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歌,看军垦人情怀

发布时间:2020-02-10 09:18: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艾青诗歌,看军垦人情怀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艾青是一个爱国诗人。从20世纪3040年代,诗人的经历和创作让我们很容易感觉到这一点:因为爱这片曾经生长过的土地,他从国外归来;为了表达爱,他放下绘画,倾情于诗;他知道:只有诗歌才可以倾诉内心的情感。于是他用诗把爱献给抚育自己的大堰河,他用诗把爱献给生养自己的土地,他用诗把爱献给象征着希望的太阳;然而,艾青的满腔热情和爱并没有化解纠缠自身的厄运。十六年之后,艾青此前所说的话竟成了谶言。1957年艾青被划为右派分子,次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应王震将军的邀请到了新疆石河子,在石河子垦区度过漫长的艰难岁月。由于政治原因和“管制身份”的限制,这一时期他的生活有过闲逸,也有过磨难。

二、小组成员

组长:***

组员:***

指导老师:***

三、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研究艾青的诗歌用词、风格、韵律和语句以及修辞来看军垦人当时的心怀,从而达到以激励后人更好更加迅速的发展创造我们的美好城市

四、活动主要过程和内容

以组为单位讨论所要研究课题

第一步:经过几番热烈讨论,先拟定这几个初步课题,根据自身的了解的情况。对所定课题的自行性进一步分析比较。通过“优胜劣汰”确定了研究主题《中学生户外娱乐的调查》,明确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填写开题报告表格。

第二步:开展调查,经过分工分别到学校阅览室和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并获得部分资料。

第三步:设计问卷,进行分层调查,分别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问题卷调查。

第四步:整理、分析、总结、概括、撰写、得出结果。

研究措施和建议

研究分四个阶段:

426日~52日(第一阶段):

确定研究选题,制定研究计划,讨论调查问卷的问题。

负责人:***

53日~59日(第二阶段):

打印调查问卷,并展开问卷调查、收集资料。

负责人:全体组员

510日~ 516日(第三阶段):

整理调查问卷,并作数据统计,进行归纳,总结整个活动,撰写论文。

负责人:***

517日~610日(第四阶段):

通过电脑做出文字、图片、多媒体的结题报告,并进行展示。

负责人:***

研究总结

1957年艾青被划为右派分子,次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应王震将军的邀请到了新疆石河子,在石河子垦区度过漫长的艰难岁月。由于政治原因和“管制身份”的限制,这一时期他的生活有过闲逸,也有过磨难。19591965年期间,艾青在石河子过的还是不错的,有住房、有工资,可以读书,也可以写诗。虽然创作的诗歌并不太多,算起来也有二十几首:《从南泥湾到莫索湾》《年轻的城》《地窝子》《戈字辈》《铺路》《槐树》《垦荒者之歌》《《烧荒》《泉水》《帐篷》《一个老兵》应该在19611963年之间创作,发表在《大跃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内部发行刊物)上的《毛主席发表谈话》(七言诗,1964115日)、《欢迎你啊,新的一年》(1964年)、《槐树》(1964年)、《抓得好》(1964年)、《打得好》(1964年)、《是谁》(1964年)也是在1964年发表在《大跃进》上,《地窝子》《戈字辈》《铺路》等作品的创作时间或为同一时期。

艾青在新疆石河子的诗歌创作,力图走近工农兵群众,努力使自己成为人民群众的一员,其诗歌就以工农兵群众为描写对象,去写出工农兵群众的精神面貌与战斗情怀。与此同时,诗人也是以同样的面貌与情怀面对在石河子的“改造”生活,此时的艾青更像一个军垦战士,把对新中国的热情与爱挥洒在尽情展现在千万军垦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之中。《垦荒者之歌》就是以一个军垦战士的口吻,抒发他们的理想和信念:

我的家在钱塘江上,那儿是鱼米之乡;

同志,请你告诉我:哪儿是你的家乡?

说什么家乡不家乡,灶王爷贴在腿肚子上——祖国的山河到处都可爱,

人在哪儿哪儿就是家乡;/说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

老战友都在国营农场——有的来自南泥湾,有的来自北大荒;

我们走过天涯海角,我们到过穷乡僻壤——从海南岛到黑龙江,

从黑龙江到新疆;/我们都是军垦战士,

荒原就是我们的战场——改造自然是我们的理想,我们为祖国开辟粮仓。

伊犁的苹果香又甜,鄯善的瓜儿甜又香,我们要把祖国大地 处处变成鱼米之乡;

田野啊多么辽阔,天空啊多么晴朗,骑着马儿轻轻地唱:“我们可爱的家乡……”

从形式上看,这首诗采用的是民歌体,而擅长写自由诗的艾青,民歌体并不是他的爱好与追求,但正是这种看似“接地气”的创作倾向,呈现出诗人在时代洪流面前的某种心理。而这种倾向,究其艺术性则无可言说,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写《藏枪记》的失败一般。这首诗,只是一些时髦词汇的堆砌,看不出诗人内心情感的倾诉与表达。形式上杂乱无章,与3040年代的诗相比,无论是诗情还是诗艺都相去甚远。然而,这首诗却在新疆兵团广为流传,无意中感染了老一代新疆兵团人。新疆兵团是一个特殊的组织,亦农、亦工、亦军、亦商;人员来自全国各地,是真正的五湖四海,尽管如此,兵团的职责还是十分明确的:驻守边疆,屯垦戍边。第一代军垦人用青春、生命和汗水,在茫茫荒原上开辟了大量的良田,建设了工厂、学校、医院、城镇。他们在英勇付出的同时,也拥有无上的自豪感。艾青这首诗为第一代新疆兵团人的自豪感作了一个鲜明的时代注脚。

