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辽宁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真题及人口所介绍

发布时间:2013-01-14 20:24: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辽宁大学(国家211重点)之社会工作硕士巡礼

辽宁大学是一所拥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艺术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其前身是原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并由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和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主页: http://www.lnu.edu.cn/

 

 

 

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

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Institute of Population Research of Liaoning University)于1983年由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经辽宁省高教局批准正式组建成立,现有科研人员14人,其中正高职4人,副高职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兼职教授5人。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口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等。

基本概况

  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由辽宁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穆怀中教授兼任。穆怀中教授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他还兼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人口学会副会长等职。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辽宁省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项,为人口学和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科建设和辽宁省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论文专著

  近年来,已出版《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社会发展》、《国民财富与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福利国家经济学》、《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等专著、译著和教材8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辽宁省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项。在《人口研究》、《经济研究》、《人口与经济》、《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会保障》、《市场与人口分析》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合作交流

  1995年,辽宁大学与辽宁省计划委员会在人口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辽宁社会发展研究所,探索出了一条科研机构与政府部门合作研究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新型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承担课题

  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目前承担的主要研究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养老金调整指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人口与就业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辽宁省发改委十一五重点研究项目:辽宁省社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辽宁省教育厅振兴服务项目:建立与完善辽宁省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

学科建设

  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现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个专业博士授权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学、社会保障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社会保障硕士点为全国首批获准的三个授权点之一。目前在校博士生15人,硕士生60人。

发展目标

  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以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社会保障为龙头,以研究项目和学科建设为立足点,以服务辽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特色,经过5?10年的努力奋斗,力争建设成为具有较高水平、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教学单位。

 

 

 

罗元文,女,汉族,籍贯湖南,经济学硕士,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兼任辽宁省社会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学会教育分会理事。讲授《社会保障论》、《社会保障概论》、《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主要从事社会保障、人口经济、劳动就业等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6部,参编国家教委教材等8部,其中《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比较》专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获国家计生委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发表论文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人口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市场与人口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国卫生政策》等杂志40余篇。主持完成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国际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国家科技部等项目8项,省市级项目28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省、市政府科技进步奖及优秀成果奖20余项。 

沈阳市委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中国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   2000年以来,出版《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社会保障概论》、《15亿人口挑战》、《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学术专著6部,参编国家教委教材等8部,在《中国社会保障》、《经济与管理》、《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人口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中国卫生政策》等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主持完成科研课题近30项,其中,国际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国家教育部项目2项、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辽宁省政府规划、省科基金、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及沈阳市科委、市发改委等科研项目。   研究成果获国家、省、市政府科技进步奖及优秀成果奖20余项,其中国家级一、二、三等奖4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首届、第二届省政府奖)一、二等奖2项,辽宁省政府、沈阳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3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二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首届省政府奖)著作一等奖1项,并荣获政协辽宁省委2007年优秀提案奖,获2006年沈阳市委、市政府十五期间科技创新个人奖。

 

 

武萍:女,辽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副研究员,博导 .20048-20056,美国印第安那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研究生课程:人口经济学,社会调查方法(双语教学),福利经济学,社会保障,专业英语本科生课程:社会调查方法,人口学原理,社会保障,主持的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完成的国家级及省部级主要科研项目(9项),发表论文7,参编的主要著作(译著)及教材4,连续多年被授予辽宁大学骨干教师光荣称号。

 

 

宋丽敏,,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主讲人口统计学,人口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并参与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6,发表国家级论文3,省级论文1.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城市化与城镇就业,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等相关问题.

 

苗红军,女,硕士生导师,助理研究员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人口与社会保障

 

金刚,男,辽宁大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辽宁省抚顺市人。200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社会保障专业,或管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攻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开始,留校从事科研工作。攻读和工作期间,参与完成了各项升级、国家级课题研究,其中主要包括辽宁省居民收入状况研究辽宁省服务业发展研究东北地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等。在科研工作之外,还承担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课程研究生教学工作。

  

 

