育观念研究

8. 调查的目的影响调查的设计,调查目的不同,整个社会调查在设计的要求,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的选择,以及在具体操作程序上都有所不同。

社会调查最一般的目的主要有:探索、描述、解释。

说明:这样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每一项社会调查往往只是表现为更侧重于某一种目的,它同时还可能包含其它两方面的目的在内。

A、探索性调查

目的: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考察或 ,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何时使用:

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特殊、新鲜,很少有人涉及时

研究者本人对所研究的问题不熟悉且无资料借鉴;

大规模调查研究之前

方法:非概率抽样;样本规模小;无结构式访谈

研究成果:

形成初始命题或假设

发展和尝试研究方法

探讨进行深入研究的可能性。

B、描述性调查

目的:描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如何

例:人口普查

消费者对商品满意度的调查

方法:系统性 结构性 全面性

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统计分析

对社会现象进行描述的应注意的事项:

描述的准确性

描述的概括性:反映总体的水平和趋势

C、解释性调查

解释性调查: 指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的社会研究类型。回答社会事物或现象为什么是这样的

例:1、探讨现代化程度与人们生育意愿之间关系的社会调查

2、探讨为什么青年人比老年人更喜欢流行歌曲的调查

解释性调查的理论色彩

从理论假设出发,经过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达到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

解释性调查特征:系统性、严谨性、适用性和针对性

解释性调查在分析方法上的要求:解释性调查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

不同研究类型的特征

9.什么是分析单位

社会调查中所要描述或分析的对象Unit of analysis

如:个人;团伙;家庭;学校;企业;

一般分为四类:

个体;群体;组织;社区

分析单位的特点

1)研究所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分析单位中的每一个个体。

2)将这些对个体的描述聚合起来,可以描述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样本),以及由这一群体所代表的更大的群体(总体),或者用这种描述的聚合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

分析单位是一项社会调查所要研究(描述、分析)的对象;

也可称为“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是研究者收集资料时直接询问的对象;

研究内容(或称研究主题)是分析单位的属性或特征。

分析单位和调查对象有时候是重合的,有时不一致。

关于研究内容(研究主题)

研究内容是分析单位(被研究的对象)的属性和特征,一般有三类:

1.状态

客观变量,描述分析单位的基本状况

2.意向性

主观变量 ,如态度、观念、信仰、个性、动机、偏好、倾向性等等

3.行为

外显变量,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各种行为和活动

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类错误

1、层次谬误 ecological fallacy

又称区群谬误或体系谬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较高层次)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较低层次)的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层次谬误的例子

1

统计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其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

结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犯罪率高

有可能是流动人口多的城市中非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

2

统计发现:女生多的学院比男生多的学 院恋爱率高

结论:女生比男生的恋爱率

有可能是女生多的学院中男生恋爱率高

2、简化论

简化沦又称做简约论,指研究者仅仅用十分特殊的个体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

心理学偏重于心理特征(动机、性情)

经济学偏重于经济特征(经济地位、利益)

社会学偏重于社会文化特征(角色、规范)

但任何研究内容都是“立体、多维”的,不能仅仅以局部特征解释整体

对文化大革命产生原因的研究

心理学常以领导人为分析单位,强调领导人的个性

社会学常以社会制度、社会阶级为分析单位,强调宏观社会结构

一个国家中的个人具有看重成就的个性,这个国家就会发展。

疑问:人的个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个性只是宏观背景中起作用的因素之一。不能以个人微观层次原因解释社会宏观过程。

10.设计抽样方案

一项调查的具体方案中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说明调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说明调查的内容

3、说明调查的范围、地点、调查对象和分析单位

4、说明调查的理论假设

5、说明抽样方案

6、说明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

7、说明调查的人员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

8、确定调查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抽样的概念

抽样(sampling 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

抽样调查,就是从研究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代表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结果推论和说明总体的特性。

总体(population): 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

样本(sample 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抽样单位(sampling unit 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11.概率抽样的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可能产生代表性样本

缺点:不容易做

抽样元素多,编号难

必须能够接触到被选中的个体

搅拌均匀不易

2.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间隔抽样)

定义: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将总体的单位编号排序后,按照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组成样本的方法。

步骤:

编号

确定抽样间距

确定抽样起点

等间距抽样

条件:抽样框里的元素应该是随机排列的.

