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吉祥经是南传佛教用的较多的经典 咱们中国的汉传佛教里 较为少见

发布时间:2019-02-09 13:53: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最佳答案吉祥经是南传佛教用的较多的经典 咱们中国的汉传佛教里 较为少见。

《吉祥经》白话翻译:(注一)

我是这麽地听说的(注二):

有一次,世尊在舍卫城给孤独园的只陀林精舍驻锡(注三)。

有一位天人,于深夜时分,身发灿烂的光辉,照遍了整个只陀林;他来到了

世尊的地方,到了跟前,向世尊顶礼毕;恭敬地在一边坐定后,以偈颂向

世尊禀告说:

『许多天众与人们,希求于幸福,思惟着(有关如何才能获得)(注四)

吉祥的事;恳请世尊慈悲教导,甚麽是最上吉祥的事!』

(佛陀说):『远避愚痴的人;亲近有智慧(的圣贤)者;

尊敬值得尊敬的人:这是最上吉祥的事!

居住在适当的(仁厚的)处所;过去曾积善业;(现在又)自修善德

:这是最上吉祥的事!

于众多技艺能广学多闻;精进地持守戒律(,使自己有高雅品行);

说柔软喜悦的话:这是最上吉祥的事!

恭敬地侍奉父母;好好照顾妻子儿女们;从事正当和平的职业:这是最

上吉祥的事!

实行布施及端正(如法)的行为;济助亲属们;所作行为没有可以受责

难的:这是最上吉祥的事!

能远离作恶的行为;不要沾染致醉(及易上瘾)的物品(注五);努力遵

行正法:这是最上吉祥的事!

虔诚恭敬又谦逊;知足且常怀感恩心;随时地(注六)听闻正法:这是

最上吉祥的事!

忍辱、和蔼,乐于亲近(贤圣)沙门们;

随时地(注七)参加正法的讨论:这是最上吉祥的事!

0 行克己简朴之生活;修清净梵行(,断绝与异性的茧缠)

;参悟四圣谛;实证于涅盘:这是最上吉祥的事!

一一 虽然身涉此世间法(注八),但心却不为所动;无忧,无垢(离贪、

无染),安稳:这是最上吉祥的事!

一二 谁能实行上述诸吉祥事,(则因无恐怖而)随处不会被(他人、他事所

)征服;如此,所到之处将会获得安乐幸福:这些都是能给他们大吉祥

的事。』

备注:

(注一):Magala-sutta

佛历 2541年(西元 1997 7 月于高雄六龟荖浓溪畔)

台湾 高雄 Nanda编译自参考书目(6

※※※ 感谢尼泊尔(Nepal)籍护法法师依据巴利语圣典指导与校正! ※※※

※※※感谢林政华教授、林武瑞老师、邱秀华老师提供宝贵意见。※※※

※※※本译文版权属十方法界,欢迎复制流传;※※※

※※※法义尊贵,请勿商品化流通!※※※

(注二): 旧译为“如是我闻”。

(注三): 佛陀或他的弟子游化四方时,暂时驻在某一处;称为驻锡。详细说

明可参考《中华佛教百科全书》或《佛光大辞典》。

(注四): 括弧内的字原巴利文没有,或另有意义;译者为了使语意更清晰所

加、注。

(注五): 如酒、麻醉毒品、烟、槟榔等等。

(注六): 或可译为“在适当的时候”。

(注七): 同(注六)。

(注八): 世间法:即『得、失、毁、誉、称、讥、苦、乐』等八法。此偈

即所谓能修至“八风吹不动”之功夫。

---------

吉祥经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夜深,有一天神,殊胜

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

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福,请示最吉祥。

世尊如是答言: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暇疵,是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2009-03-11 17:02:30 来自: 静升(琴将秋水弹明月 茶得春山试白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福,请求最吉祥?”

