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文本解读二

发布时间:2023-04-15 10:57: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例谈谈如何使用新教材来促进和提升语文教学 /俞春
【文本摘要】部编新教材较传统教材有了很多突破,优势明显。最佳使用教材来促进和提升语文教学是当前每个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要善于利用教材的优点既要将单篇放到单元里甚至整册书里去整体规划,又要教出单篇的特色来;要善于利用好教材的体例编排抓重点,聚焦来教;要善于利用好教材读写结合的特点,使语文教学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 新教材 促进和提升 语文教学
部编新教材凸显出了与以往传统教材相比较的很多优势。首先,采用“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教材,充分发挥文本的语用价值和生命价值;其次,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搭建学生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的桥梁;再者,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读写能力的培养并且呈现出一定的阶梯形和序列性。按说新教材更加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实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课改之后,有些老师课上得越来越“花哨”“繁琐”,缺少语文教学的“干货”。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具体地使用新教材来达到促进和提升语文教学的目的呢?以下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例,谈谈自己在使用新教材方面的些许做法。
01 整体勾连,个篇赏读
部编教材的各个板块都存在紧密联系,使用教材过程中,要摒弃“只见单篇不见单元的教学惯性”,摒弃“只见单元不考虑全书的通常路数”《一滴水经过丽江》在游记散文

单元,承担着本册书写作游记的使命,它与其他几篇游记有着很多共性,比如本单元都采用了“第一人称”来记游,这是游记散文的一个讨巧的方法,用第一人称,“凡我所深感,才力所及,词能逮意者,多写;凡我所未见,意难称物者,不写。[1]然而虽说都用了第一人称,《一滴水经过丽江》仍然具有“这一篇”的独特风格,它的“我”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变成了“一滴水”,抓住了丽江水城的特色,文章的特色也显见:(一)时空感:“一滴水”的“三生三世”勾连了丽江的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这是大的时间跨度,“一滴水”旅经丽江城的过程,这是小的时间跨度:白天、黄昏、夜晚;(二)镜头感:以一滴水的游历,从“玉龙雪山顶”眺望远方的“四方街”,到亲身走进“四方街”镜头由模糊到清晰,逐步拉近。(三)紧凑感:一滴水在流动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是奔流向前的,“它停不下来”,所以跟随它的所到文字点到即止,使得文章非常凝练紧凑,不拖带水。(四)故事感:文章随着一滴水的跌落起伏,醒来或睡去再醒来,一步三折,曲徊流折,波澜迭起。(五)层次感:跟随一滴水的视线忽高忽低,忽远忽近,忽动忽静;有视觉有听觉有嗅觉有触觉各种感观开放;穿越历史,纵贯疆域多角描写,层次分明。
02 研读重点,定点深掘
“在解读整合教材时,教者一定要有所取舍,从文本最富特色的地方入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2]《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自读课文,统编语文教材关于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改革力度最大,由“注释”“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补白”等组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穿插引导学生“自读”,指导学生深入语言,抓住重点,多角研发,主动开掘。《一滴水经过丽江》的重点在“一滴水”游历“四方街”的部分,即9-14小节,重点研读文本的“语用价值”。可以从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内容上:丽江特色呈现——古老的城池依山傍水,多彩的地方民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32cde221b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25.html

《《一滴水经过丽江》文本解读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