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 西安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2-05-19 10:13: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0届本科生社会调查报告 号:100601050344

绩:

西安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

部: 经济管理学院

业: 工商管理

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一年〇八月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实行高校扩招政策,致使大学生数量成倍增长。同时,我国正面临着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这三股难题碰撞的局面,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宏观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现状,并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在西安市进行了具体的调查研究,研究分析表明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毕业生群体庞大、人才需求不确定、教育体制不健全、政府服务不完善、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观念较落后等。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影响重大,其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高校、政府、企业、毕业生等多方面共同着手,形成合力,以期协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西安 高校 毕业生 就业难

1西安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方案············ (1)

1.1调查对象与内容···················· 1

1.2调查时间与地点···················· 1

1.3调查方法与意义···················· 1

2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2--3)

2.1高校毕业生供求与当前就业形势············· 2

2.2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地区与单位··········· 2

2.3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3

3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调查·········(4--7)

3.1毕业生群体庞大···················· 4

3.2人才需求不确定···················· 5

3.3教育体制不健全···················· 5

3.4政府服务不完善···················· 6

3.5就业结构不合理···················· 6

3.6就业观念较落后···················· 7

4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结论··········· (8)

5西安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应对策略········· (9--11)

5.1对高校的建议····················· 9

5.2对政府的建议····················· 9

5.3对企业用人单位的建议·················10

5.4对高校毕业生的建议··················10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关乎国计民生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进行,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阶段的转型,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长。目前,中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十分困难,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就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课题。

1章:西安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方案

1.1调查对象与内容

本文以当前的热点问题就业为调查内容,对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具体调查与研究,调查对象是西安高校毕业生。

1.2调查时间与地点

调查时间:201188——821

调查地点:西安市人才市场、西安几所普通高校

1.3调查方法与意义

1.3.1调查方法

本文论据的调查采用抽样、走访、实地考察与交流、上网、参考著作等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同时又采用统计描述和均值比较的方式从多方面描述了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1.3.2调查意义

进行此次调查与学习,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有利于更加了解就业客观环境与整体就业形势;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有利于自己知难而进,激发创业热情。

2章: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持续扩招致使大学生数量成倍骤增,而我国又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以加工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吸纳大学生的能力不强。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大于社会需求量,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在短时间内难以缓解,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1高校毕业生供求与当前就业形势

2.1.1高校毕业生供求分析

2002年开始,中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急速增加。2003年中国有高校毕业生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长率为46.2%,这是扩招以来第一个就业高峰期;2007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有495万人,其中有50多万人未就业;2008年、2009年、2010年全国毕业生人数分别超过了559万人、610万人和630万人。由此可知,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直线增长,毕业生供给量过大。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2010年预计社会需求大学生的数量依次为:514万、536万、590万、574万、580万、589万。有数据可知社会需求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在缓慢增长(除2008年金融危机外),但增长率都不高。

120052010年毕业生人数与社会预计需求量的对比

由上表可知:高校毕业生的增长率远远大于社会需求毕业生量的增长率,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大于社会需求量,高校毕业生供需失衡,毕业生就业困难在短期内难以缓解。

2.1.2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目前中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经调查总结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按常规计算,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80-100万个新生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国GDP增长保持在9%左右速度增长,照此计算,我国每年有新生岗位900万个左右,但由于我国采取增长优先发展战略,出现“高增长、高投入、低就业”的现象。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能力降低,就业缺口不断扩大。(2)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三峰叠加”局面。(3)我国加入WTO初期,创造出新增就业岗位的潜力一时还难以显现出来,就业结构性矛盾较突出。(4)由于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不论就业观念,还是就业政策、就业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

2.2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地区与单位分析

2.2.1毕业生的就业率

据教育部统计的数据,2004-2007年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71%20082009年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就业率有所下将,2010年初次就业率达72.2%,就业率连续多年基本持平,待业人数逐年增加。

2.2.2毕业生就业地区与单位

经交流调查,高校毕业生中现在还存在很多人盲目追求在发达地区选择热门行业就业;同时还有些大学生有“重机关、轻企业,重外企、轻民企”的择业旧思想。这两方面原因造成我过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结构性矛盾。

2.3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西安市是高校云集的地方,共有86所高等院校(公办52所、民办17所、成人17所),其高校数量位于全国各大城市的前三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其民办高校数量位于全国第一。院校数量之多可想高校毕业生必不会少,然而西安市位于西部,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所在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也就相对较小。因此,西安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为显著。

2011年陕西高校应届毕业生约28.8万人,比去年增长了2.3万,其中高校大部分集中在西安附近,西安市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3章:西安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调查

现阶段,全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普遍困难。西安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不容乐观,选择西安作为调查地点,深入调查研究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希望能找到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瓶颈所在,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做点努力。