世尊如是答言: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

  自治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磐法,是为最吉祥!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名词解释:

【邪行】 ()全称欲邪行。又作邪淫。为十恶之一。于非境、非道、非处、非时行淫,概称为邪行。

()邪语、邪业、邪命或身邪行、口邪形、意邪形等合称‘三邪形’。前三者为八邪支之部分,系属于色业(即身业、语业)而别立者。后三者为违背正道之三业之行,包括杀、盗、邪淫、鞭杖、系缚、自淫妻、诳他、贪、恚、邪见等。

()印度九十六种外道之行法,亦总称为邪行。

【沙门】又作沙门那、沙闻那、娑门、桑门、丧门。意译勤劳、功劳、劬劳、勤恳、静志、净志、息止、息心、息恶、勤息、修道、贫道、乏道。为出家者之总称,通于内、外二道。亦即指剃除须发,止息诸恶,善调身心,勤行诸善,期以行趣涅槃之出家修道者。

沙门可分类为下列四种:()胜道沙门,又作行道殊胜,如佛或独觉;以能自觉之故。()示道沙门,又作说道沙门、善说道义,指说道无误者,如舍利弗等;以能常随佛转大法轮之故。()命道沙门,又作活道沙门、依道生活,指依道而生者,如阿难等;以虽居‘学位’然同于‘无学’,多闻善持,具净戒禁,传法身慧命于世之故。()污道沙门,又作坏道沙门、为道作秽,指污染圣道而伪善者,如莫喝落迦比丘;以盗他财物之故。

沙门修持甚严,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列举五种毁辱:发长、爪长、衣裳垢坋、不知时宜、多有所论;大宝积经卷一一三沙门品更列沙门应远离之三十二垢及八法覆沙门行,三十二垢者:()欲觉。()嗔觉。()恼觉。()自赞。()毁他。()邪求利养。()因利求利。()损他施福。()覆藏罪过。()亲近在家人。(十一)亲近出家人。(十二)乐于众闹。(十三)未得利养作方便求。(十四)于他利养心生悕望。(十五)自于利养心不知足。(十六)于他利养中心生嫉妒。(十七)常求他过。(十八)不见己过。(十九)于解脱戒而不坚持。(廿)不知惭愧。(廿一)无恭恪意,心慢掉动,无有羞耻。(廿二)起诸结使。(廿三)逆十二因缘。(廿四)摄取边见。(廿五)不寂灭,不离欲。 (廿六)乐于生死,不乐涅槃。(廿七)好乐外典。(廿八)五盖覆心,起诸烦恼。(廿九)不信业报。()畏三脱门。(卅一)谤深妙法,不寂灭行。(卅二)于三宝中心不尊敬。八法覆沙门行者:()不敬顺师长。()不尊敬法。()不善思惟。()于所未闻法,闻已诽谤。()闻无众生、无我、无命、无人法后,心生惊畏。()闻一切行本来无生后,解有为法,不解无为法。()闻说次第法后,堕于大深处。()闻一切法无生、无性、无出后,而心迷没。

又沙门有四果之别,称四沙门果,即须陀洹果(三结断)、斯陀含果(三结断,贪恚痴薄)、阿那含果(五下分结尽)、阿罗汉果(贪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

【八正道】八种求趣涅槃之正道。又作八圣道、八支正道、八圣道分、八道行、八直行、八正、八道、八支、八法、八路。乃三十七道品中,最能代表佛教之实践法门,即八种通向涅槃解脱之正确方法或途径。释尊转法轮时,所说离乐欲及苦行之二边,趋向中道者,即指此八正道。

八者即:()正见,又作谛见。即见苦是苦,集是集,灭是灭,道是道,有善恶业,有善恶业报,有此世彼世,有父母,世有真人往至善处,去善向善,于此世彼世自觉自证成就。

()正思惟,又作正志、正分别、正觉或谛念。即谓无欲觉、恚觉及害觉。

()正语,又作正言、谛语。即离妄言、两舌、恶口、绮语等。

()正业,又作正行、谛行。即离杀生、不与取等。

()正命,又作谛受。即舍咒术等邪命,如法求衣服、饮食、床榻、汤药等诸生活之具。

()正精进,又作正方便、正治、谛法、谛治。发愿已生之恶法令断,未生之恶法令不起,未生之善法令生,已生之善法令增长满具。即谓能求方便精勤。

()正念,又作谛意。即以自共相观身、受、心、法等四者。

()正定,又作谛定。即离欲恶不善之法,成就初禅乃至四禅。

八圣道乃众生从迷界之此岸渡到悟界之彼岸所持之力,故以船、筏为譬,有八道船、八筏之称;又如车轮之辐、毂、辋相互助车转动,故亦譬称八轮。又此为圣者游行之所,故又作八游行、八由行。反之,邪见、邪思、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称为八邪、八邪行。[中阿含卷七分别圣谛经、四谛论卷四、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六]