优点:1)简单易操作

2)当对总体结构有一定了解时,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对总体中的个体进行排队后再抽样,可提高抽样效率

3)当总体中的个体存在一种自然编号时,采用系统抽样比较方便

缺点:

4)当在不了解样本总体的情况下(如性别差异,经济基础,个人喜好,天气因素等等),所抽出的样本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

3.分层抽样

首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优点:

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精度,增大代表性。

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以及对总体中的不同层次进行单独研究或者进行比较。

缺点:

对抽样框的要求比较高,必须有分层的辅助信息;

收集或编制抽样框的费用比较高;

若调查变量与分层的变量不相关,效率可能降低;

分层的标准问题

以分析的主要变量或相关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

以已有明显层次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分层的比例问题

按比例分层抽样

不按比例分层抽样

三种抽样方法的比较

简单随机抽样最简单,但是也是相对复杂的。系统抽样操作简单,

在有充分的总体信息的前提下,估计精度比随机抽样高,且操作

、简单。分层抽样由于已经利用了总体信息,因此估计精度也比

随机简单抽样要高。

4.整群抽样

将总体按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个子群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方法从中抽若干子群,将抽出的子群中的所有个体结合起来构成样本。

整群抽样特点:

抽样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优缺点:

优点:不需要详细的所有元素的名单,简单,费用低

缺点:样本的分布面不广,代表性相对较差

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比较:

子群间异质性强,群内同质性强——分层抽样

子群间同质性强,群内异质性强——整群抽样

5.多阶段抽样

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1:大学——院系——班级——学生

2:城市————街道——居委会 ——家庭——个人

特征: 适用于范围大、总体数量多的社会调查

优缺点:

优点:不需要总体的全部名单,各阶段的抽样单一般较少,容易操作

缺点:每一个阶段都存在误差,抽样误差可能较大

应对方法:尽量增加开头阶段的样本数适当减少最后阶段的样本数

6.PPS抽样(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

什么情况下要使用PPS抽样:

以上所介绍的抽样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总体(或子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同等的被抽中的概率。如果总体中每个元素的大小基本相同,或者每一个元素在总体中的地位或重要性相差不多,则这种基于同等概率的抽样是合适的。但当元素的大小不同,或者元素在总体中的地位不同时,则需要采用不等概率抽样的方法。

非概率抽样:

又称非随机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

判断抽取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不遵循概率均等的原则。

12.常见的非概率抽样方法

偶遇抽样

判断抽样

定额抽样

滚雪球抽样

1.偶遇抽样

定义:方便抽样或自然抽样,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对象。

适用范围

可用于经常性的市场调查;

可用于正式市场调查之前 的试验调查;

任意调查适用于同质总体。

优点:方便、灵活,简便易行,及时取得所需资料,节约时间和费用成本低

2.判断抽样:

也叫立意抽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抽选样

本,分为印象判断抽样和经验判断抽样。

印象判断抽样:纯粹凭研究者的主观印象抽样

经验判断抽样:根据以往经验和对调查对象的了解抽样

注意的问题

判断抽样的关键是抽样标准的确立,这种方法的运用

与研究者本人的因素比如理论修养、实践经验以及对调查

对象的熟悉程度有关

适用场合:多用于无法确定总体边界、或总体规模小、调查所涉及的范围较窄,或调查时间、人力等条件有限而难以进行大规模抽样的情况。

优点:可以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样本是按照调查人员的需要来选定的,所以较好地满足了特殊的调查需要。

缺点:如果调查人员在选取样本时主观判断出现偏差,则判断抽样极易发生较大的抽样误差。样本的代表性难以判断,不能推论。

缺点:样本的代表性差、有很大的偶然性。

3.定额抽样

又称配额抽样,先根据总体各个组成部分所包含的抽样单位的比例分配样本数额,然后由调查者在各个组成部分内根据配额的多少采用偶遇抽样或判断抽样方法抽取样本。

定额抽样与分层抽样的区别在于,定额抽样最后抽取样

本时所采用的方法是非随机抽样。

配额抽样的优点

  适用于设计调查者对总体的有关特征具有一定的了解而样本数较多的情况下,实际上,配额抽样属于先“分层”(事先确定每层的样本量)再“判断”(在每层中以判断抽样的方法选取抽样个体);费用不高,易于实施,能满足总体比例的要求。

配额抽样的缺点

 容易掩盖不可忽略的偏差

4.滚雪球抽样

当无法了解总体时,可以从总体中少数成员入手,对他们进行调查,并进一步询问还知道哪些符合条件的再进一步询问

例:对球迷、戏迷的调查

缺点:同质性较强

非随机抽样抽选样本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调查

者的主观状况和各种偶然因素。

优点:简单、易行,可以获得对调查对象的大致了解。

缺点:代表性差,调查资料不能从数量上推断总体。

13.测量层次

由于社会调查研究中所涉及的现象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因而,对他们的测量也就具有不层次和标准。

测量层次分类:

定类测量,

定序测量,

定距测量

定比测量.

