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4-04-19 18:35: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洞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石中乾坤大,石外意蕴深。一块小小的石头中,所能看到的可能就是无限,而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它蕴涵的自然精神,它质朴纯真却又意蕴无穷。石头表面沟壑交错,窦穴参差,或粗犷雄浑,气韵苍古,或婉约柔雅,你可以看到三山五岳之景,感受历史沧桑之风,可谓‘八万里山河,尽收眼底;五千年历史,默数胸中’
“石本顽,会心则灵。你可以纯粹谈石头,还可以从中谈论文化,谈论社会,谈论人生,想要真正理解其文化内涵中所蕴涵的自然精神,最重要的是要没有机心,与石头一样,其心朴朴,其质纯纯。
石不能言最可人,赏石的最高境界,是人意和石相通,情感与石相融。赏石的过程,就是炼性的过程,就是人品与石道的统一。赏石,首先是激情的迸发,然后是喜悦,然后是平静,然后致远,达到中和,最终达到养性修德。品评、赏玩雅石,时间一久,人石互融,一言一行,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利诱物欲,只是过眼烟云,所以玩石之人,必定贵德尚朴。
真水无香。水能到无香,便达自然之境。石如此,人亦如此。正如郑板桥的诗:"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移之石,千秋不变之人。"洞,是奇石表现形态之一,无论是供石、象形石还是景观石,洞都是奇石的一大亮点和看点,甚至成为奇石的主体精神,在命名中得以体现,《别有洞天》《洞天福地》《虚怀以待》《风月玲珑》……带洞的奇石总受到百倍青睐。
洞,即“物体中间的穿通的或凹入较深的部分”。奇石之洞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孔窍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通达的透洞,幽深悬孔的深洞,峰回路转的暗洞,层叠有序的套洞,它们给人以扑朔迷离、浮想联翩的精神享受。奇石乃大自然亿万年鬼斧神工创造,奇石之洞更是大自然神来之笔、得意之作。滴水穿石,塑就一个洞需要大自然非凡的毅力,更需要微乎其微的机缘。带洞的奇石因此而显得更加珍奇,更具典藏价值。
洞是一种物态,它与人类关系密切,因此也是一种文化。我们的祖先最早就栖息在山洞里,山洞不仅为先民们挡风遮雨,而且孕育了古代文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洞”寓意着吉祥纳福,新婚夫妻第一天入的是“洞房”,神仙居住的地方称为“洞府”,发现新的境界称“别有洞天”……。人美对洞充满想象和向往,有着难解的情结。
奇石之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洞表示“通”《说文》:通,达也。如空气流通、道路畅通、消息灵通、思想沟通、业务精通……而石体之“通”,必显玲珑之态。900多年前,宋代有赏石大家米芾“相石法”中的“瘦”“皱”“漏”“透”,也都与“通”有关。当一方奇石有众多内凹且贯通穿透时,必瘦,必皱,必漏,必透。而通窍玲珑的石头正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美学追求和思想感情,是古人清高风骨的生动写真。整体嵌空,具有剔透之容、空灵之感的奇石可遇不可求,“通”至今仍是赏玩奇石的重要内容。
洞表示“空”。空即缺,无物。空与有是相对的,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依赖于一定的因缘或条件存在的,都有着相侍相对的互存关系。空并非虚无,只是一种不可描述的存在,佛教称之为“妙有”。在物理学中,空间被认为是实体。奇石之洞从物质概念上说,虽视觉感知不到,但它也是一种存在形态,是奇石实体的一部分,一个有着空寂明净感的部分。“虚无者皆为气”,奇石之洞“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奇石的生命之源,生命之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930806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d.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