【涅槃】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涅隶槃那、抳缚南、匿缚喃。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槃(般,为梵语pari 之音译,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般涅槃(大,即殊胜之意。又作大圆寂)。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槃寂静’。

【八风】 又作八法、八世风。谓此八法,为世间所爱所憎,能煽动人心,故以风为喻,称为八风。苟心所有主,安住正法,不为爱憎所惑乱,则不为八风所能动。

八风,即:()利,利乃利益,谓凡有益于我,皆称为利。

()衰,衰即衰灭,谓凡有减损于我,皆称为衰。

()毁,毁即毁谤,谓因恶其人,构合异语,而讪谤之。

()誉,誉即赞誉,谓因喜其人,虽不对面,亦必以善言赞誉。

()称,称即称道,谓因推重其人,凡于众中必称道其善。

--------------------------------------------------------------------------------

幸福快乐的指引--《吉祥经》开示

喜戒禅师 香光庄严杂志编译群

什么是吉祥?看到想看的、听到想听的、尝到想尝的,就是吉祥吗?

佛陀提出38种修持能够为我们的生命带来无上的吉祥,不靠祈愿或等待,透过修持佛陀所教示的38种吉祥,就能得到最大的安稳与幸福。

吉祥经( MaGgala Sutta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城附近的祇树给孤独园。当夜深时,一位天神降临在世尊的前面,他的身体光明灿烂,遍照整个祇树林。天神缓步前进,向世尊恭敬作礼并站立一旁,接着以偈颂向佛陀请问:「诸神与众人,渴望得利益,思惟于吉祥,愿示最吉祥。」

远避愚痴者、亲近智慧人、敬应尊敬者,此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地、过去积善业、置身于正道,此为最吉祥。

广学长技艺、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此为最吉祥。

善能养父母、珍爱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此为最吉祥。

净行行布施、帮助众亲眷、行为无暇疵,此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谨慎勿饮酒、于法不放逸,此为最吉祥。

恭敬而谦卑、知足且知恩、适时闻正法,此为最吉祥。

忍耐而顺从、参访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此为最吉祥。

克己净生活、觉知四圣谛、了悟于涅盘,此为最吉祥。

于心不伤悲、安稳无污染、世事不动摇,此为最吉祥。

如是修诸行、所到无不胜、随遇而安稳,此为最吉祥。

什么是吉祥

今天要讲的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经,说明什么是「吉祥」的经典。这部经名的巴利语为 MaGgala Sutta,如同《慈经》(Metta Sutta)一般,《吉祥经》也常在供养僧侣、出家戒坛、庆生等等祥瑞的典礼上被持诵。然而,这部经不单只是用来背诵而已。实际上,经上所说的吉祥应该被作为一种修持。

佛陀传诵这部经典前的12年,一直存在着什么是吉祥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在家人之间引起讨论,他们彼此问着:「吉祥是什么?」某个人提供了一个答案,另一个人又提供了其它的答案。一些人说看见想要看见的事物是吉祥:当看见对你而言是瑞相或吉兆的某些景象时,他们说那是吉祥。其它人则认为听到你想要听的声音,或听到被说成是吉兆的声音时就是吉祥。

人们认为有些声音代表吉祥的预兆。人很迷信,而且这些迷信不容易破除,各地和各家都有它们的迷信,佛教国家也不例外。在缅甸,人们认为猫头鹰的声音是吉兆。如果一只猫头鹰光临你的房子,并且制造些噪音,那么你隔天就将得到某些东西,那是个吉祥物。因此,有些人说这就是吉祥。

其它人说:闻到想要闻的;尝到想要尝的;碰触想要碰触的;就是吉祥。如此,好味道是吉祥;好品尝是吉祥;有柔软触觉的事物是吉祥。当一个人给了答案,另外一人又有其它答案时,将会有争议产生。如此,人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吉祥无法达成一致的看法。这个问题持续被讨论着,并且传到神和天人之间。然而,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吉祥。他们彼此讨论,互相问答,然而,还是没有一个结论产生。