1.定类测量(Nominal Measures)

定义:对调查对象的属性或特征的类别加以鉴别的测量。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

分类的原则:穷尽性与互斥性

定类测量的两种属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形式

用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

用数字和符号加以区分

注意:

定类测量也可以用数字编码,但不表示数量状况,不能作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主要是属于与不属于,只能作频率分布、在总体中所占比例等有限的几种数量统计。

类别没有高低、优劣、大小的差别

2.定序测量(Ordinal Measures)

定义:定序测量也叫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它是对测量对

象的等级,或顺序的鉴别。

它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例如:文化程度:文盲、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

生活水平:高、中、低

城市规模:大、中、小

定序测量的特点:不仅能区分事物,而且能反映社会现象的高低、先后、强弱等顺序上的差异。可进行频率分布、比例关系等几种数量统计,但不能进行加减运算、不能测量出不同等级、顺序等社会现象在数量上的具体差异。

定序测量的属性:对称性 不对称性 传递性

3.定距测量(Interval Measures)

定义:也称间距测量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例如:智商,温度

特点:

测量结果可以用具体数字来反映

定距测量没有绝对的零点,因此这一测量类型所得出的数据只能做加减,不能做乘除等运算,

定距测量不仅能反映社会现象的类别和顺序,而且能反映社会现象的数量状况,计算出它们的距离。

4.定比测量(Ratio measures)

定义:定比测量也称比例测量和等比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

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层次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

还具有一个绝对的0----有实际意义的零点,

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即能进行加减运算

能进行乘除运算.一般用百分比来表示。

区别:

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的的唯一区别就是是否有真实意义的零点的存在.

示例:对出生率、死亡率、劳动力负担系数、工资增长速度等反映两个数值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社会现象的测量,就属于定比测量

四种测量层次的数学特性如下:

四种测量方法的区别与层次

四种测量层次及其基本特征

14.操作化的方法:

界定概念:

a.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

b.决定一个定义;

c.列出概念的维度

发展指标:

a.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

b.研究者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性研究。

发展测量指标

1)列出概念的维度

妇女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教育地位等

2)建立测量指标

例:教育地位:

建立指标的途径:

A、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

B、自己探索拟定

指标的选择的多样性

信度

即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它指的是使用相同研究技术重复测量同一个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

例如:1.测量体重的两种方法:人估计与用磅秤称重;

注意:测量具有信度不代表测量一定准确!

信度指标:

再测信度:前测——后测(测量的时间)

复本信度 A——B卷(两个测量工具)

折半信度: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折半信度

效度:

即测量的正确性程度。指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想要测量的概念的真实含义。

效度越高,即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出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真正特征。

效度的类型:

表面效度

准则效度

构造效度

内容效度

表面效度:

测量的内容或指标与我们的共识或我们头脑中印象的吻合程度。

准则效度:

以已有的测量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将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的测量结果和已有的测量方式或指标的测量结果作比较,如果效果相同则新的测量方式具有准则效度。

建构效度:

它涉及到一个理论的关系结构中其他概念或变量的测量。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缺乏信度的测量是无效度的测量;而具有高信度的测量并不意味着同时是高效度的测量,也许是有效的,也许是无效的。

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例如,即是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

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15.问卷的概念及其结构

A.什么是问卷

问卷是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则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根据社会调查中使用问卷的方法,问卷可以分为自填问卷 访问式问卷

B.问卷的一般结构

1)标题

2)前言(封面信)

3)指导语

4)问题

5)答案

6)编码及其他资料

1)标题——简明扼要、清楚准确表达你要调查的内容和方向

2)前言(封面信)——介绍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内容,指明回答问题的方式、致谢

我是谁?(身份):单位、地址、电话、邮编、负责人姓名

调查什么?(内容):概括、笼统地指出调查内容的大致范围

为什么调查?(目的):尽可能谈实际意义

为什么选你调查?(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

保密措施及致谢(争取调查对象的配合)

3)指导语

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

4)问题

问题种类

依问题形式区分:

1.开放式问题(open-ended question): 所谓开放式问题即受查者可以不受任何影响自由作答,不须由问卷上所拟定之答案圈选。

a.开放式数字型

不指定范围的属量问题.

