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苦艾三春卷—《观音山》赏析

发布时间:2012-06-12 20:16: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席苦艾卷三春

——析《观音山》

摘要:《观音山》是女性导演李玉继《红颜》、《苹果》之后的又一力作。本片运用晃动的镜头,诡异的音乐、画面,漫长的隧道,火车等符号,将该片打上了“残酷青春”的烙印。而暴力、性爱,亲情,爱情之间,通过观音山的修复,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救赎。而该片强烈的悲剧氛围、女性色彩、断裂的信仰……这一系列的艺术风格,又让该片有了新的亮色。

关键词:观音山、青春、火车、暴力

一、小城大爱——《观音山》的内容简介:

影片故事发生在四川的一个小县城里,三位“蚁族”高考落榜的青年人——远离家庭纷扰的女孩南风(范冰冰饰)、对父亲(方励饰)二婚心怀芥蒂的丁波(陈柏霖饰)、以及家庭富裕却得不到半点温暖的肥皂(肥龙饰)——最终走在了一起。但因所房屋的改建问题,他们辗转而来租住了京剧演员常月琴(张艾嘉饰)的房子。这是一个顽固而神经质的老女人,因为上苍的不公令她与周围的环境和人群都显得格格不入,更不要说与这几个住同一个屋檐下,无论从年龄还是阅历上都有着莫大鸿沟的孩子们。同时,南风等人在生活中的烦恼本来就不断,而与常月琴更是摩擦重重,在孩子们偷开她的车后,矛盾发展到顶点。而随着张艾嘉自杀被三人救下后,关系慢慢地从对峙到融入,孩子们开始关心她,而她也试着去了解年轻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孩子们带她出去游山,后来再一起重修观音庙……最后随着观音庙的修复,孤独蛮荒的他们终于获得不同程度的救赎……

二、光影特快——《观音山》的解构:

1、人物

影片中塑造的最出彩的三个小人物:常月琴,南风,丁波,肥皂。

1)首先,关于常月琴(张艾嘉饰)。众所周知,张艾嘉,老牌影后,更是集演员、导演、编剧、监制、歌手一身的才女。但是在该片中,她彻底的放下身段,变成了一个神经质的老女人。特别是一场和死去儿子女友的对手戏,独自坐在汽车中悲鸣哭泣的可怜人,这些场景经过张艾嘉的演绎,从而让剧情有了强大的悲情效果。而其炉火纯青的演技更是让电影充满了光怪陆离的质感。

2)其次,关于范冰冰扮演的女主角南风。她有着绝代的容貌,装扮肆意放荡。蓬松凌乱的头发,格子素净的衬衣,黑色网状的破洞丝袜,这些道具的设置,都让南风这一角色充满了一种妖娆的诱惑。特别是在酒吧中,拿酒瓶仗义自残,强吻女流氓,这一幕是剧情的一个小小的高潮。而由范冰冰精湛的诠释,将那种骇人的狠劲诠释得淋漓尽致。而穿着破洞的丝袜走在长长的铁轨上,还有躺在铁轨上意图殉情,对于观众来说,更是一种致命的诱惑。而她入木三分的演技,能够在东京电影节封后,也是实至名归。

3)至于陈柏霖饰演的丁波一角,片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定位主要归结为暴力男&闷骚男。在剧情中,丁波总是寻求暴力解决问题,比如殴打父亲,调戏后妈;而对与南风的感情,丁波则表现得比较闷骚。比如在酒吧中,随便和辣妹大胆的偷情,但是对南风,则始终徘徊在暧昧的边缘。

4)最后,关于肥龙扮演的肥皂,体型硕大,形似企鹅,但很可爱。人物本身就是一大笑点。而此喜感的人物形象塑造与前面几位悲情的人物性格,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给受众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反差和冲击。

2、 画面

下面诠释一下影片中最经典的几个场景画面:

