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10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2020-05-09 21:48: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2.(2017·华南师大附中测试)“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西汉初年的汉文帝、汉景帝和唐朝初年的唐太宗、唐玄宗均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前朝的苛政之中得以休养生息。这种被封建帝王肯定并采纳的道家思想最有可能是(  )

A.以德治民,取信于民 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仁政爱民 D.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4.董仲舒说:“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这表明他(  )

A.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将“刑”作为“德教”的辅助手段

C.强调德政,反对严刑峻法 D.尊重天道,强调以德治国

5.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孔子写入“世家”(记载诸侯事迹),而把韩非子写入“列传”(记载大臣与其他人物生平)。其背景是(  )

A.孔子出身诸侯 B.韩非子思想在当时被统治者抛弃

C.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 D.韩非子出生晚于孔子

6.明朝周亮工在《书影》中记载:“海忠介公(海瑞)有五岁女,方啖饵(饼),忠介问饵从谁与,女曰,僮(男性童仆)某。忠介怒曰,女子岂容漫受僮饵,非吾女也,能即饿死,方称吾女。此妇即涕泣不饮啖(绝食),家人百计进食,卒拒之,七日而死。”这主要反映了(  )

A.当时食物匮乏 B.封建礼教害人

C.海瑞清正廉明 D.男女交往自由

7.(2017·广东广州一模,26)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  )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

8.宋朝的统治者重视制定儒家道德要求的礼俗、乡规民约或家族家法,对道德品行较好者通过加官晋爵、树立牌坊等方式,表彰“孝子贤孙”。这些做法有助于(  )

A.改造传统儒学 B.宣扬社会教化

C.打击分裂割据势力 D.借科举制选拔实用人才

9.王夫之认为:“于是分国而为郡县,择人以尹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这表明他(  )

A.强调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B.通过理学解释古代的治乱兴衰

C.意识到当时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利用比较法谴责当政的统治者

10.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不穿任何衣服;此外,希腊亦有很多裸体雕像。这反映了(  )

A.希腊人肯定人的生命价值 B.希腊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C.希腊人享受生活的人生观 D.希腊社会对神灵的无比虔诚

11.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缺乏人民主权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12.(2017·湖北八校联考)智者学派普罗狄柯认为,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克里底亚认为,神对人的命运是不关心的。这些认识(  )

A.有利于树立起人的尊严和权威 B.成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C.打破了对希腊神系的图腾崇拜 D.导致个人主义在古希腊泛滥

13.意大利哲学家米兰多拉写道:“世界一旦建成,造物者则希望有人赞赏他的杰作……因此,他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肯定上帝的绝对权威 B.是对上帝造人学说的发展

C.相信理性使人性升华 D.崇尚理性主义及独立判断

14.(2017·山东菏泽3月,19)19世纪的意大利评论家桑克提斯认为,“但丁结束了一个时代,薄伽丘开创了另一个时代”“薄伽丘是14世纪的伏尔泰”。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结束的时代指封建蒙昧时代

②开创的时代是指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

③薄伽丘和伏尔泰都批判天主教会

④薄伽丘和伏尔泰都强调自由与平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是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下列言论与该墓志铭理念最为接近的是(  )

A.“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B.“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理解世界”

C.“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

D.“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

16.阿克顿在《自由与权力》一书中说,“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强调的是宗教信仰中‘个体的自由’”,这里的“个体的自由”的本质含义是(  )

A.个人的自由原是天所赐予的 B.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C.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 D.个人有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17.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18.17世纪的哲学家们认为真相是可知的,必须通过缜密的观察和实验这类运用人类理性的方法来发现。如果人类能发现真相,发现自然规律,那么这些知识就能帮助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以上观念的产生(  )

A.影响了新航路的开辟 B.有利于文艺复兴的开展

C.促进了宗教改革的发生 D.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19.洛克说:“每一个个人和其他最微贱的人都平等地受制于那些他自己作为立法机关的一部分所制定的法律。”这说明他主张(  )