例如:请问贵公司员工人数为 .

b.开放式文字型

不指定范围的属质问题.

2.封闭式问题(close-ended question): 封闭式问题是让受查者在事先拟定的答案中圈选答案。

3.半开放半封闭式问题(partially close-ended question): 半开放半封闭式问题因融合开放式问题及封闭式问题之优点,所以普遍使用在各式问卷中

依问题性质区分:

1.事实性问题

2.行为性问题

3.意见性问题

(5) 答案

答案设计的要求:

要保证答案具有穷尽性和互斥性

善于使用“其他”

问题和答案设计要协调

(6) 编码及其他资料 编码就是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

编码的方式:

预编码:在问卷设计的同时就设计好

后编码:在问卷回收后进行

其他资料:

访问员姓名、日期、被访者的联系方式等

16.问卷设计的原则

1.紧扣目标的原则

调查目的决定者问卷的内容和形式。

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调查对象的一般状况(基本事实)——问卷设计要围绕调查对象各个方面的基本事实而进行。

调查目的是要作出解释和说明解释性调查——围绕研究假设和变量来进行。

2.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

主观上的障碍:内容多、花费时间长、涉及隐私等

客观上的障碍:被调查者自身的能力、条件的限制。如不能阅读,或理解、记忆、计算能力差

3.明确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原则

调查的目的

调查的内容

样本的性质

问卷的使用形式

4.合乎逻辑的原则

整个问卷的问句设计要有逻辑性。

单个问句也要具有逻辑性,不能发生逻辑上的谬误。

要根据不同的受访者,设计问句排列的逻辑顺序,以适合他们的思维习惯。

要根据问句的难易程度,设计问句排列的逻辑顺序

5.易于回答的原则

问题的难度要适应受访对象的理解能力、接受水平和心理特征

问题要单纯明快

要用具体的,事实性的问句来提问

问句的语气也要设计得亲切、自然、温和、有礼貌。

6.便于统计的原则

必须使问句的设计尽可能单纯化,一个问句只问一个问题,避免复合性的问题

对一些能够量化的问题,则尽可能采用分类分级的方法列出明确的数量界线,使得所得到的资料便于分析。

对于不易把握的受访者的态度性问题,则可以采取态度测量表

7.保持中立的原则

在问卷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当时刻保持中立的立场,所设计的问句应当是中性的,

在设计问卷时,选用句式和词句时,要坚持客观的态度,不可以使用带有某种感情色彩的词句,更不可以使用暗示性、诱导性的询问句

在问句的编排中,也要注意正面问题和反面问题的排列顺序,不可以将它们集中排列

在访问员实施调查时,对那些备选答案较多的问句提问时,还要经常变化备选答案

8.篇幅适当的原则

17.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1.概念抽象

2.问题含糊

指的是问题的含义不清楚、不明确,或者问题有歧义。这种问题有些是由于设计者对所提问题的目的和用意不明确造成的,有些则是由于问题的语言表达不当或对问题的用语推敲不够造成的。

3.问题带有倾向性

4.问题提法不妥

5.问题有多重含义

6.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18.高质量问卷的标准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适合调查对象

问题少而精

便于编辑和数据处理

19.资料收集方法的分类

A自填问卷法:a.个别发送法b.集中填答法c.邮寄调查法d.网络调查法

B、结构访问法:a.当面访问法b.电话访问法

1个别发放

优点:较好地处理了调查的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避免了两大类方法中的许多弱点。如:节省人

力、物力、较高的回收率等

缺点:调查的范围依然受到一定的限制;

问卷的填答质量依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等等

2、邮寄填答法

3.集中填答法

一般做法:先通过某种形式将被调查者集中起来,每人发一份问卷;接着由研究者统一讲解调查的主要目的、要求、问卷的填答方法等事项;然后请被调查者当场填答问卷;填答完毕后再统一将问卷收回

优点:

a.它比个别发送法更为节省调查时间、人力和费用;

b.它比邮寄填答法更能保证问卷填答的质量和回收率。

缺点:

a.许多调查研究的样本根本不可能集中;

b.将众多的被调查者集中在一起,有时会形成某种不利于个人表达特定看法的“团体压力”或“相互作用”