边恕,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博士后,日本一桥大学客座研究员。1999年至今先后于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经济学院及人口研究所从事世界经济及国民经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9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才。荣获辽宁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大学A类中青年骨干教师、辽宁大学青年优秀教师等称号。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人口与社会保障、东北亚经济。先后于《国际金融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人口与发展》、《人口与经济》、《亚太经济》、《东北亚论坛》等二十余种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6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全文转载。先后独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教育部留学基金及中日国际合作课题等各类课题17项,以子课题负责人身份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其他国家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著作及教材8部。学术成果获辽宁省政府奖3项、沈阳市优秀学术奖4项。讲授《国民经济管理学》、《中国改革与发展专题》、《证券投资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理论》、《西方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等课程。

 

 

 

李坚

人物简介

  男,汉族,教授,博士,辽宁省东沟县人,1985年在辽宁大学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曾在辽宁大学教授,沈师社会学任系主任。现为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行政学系、公共事业管理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沈阳市政协委员,辽宁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张学良基金会理事,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导师。2001年被评为"辽宁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学术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行政生态、公共事业管理与社会政策、中国行政沿革。   曾讲授课程: 中国行政管理史、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社会科学方XX等课程。   科研项目: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转型期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研究》(1998),辽宁省社科规划项目三项。     科研获奖:辽宁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辽宁省教委、省新闻出版局优秀论文奖各一项。   论文及着作: 在《新华文摘》、《中国文化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其中被转载、转摘十篇,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科研究前沿报告〉(1999)一篇。出版着作教材《中国行政管理史》(辽宁大学出版社)、《国企改制与工人群体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等五部。

 

 

赵廷彦

  男,鞍山师范学院教授,社会发展学院院长,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辽宁大学人口所硕士生导师

  1988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经济学第二学士学位,2002年于辽宁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48月至今,于吉林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导师刘少杰)。

  20008月至12月,参加中共辽宁省委党校专业技术干部培训,20012004年,参加中共鞍山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长期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承担《政治经济学》、《社会调查学》、《宏观经济管理学》、《财政金融学》与《社会学》等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开展科学研究,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社会转型期区域性社会突发事件治理机制研究》和《社会转型与社区中介组织发展研究》2部;主编教材《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指导》1部、参编教材《中国共产党基本知识教程》1部;在《社会科学辑刊》、《辽宁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和《理论界》、《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柳清瑞,男,辽宁大学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现任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独立和参加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中国人口科学》、《人口学刊》、《市场与人口分析》、《中国软科学》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EI检索2篇;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2007年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2011年喜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研究》。2002年开始连续被辽宁大学评为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主讲课程《福利国家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研究方法》、《经济政策管理等》。

 

 

秦岭,男,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党委书记,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讲授过《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流派》、《公共关系学》、《劳动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课程。现主要从事福利经济理论与政策、社会保障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合作出版了《微观经济学`》、《解放思想20》、《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反思》、《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社会发展》等学术专著和译著,在《科学、技术与辩证法》、《人口与经济》、《未来与发展》、《市场与人口分析》、《中国社会保障》、《社会科学辑刊》等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

 

穆怀中

简介

男,汉族,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现任中共辽宁大学委员会常委,辽宁大学副校长兼人口研究所所长,哲学硕士、经济学博士、芬兰图尔库大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资源优化配置。

 

个人作品


    穆怀中教授长期从事国民收入分配理论、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公开出版了《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社会保障:沉荷与释重》、《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国民财富与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福利国家经济学》(译著)等10余部著作,在《中国人口科学》、《人口研究》、《经济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80 余篇。其中专著《国民财富与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被余炳荣教授评价为理论百花园中的一朵新葩。较早的提出了趋中理性控制轴心控制等理论,并在全国一级刊物《经济研究》上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其中关于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模型,中外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具体测量,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近远期预测等,在全国学术界产生很大影响。在收入分配研究领域,运用梯度思维原理,分析了高、低梯度指标下的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与非均等,以及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性质、方式、限度和再分配的博弈过程,从而对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优化理论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在研究公平与效率这一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中,提出了一次分配主要体现劳动公平,二次分配兼顾劳动公平和生存公平,三次分配应更多体现生存公平的观点,其中生存公平理论的提出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反响。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中国养老金调整指数研究”2项,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革年代社会控制特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人口和就业问题研究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关系问题研究”3项,主持欧盟项目、亚洲发展银行项目等国际合作交流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多项。被选入《当代中青年社会科学家辞典》,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等。共
    穆怀中教授还兼任中国劳动经济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保险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辽宁省人口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指导委员会成员等职务。

  

