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赏析

发布时间:2018-07-01 23:37: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影片赏析

经一学期学习,令我对电影有了更深的理解,话不赘言,下面来谈谈我对电影赏析的看法。

我们看电影不能仅仅作为观众观赏电影了,应深入剖析电影的镜头语言与叙事结构,当然这并不像写一篇读后感式的影评一般容易。更多的需要专业的认识,然而大多数所谓的电影“评论家”却总是通过导演的一个镜头而无限放大,意淫导演的想法,他们如同寄生虫一般依附于作品之上,却永远也无法创造不出任何一个镜头。

何为电影,即视听化语言与人物构成的动态影像。好电影,之所以能够搬上银幕,往往是由于其故事的新颖,大多发生在生活之外,而并不是普罗大众习以为常的琐事。这样的电影总能令观众置身其中,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造成视觉新鲜与差异性。好电影总能设置强烈的冲突与悬念,吸引观众注意,从而引起继续探索的欲望。

电影需要注重故事地点的选择,辅以合适音效,能制造出不同的气氛,同时应注意受众群体的范围,这就需要一名职业性的制片人来管理市场,以专业判断与眼光来挖掘观众喜好,掌握观众心里。电影不谈及政治,不需要通过道理来告诉你为什么,只需要给你镜头与画面,剩下的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交由观众自己思考。电影即人生之精华,令观众凭本能体悟,因此导演当研究部分心理学以诱导观众。

镜头通过色彩的表达与强烈的反差来体现影片主旨,所以每一个镜头都有独特的意义,其设计都有蕴含。如同《飞屋环球记》,里面通过许多小物件与细节来阐述人物关系和推动剧情。例如卡尔与艾丽儿时的那次夜谈,明明房间已经上锁,却依旧躲在被子下开着灯光聊梦想,导演这么设置是为何?这是在百度上搜不到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主流上是一致的,就是每个孩子都想拥有自己的空间,而儿童在儿时往往是没有隐私的,所以希望通过一层被子以保护自己的隐私。好电影中三一律的运用也是别具一格的,一般的物件如果出现多次,那电影最终一定会交代它最终的去向,就像影片中的玻璃储钱罐,几次被砸碎将里面的钱倒出,最终在老卡尔的身后柜子上沾满灰尘的出现,就说明这对老夫妻已经不再考虑飞屋环球的理想了。该片中还通过许多人物的动作行为来体现出美国的主流价值观,例如二人结婚时共同装修新家,买了两张不同的沙发,说明二人的审美意识不同,最后却都坐到了对方的椅子上,也就体现了二人对于对方审美上的尊重与相互理解,相互考虑,而不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美术上也别具一格,通过周围环境起到推动剧情的作用,人物衣着的变化来体现西方文化的仪式感。在艾丽一次次为卡尔系上领带表示时间流逝,同时衣着的不断改变体现西方人越老越重视穿着上的仪式,这是中国动画很难做到的方面,既能够一面推动剧情,同时又能宣扬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文化与内涵。

立足今日,大部分中国电影过于自恋,以明星的眼球经济为核心构造故事,伴随一个个高富帅式的主角,无所不能,实则打击无数观众。而美国电影中的则往往先设置一名超强能力者,向世界展示他们的霸主地位,然而超人总被打败,也就去除了神圣的光芒,暗示再强的人也并非无敌的,超人都在银幕里被打得落花流水,那生活中的小风小浪又算得了什么?给观众以坚持生活下去的勇气。

如果作为观众,可能大多数电影只看一遍,然而如果作为专业的电影人,电影若只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以笔者习惯是四次观影,每次观看的侧重点都不一样。

第一次观影,以一个平凡观众的视角欣赏影片,大致了解影片讲述了什么故事,主要的人物以及自己对影片想要表达观点的认识。这一遍不要带着太多的压力,不要刻意去注意镜头的选择摆放与声音的运用,多注重影片的叙事结构和风格,将自己置身其中,以主人公的视角去看待电影里的世界,去体悟周围的环境。

第一遍观影结束后,先不急着第二遍观影,可以先查阅一些资料了解电影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知人论世。同时科普一些影片里不熟悉的概念和观点理论。

第二次观影,着重分析电影的剧情结构,最好能用拉片的形式拉出每一个大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从而对于剧作结构充分了解。从几个时间点里找到电影的转折时间点,了解故事发展的节奏,进而熟悉影片整体叙事风格。

第三次观影将重心放在视听语言上,影像是光的写作,声音的配合往往能改变一场戏里的氛围,而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在视觉上,将镜头细分,导演为何使用这个景别,有什么特殊用意,包括思考画面构图,和声音写作。例如在《杀死比尔1》里面最终雪地决斗的场景,先是一片宁静,而后接着出现一段像是木屐敲动地面的声音,由弱转强,预示决斗逐渐变得激烈。又如在《加勒比海盗3》中,主角杰克的出现总是伴随“he is a pirate”这首歌的出现,辅助剧情逐渐推向高潮,给观众极大的振奋感,在那一刻仿佛附身杰克,进行战斗。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影片开头先以远景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地点,最后来到杀手所在的酒馆,以杀手莱昂的眼睛特写再到喝牛奶时的特写,通过几个特写镜头来对杀手的细致刻画,最后以小见大出现杀手的整体形象,这种方法给人以新鲜之感。又如在《汗》这部影片中,运用大量特写与慢镜头拍出汗水低落的瞬间,配合古典乐声,慢镜头的同时减缓音乐速度,同时通过色彩的反差表现出两个阶层的对立与矛盾等等……