1)、暴力自残

影片中有很多诉诸于直白暴力的场景。一开始,南风带着肥皂单枪匹马的闯入酒吧,干净利落的拿起酒瓶自残,然后血淋淋的强吻女流氓。画面中的鲜血淋漓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同时常月琴揪心的割腕自杀,丁波赤裸身体上被染上的大片鲜血……这些画面都充斥了血腥和暴力,但是同样给观众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2)、扒火车

扒火车,是影片最出彩的一个画面。南风,丁波和肥皂坐在火车上,肆意的尖叫呐喊,而火车则在连绵不绝的隧道中穿越,画面很干净,只有乌黑的风,人物脸部的特写,长长的隧道……黑白交替的画面,翻飞的头发,诡异的画面影调风格,视觉效果冲击力强大,而这些画面对真实而不造作的剧情发展来说,功不可没。

3)、水下做爱

导演李玉对于这场激情戏,处理得非常到位。画面的背景是空灵而同名的水,交叠辗转的双手,在水中嬉戏,如同男女的欲望在水中妖娆……画面唯美而干净,别出心裁。同时这也是吸引观众如痴如醉的卖点之一。

4)蓝莲花

剧情的一个高潮画面片段是常月琴坐在毁坏的汽车中聆听《蓝莲花》的桥段。在这里,影片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统一。然而歌声响到一半,却出现了卡碟,几秒钟后,歌声才又继续。这几秒的卡碟暗示了儿子死亡时留下的遗音……同时,配上那忧伤的音乐,将常月琴经历的痛苦最大程度地有形化,如凌厉刀锋迎面而来,声嘶力竭地哭泣成为了一种宣泄。随后镜头变焦,碰撞后的车窗变得清晰,常月琴处在模糊的后景之中,车窗化作一堵最坚硬的墙,在许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对自由的向往”的歌词中,留给常月琴的现实却却残酷地面对破碎后的阴阳永隔。

3、音乐

《观音山》,主题音乐的作曲是佩曼·雅斯达尼亚,主要是由钢琴和大提琴、小提琴演奏。钢琴的表现力永远是那么强大,它可以弹出任何你想要的情绪和感觉;提琴的使用主要是以感情需要来定。如影片开始南风、丁波、肥皂三人下班吃过宵夜后在回家路上,主题音乐第一次想起,钢琴的优雅和小提琴的悠扬,带给观众的是对美好青春的赞美和珍惜;而到影片结尾,常月琴离开了他们,他们又一次坐在火车的货车厢里从观音山返回,主题音乐则以钢琴和大提琴的演奏为主,大提琴深沉、甚至有些压抑的音色,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孤独和死亡。

除了主题曲外,还有四首插曲:开头范冰冰在酒吧里唱的是范晓萱的《战》,紧接着由别人演唱的是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肇事车里常月琴听的是许巍的《蓝莲花》,范冰冰在KTV里唱的是《不再让你孤单》。虽然是四首不同歌手不同风格的流行歌曲,可是都表达了同样的主题:青春和孤独。为剧情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镜头

《观音山》在影像风格上颇似纪录片:肩扛摄影、晃动的镜头、贴近人物面部的景别,这样的处理使影片具有一种真实的生活质感。而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镜头无休无止的摇晃,但同时手持摇晃镜头又带来了一种真实的氛围感。手持、虚焦、大特写;还有平行蒙太奇的交叉运用:南风、丁波、肥皂三人坐在穿越隧道的火车上大喊大叫,而另一组镜头则是常月琴孤单的徘徊在人群中,格格不入。这种非线性的分割镜头是导演李玉惯用的手法。但同时这些镜头的设计,都为表现了影片故事主题的一种信仰的断裂和精神的追寻都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作用。

另外,比如南风与丁波在观音山上激吻,这些亲密的镜头,表现出来的不是窥视感,而是一种亲近的跟随。影片开始就迫不及待地制造自然的贴近,逼迫着你近距离地看一场淋漓的变装手术。南风那么熟练地浓妆艳抹,直到不辨真面目,那么稀疏平常的伪装,则延伸到现实当下人们面具的伪装话题。

三,《观音山》的主题阐述:

1、 在路上的青春——

“热血,洒向哪里,青春都会落幕;来吧,洒在这里,反正一起上路”这是韩寒为该片所写下的宣传语。

这是一部记录青春动荡的电影。影片中的南风、丁波还有肥皂都正在经历着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们的不同遭遇给各自的青春点缀了不同的颜色。酒吧喝酒,燃烧的烟蒂,打架斗殴,暴力自残,嘻哈朋克的着装风格,扒火车,夜店偷情……这一系列符号化元素,都是构成了叛逆青春的代名词。

同时南风义气的为肥皂两肋插刀,自虐喝酒逼迫父亲;丁波在酒吧与辣妹舌吻,殴打父亲,调戏后妈,肥皂为了多睡一会儿,将常月琴的京剧光盘替换成AV光碟……这些剧情,都代表着一种放纵的青春,一种叛逆的青春。

“没有放纵,就没有青春过”,这是萨特给青春下的定义。千里销魂扒火车,悬崖三造观音庙,惊险卧轨殉情戏……这些情节都让我们见识到了青春的一往无前。这一真切情节的塑造,都让青春的光影扑面而来,足够观众去细细缅怀。

2、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主题

影片的基调是荒芜。不论有多么刺眼的阳光、多么明媚的笑脸、多么欢快的音乐、多么舒畅的春风,主人公的内心一片荒芜。他们漂泊在河面上,漫无目的的行走在铁轨上。影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内心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绝望。南风面对酗酒父亲的家庭困扰,丁波与父亲的反目成仇,常月琴面临的丧子之痛……还有他们底层的“蚁族”身份,又让他们的尊严受到严重的质疑。同时观音庙的破败,也代表着他们信仰的坍塌……

所以《观音山》主要阐释的主题要义就是——修复、救赎!电影从头到尾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修复:撞坏的汽车,地震损毁的观音庙,年轻人和老辈的代沟,丧子母亲的封闭心灵……正如结局处,常月琴所说的那样,“孤独不是永远,在一起才是永远。”通过这些“修复”,各个主人公最终都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3、 宛如隧道里那乌黑的风——线索

影片主要通过多条线索的交织,从而达到一种剧情的完满。本片中,中年丧子的常月琴是一条线索;三个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南风、丁波、肥皂又是另一条线索。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代表着不同的人生阶段,以及不同的人生经历、影调风格、画面意义。同时漫行的火车,蜿蜒的铁轨又是另外一条线索。它在全剧中起着一种引子的作用,将主人公带往不同的地方,同时宣泄着一种极致压抑的情感,而且推动着剧情高潮的到来。

四、《观音山》的艺术特色浅析:

1)暴力阉割美学——与北野武的死亡叙事美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本片中运用了大量的暴力镜头。比如电影一开始,在酒吧中唱歌的南风,就打伤了一个中年男人的生殖器;小混混们群揍肥皂;南风酒瓶自残,狂吻女流氓;丁波殴打父亲;常月琴割腕自杀;南风卧轨殉情……这一系列的画面都充满了鲜血淋漓的暴力镜头。

关于这种直白、粗糙、晦涩、阴暗的暴力画面,其风格很类似日本北野武的电影风格。北野武以“暴力影像”著称,而其自成一体的风格更是被大众冠以“北野蓝”。同样,这是一种电影暴力叙事风格策略。自1989年首部影片《凶恶的男人》以来,相继拍摄的《3—4X10月》、《奏鸣曲》、《花火》、《大佬》等,都延续了暴力的风格,并且将之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在《小奏鸣曲》中,主人公村川总是幻想着一枪打爆脑壳的鲜血淋漓的场面。

而从本片中暴力影像的运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北野武的电影风格。而且本片的画面中那些单调的色彩,灰蒙蒙的天空,绿色的树木,浑浊的河水……但蓝色始终都是本片的基调,与北野武的蓝调暴力风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将爱进行到底——欲望狂欢