A.人们的社会地位平等 B.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 D.人民是国家立法者

20.(2017·广东深圳一调,33)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都须受到批判。”这里“批判”的本意是强调(  )

A.批驳否定 B.批评指正

C.质疑分析 D.理解同情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7分,第22题21分,第23题12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女传·母仪传》中记述,卫定公(公元前588—前577年在位)的夫人定姜,为儿子娶妇后,儿子不幸早亡,媳妇又没有生孩子,所以在她服丧三年后,便劝儿媳妇改嫁,还“自送之,至于野”。

——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 正史中所载烈女人数

材料三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

——李贽《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

(1)材料一反映了何种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正史中所载烈女人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6分)

22.(2017·太原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是知道如何归属自己。每一个人都看他们前面的东西。但是我从内心观察自己,我只关心我自己的事情。我不断地反映我自己,控制我自己,品味我自己……我们部分地归属社会,但是更大部分地归属自己。帮助别人是必要的,但是使自己归属自己也是必要的。

——米歇尔·德·蒙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作家、怀疑论者)

材料二 如果你真正相信基督是你的救世主,那么你马上就有了仁慈的上帝,因为信仰引导你进入并打开上帝的心灵和意志,你会看到纯粹的恩典和溢满的爱。在信仰中看上帝,你会看到他慈父般友爱的心灵,其中没有愤怒和冷淡。那些看到上帝愤怒的人并没有直接看他,而仅仅隔着帷幕看他,就如同一片黑云遮住了他的脸。

——罗伦·培登《宗教改革时代》

材料三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所体现的自由观。(9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自由观产生的共同背景及其历史价值。(12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运用所学史实,指出儒家思想处于高峰和低谷的表现,并选择高峰中的任意一个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12分)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1.A 题中孔孟的言论反映出孔孟积极入世的态度,体现出儒者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虽然在统治者那里“碰壁”,但在民间却成为蔚然大宗,排除B项;C、D两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2.D 材料的大意为:如果把别人的家看做自己的家,谁还会盗窃呢?……把别人的国家和自己的国家一样看待,谁还会进攻别国呢?这体现了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故选D项。孔子重视“礼”强调“仁”;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强调“君舟民水”,均与题意无关,排除A、B、C三项。

3.B 题干中的限定语是“被封建帝王肯定并采纳的道家思想”,A、C、D三项属于儒家思想,排除,故答案为B项。

4.B 从材料可以看出,董仲舒利用“阳尊阴卑”的思想,为儒家的“德治”找到了“天意”的根据。他认为“德教”可以收到“严刑峻法”收不到的效果,但是也不反对“刑”,他认为“刑”可以作为“德教”的辅助手段,故答案为B项。

5.C 本题考查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司马迁将孔子写入“世家”,意在抬高孔子的地位,这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有关,C项正确。

6.B 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的影响。材料的大意是海瑞女儿吃了男性童仆的食物后,被海瑞责罚,最后绝食而死,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

7.D 从材料信息看,王守仁认为“学贵得之心”。与本心不一致,即便是孔子的言论,也不能认同;与本心一致,即便是庸常人所说,也不能否定。李贽认为,不要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可见,二人都反对迷信孔子,主张人们应该理性独立思考问题。

8.B 由材料中“制定儒家道德要求的礼俗、乡规民约或家族家法”,并对道德品行较好者进行表彰,显然没有体现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但有助于宣扬社会教化,故排除A项,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打击分裂割据势力或用科举制选拔人才的内容,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

9.A 材料中“分国而为郡县”“天下之公”等信息说明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故A项正确;通过理学解释古代的治乱兴衰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谴责当政的统治者,故C、D两项错误。

10.A 题干材料反映了希腊的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树立人的尊严,故A项正确。

11.D 古希腊智者学派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但他们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D项正确。安提丰认为在众目睽睽之下,应非常尊重法律,A、C项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反映人民主权观念,B项与题意无关。