每当天神们被问题一直困扰着时,他们便前往他们的国王帝释天王处,并将问题告诉他。帝释天王说:「我也不知道。但是有一个人可能知道吉祥是什么,我将去请问他。」

夜晚时分,他下到人间,乔装成普通天人,走近佛陀并询问什么是吉祥。帝释天王选择晚上的中夜时分谒见佛陀,大约是现在说的午夜。午夜是天神接近佛陀,向佛陀请教问题,或听佛陀说法的时间。

在家人可以在下午去见佛陀,下午的时间是属于在家人的。午后、傍晚和初夜时分则保留给比丘僧。僧侣在这段时间面见佛陀,并提出问题请教等。第二夜分或中夜是天神的时间,那时人们已熟睡,所以,佛陀的周围就不会聚集太多的人。据说,实际上天神并不想到人间,他们无法忍受人类差劲的味道或恶臭。他们大约在离人类100由旬也就是数百哩远即能闻到人类的恶臭。

当时,佛陀正在祇树给孤独园。祇树给孤独园位于舍卫城的附近,是由大银行家给孤独长者所建造的来供养佛陀的道场。当佛陀附近没有人环绕时,天神们才降临人间。这位天神来到道场,缓步前进,向佛陀恭敬作礼并站立一旁。他并没有坐下,只是站立着,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如此。有些人说因为讲道结束时,天神会想赶快回去,所以不坐下。又有一说法是,天神身体的物质特性是非常微细,他们不坐着,他们不能着地,像柔软的布料落在地面一样,所以,他们没有坐在地上,而是站着。

他如此地站着,向世尊提出他的疑问:「诸神与众人,渴望得利益,思惟于吉祥,愿示最吉祥。」这么多的人们和天神们都在思索什么是吉祥,却没有一位可以提出一个被所有众生认同的答案。因此,天神请求佛陀告诉他最高(上等)的吉祥。于是,佛陀告诉天神什么是真正的吉祥。

「吉祥」是巴利语MaGgala的翻译。MaGgala 被定义为断除邪恶、断掉不善法。凡是吉祥的(MaGgala),一定在本质上是健全的,也就是善的(Kusala)。

远避愚痴者、亲近智慧人、敬应尊敬者,此为最吉祥

远避愚痴者这里的愚痴者意指做坏事,说坏话,存恶念的人;或会引我们入歧途,做错事,犯罪等的人。这些人在这里被称为愚痴者,我们不要与他们为伍作伴。如果远离他们,你就不会做出邪恶与无益的行为。这就是一种吉祥。

亲近智慧人「智慧人」意指做好事,说好话,存善念的人;并且会给你忠告,是引领你在修行上成长,帮你学习得到功德的人。这样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因此,亲近智慧人也是一种吉祥。当和有智能的人接近时,你不会犯过失,不会学习到不健全的行为,造作恶业(Kamma)。因此亲近智慧人也是一种吉祥。

敬应尊敬者「敬」在此意指供养东西给他们,表示尊敬等。像佛、法、僧、父母、老师和年长者都是值得尊敬的,敬爱如此的人也是一种吉祥。因为当礼敬佛、法、僧、父母、老师和年长者时,你将得到功德。功德能断除过失,这就是吉祥。所以尊敬值得尊敬的对象是一种吉祥。

居住适宜地、过去积善业、置身于正道,此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地居住在适宜的处所是吉祥。「适宜地」是指能使你学得功德的地方。在那里你能行善、闻法和禅修,这样的地方才称为适宜地。对于想修习佛陀教法的人,住在适宜地是很重要的。

当缅甸人开始离开缅甸来到这里(指美国)的时候,那些留下来的人告诉或责骂他们:「你正要去的是一个没有佛、没有法、没有僧的地方,那是一个不适宜居住的地方。」所以,那时离开缅甸的人很灰心沮丧,抑郁不乐。但是,当他们来到美国后,发现这里有佛、法、僧,甚至在缅甸的僧侣来到之前,这儿就已有斯里兰卡、泰国和其它国家的僧侣。因此,他们能向留在缅甸的人说,这里也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国家。住在这里,他们同样也能修得到功德,并且禅修等。因此,住在适宜地是一种吉祥。

