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金融 创新现状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5-12-22 19:42: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摘要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呈现架构设置不合理、观念滞后、产品设计能力不强、技术创新兼容性差、金融创新激励机制单一等特征,其根本原因是金融创新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尚不健全,激励、创新机制不到位。激励机制是提供创新的原动力,金融创新机制是提供创新的源泉和保障。在激励机制选择上,要建立物质性、非物质性激励模式等多元化激励组合,在金融创新机制的选择上,要从创新制度、产品、技术三个层面建立有效组合,建立高效的金融创新激励机制。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创新激励机制

—,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推动,而金融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成为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信息技术进步、利率市场化等经营环境的改变,我国商业银行传统核心竞争力受到挑战,其产生的危机不再是预言家们的危言耸听。目前我国全面履行对WTO的承诺,中国银行业开始与国际银行同台竞技,面临着来自观念、体制、机构、技术、产品、利润生成以及监管思路等多方面冲击和严峻的挑战。如何面对外同行竞争、蚕食、扭转不利局而,促成银行经营状况良性发展,促进银行金融创新,实现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优选金融创新行动路径、加强金融创新市场驱动、健全金融创新协作模式、提升金融创新流程能力、夯实金融创新管理基础等方而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同国外发达国家银行比,尚处在起步阶段,从我国金融创新的各方面基本情况来看,在创新管理制度、产品选择、创新技术的适用范嗣、创新市场的成熟完善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主要以模仿创新为主,创新技术含量和服务层次不高,多数是引进和吸收国外银行业已经成熟的产品和服务方式,而且严重滞后

(一)管理制度创新滞后

一是指国有商业银行子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基本沿袭90年代老专业银行模式,四家国有银行仍实行行政级别制度、“官本位”激励机制,都套用国家行政级别。如总行行长为副部级、省分行长为正厅级,其次处、科级,基本为终生制,银行内部是“官本位”激励机制而非“货币”激励机制。同有商业银行体制陈旧、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产权模糊等问题已明显暴露,主要业务还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风险大、效益差,严重影响银行自身效益并制约金融业务创新发展,一些基层负责同志观念落后,导致金融创新成为星星之火,难以形成燎原之势。二是对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主创新意识慢,创新层次较低,缺乏应有的创新动力和远的战略眼光创新活动的原动力局限于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规模扩张的惯性思维仍然主导业务行为,粗放型扩张的欲望强烈,主要表现在开展金融业务创新时,金融机构对金融创新前期准备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在机构管理框架方面缺乏高效率的信息和情报收集部门,并且客户服务部¨及其他相关部门没有建情报反馈机制是人事制度僵化,人力资源效牢低下,传统行政命令式的人事管理模式痕迹依旧明显,系统专业人员较少,复合人短缺,随着涉外金融业务不断增大,银行专业人才已严重不足,人事管理机制造成有创新能力或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是奖励激励机制不完善,缺少以报酬为手段的奖励机制,难以调动员积极性和工作创造性。

(二)金融产品创新品种不全面

是银行业务品种单一,服务种类少,产品吸纳性创新多、自身研发少,创新品种不全面,软硬件设施落后,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一些金融创新产品与国外相比,还只是“幼稚型”和“不成熟”。目前我国金融创新产品85%左右是从西方家引进的,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吸纳进来后,“水土不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二是金融产品创新注重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科技含量低的外在形式,而忽视产品功能的完善和高科技的支持作用,银行经营机构创新内容不够灵活,不能适应市场环境下高速运转和变化,创新内容比较肤浅,手段比较落后,如银行卡,各家银行只注重发展卡规模,忽视发卡效益。是效益欠佳。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市场营销之间尚未形成有机高效联动,收效不大,对银行效益增长贡献度不高。四是隐患较多。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在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风险。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往往是产品创新在前,而制度规范在后,带来潜在风险。

(三)技术刨新兼容性不强,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我国基本实现了金融机构资金汇划、证券、期货交易、信息管理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在金融技术上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但仍然存在电子技术兼容性不强,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一是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在电子化与网络化过程中各自为战,自行研发的信息平台在统计口径等方面仔在差异,不仅提高了成本,且束缚了自身产品研发应用的广泛发展。二是表现在业务流程没计不合理,不同的金融产品业务流程相互独赢,且拥有各自独立的处理平台、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近年来在原有设计不合理的流程基础上修修补补、而不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业务流程全面疏理,导致业务流程“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金融创新市场环境不佳,市场创新发展不平衡良好的金融秩序有利于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动。目前我国还不具备有利于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市场环境。一是垄断性的市场结构,四大国有银行占存、贷款市场的60%以上,结算市场的80%以上,这种垄断段地位为国家专业银行带来了较多收益,同时也阻碍了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二是市场规模小,市场规则不完善,从已经开办的新业务市场发展水平看,由于受来自内外的约束限制,新业务发展规模较小,在金融整体业务规模占比较低,难以产生相应规模效应。三是银行间恶性竞争比较严重,金融市场创新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没有建立相应创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金融创新主体不明晰,金融机构缺乏金融创新的外在压力和内部动力。四是市场结构落后,负债类业务创新多,资产类业务创新少,长期以来,存款等负债业务是各家金融机构竞争相对激烈的业务,金融机构推出的业务创新和工具相对丰富,而贷款长期以来一直都是金融机构垄断的资源,因而创新明显少于负债业务,银行业务集中在信贷等传统的业务领域,金融中介等批发业务严重滞后,金融衍生类、债券等占金融资产比重低。金融产品创新机构的失衡破坏了银行业机构金融产品创新本应具有的整体协调性,降低了金融产品创新的功能作用。