关于欲望、性爱狂欢这一话题,本片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场景:影片开始,南风强吻女流氓;丁波与酒吧女大庭广众之下偷情;最后南风和丁波在水下的那场性爱激情。关于欲望,前面两个场景临摹得都比较直白而暴力。而水下的那一场欲望,而表现得较为暧昧。

爱情进行到底,则无法避免的就是欲望。这几乎是所有的青春电影都要涉及的一个命题。关于青春欲望的表达,在日本则有一种类型的电影——“太阳族电影”,专门来表现这一主题。1956年产生的“太阳族电影”,主要是将青春置放于残酷的性爱和欲望之中,并用这种身体被撕裂的痛楚,来表达主人公绝望的悲鸣。其代表的导演有若松孝二,大岛渚等人。性与欲望的毁灭是若松电影唯一的主角:性是阉割,性交是幻灭,欲望是虚无……这就是他对青春的理解。

虽然在本片中,无论是从欲望的画面描述上,还是在性的粗暴上,刻画得都不如“太阳族电影”的黑暗和晦涩,但是多少带一点日本电影的影子风格。但本片表现的主题不再是“太阳族电影”所诠释的绝望和死亡,本片更注重的是一种救赎下的希望和重生。

3)天国的阶梯——火车情结

自从1895年电影诞生以来,火车与电影始终有着一份暧昧的羁绊。在《党同伐异》里,钢轨和车轮的刺耳摩擦声中,开展了著名的“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接着,1903年的《火车大劫案》,《西部往事》等西部片中,火车更不可或缺,它不仅诠释着一种“疆土扩张”的欲望,同时还表达了一种野兽般的杀戮伤……;无论是谍战片,警匪片,枪战片还是悬疑片,爱情片……火车都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元素符号,锦上添花。众所周知的,在希区柯克电影里,火车更是大放异彩。而中国电影也不乏实例。比如在《天下无贼》中,导演冯小刚充分利用了火车车厢这一戏剧舞台,从而展现出一段惊心动魄的盗贼历程。

而对于卧轨自杀这一情节,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先例。比如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火车就成了安娜爱情悲剧的始终点。在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这个男女私通的故事因火车的出现而被赋予了无尽的象征意义。但是她依然逃脱不了悲剧的宿命,依稀黑天鹅绒长裙,用疾驰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在中国的文化中,亦有诗人海子卧轨自杀的前例。这里涉及到一种宿命的意识论。长长的铁轨被隐喻为通往天国的阶梯,而且只有通过车速导致的死亡,灵魂才能到达天国。因此这种意识论,从而被打上了神秘而悲情的烙印。

在本片中,最出彩的几幕,都与火车有关。比如南风、丁波、肥皂三人扒火车,南风卧轨殉情,还有三人在长长的铁轨上漫无目的的漂泊……影片主要通过火车和铁轨这一符号,从而表现出一种精神救赎的历程。

5)观音山——信仰救赎

首先,关于片中的三个人物,南风,丁波,常月琴,他们三人心中都有一座观音山。

陈柏霖饰演的丁波一角,父亲是他心中无法逾越的一座观音山。因为母亲死亡的耿耿于怀,导致他与父亲的矛盾升级,不允许父亲取下母亲的遗相,还不顾一切的搅乱父亲的婚礼,殴打父亲,调戏后妈,但是最终在火车旁边,他询问父亲,“妈生病那天你到底去了哪?”,父亲说,“我去下跪借钱。”即使父子之间仍然还有介蒂,但是丁波仍然选择了释怀。

而南风则是他心中的另一座观音山。这座观音山代表着一个男人的担当和责任。影片中,他曾经努力的证明自己的爱:为她打架、卖摩托车、偷钱、卧轨……但是他在害怕,害怕无法给予南风所谓的幸福,因此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在夜店中与辣妹偷情……但是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观音山。