4.网络调查法

将调查问卷直接放在网站的网页上,供上网者填答

将调查问卷放在特定的网页上,针对研究者选定的特定对象进行调查(调查者通过发邮件给被调查者,请其在网上填答)

将调查问卷用电子邮件发给被调查对象,被调查对象填答完毕后发回给调查者

优点:方便快捷

节省费用

减少了录入误差

缺点:调查对象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特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支持

结构式访谈:

又称标准化访谈,它是按照事先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访谈问卷进行的访问。

其特点:

选择访问对象的标准和方法、提出的问题、提问方式和顺序、记录方式等都是统一的。

问卷上的问题可以是封闭式的、也可是开放式的。

其优点:

结果可量化、统计分析。

能够对调查过程加以控制,从而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程度。

20.调查报告类型和形式

1.综合性调查报告

综合性调查报告也叫概况性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是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过程作出反映的调查报告,它要求比较全面、系统、完整、具体地反映调查对象。

涉及面广,资料丰富,结论准确程度高,篇幅都比较长。

通过分析社会问题的基本状况和基本过程,提出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和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建议,因而其指导作用较强。一般说来,综合性调查报告是给领导机关提供真实的材料,作为有关领导部门研究问题、制定政策、规划某项工作的依据。

2.专题性调查报告

专题性调查报告是指对某一特定事物和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所写成的调查报告。

这类报告的内容比较专一,问题比较集中,篇幅一般也较为短小

专题报告所依据的资料不及综合调查报告那样广泛,反映的问题也不及综合调查报告那样普遍,因而比较容易撰写。

调查报告一般多是专题性的。它能及时地提供信息,使有关部门的领导及时掌握情况,指导工作。因此,它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经常应用

3.学术性调查报告

学术性调查报告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

历史考察的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调查,来揭示某些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理论研究的调查报告。它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调查和研究,从而对客观对象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和说明,解决科学研究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在写作特点上,要求调查材料全面、系统、完整、真实;在论证上要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辩证的科学分析,要有理论深度和理论价值;在研究结论上,要观点鲜明、准确、新颖,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4.咨询性调查报告

咨询性调查报告,一般是根据咨询者(机关、团体、单位、个人)的要求,针对某一特定事物、现象、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而写成的调查报告

它实际上也是专题调查报告的一种。它的任务在于回答咨询者提出的问题,目的性十分明确。

这类调查报告在写作上,材料和事实必须准确,观点必须明确,内容必须是咨询者所要求的,不能所答非所问

21.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

一般说来,调查报告的内容是由报告题目、前言、正文(主体)、结尾、附录等部分构成的

1题目

标题要求:与报告主题相吻合,协调;尽可能醒目,具有吸引力;文字简练,一目了然;表明作者的思想倾向性

2前言

前言也可叫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全文起着总领和引导作用。而且,前言写得如何,对激发读者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前言部分的任务是:

①扼要地说明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②扼要地说明开展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③扼要说明调查对象及有关概念的界定。

对于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要说明选择的根据、方法、步骤,评价样本的代表性,以及测量手段的信度和效度,以便他人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

3.正文

正文部分是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是充分表现主题的主体部分。

正文部分的写作应考虑3个因素:

首先是表现主题,什么写法能更好地表现主题,就采取什么写法;

其次是调查材料的状况,材料的具体状况不同,写法也不一样;

最后是谋篇布局,即如何安排结构

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应围绕主题抓住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客观地叙述研究对象和现象的基本状况及其相关行为,阐述其性质和特点。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②在叙述调查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原因,预测其发展的趋势,并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措施。这是开展调查研究的目的。提出切实可行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建议与措施,是调查报告的重要内容。要提出应该怎样,为解决理论问题或实践问题指明方向

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在围绕主题阐述各方面的内容时,要注意合理地介绍、分析和使用调查资料。资料具有特殊的说服力,主要用在正文部分说明主题。必须在资料中抽象出带规律性的内容来

使用的资料,一般说来有四类:

①背景资料,反映社会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包括社会的自然的环境与条件;

②统计资料,从抽样调查、普查中汇总统计得到的大量数据,它可以反映出调查对象的整体结构与分布;

③典型材料,包括有代表性的人、事件、现象的各种例证;