过去积善业过去所积的善业,也是一种吉祥。你现在无法修持这个吉祥,但是你正在享受这吉祥的果实。一个在过去积下善业的人,来生将出生在适宜地。因此,过去曾积下善业,也是一种吉祥。当一个人在过去已积下善业,由此过去善业的果,他今世降生在适宜地中,他遇见有智慧的人,而且能修得功德。

置身于正道意谓合宜的行为举止,端正的行为表现,不要有错误的行为,这也是吉祥。一个人应该藉由行为、语言和心念,设定自己朝向正确的方向。

广学长技艺、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此为最吉祥

广学长技艺学习或增广知识在佛教中是被赞许的,任何类型的知识都适合学习。广学,是说你应该学习一部经典中的每件事物,无论它是高深、普通或浅显的。你应该知道每件事物,但却不应使用你所知的全部,应该只用合适恰当的知识。拥有学问或知识是一件好事情,它真是一种吉祥。当你有了渊博的知识,它甚至能帮助你处理世间的事,你将变得成功富足等等。同时它也能帮助你了解法并进而修持它。「长技艺」也是一种吉祥。当你熟练技艺时,你能制做各式物品,以此维生。所以熟练技艺也是一种吉祥。

严持诸禁戒意指一个人一定要行为正确而端正,一定要戒除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一个人必须要持戒谨严,要遵循在家人的行为规范;如果是僧侣,他应该遵循僧团的律法。

言谈悦人心和颜悦色地谈话也是一种吉祥。有很多人讲话并不和颜悦色,甚至使用刺耳或辱骂的字眼。当一个人使用刺耳或辱骂的字眼时,那人将造口业;相反地,一个谈吐和颜悦色的人,说话总是伴随着善(健全)的想法、善的观念。因此,言谈悦人心也是一种吉祥。它本身就是一个善的行为,而且带给周遭的人们爱或慈悲。

善能养父母、珍爱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此为最吉祥

善能养父母奉养父母也是一种吉祥。父母亲将孩子带来这个世界,养育、培育他们而且给予他们好的教育,因此孩子有责任奉养他们的父母亲。他们一定要帮忙父母做家务,供给食物,替他们添购衣服,给予庇护所,以及自己的关爱。也一定要注意他们其它的需要,例如:按摩他们的身体等等。这些事物应该由孩子们替父母亲做。

这些行为仍然可以在佛教国家中看到。可惜的是,这类吉祥几乎在这个国家失去了。当孩子长到18岁时,父母不想要孩子与他们居住。孩子们也不想和他们的父母同住,他们想要独立。亲子间的关系很冷淡,孩子们不会奉养他们年老的父母,许多父母被送到安养院和其它的地方。在我们的国家,送父母到安养院是一种耻辱。孩子们从未这么做,孩子们将尽可能地与父母住在一起。我的父亲93岁时往生,母亲89岁往生。直到他们往生,我一位兄弟和三个姊妹都和他们住在一起,并且照顾他们。根据这部经上所说,他们拥有了这种吉祥奉养父母亲的吉祥。

珍爱妻与子一个人应该照护自己的配偶和孩子。父母亲有责任照顾或培育他们的孩子;丈夫们有责任照护他们的妻子。在这部经中,我们也可说妻子有责任支持她们的丈夫。珍爱自己的配偶和孩子是一种吉祥。

无害的职业是指不要从事会引起伤害或伤害他人的职业,这也是一种吉祥。

净行行布施、帮助众亲眷、行为无暇疵,此为最吉祥

净行行布施宽大、慷慨或称为布施也是吉祥,因为一个人藉由布施将得到功德。而且当布施时,你也正修持慈悲与不执着。当行布施时,你送走某物,那意谓你对所持有的事物不执着。因为你不会把任何事物给予不是你至亲或所爱的人,所以布施是不执着的修持。布施是宗教或教法得以维续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人们的慷慨布施,佛教就不能存在。在这个国家里,如果我们没有民众的支持,我们将不能够住在这个国家,也将不会有僧团或佛教在这里。布施非常重要,世界各地都有人行布施,尤其在佛教国家中。「净行」是指人应该有正直的品行,清清白白的行为;或者人的行为举止应该表现合宜。