而范冰冰扮演的南风,她心中的一座观音山则是丁波。闯入酒吧自残强吻女流氓,是因为她想要把自己的初吻留给丁波。但是当她看到丁波和吧女湿吻后,失望的是,“我走了,再也不会来了。”她心中的观音山坍塌。其后两人躺在铁轨上,面对丁波对责任的后怕,她反而坦然,“你也不是女生,你怎么会懂我?”“可是,我就是不想放下。”终究,两人的爱情完满。

而对于张艾嘉扮演的常月琴来说,儿子则是心中的一座观音山。但是人死不能复生,通过三个青年人的打捞,观音山寺院佛教的救赎,终于从丧子之痛中走了出来,原谅了准儿媳,并且用死亡成全了自己。而在她释怀的那一刻,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观音山。

五,一席苦艾卷三春——三个人的观音山。

1、悲剧意识

首先,关于影片中“边缘人群”的塑造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南风、丁波、肥皂三个落榜的颓废青年相聚在一起。南风是一个酒吧的歌手,但是却面临着强大的家庭纷扰,因为一不小心得罪了客人,则被要求赔偿两万元……丁波强烈的敌视父亲,而为了给南风还债,卖掉摩托车,偷钱,斗殴……还有常月琴,因为儿子的死亡,而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变成了一个神经质的老女人,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这些人物性格的塑造,都带有强大的悲剧色彩,而影片中关于观音山的修复,僧人的救赎,都显得苍白而无力,无法削弱悲剧色彩所带来的强烈震撼。

2、女性意识

导演李玉一直致力于女性题材电影的拍摄。从《红颜》、《苹果》、《观音山》中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在本片中的一些关键性镜头:南风在舞台上伤害酒吧醉酒男人的生殖器,这可以作为一种肆意破坏男权的象征,带有某种隐秘的快感情愫!然而,这种畸形情愫的作祟,在南风挑衅街头流氓时自爆酒瓶一幕中得到张扬。作为一个女性导演,用及其感性的晃动镜头,白描的手法,断裂的画面,间接的表现出了一个女性导演独有的电影风格特点。

3、流浪意识

流浪,这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命题。“人类自从被驱逐出伊甸园,就再也没有过宁静的家园。人类的生存永远在流转之中,漂泊之中。西方人信奉流动的哲学,所以西方的流浪者文学特别发达。”【1

而在日本的电影界中,北野武也是将这一命题诠释得淋漓尽致的导演之一。在北野武所代表的“公路电影”中,主人公大多都是社会的叛逆者,他们无法停留下脚步,只能不断的行走,但是因为不被社会的承认,所以对这些“流浪者”来说,没有归途,因此这些主人公渴望冲破一切束缚,流浪到不知名的远方。而在本片中,火车这一形象化的符号,则代表着一种“流浪”。特别是最后的结局,南风、丁波、肥皂三人坐在火车顶上。而火车则通向莫名的远方。这背后的寓意,则正是诠释了一种男女主人公渴望流浪的这一命题。

、墙内开花墙外香——结语

《观音山》这部电影所走的路子几乎和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的影片一样,都是先在国外拿奖,然后才在国内上映并收获注意力的电影。在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本片拿下了最佳艺术贡献奖和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范冰冰因此摘得了人生第一个重量级的影后,然后国内的新闻才开始热炒和爆料,再加上范晓萱和韩寒等人的助阵,国内的观众才开始关注本部影片。

但即使该片在国内大众院线已经获得上映,但是仍然无可否认,该片是一部相对小众的电影。如果是在国外的话,这样的小众电影,应该有专门的院线进行放映,但是现在的中国大陆,还没有成立这种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一些新生代导演优秀的作品,而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的传播。而同时《观音山》这种商业包装下的伪文艺片,纵观中国现下的受众市场,显得粗糙、苍白而无力。

注释:

1左怀建,《流浪女的精神价值——丁玲小说的女性主义书写》,《商匠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第31页。

参考文献:

1柳迪善,《北野武的流浪情怀》,《电影》,200604期。

2、徐玉梅,《北野武的电影世界》,《电影》,200403期。

3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徐昭胡承伟198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296fe95daef5ef7ba0d3c6e.html

《一席苦艾三春卷—《观音山》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