艾青在石河子期间的诗歌创作,并没有得到当时出版界应有的尊重与重视。他的这些诗寄给内地刊物后,不是原封退回,就是石沉大海。在王震将军的关怀下,艾青的这些诗相继发表在《大跃进》上,《帐篷》就是其中一首。

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住下,一个个帐篷,是我们流动的家;

荒原最早的住户,野地最早的人家,我们到了哪儿,就激起了喧哗;

探索大地的秘密,要把宝藏开发,架大桥、修铁路、盖起高楼大厦;

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它是这样敏锐,反映祖国的变化;

换一个工地,就搬一次家,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

从形式上看,《帐篷》更像是一首打油诗,诗句与当时媒体上充斥的语言似无二致,好像是媒体文章的剪辑与拼贴,其中口号式的表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军垦战士们投入到新中国边疆建设那股豪迈的情怀。如果说这首诗出自一个普通的兵团军垦战士之口,倒是蛮有意思的,然而这确实出自大诗人艾青笔下,这首诗带有几分政治表态的性质。限于时代的背景与当时诗人自身处境的艰难,艾青不得不考虑其政治生命及未来,这样的情形下,闪动在诗人灵魂深处的现代主义也就被蒙上了时代的雾霾,使之失去了原有的艺术光彩。但话又说回来,新疆兵团早期的军垦战士们确有这样一种豪迈的精神状态与现实的生活处境:艰苦辗转,居无定所,他们常常是开辟出一块土地,又去开辟另一块土地;建设好一座城镇,又去建设另一座城镇;建好一座工厂,又要去建设另一座工厂;勘探出一座矿藏,又去开发另一座矿藏。新疆的千里戈壁、万里荒原到处留下他们的足迹。诗人艾青在《帐篷》中的拼贴无意中展示了新疆兵团自身的历史特征,也宣泄了无数军垦战士们的无比情怀。然而,这对大诗人艾青来说,又将意味着什么?

艾青通过一个时期的思想改造,他无疑在相当程度上对社会主义建设怀有积极肯定的态度,也想以他的诗情来讴歌建设的成就,以《从南泥湾到莫索湾》为开端,随后就是《烧荒》《泉水》《槐树》《年轻的城》等等。这些诗无疑成为艾青在新疆石河子的思想符号,它们的存在如同一个个历史的印记,尤其是《年轻的城》。这首诗是描写绿洲新城石河子市的,至今仍为石河子人津津乐道,甚至电话、手机拿起来便是这首诗的朗诵。这首写于1963年,艾青刚来石河子不久,住在机关的别墅里,心情还比较舒畅,衣食无忧,无人打扰,常在傍晚,到街上散散步,也想为这座新城留点什么

艾青在新疆还是有不少新的感想,对自己的认识、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他的思想可想而知发生的深刻变化,有些诗作还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内心思绪,从《烧荒》《欢迎你啊——新的一年》我们可以窥见一番:

但他后来到新疆的诗作就再难建立起这种内在情感的丰富联系。例如,他的有些诗作就显得勉强、做作。如《是谁》这首诗何以要用这么多的明知故问的疑问句式?诗人无法抓住这个时代人民创造历史的真实激情,他的表现显得外在而勉强。前面提到的《打得好!》,那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痛恨,也仿佛是硬喊叫出来的。在革命的正义面前,艾青的自我似乎并未完全融入其中,他尚未找到内心自我与革命激情结合的诗歌语言。

我们自己也参观了很多第一代军垦人艰苦创业的文物,聆听讲解员生动感人的讲解,看着老一辈军垦战士战斗时用过的武器,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生活中穿过的衣服,这些犹如历史画卷静静的展现在我的眼前,仿佛是在诉说兵团儿女不休的传说。在常人无法理解、想象、体会的环境里,军垦人向白杨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茫茫戈壁上。通过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用自己年轻的身躯造就了兵团的辉煌,他们没有抱怨,因为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块他们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热土。从而我深刻理解了兵团精神、内涵,切身会到兵团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敢想敢干,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走进每个企业为,感觉是另一番天地,这里每一个人都在忙碌,却那么井井有条,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企业建设和发中体现出的精神,这些精神值得我学习

七、小组感想

(一)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全班每个组都已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首先,转变学习观念,改变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我们选择了似简单却又挺麻烦的课题—从艾青诗歌,看军垦人情怀。说它简单,其实也就是查资料而已。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的资料,还必须有针对性,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但是它也转变了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

  其次,促进同学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们的组长,虽然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但是在犯了错误后敢于认错,并且接受组员的建议,有这样的组长是我们成功的一大因素。我想,组长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组员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二)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 ,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作为本组的组长,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它让我们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0ce77d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e0.html

《艾青诗歌,看军垦人情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