帮助众亲眷护持亲戚们也是一种吉祥。无论何时,只要你能力做得到,你都应该帮助你的亲属们。

行为无暇疵指的是那些不存邪念,不会遭人责难的行为,这些都是吉祥。

邪行须禁止、谨慎勿饮酒、于法不放逸,此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谨慎勿饮酒禁止邪行是吉祥,戒除邪行也是吉祥。一个是不要做,一个是以后将不再做。不饮酒也是吉祥。这里所指的不单是酒,还包括海洛英、古柯碱等毒品。戒除这些麻醉品也是一种吉祥。

于法不放逸意谓随时准备做好事。随时准备修持佛法。于法不放逸是最高的吉祥。

恭敬而谦卑、知足且知恩、适时闻正法,此为最吉祥

恭敬而谦卑恭敬意谓敬意,我们应该尊敬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我们应该向我们的父母、老师和那些比我们年长的人致上敬意。向年长者或那些值得我们尊敬的人致上敬意,在这个国家已不多见。然而,在亚洲国家,恭敬却是根深柢固的风俗。一位年轻人不会将他的脚朝向比他年长者,或碰触他们的头;当年轻人走路经过年长者面前时,会向长者鞠躬或致意。对值得尊敬的长者致上敬意有许多方式,对父母或老师也都会表示尊敬。

我们在慈经和这里都发现谦卑。今天我将告诉你们关于罗目侯罗(Rahula)的故事。佛陀的儿子罗目侯罗7岁就出家。当罗目侯罗最初遇见佛陀时,他的母亲和祖父教他要去向父亲要求遗产,他靠近佛陀并握住他宽松长袍说:「父亲,给我的遗产,四大金瓶等的宝物在哪里?」此时没有人敢阻止他。佛陀于是起身回到寺院,这男孩追随佛陀,不断地向佛陀要求遗产。当这男孩抵达寺院时,佛陀对尊者舍利弗说:「罗目侯罗正向我要求来自我的遗产,我将给他法的遗产,剃度他出家。」因此罗目侯罗出家成为沙弥。

那时佛陀的父亲非常沮丧与失望,他请求佛陀开恩。他向佛陀说:「我想向你请求一个恩惠」。佛陀说:「我不施给任何的恩惠。」净饭王说:「不,这是正当的!」佛陀问:「你需要什么恩惠呢?」净饭王说:「不接受没有得到父母同意的孩子出家。」佛陀答应了净饭王的请求,制定了未得到父母同意的孩子不许出家的规定。罗目侯罗成为沙弥或称为初学者,后来他在佛陀的教导下,成为阿罗汉。

罗目侯罗非常谦卑。佛陀是他的父亲,他应该非常骄傲才是,然而他却是非常谦卑。无论他被告诉要做什么,只要一句话,他都会去做。有一次佛陀曾规定比丘与沙弥、在家人不可同宿。当这条规定制定时,比丘们告诉了罗目侯罗:「罗目侯罗,我们不能够帮助你,这一条规定是你父亲所制定的,请为自己另找地方休息吧。」因为罗目侯罗没有时间去找另一个地方,所以,他跑到佛陀的厕所,在那里睡觉。晚上,佛陀去上厕所时,才发现了罗目侯罗,问他:「你在这里做什么?」罗目侯罗说:「我没有地方睡觉,因此,我将这儿当作我睡觉的地方。」隔天,佛陀便修订了规定,而且允许比丘能和沙弥、在家人同宿3个夜晚。如此,仅仅只是一句话,罗目侯罗便离开平常睡觉的地方而屈身在佛陀的厕所中。

他是如此地谦卑,以致于他从不对比丘们回嘴。无论比丘们说什么,他仅会回答:「是的,是的。」一天有2个比丘决定考验他。这些比丘远远看见罗目侯罗走来,其中一位比丘把一些废弃物丢在地上。当罗目侯罗接近时,他们假装说:「这废弃物从何处来?以前这里没有,是谁带来这些废弃物?」另一个比丘回说:「我不知道,但是我看见罗目侯罗在这里。」罗目侯罗只是说:「哦!真是对不起。」然后拾起废弃物并且将它丢弃。就是这样的态度,罗目侯罗是如此谦卑,而且他总是准备好接受告诫及忠告。