我国金融创新发展方向路径和选择

(一)金融产品创新的根本是金融制度的创新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在于管理制度创新,只有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才能对商业银行实行有效创新管理。一是建立提升工作效率、加强风险管理、增强业务优势互补的组织机构创新,各级分行在机构设置中应以“风险控制、效益导向、服务至上、精简效能、促进发展、以人为本、立足实际、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变行政主导型模式为客户主导型模式,按照决策参谋系统、市场拓展系统、服务保障系统和监督考评系统重新调整内部机构,构建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打破国有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放宽金融行业的进出限制,鼓励金融机构之间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上全方位竞争。二是明确创新部门的职责和业务部门的创新目标,银行业机构要加强对产品需求采集和新产品推,‘应用的组织管理,明确职责,并按照新颖性、实用性、完备性、效益性原则加大激励考核力度,形成触角广泛、反应灵敏的市场需求反馈网络和任务明确、激励有效的新产品推广机制。要明确分支行新权责划分,充分调动各级行创新的积极性。再是创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制定出具体奖励方案,对采纳并为金融机构带来显著效益建议的开发人员、业务人员给与相应的奖励,促进以满足需求、优化配置的金融工具发展,努力提高创新的技术含量和服务含量,并保护好核心技术,保持创新优势。同时建立和完善产品创新约束机制,及时制定安伞防范制度措施,做到产晶未推出,制度先行,确保产品安全性。优化创新流程,建立从客户发现、客户需求到业务创新和反馈的一整套操作流程,形成从了解客户到满足客户的完整循环,增强市场快速响应能力。

(二)深化金融产品创新,拓展新利润空间

产品创新是增加商业银行服务供给能力的手段。一是加大产品的创新研发力度,从国情、行情出发,立足自身优势、客户需求和国际接轨需要,借助先进手段,通过对市场需求、同业产品及资深金融产品状况的研发力度,研制出金融产品新业务、新品种、新工具,以产品研究促进产品管理,通过整合性、前瞻性产品研发,形成核心产品、重点产品和特色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二是开展衍生产品创新,大力开发中间业务等衍生产品。中间业务即可争取到更多客户,又可带来一定手续费,目前已成为各商业银行心目中的“肥羊”,中间业务未来将可能成为与资产、负债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所以应及时将触角伸向中间业务,开展出口租赁、出口抵押、信息咨询等新业务,以吸引更多客户资源。三是增加组合或系列产品创新,申请商标专利法律保护,以品牌、营销和服务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对大客户的核心竞争力。四是提高创新产品营销水平,要设定创新产品的标客户,有的放矢开展业务营,不断做大作强新业务。

(三)加快发展技术创新,提供业务基础平台

目前,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对金融创新的需求巨大,高新科技的发展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要大力促进金融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在金融中的推广和应用,以技术创新促进金融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一是加快电子化步伐,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将过去分散的功能如计算机系统改造提升为以网络为基础,以经营管理、业务处理为一体的功能强大的新一代集中式综合业务计算机应用系统。二是加快开发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以办公自动化、信息查询与业务监测、风险分析、成本核算、预警监测功能为一体的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要及时引进国外最先进科技创新成果,根据围内整个金融业务信息口径的统一性,进行共享性的科技开发,促进金融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三是要把科技创新和金融工具创新、产品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金融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同时金融服务要突破传统银行柜面服务,实现金融服务技术电子化、信息化、金融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四是培养人才,提升创新活力,首先培养员工良好的创新意识,培养员工敢于挑战、敢于超越的创新精神,要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创新空间,并将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作为创新阵地。同时要将创新看作一项任务,养成一种习惯,当作一项事业,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以系统培训和突击培训为主要手段,提高全员X,t金融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并集中高素质从业人员专门搞研究、搞设计,要让他们走出去学习和接受国际先进的金融研究成果,博采众长。洋为中用。

(四)金融监管创新

一是按照银行业、保险、证券分业统一监管要求建立健全分业监管体制和相应的制度规范,形成市场准人、业务合规,风险控制到市场退出的全方位管理体系。二是改进监管方式和手段,使现有合规监管为主向合规监管与风险监管相结合的转变。三是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控预警预处理机制和建立对监管部门的监控机制,同时要逐步与国际监管接轨,不断提升金融监管水平。四是要逐步与国际监管接轨,在不断增强我国金融国际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基础七,进一步提升我国的金融监管水平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路径及其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国际金融中心是指国际金融融通,集散和交易的中心城市,通常来说国际金融中心一般会表现出这么几个共同特征:资本流通方便自由、具有相当规模的证券及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市场、金融服务业高度密集、自身通常是所在圜或地区的商业中心而且对周边区域乃至伞世界具有相当的经济辐射影响力等。伦敦、纽约和东京是目前世界_三大主要日际金融中心。除此之外,还有香港、新加坡等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有两种方式:市场自发形成型和政府推动型。前者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首先在某一城市或地区形成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然后逐步成长为全国性的金融市场。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发展,那些能够为各种金融业务活动提供最大便利的国内金融市场就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如伦敦和纽约等。后者是某一罔家或地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实行优惠政策,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和发展的国际金融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90ab9277232f60dccca1b9.html

《关于商业银行金融 创新现状与发展的战略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