④文献资料,包括来自书报杂志、档案史志的间接材料

4.结尾(或称结语或结论)

①概括主题,深化主题。

②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③预测趋势,指明意义。

④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即概括地提炼出整个调查报告的主要观点;使主题更加鲜明集中、深化突出,增强调查报告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总结出调查工作的基本经验;对调查所研究的特定社会现象和事物,做出明确而扼要的判定,形成调查的基本结论

调查所获的基本结论和基本经验的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对有关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过程作出合乎逻辑的科学推论,预测对象本来的发展趋势。并且,由点到面地作出展望,说明

即根据调查,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等方面的建议。

5.附录

调查报告的附加部分。调查报告的正文包容不了或者没有说到,但又确有必要加以说明的问题和情况,可将其写出来作为附录,附于调查报告正文之后。

附录的内容:

有正文中未用的重要调查资料,包括重要的图表、数表和文字说明资料。

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性调查报告,一般还应附上与调查有关的问卷表或调查表的到件以及必要的说明等资料;对测量中使用的各种指标,也需作明确的解释,以利于他人参考。

重点参考文献。

22.调查报告的撰写

一、确定主题

二、选择材料

三、拟定提纲

四、撰写报告

一、确定主题主题是调查报告要集中阐明的中心思想。精心地提炼和确定主题,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关键。

主题提炼应当注意的问题

正确: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集中:必须明确而突出。

深刻:不能停留于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

新颖:要做到有新意。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需要考虑的四个因素

①调查研究的最初目的;

②调查所获得的实际材料;

③与材料、观点相协调;

④主题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二、选择材料确定主题后,要分析调查所得的全部材料,围绕主题研究和选择各种必须的材料,来论证主题,表现主题。

①分析鉴别材料。对材料鉴别真伪,分析真假,其目的是要舍弃假的和与主题无关的材料。

②区分典型材料和一般材料。一般材料和典型材料有机结合,才能从广度和深度的统一上揭示事物本质。

③选择好对比性材料。对比材料是一组有可比性的材料。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对比中能认识得更深刻。

④重视统计材料的作用。恰当地运用统计数字,可以增强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说服力

三、拟定提纲

在确定主题、选择材料之后,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应当进行艰苦的思维活动,构思和规划写作提纲。

拟定提纲的任务在于设计出调查报告的总体结构,搭好调查报告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相统一的写作框架。

其作用就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调查报告的最佳写作方案。解决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否突出,表现主题的层次是否清晰,观点的提炼和材料的安排是否妥当,各个部分的平衡协调度如何,内在逻辑联系是否紧密,等等。

调查报告提纲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调查报告的总题目;

②报告结构及各层次内容的安排;

③各个部分的标题(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多级标题)及内容概述;

④说明各级标题的材料安排,包括统计数字的安排

提纲的形式可以分为条目提纲和观点提纲两类。

条目提纲就是从层次上列出调查报告的章、节、目;

观点提纲是在条目提纲基础上列出各自所要叙述的观点和材料。

一般说来,应先拟定条目提纲,把调查报告的大框架定下来,然后再进一步构建,形成观点提纲。提纲拟定得越细、越具体,撰写报告就越顺手

四、撰写报告撰写报告应当注意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这里重点是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调查报告的读者对象。对于不同的读者,调查报告在形式的选择、内容的安排、理论阐述的深浅程度等方面,都应有所区别。

2.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

3.调查报告的语言使用。调查报告的语言要求简洁、朴实、准确、生动。

关于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

总体上属于应用文体,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调查报告又不同于一般的应用文体。它是一种叙事与分析、实践与理论、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独具特色的应用文体。它的任务在于以真实而生动的事实,准确而鲜明的观点,表现调查研究的目的、内容和研究结果。

新闻报道着力于对事实的描述,依靠事实本身的力量去启发读者、影响读者和引导读者;

记叙文只能以事显理,让人们从叙事中得出理论结论,而不是作者代替读者发表议

议论文则以理论事,以发表议论为主,而且为了说明某种理论观点,可以跨越时空范围任意抽取事实,不需顾及所举事实是否属于一个范围、方面或领域,也不必考究这些事实是否自成系统和相对完整。

工作总结通常是对某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回顾,对工作中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对经验教训的分析和评价,以及对存在问题的说明。它主要偏重于过去。

报告文学则是通过文学的手法,塑造人物、描述事实,使读者从中领略到作者的意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00ae40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e4.html

《社会调查方法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