成就及荣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中国养老金调整指数研究”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革年代社会控制特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人口和就业问题研究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关系问题研究”3项,主持欧盟、亚洲发展银行等国际合作交流项目4项,以及省部级项目多项。曾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奖十多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优秀人才等。

 

 

 

 

辽宁大学社会工作硕士介绍

 

参考书目:人口研究所(024-********

035200社会工作

初试参考书目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李迎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2010年新版 民政部指定教材),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月。         

 复试 :面试

同等学力加试:
加试科目:社会学原理个案工作课
参考书目:

社会学导论》,杨淑琴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

个案工作(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许莉娅,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8

 

 

 

 

       辽宁大学为社会工作硕士在辽宁省第一批招生单位(2011年第一届),第二年招生社会工作理论的参考书目有所变化,由王思斌的《社会工作概论》变为李迎生的《社会工作概论》,难度有所降低;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没什么变化,考题重复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并且案例分析题基本取自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或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的材料。

      学制两年,学费共28(专业硕士全部自费);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实习及写论文。硕导主要由人口所导师组成,兼有几名外聘教授。外聘导师一般是各自院校的学术带头人,偏重社会学,有较丰富的社会资源——实习地,而人口所导师偏重经济学及社会保障领域,在相关领域学术成就突出。

     招生情况:2011年招26人,分数线315分;2012年招35人,其中一志愿上线录取10人,分数线315分。复试为英语口语及专业课面试,没有笔试。社工的考研初试英语分数占复试成绩的70%,面试占30%

 

 

 

辽宁大学

全日制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法学   专业代码:035200

培养单位:人口研究所

 

一、专业简介

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为学科基础,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直接工作方法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帮助解决社会与环境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旨在培养掌握基本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具备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辽宁大学2010年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社会工作专门人才,重点关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突出的社会问题。重点研究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工作实务与操作,注重对跨社会工作、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拥有校内导师9人,校外实践部门导师8人,教学实习基地3个,拥有大量前沿统计软件、设备和图书期刊,教学实验室2个。近年来承担包括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80余项,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二、培养目标

为社会培养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的社会工作专业高级人才,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工作理论素养和实务经验,熟悉社会政策,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及反思能力,并在社会服务和管理实践部门以及高校研究机构从事相关工作。具体要求为: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具备牢固的社会科学知识基础和视野广阔的理论分析能力,掌握国际、国内社会工作发展状况、趋势和政策。

3)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

4)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力,胜任针对不同群体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习,学制3年,其中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一)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学习将结合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实地调研、实验室教学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此外还将注重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工作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聘请社会工作事务部门专家参与教学和实践培养环节。

(二)成立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社会服务与管理部门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参加;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专职教师与实务部门专家共同组成导师组。实务部门的专家担任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与本系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务课程的学习、实习、论文写作和就业。

(三)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实习环节。要求学生至少有800小时的专业实习。发挥学校督导与机构督导的双重作用,提高实习教学水平。集中实习安排在3-4学期。

(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单位与省市社会福利机构、社区管理机构、社会服务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学习实践关系,签订实习基地协议,聘请基地有关专家担任外聘导师,为培养具备实践经验的高层次社工人才提供制度和物质保证。

 

五、研究方向与课程设置

(一)研究方向

1. 社会工作实务

2. 社区社会工作

3.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4.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二)课程设置

 

 

 

 

六、专业实践

实习实践,是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区别于学术型法学各专业研究生的重要、必修培养环节。专业实践是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必修环节,充分、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本专业要求学生至少有800小时的专业实习,社会工作本科毕业学生至少有600小时的专业实习。发挥学校督导与机构督导的双重作用,提高专业实习水平和质量。专业实践,采取集中实习与个人实习相结合,培养单位在培养期内集中组织安排研究生到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基地或社会服务机构实习,同时个人在整个培养期内可以灵活、分阶段进行实习实践,集中实习与个人实习分别计算时间。

专业实践结束后研究生所在实习实践单位在实践总结报告中就相关情况出具审核意见作为考核依据。考核合格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同时获得专业实践环节相应学分。

 

七、开题报告

根据《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与考核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按时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专业实践及实验、实践类课程除外),成绩合格取得相应学分,即可开始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应采用专题研究、案例分析、调研报告、计划书、项目设计、评估分析、应用研究等形式。开题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工作条件、预期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开题报告原则上安排在第3学期进行,研究生根据开题报告在开题导师组内作出说明,听取意见。

