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知识点

发布时间:2018-08-13 13:42: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野望》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徙倚欲何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矛盾与苦闷,“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表现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落,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6、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7、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答:颔联和颈链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8、“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9、“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10、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 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自然朴实。

11、理解默写

诗中写近景的句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诗中写远景的句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诗中借用典故的句子: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1、感慨古人不可见,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诗人从怀古的,带有惆怅的情感回到现实中来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用来表达人们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赏析颈联:颈联写登上黄鹤楼所见之实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诗人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    

7、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8、“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9、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答: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10、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11、“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答: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1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答: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13、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

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1、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 

2、从体裁上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边塞诗。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3、诗中运用比喻传达出自己漂泊无定的感受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句子是(描写边塞雄浑壮丽风景的句子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从修辞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答: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5、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⒍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了一幅塞外风光图) 

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为千古名句,被人传颂请任选一角度赏析。 

答:①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②这两句诗充分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③形象准确地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景色。④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阔。

⒑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叙述了诗人出示塞外的艰难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渡荆门送别》 

1、诗中交代作者远游地点和此行目的的句子是: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描写出一幅波澜壮阔具有画面流动感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作者利用其特想想,展现出一幅奇幻画面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表达作者思乡感情的句子:仍怜故乡水,万 里送行舟。

2、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记叙,它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 任选一个角度进 行赏析。(2

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4、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答: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 

     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    

 6、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

答: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 

7、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答: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 “万里”与首联中的“远”字相照应。

8、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1分)

《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行”字为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描绘了一幅景色明丽、生机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最后两句中的“  ”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抒发了作者恬静、闲适之情。

1、点明游览时间和地点的句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从动物(仰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使用对偶修辞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从植物(俯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直抒胸臆,既点明春行,又照应春行的地点的句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几处”“谁家”能否改成“处处”“家家”?

答案:不能。“几处”“谁家”突出是当时正是早春时节(1分),飞鸟不多(1分)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3分)

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特点的?(2分) 

答:①这句话选取了“早莺、暖树、新燕、春泥”等富有代表性的景物。(1分)②抓住了“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8、此诗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展现钱塘湖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写两个以上)

答:“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浅草”“几处”“新燕”“早莺” 

9、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fb8ad5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8.html

《诗五首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