第四次观影以关注转场手法为重心,好的电影必定有其独特的转场方式,而不是僵硬的黑幕切换。好的转场方式往往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之感。转场中一般伴随电影色调上的变化,以显示出时间上的跨度。如在《功夫1》中,片尾周星驰与黄圣依两人站在街上双目对视,一个旋转镜头,利用走位的原理就完成了简单的转场,却让观众看得入戏。

又如在《我的少女时代》中:通过放音机推镜头和留声机拉镜头之间完成转场。这些都是运用比较普通的转场方式,浅尝辄止,而在《阳光姐妹淘》中运用了9次转场:1:路人的撞肩,旋转使视野发生改变,完成转场

2:通过进门时摄影机被墙壁遮挡时更换角色(侧拍)

3:通过两个人物相似时期或动作通过摇镜头完成转场

4:跟踪一角色,躲进墙角,再从墙角出时换人,完成时间上转场

5:往事音乐响起,角色跟随音乐做动作,完成时间穿越

6:回放MV,通过MV完成现在与从前的时间穿越

7:通过车窗,摇动镜头完成穿越

8:通过镜头切换,将人物身份完成置换

9:人物与人物之间切换视角完成时空穿越,身份置换

使时空转换变得十分自然流畅,故其无论在叙事结构上,还是在剧情转场视听语言上,都要胜过前者,给观众以流金岁月,青春韶华一去不复返之感。

说了很多赏析影片的方法,然而如何来创作一部电影呢?

首先应当考虑剧本,人物至上,故事为王。剧作离不开人物,所以人物是一部影片的重点。 一般好的电影总是重要人物先登场,不能在结束前十分钟已经被观众猜到结尾,并且不能被观众看出整部戏的剧情走向。人物的设置要有目的性。通过交代刻画塑造人物性格。什么样的电影最能吸引观众眼球,就是一开场便把人物置身绝境的电影,这样的人物令观众心疼。好的人物塑造往往是具有阳光面与阴暗面的。通过情境来改变人物关系,经过一段破局,从而完成人物性格上的改变,使人物得到升华。

在好莱坞大片的剧本中,往往采用三幕剧的形式,第一幕负责“构建矛盾冲突”,从而表现出人物的目的,大约占用15——20分钟的时长。

第二幕则是“解决危机”,一般一波三折,先是遇到困难产生绊脚石,紧接着困难上升成为阻碍,最后使人物感到挫折,这一幕因为矛盾的不断激化因此占用的戏份较多,所以时长也相应加长,一般占用60——70分钟左右。

而第三幕则是最激烈的高潮,同时接着结局,伴随经典的“最后一分钟”大营救,主角总能爱情事业双丰收,既完成拯救人类的使命,同时又保全自己的家人,完成英雄式人物的构造。

一般在电影里设置两次激励事件,(30分钟——60分钟)内为第一次,这时候发生意外,剧情转折开始。而第二次一般出现在(60分钟——90分钟)内,这次人物必须做出抉择,在选择中将矛盾激化,同时把剧情推向高潮。经历两次激励而使得人物磨练改变,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重生,更是心灵上的涅槃。

如果创作一部短片或者微电影,因为它的时长限制,所以人物从上场就应处于困境,这样直接展开冲突。一部短片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必须在有效的时间里把一件事情交代完整,清楚。所以更多的是一种通感的视觉化写作,这就需要合理的运用光线,正常情况下选择反差大的光线(逆光设计),因为逆光有利于勾勒出人物的造型。而在道具上也需要为造型服务,所以道具必须令主人公与众不同。音乐则大多取决于意向,并且一般不从全景镜头开始。因为在快节奏的短片之中需要多给予观众近景或者特写以缩小视觉范围和元素,能让观众尽快入戏,而全景或者远景镜头往往包含太多信息量,观众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吸收,因此制作短片必须有强烈的景别化意识。

有时短片还可以利用特殊意向加以润色,例如两个人物的对话场景,一般先坐下的人物占主导地位,而人物的换装往往暗示着将改变自己。如果车走S形曲线则预示前路曲折,事件恐怕加大难度。

短片中的人格冲突,往往是因为价值观上的冲突而引发的,如果短片采取非线性叙事结构,则往往代表多视点事件的发生。

电影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而现在的我们,仅仅在探索的开始阶段。

北京电影学院15级管理学院影视项目策划:吴松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4cb33065022aaea988f0f50.html

《影片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