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发布时间:2019-01-18 13:22: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

一、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包含了“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在学习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来学习掌握季风水田农业的作物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区位条件、农业特点等知识,是对前面内容的加深和升华。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加深和升华,又是后面学习“商品谷物农业”知识的对比和参照。“季风水田农业”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

二、 学情分析

本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城区,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机会很少,对农业的理解也不够。虽然对季风水田农业有一定的印象,但对具体的生产过程却毫无经验。同时由于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上呈现并不生动,学生兴趣不足。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本节课标要求,可要求学生提前做好相关预习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一些身边案例,多展示有关季风水田农业的典型图片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设计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启发探究式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阅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图和相关材料,通过合作探究,自行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并培养学生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评价区位条件。同时让学生根据自身经历和相关图片总结出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法:以启发引导教学法为主,兼有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合作探究式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农作物和分布地

2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并熟练掌握农业区位分析的方法

3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表和文字材料的判读,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树立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掌握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难点:不同区域、不同尺度农业区位的选择

六、教学环节

(一)引入新课

知识回顾: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化肥、冷藏保鲜、育种、机械化、生物技术等)。

由于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农业地域类型有多种形式,我们这本教材主要介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以及混合农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新课教学

首先来欣赏一个视频片段《舌尖上的中国》。视频中南方和北方主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地理环境差异造成的。

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季风水田农业。

1、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作物:水稻(展示季风水田农业照片)

2、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国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在南方地区。

课内探究一----3、季风水田农业区位分析(根据材料和课本图3.11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水稻是好暖喜湿作物,在生长期内要求有较高的气温。水稻又是需水量很大的作物,生长期内需求降水量在750毫米以上,总需水量相当于旱粮的24倍。水稻种植要求田地平整,排灌方便。水稻种植的生产过程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亚洲水稻的种植有7000年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引导: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生产经验、食物偏好)。学生分组讨论,老师进行引导并进行总结。

有人说,亚洲“在最合适的地方种植了最合适的农作物----水稻。”这句话说明了农业生产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因地制宜。

想一想:我们刚才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主要是优势条件,那么季风水田农业遇到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设问:丘陵地区可以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吗?(展示梯田景观的照片)

结论: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所以在山区发展农业特别要注重防止水土流失,注重生态的保护。

4、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回忆一下大家在家乡看到的干农活的场景?(水稻)(展示五幅照片)让学生自行归纳。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小农经营,人多地少;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分析并思考:这些特点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呢?(参照名校学案39页)

课内探究二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题目。

1楼养鱼, 2楼养猪,3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垂直农业”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迪克逊德斯帕米尔提出。目前仅有美国、新加坡等少数国家开始实践。

1.“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践的关键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气候变化 C.技术水平 D.政府决策

2.“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减轻物流业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课内探究三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题目。

材料一 媒体报道称,继电饭煲和马桶盖后,日本大米正成为中国游客下一个抢购目标。稻米种植包含了超多的技术活:选种、育秧、移植、生长期管理、脱壳加工成精米。这个复杂的生产链上,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口感。

材料二 拥有7000多年稻米栽培历史的中国,是世界栽培稻米的起源地之一。辽宁省盘锦市大量种植有日本大米品种,并以订单方式销往日本。

材料三 左图示意世界水稻主产区分布,右图为日本农场工人利用遥控直升机为农田喷洒农药。

1.从社会经济角度简要分析日本水稻产区对比其他水稻主产区的优势。

2.结合我国东北与日本的相关地理知识,分析在盘锦地区种植日本大米品种并销往日本的原因。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农作物,主要分布地区,区位条件分析,农业特点及发展措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重点掌握农业区位分析的方法,并且在区位分析时要把握几个原则。1、要综合分析各区位因素(综合分析)。2、抓住影响农业最重要的因素(主导分析)。3、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动态分析)。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布置

预习“商品谷物农业”,完成名校学案对应练习。

9、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力求知识系统完整的同时,对有些问题的解释过于罗嗦,导致时间有点不够。在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分析上,解释得不够干净利落。课堂上过多地采用多媒体展示,展示时间过快,可能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另外,在教态方面还不够自然,过多地站在讲台上,到学生中间的走动太少。总之,每一次的教学都有必要及时反思。每一次积极的反思都希望自己能不断改进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01ecc7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6.html

《高二地理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