 

八、学位论文(毕业考核)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可从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行政与社会管理等专业领域进行选题,要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采取调查报告、评估报告、服务设计、案例分析、服务开发、项目管理、政策分析等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位论文应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写作应规范,写作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字数至少2万字左右。

 

九、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必须由三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要求由35位与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专家组成,答辩成员中在社会工作相关行业实践领域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完成课程学习及专业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辽宁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被授予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辽宁大学2011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原理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与内涵(15分)

二、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15分)

三、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15分)

四、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15分)

五、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与功能(15分)

六、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15分)

七、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20分)

八、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挑战与思路(20分)

九、针对我国老龄化的老年工作存在的问题,请谈谈你对完善老年社会工作的设想(20分)

 

 

 

 

辽宁大学2011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

 

 

一、试述接案的含义及其主要任务(15分)

二、试述介入的含义及选择介入的原则(15分)

三、试述评估中的基线测量方法的含义、操作程序及常用的基线测量(15分)

四、试述矫正社会工作的含义、功能与作用(15分)

五、试述学校社会工作的含义与功能(15分)

六、试述抗逆力的基本思想及抗逆力方法的基本步骤(15分)

七、试论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及其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20分)

八、案例分析(20分)

据人民网报道,2008110以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出现两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此次雨雪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导致安徽等9省市遭遇雪灾,部分地区受灾严重,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给灾区交通造成极大困难,部分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路线一度中断,部分地区供电、供暖、供水等基础设施受损。民政部对此次雨雪天气过程高度重视,及时与中国气象局和地方民政部门沟通,了解灾害发展,收集灾情信息,查看灾情和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安排情况,协助地方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问题

  1、结合上述三个材料,社会救助主要是指什么?包括哪些领域?

  2、针对材料,请分析自然灾害救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九、案例分析(20分)

张方的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张方被判给母亲抚养。母亲因为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张方身上,所以对张方的管教特别严厉,张方稍有不对,母亲就对他打骂。最近,母亲因为单位效益不好,面临下岗的危险,而父亲的赡养费也不能按时给付。老师发现刚刚读小学三年级的张方在学习里也开始使用暴力对待同班小朋友,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作为社会工作者,你被要求为张方提供服务。问题:

1  在上述案例中,张方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  针对张方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辽宁大学2012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原理

 

一、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异同(15分)

二、社会弱势群体的定义及分类(15分)

三、社会工作理论的三分模型15分)

四、个案社会工作的原则(15分)

五、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15分)

六、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15分)

七、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20分)

八、论述社会工作的要素(20分)

九、老年社会工作的原则与内容(20分)

 

 

 

辽宁大学2012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

 

一、试述介入的含义及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15分)

二、试述接案的含义及其主要任务(15分)

三、试述社会工作通用过程中预估的原则(15分)

四、试述矫正社会工作的含义、功能与作用(15分)

五、试述学校社会工作的含义与功能(15分)

六、试述抗逆力的基本思想及抗逆力方法的基本步骤(15分)

七、试论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及其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20分)

八、案例分析(20分)

某居民小区位于本市郊区外环线边缘,小区内有住户1840户,长住居民5300多人,基本上都是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支边支农回城的人员、动迁人员和外地入住人员组成。小区人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无业和生活困难的居民多;二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多;三是外来人员多。小区接到上级综合治理部门的通知,要求在小区各楼道内安装电子防盗门。然而有的居民认为.外来人员多的楼道,安装防盗门的实际意义和效果不大;有的居民觉得经济困难,拿不出钱来安装;还有人存在顾虑,认为防盗门质量不一定有保障,等等。面对不少居民都拒绝安装电子防盗门的情况,如何将该项工作顺利推进,社区干部前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
  1.上述案例属于社区社会工作的哪个范畴?
  2.试分析部分居民拒绝安装电子防盗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3.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方法,帮助社区干部有效推进工作开展?

 

九、案例分析(20分)

假设你是一名学校社会工作者,你所在学校有一批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他们分处各个不同的班级。你发现,这些学生对自身的家境与身份较敏感,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针对学校中这批特殊群体,你打算如何开展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6767a2baaea998fcc220eb6.html

《11、12辽宁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真题及人口所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