据说每个早晨罗目侯罗会装满1碗沙子,并发愿将会有和沙粒一样多的人给他忠告,他觉得这样是非常幸运的。因此,谦卑是一种吉祥。

知足且知恩知足也是吉祥,感恩也是吉祥。我们一定要随时准备谢谢那些利益我们的人,没有任何的犹豫。我们一定要表达出我们的感激。

适时闻正法有机会听闻正法,听闻法是吉祥。当聆听法时,你能听到以前所没有听闻的,并且能澄清以前所听到的,你就能摆脱怀疑,而心也变得澄澈。听闻法的利益很多,因此,这是一种吉祥。

忍耐而顺从、参访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此为最吉祥

忍耐而顺从佛陀说忍辱是最好的苦行对气候、食物、人们的闲言闲语和不同状况的忍耐等等。因此,忍耐、耐性、承担是最高的吉祥。顺从、和颜悦色的谈吐、随时准备好接受忠告也是吉祥。人们应该像罗目侯罗一样

参访众沙门参访沙门或圣者被认为是吉祥的,因为透过参访圣者,你能获得功德。

适时论信仰有时你应该参加宗教性的讨论,这将使你对所获得的知识能有更清晰的了解,将能让你知道以前所不知道的。适时论信仰也是一种吉祥。

克己净生活、觉知四圣谛、了悟于涅盘,此为最吉祥

克己净生活克己是吉祥。清净的生活意谓禁欲的生活。

觉知四圣谛,了悟于涅盘觉知圣谛意谓体悟圣谛。当了悟四圣谛,也就了悟涅盘,这是最高的吉祥。我们不需要评论这最高的吉祥,当你理解四圣谛,了悟涅盘时,你成为圣者一个真正达到涅盘的圣者。

于心不伤悲、安稳无污染,世事不动摇,此为最吉祥

这里指的是阿罗汉,当世间变化无常时,他的心不会动摇。我们每天遇见的事物,有好有坏,巴利语称这些是世间法(Lokadhamma)。有时我们拥有许多,有时却一无所有;有时追随者众,有时却少;有时被批评,有时被赞扬;有时快乐,有时伤悲。我们每天都会面对这8种生活中的真实相貌。当一个人不被世间无常变化所动摇时,对他而言那就是吉祥,能够抵御这世间好或坏的变化,这就是吉祥。

有时遭遇到的是顺境,我们一样无法抵御,我们被这些好事或好的情境带着走,所以顺境比逆境更难抵抗。处逆境时,我们战战兢兢;处顺境时,我们总会得意忘形、骄慢、自满。所以,面对世事变化无常时,心不动摇,这是一种吉祥。

于心不伤悲、安稳无污染、世事不动摇假如遭遇世间变化无常时,我们的心仍能保持不悲伤,或者我们的心没有染污,心是安定的,那就是吉祥,那是最高的吉祥。

这些是佛陀所教的吉祥,我们应该修持或尽可能地让这些吉祥实现。这部经不只是用来背诵而已,实际上它是用来修持的。这里所提到的吉祥应该被修持,应该在我们身心中存在。

这部经中总共谈到38种吉祥。审视自己,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拥有这些吉祥的大部分。所以,我们要为自己已经具有这么多的吉祥而感到喜悦。

如是修诸行、所到无不胜、随遇而安稳,此为最吉祥。

那些依此准则修行的人,所到之处都不会被击败,到处都能随遇而安,对他们而言,这些是最高的吉祥

如果一个人具有了这些吉祥,他在那里都不会被击败,他将能随遇而安,拥有快乐。对于这些人而言这是最高的吉祥。吉祥经中教导了38种吉祥,有时称这些吉祥为福气或福报。

让世界深受祝福

这些吉祥不会自动或仅仅借着祈愿而来,你一定要身体力行。当经典说远避愚痴人时,你一定要避免和愚痴人亲近。如果我们身体力行,试着持有这些好品行,我们就拥有这些吉祥。这些吉祥是在家人与比丘们所值得拥有的品质。