12.A 本题考查智者学派。由“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等可知,这些认识有利于树立起人的尊严和权威,故A项正确;这些认识只是古希腊人文思想的一部分,故B项错误;这些认识并没有打破对希腊神系的图腾崇拜,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思想与个人主义有本质区别,故D项错误。

13.C 材料“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强调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自己的形象,因为人是有理性的,人可以经过努力变得神圣,否认上帝的绝对权威,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的主体地位,并非发展上帝造人学说,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表明理性使人性升华,故C项符合题意;崇尚理性主义及独立判断是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的内容,故D项不符合题意。

14.C 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结束了一个时代”是指结束了封建蒙昧时代,故①正确;薄伽丘的《十日谈》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开创了另一个时代”是指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故②正确;薄伽丘的《十日谈》抨击了封建教会的禁欲思想,伏尔泰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故③正确;伏尔泰提出自由是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薄伽丘并未明确提倡自由,故④错误。选C项。

15.A 首先,分析“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可知,其不但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而且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然后,据此分析选项,可知其分别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A项否定因行称义,强调因信称义,应选A项;B项强调人自己思考,并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反映的是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排除,C项强调人的重要性,是文艺复兴时的思想,排除;D项强调“美德即知识”,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排除。

16.D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A项内容不符合路德宗教改革的观点,它是近代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要求的反映;路德宗教改革否定的是教会的权力,并未强调宗教信仰自由,主张个人灵魂得救的权力由教士手中转到教徒手中,B项错误,D项正确;C项是智者学派的观点,排除。

17.B 本题考查启蒙思想。根据题干“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可知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的思想,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8.D 根据题干中“17世纪”“必须通过缜密的观察和实验这类运用人类理性的方法来发现”等信息可知,“理性”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D项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中后期,排除A项;文艺复兴发生于14-17世纪,排除B项;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排除C项。

19.B 材料信息说明洛克主张人人都应遵守法律,都应平等地受到法律的制约,这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B项正确;A、C、D三项虽然都属于启蒙思想,但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0.C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因此“批判”的本意是强调质疑分析,理性思考,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与理性思考精神不符。

21.(1)社会现象:女子没有受到伦理观的严格约束。主要原因:春秋时期,社会风气较为宽松;国家四分五裂,宗法制走向崩溃。(6分)

(2)变化:总趋势是日渐增多,特别是元明时期增速较快。成因:宋明理学的影响;封建统治者对思想的禁锢。(5分)

(3)思想主张:男女有相同的认知能力,应享有平等的权利。评价:李贽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成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先驱。(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一中定姜劝儿媳改嫁来分析女子的社会地位;第二小问要从材料一中的“卫定公(公元前588—前577年在位)”分析得出当时处于春秋时期,结合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说明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直接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及其对应的朝代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封建社会后期封建伦理观念的变化来说明。第(3)问,第一小问直接抓住材料三的最后一句话来分析李贽的观点;第二小问要结合李贽思想的影响来评价。

22.(1)材料一:追求个人自由(或主张意志自由)。材料二:主张信仰自由。材料三:强调政治自由(或主张通过暴力革命获得自由;通过社会契约保障自由)。(9分)

(2)背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壮大;思想进步与教会禁锢和专制制度之间的斗争。(6分)价值:发展了人文主义,促进了思想解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6分)

解析:第(1)问,对三则材料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价值”可以从政治、经济与思想解放等各个方面具体分析,最后得出规律性结论。

23.表现: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思想中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思想中的蔚然大宗;秦朝“焚书坑儒”、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政治,儒家思想遭到打击,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兴盛,儒学遭到挑战;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主要原因:自身因素,儒学适应社会变化,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不断发展;政治因素,统治者的推崇;教育因素,各级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使儒学人才辈出,儒学得以传承;经济因素,我国以小农经济为基础。

解析:首先,观察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处于高峰和低谷的表现;然后,选择高峰中的任意一个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儒家思想处于主流地位的主要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0a57cb672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3.html

《2020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10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