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幼儿观察”(1)

发布时间:2019-04-06 09:28: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探析如何教幼儿用观察来获取知识

摘要:分析了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幼儿观察的特点,结合我社区

幼儿园的具体情况,探讨了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具体方法。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观察是儿童智慧最重要的能源,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幼儿有了良好的观察力,就可以主动获取知识,可以满足好奇心、求知欲。 在幼儿园的教师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幼儿对什么都感兴趣,总是向老师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等各种问题。而有的幼儿则对眼前的变化“视而不见”,这会让幼儿失去了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机会,影响幼儿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克服幼儿“视而不见”的习惯呢?

下面我就从幼儿的观察特点和观察方法两个方面,来探析如何教幼儿用观察来获取知识。

1 幼儿观察的特点

1.1 幼儿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观察本身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但幼儿的心理活动有明显的无意性,他们在观察中总是东张西望,随便摸摸,随便听听,不是认真仔细地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而且,他们的观察很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干扰和情绪、兴趣的影响。幼儿的观察不精确、不细致,观察的系统性顺序性较差。任何客观事物都是有多种属性和不同的部分有机结合而成的,观察事物时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才能对该事物有比较全面、深刻地认识,而幼儿在观察中却往往是碰见什么看什么,还往往被色彩鲜艳、发声、发光、活动变化的事物所吸引,这就很容易造成观察的顺序错乱,遗漏很多,而且可能对主要的本质的特点往往观察不到。

1.2 幼儿观察的稳定性较差

观察是一种比较持久的感知过程,稳定的时间长,观察的效果就好。由于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无意性,加之他们观察的目的性、顺序性都比较差,所以观察的稳定性也就比较差。

1.3 幼儿观察的概括能力较差

观察是综合性的心理活动,要将观察对象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综合概括成有机的整体,达到既掌握事物的外部特征又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目的,这需要注意、记忆、想象、思维都积极协调活动。而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又缺乏观察方法,加以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是很不容易做到这一点的。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获得对事物各个部分及部分之间关系的较完整、较系统的印象。

2 幼儿观察的方法

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影响下,经过长期而系统地训练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对幼儿进行这种教育和训练,教幼儿学会观察,下面就幼儿观察的方法进行探讨。

2.1 短时间个别物体观察法

第一、观察活动中,帮幼儿确定观察目标很重要。例如:幼儿园到了午睡时间,小朋友们都忙着脱衣午睡,但我发现有两个幼儿不会自己脱衣服。于是我特地举办了一个脱套头衣服比赛,并叫不会脱套头衣服的幼儿认真观察。这以后,到上床午睡时,我再也没有发现班里有不会脱套头衣服的幼儿了。如果,不是老师给那两名幼儿确定观察目标,那两名幼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学会脱套头衣服。所以,观察的第一步,就是帮幼儿确定观察目标。

第二、观察活动前,给幼儿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有一次在教学活动中,我把两幅初看起来完全相同的图片,分别给两组幼儿观察。一组在观察前告诉他们这两幅图看起来相同但图中有5处不同的地方,请你们把它找出来。另一组只是要求幼儿找出两张图片中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而没有说出有几处不同的地方。结果前面一组幼儿平均找出了4—5处,后门一组幼儿只找到了3—4处。由此可见,在观察前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所以,在幼儿观察前不但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还要交代观察任务。

第三、观察活动时,给幼儿以具体指导,才会带来更好的观察效果。就像平常我们大人们出门旅游观光时,如果有导游小姐领队解说,在同一时间内,会比没有导游看的仔细些,知道得更全面一些,幼儿在观察时更需要老师给与具体指导。教幼儿按顺序、有系统地进行观察,是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保证。经过这样反复多次的训练,幼儿就能养成全面、系统、有顺序、有比较地观察的习惯。

2.2 短时间两个以上物体的观察法

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知识贫乏,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会孤立地观察个别事物比较突出的部分,而不会将事物进行比较,找出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更不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幼儿分析、比较,提高观察的概括水平,这样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而且观察的内容也具体、生动了,自然概括性也就随之增强了。 

2.3 长期系统性观察法

教师在教幼儿长期系统性观察时,一定要掌握观察对象发生变化的全过程及其关键时刻(既发生质变的时刻),组织幼儿在关键时刻去细致观察,让幼儿掌握观察对象生长发育、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了解物体和现象之间的简单联系和因果关系。如让幼儿带着“大蒜怎样才能长成蒜苗”的问题去做大蒜发芽的小实验。让幼儿准备三个透明的一次性杯子,在每个杯子里放一粒大蒜,其中一个杯有少许泥和水,一个杯不要泥而盛满水,另一杯则不放泥土也不放水,接着带着幼儿一同观察,知道大蒜发芽了。这时老师再让幼儿说说三杯大蒜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变化,引导幼儿分析、比较后得出结论:三杯大蒜的不同变化都和阳光、水、泥土有关系,大蒜要发芽必须有空气、阳光、适当的水和土壤。用这种办法让幼儿观察能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幼儿的观察能力逐渐细致、精确、完善起来,而且能同时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坚持性、认真、细心等良好品质。

3 结论

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不仅有利于幼儿对今后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幼儿直至整个人生的成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是让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途径。没有观察,幼儿就不可能对客观世界有真正的理解,就不能获取完整的知识,我们应当从小就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观察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 黄人颂 《学前教育》122—150

【2】 杨智军 《有效父母》100—110

【3】 林仙键 《儿童家教宝典》308—33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586beb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b.html

《论文“幼儿观察”(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