这部经在佛教的国家中非常受欢迎。这部经典中的教法被并入做人的习惯和日常规矩中。实际上,因为这部经并不难理解,也是佛陀的基本教义,所以在缅甸、泰国和斯里兰卡的学校中传授。

在我国会举行吉祥经的考试,我们称它为吉祥经考试。年轻人参加考试,当通过时,会授予他们一些文凭或奖赏。他们被鼓励将经典的学习运用在实际的行持中。

这部经就像是对于人的好品性、幸福与快乐的指引。愈具足这些吉祥,我们将愈快乐。当更多吉祥被修持,这世界将愈适合于居住。也因为社会中缺乏这些好品德,以致于社会风气是如此败坏。当缅甸的前总理乌努在缅甸国内的各大学演讲时,他都会谈到五戒和吉祥。

一次在他演讲之后,一个人起立说:「如此说来,缅甸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国家,将再不会有坏人,没有罪犯等等。」乌努回答:「缅甸也有小偷、抢匪、罪犯,不是所有的人依照佛陀的教义而行,即使他们都宣称自己是佛教徒。甚至在佛教的国家中也有抢匪、凶手和那些邪恶者的同伙人。」

如果我们全体都能修持这些吉祥,这世界将深受祝福。如果我们缺乏某些吉祥,我们更应该努力去实现它。

禅修也是最高的吉祥

那禅修呢?这部经中并没有提到。难道它不是吉祥吗?在这部经中所提到的是四圣谛和涅盘的了悟,这是禅修的果。当果被提到的时候,得到果的方式或因就被提到了。所以,我们这样说:禅修在这部经典中是以果的方式被提到。事实上不可能不透过禅修而能达到对圣谛与涅盘的了悟。

你可能已经读过许多经典。在许多经文结语的部分,时常提到许多人证得涅盘,就彷佛是即刻顿悟一般。就算如此的了悟是可能的,但在悟道证悟真实相之前,一定有修习观禅(毗婆舍那)。佛陀对某个人说法,而且那位闻法者因此开悟,那表示当他坐着听佛陀说法的时候,一定也修习观禅。没有观智就不可能悟道。

佛教有所谓的心路过程。当你看见某物时,就有「看的心路过程」;当你听到某事的时候,有「听的心路过程」。同样地,当你了悟涅盘的时候,也有「证得道果的心路过程」。在此心路过程中,先有观智的生起,然后才是道智(证悟)的生起。没有观智就没有证悟。所以,根据心路过程,当提到证悟时也意谓修观(毗婆舍那)。虽然在这部经中没有明确提到禅观,我们也可说观禅也被提到了,因为果被提到。当果被提到的时候,得到果的方式也被提到了,它不能被忽略。如此禅修也是很重要的吉祥。

唯有禅修能净化心中染污的烦恼。这是没有人能为你做的,你必须自己来。仅仅只是读禅、谈禅,将不会净化我们心中的染污。我们自己一定要修持。佛陀说:「你们自己一定要努力,佛陀只是你们的老师。」如果我们跟随这个忠告,如果我们能持续修禅如同现在的修持,我们将能使自己的心清净。即使我们无法完全地成功,然而我们仍可能暂时地去除心中的染污的烦恼;如果我们成功,我们将能够断除所有的烦恼。所以,禅修也是最高的吉祥。

--------------------------------------------------------------------------------

喜戒禅师简介

◎一九二七年生于缅甸。

◎一九四三年剃度出家,一九四七年受具足戒,一九五四年接受马哈希禅修系统的训练;同年并担任佛教第六次结集的编辑委员。

◎一九七九年跟随马哈希禅师至美国传法,之后经马哈希禅师指定留在美国指导禅修,推广禅法。

◎目前担任美国加州半月湾的美国南传佛教组织(Theravada Buddhist Society of America)住持,及缅甸的国际南传佛教传教大学(The International Theravada Buddhist Missionary University)校长。

◎着有《四念处》(The Four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业的法则》(An Introduction to the Law of Kamma 等多部英文及缅文著作。

/xjcs-jxjks.htm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

自制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盘法,是为最吉祥。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44b8c1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13.html

《最佳答案吉祥经是南传佛教用的较多的经典 咱们中国的汉传佛教里 较为少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