3.1毕业生群体庞大

1999年以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阶段导致高学历求职者骤增。

22003-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毕业生人数与增长率

毕业生迅速增加的同时,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却增长缓慢,造成毕业生供求失衡,大学生普遍就业困难,就业率低,待业人数不断增加。

3:预计2005-2010年社会需求毕业生数量

注:数据来源,《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

4:教育部公布2004-2007就业率与待业人数

由这三个表可以看出:就业供需矛盾导致就业率不断降低,待业人数不断上升,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3.2人才需求不确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人才的市场需求呈现不确定性,毕业生用非所学的问题十非严重。同时,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变化的市场环境使人才需求也呈现多样性,这就加大了求职难度。

我国企业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一方面只重视高学历毕业生,片面迷信高学历,却忽视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不少企业感觉招聘低学历员工有损企业社会地;。还有就是我国还存在就业歧视,有些单位还以性别、相貌、年龄、户籍等为限制条件,限制毕业生就业。在西安调查过程中就发现有不少小企业摆出高姿态,对招聘有种种限制。

3.3教育体制不健全

3.3.1高校专业结构不合理

虽然加快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已成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共识,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发展。但随着每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各高校都在忙于自己的专业设置,造成专业趋同现象严重,毕业生就业率低。同时为了迎接上级评估,只重视硬件设施而忽视教学软件,造成学生综合素质低下,不能胜任各项工作。

3.3.2高校扩招政策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2009年大学生数量是2003年的3倍,而可供就业的岗位却未能相对增加,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还与其它就业人员竞争岗位。扩招的不利影响将进一步显现,高校毕业生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大。

3.3.3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脱离市场需求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创新能力,还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过硬的身心素质等多方面。高校就业人才培养机制有问题,势必造成毕业生素质与社会适应力较差。

3.3.4高校教育缺乏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走访调查的几所高校都开设了就业规划课程,但是还有许多工作未做到位。大多数高校仍是存在“重招生、轻就业,重专业,轻职业”的现象,在就业指导工作上仍有误区与盲区,缺少必要的规范性、系统性。

3.4政府服务不完善

政府是宏观经济环境的调控者,是市场就业制度的制定者,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提供者,促进就业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与任务。

3.4.1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健全、渠道不畅通

目前许多地区就业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政府没有加强对各类招聘市场的监管力度。在西安人才市场也经常出现不规范的招聘行为,甚至有虚假信息,造成高校毕业生没有一个安全可靠的求职环境。

3.4.2就业政策不健全

我国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都在致力于就业问题的解决,但由于政策力度不够或实行等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就业率。政府要进一步强化职能,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在政策上支持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同时加大财政政策支持毕业生创业与灵活就业。

3.4.3政府关于就业的各项服务不健全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政府在就业方面的服务职能并没充分发挥,政府关于就业的各项服务仍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政府对人才市场的需求预测不精确,没有前瞻性与导向型;(2)没有建立起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与就业信息平台;(3)没有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监控督察与立法规范。

3.5就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专业结构不合理和地区结构不合理两方面。调查显示,毕业生中有23%选择继续深造考研、30%在机关或国企工作;只有10%的毕业生选择民企就业;其他的去外企或留学或自主创业。我国民营企业招不到人,而大学生也不愿也不愿在民企工作,这就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双缺。

调查显示,大学生愿意去东部占59%,到中部占20%,到西部占21%,这表明我国高校毕业生大多集中在东部,而中西部偏少;还有的毕业生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实经济不适应。这都造成我国毕业生就业地域和专业结构不合理。西安市有许多大学生不愿到农村基层工作,宁愿在城里待业也不下乡就业;还有许多大学生想在国企银行等好单位就业,不去民营小企业就业。

3.6就业观念较落后

高校毕业生自身因素也是造成就业困难的重要成因。

3.6.1毕业生专业素质与社会需求不符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我国本科教育发展迅速,但实际上需求更大的是高级技术工人。这样我国教育培养出过量的本科生而没有教育出足量的市场需要的高级技工。同时许多大学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与高学历,造成毕业生专业素质与社会不符,造成就业后用非所学现象,导致就业困难。

3.6.2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就业观念落后

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但还有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停留在精英教育时代。盲目追求到大城市,错误期望过好的工作与单位,希望就业一步到位,从而使自身陷入求职困难的泥潭。

3.6.3毕业生基本素质过低

现在有许多大学生以利益为上,盲目拜金,造成信用与道德的缺失。有些大学生在单位企业一时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就立刻毁约,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也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产生了偏见,不利于大学生尽快实现就业,同时也是大学生形象大打折扣。

第4章:西安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结论

根据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调查得出西安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既有自己的个性原因,也有全国性的共性原因。

具体结论如下(1)就业结构不合理;(2)毕业生人数过于庞大,供求严重失衡;(3)市场人才需求不确定与用人单位片面取才与就业歧视;(4)教育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专业结构不合理、扩招力度过大、人才培养机制有问题、缺乏就业指导与职业教育四方面;(5)政府服务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就业市场与渠道有问题、就业政策不健全、就业服务不完善三方面;(6)就业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专业素质不符社会需求、就业期望过高与就业观念落后、就业基本道德缺失三方面。

这些结论正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只有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协力解决了这六方面问题,才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5章:西安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应对策略

经过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调查,得出了以上六点结论。根据六点结论笔者分别给高校、政府、企业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提出了解决就业困难的应对策略。希望这四个主体共同努力与配合,早日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5.1对高校的建议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地方,其教育制度与思想、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能直接影响高等人才的素质。加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对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有重要意义。

5.1.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

各高等院校要加强内部体制改革,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放弃与已被淘汰的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同时,根据社会需求确定招生规模,控制大学生数量,不能忙于扩大招生规模而乱设专业科目,造成专业趋同严重与学生数量过多,培养出的学生不符合市场需求。

5.1.2树立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加强硬件设施,更要强化师资软件力量,树立个性化培养模式,根据学校特色建立符合学校发展的办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要综合发展,有过硬的技能与创新力,要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

5.1.3加强就业指导与职业教育

为使学生掌握基本求职本领与职业技能,高等院校要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加强学生就业竞争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

5.2对政府的建议

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大学生入学率仍保持稳定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政府一定要更好做好就业各项工作,保障劳动力顺利就业。

5.2.1优化就业环境

近年来招聘欺诈频频出现,政府有做好立法,规范与引导双管齐下,加强监督、规范收费、打击虚假,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求职环境。

5.2.2完善就业政策法规

各级政府要积极扩大就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法律保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灵活就业,为自主创以提供指导、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近年来,西安市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做的还比较好,实施到西部、参军、到陕西农村基层、并进行省际合作等多方面工程。

5.2.3全面提供就业服务

地方政府是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安置的主要力量,对地方高校的就业其重要作用。各地方政府都要努力做好当地就业工作,促进充分就业。具体如下:(1)建立完善教育部门与劳动就业部门和产业部门统一的大学生就业体系;(2)建立完善国家与地方的人才需求监测制度,定期发布就业信息;(3)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实习基地与创业培训基地,增强毕业生就业综合指导工作;(4)密切关注毕业生就业动态,对其实行就业服务。

5.3对企业用人单位的建议

企业与用人单位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地方,企业用人单位的用人取向也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难易程度。

5.3.1企业单位要重视人才

用人单位要在录用时对毕业生进行全面考察,能力是关键所在。企业要破除迷信高学历的错误思想;改变人才高消费的错误做法,要真正找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才;建立完善企业用人培养模式与升迁奖励等一系列用人制度,开拓员工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

5.3.2强化诚信招聘

诚信是企业发展之本,企业用人单位要诚信招聘,拒绝虚假,树立良好的企象。要吸纳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5.4对高校毕业生的建议

高校毕业生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要能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一起顺利实现就业。另外,大学生也可以自主创业,为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努力。

5.4.1参加社会实践,积累求职经验

大学生在学好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阅历。现在企业招聘90%以上都要求有工作经验优先的要求,大学生要提早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以后求职打牢基础。

5.4.2树立正确就业关于择业观

在当下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环境下,作为高校毕业生一定要抛弃旧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与择业观,根据自身实际与发展需要决定职业与择业地区的选择,千万不要盲目从众。

5.4.3加强身心与道德修养

健康的身体与正常的心理是工作的基础;良好的思想与道德品质是自己人格魅力的体现。毕业生主动加强身心与道德修养,增强自身形象与魅力,有利于自己顺利实现就业。

5.4.4毕业生努力实现自主创业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积极性整体偏低。调查显示,毕业生创业积极性不高受资金、经验、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作为奋发向上的青年毕业生,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节拍,要有自主创业的信心,克服一切困难,激发自身的创业激情。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上舞出奇迹,创出辉煌。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个极具复杂性与系统性的难题,它的解决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有力协调配合、毕业生自身努力等多方面共同形成合力,方能奏效。

参考文献

[1]王翼生,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人大出版社,2004

[3]余永英,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师专报,教育科学,2006,(3

[4]杨守建,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在哪里[J].中国青年研究,2004,(12

[5]陈高扬,关于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

[6]王贤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与对策[J].高等农教,2002

[7]罗福午,关于工程师的素质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2000(2)

[8]刘宝存,世界高等教育个性化趋势述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4

[9]季学军,入世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与对策[J].

致谢

经过认真的调查与研究,在指导老师与学长们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多半个月的努力,终于写完了这篇调查报告。在这里,衷心感谢指导老师与学长们的精心指导与帮助,同时也感谢在实践调查中帮助我的朋友们。另外,也非常感谢专家们能在百忙之中批阅论文,若有不妥之处请多指教。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b28cc1014791711cc791745.html

《社会调查报告 西安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