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2013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破译命题密码)第一部分 专题14 体液调节 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4-01-07 20:49: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专题14 体液调节    

1.胰岛素是降血糖的唯一激素,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升血糖。

2.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3.各种激素在生物体内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

4.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进行重吸收,以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5.冷觉、温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和内脏器官黏膜上,冷觉与温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6.体温平衡是由于产热与散热相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促进产热是协同作用,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

7.水盐平衡的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8.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之间是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是协同作用。

9.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1(2012·新课标全国卷)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高等动物体内水平衡调节。

[知识依托] 水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水平衡的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作用是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解析] 选B 长时间未饮水的哺乳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会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兴奋,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多,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2(2012·江苏高考)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 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多选)(  )

A.餐后60 min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

B.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C.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

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调节及识图分析能力。

[知识依托] 降低血糖浓度的唯一激素是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摄取利用。人体内血糖去路有三条,即氧化分解供能,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

[解析] 选BCD 图中显示从15 min45 min时,运动组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直到45 min60 min时,运动组胰岛素含量才快速下降,可见胰岛素分泌下降不是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的原因,A项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看出运动后,运动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组胰岛素升高幅度明显降低,B项正确。从图中曲线可判断,运动组胰岛素分泌在45 min时达到峰值,而对照组胰岛素分泌在120 min时达到峰值,可见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的分泌高峰提前;运动后,运动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可判断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血糖浓度下降,C项正确。运动后,运动组的胰岛素峰值低于对照组,可见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D项正确。

3(2012·山东基本能力)在许多国家,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少饮、少食、少尿、消瘦

B.胰岛素分泌不足可引发糖尿病

C.糖尿病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D.运动疗法是糖尿病防控体系的组成部分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糖尿病相关知识。

[知识依托] 糖尿病患者表现出三多一少的症状。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的预防治疗措施是多运动、控制饮食。

[解析] 选A 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选A;胰岛素分泌不足可引发糖尿病,B正确;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很多,如高血压、冠心病等,C正确;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糖尿病,常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疗法等进行综合防控。

4(2012·天津高考)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激素分泌调节过程及调节方式。

[知识依托] 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激素分泌调节过程是负反馈调节。激素都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解析] 选B 下丘脑接受刺激后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反射),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选项A正确。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M→肾上腺皮质皮质醇的过程为体液调节,选项B错误。由图示可以看出,皮质醇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选项C正确。动物被运输过程中,受刺激后,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MM再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皮质醇的含量升高;皮质醇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M减少,皮质醇的含量逐渐降低最终恢复,选项D正确。

1.从考查内容上看,血糖平衡调节、水平衡调节、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激素的生理作用是命题高频知识点。

2.从考查角度上看,多结合人体健康及相关病例考查血糖平衡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以实验探究形式考查激素生理作用及应用。

3.从命题趋势上看,预计2013年高考命题仍趋向以图表曲线为知识载体考查血糖平衡,水平衡调节,以实验探究形式对激素的生理作用进行命题考查。

[1] 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仍具活性

B.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

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量减少

[解析] 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会被分解失去活性,A错误;当吃的食物比较咸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通过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而使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所以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BCD正确。

[答案] A

水盐平衡调节

由图解可以看出:

(1)水盐平衡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水盐平衡调节的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接受刺激的是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通过分泌抗利尿激素和向大脑皮层传递信号调节水盐平衡,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

(3)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4)参与水的平衡调节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5)人体内并没有绝对的水多水少,水平衡被破坏是指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

1.下图甲表示人体内ADH(一种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乙是正常人一次性饮入100 mL清水后的排尿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DH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垂体后叶释放

B.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引起ADH合成、分泌量发生变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ADH发挥作用的调节,属于激素调节

C.若”“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则abc分别表示”“”“

D.若“↑”“↓”分别表示增加和减少,则引起图乙中a′→b′结果的调节是ADH合成、释放量“↑”,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排尿量“↓”

解析:选D ADH是抗利尿激素,该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最终导致ADH分泌增多,该过程为神经调节,抗利尿激素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属于体液调节;a表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表示水被肾小管和集合管吸收后;抑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进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a′→b′表示排尿量增加,说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

2.某同学在上体育课时进行剧烈运动,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度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C.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D.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解析:选D 当人体大量排汗,导致体内水分散失过多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2] 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

C.结构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

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

[解析]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题图分析,可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了血糖调节,A正确;甲表示胰岛B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乙表示胰岛A细胞,能产生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B正确;甲可作为效应器,可接受神经释放的递质,做出相应的反应,C正确;胰岛B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胰岛素而不是通过主动运输,D错误。

[答案] D

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几点归纳

(1)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

(2)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有体液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

(3)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除受血糖浓度的影响外,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4)影响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激素的主要因素是血糖浓度的变化。

(5)血糖浓度低和血糖浓度高两种情况下,参与调节的是下丘脑不同部位,而不是相同部位。

(6)血糖可在肝脏处合成肝糖原,在骨骼肌处合成肌糖原,肝糖原可以再分解为葡萄糖,肌糖原不能再分解为葡萄糖。

3.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B.甲状腺激素促进糖的氧化,因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起拮抗作用

D.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通过载体并消耗ATP完成的

解析:选B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下完成的,在此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拮抗作用。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作用属于主动运输,需载体运输和消耗ATP。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没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可降低血糖的唯一物质是胰岛素。

4.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上缺乏胰岛素受体,则可能导致(  )

解析:选A 胰岛素必须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如果缺乏胰岛素受体,则胰岛素因不与受体结合而增多;胰岛素的作用是加速细胞摄取葡萄糖,降低血糖,胰岛素不与受体结合就不能发挥作用,细胞摄取葡萄糖发生障碍,摄取血糖速率减慢,从而导致血糖过高。

[3] 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你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1)材料和用具:年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若干只,胰高血糖素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血糖测量仪等。

(2)方法与步骤:

A.将________________若干只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甲、乙两组,分别用给出的仪器,测定并记录它们的________

B.用注射器给甲组鼠注射________,给乙组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

C.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并记录两组鼠的血糖含量。

(3)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胰高血糖素为话题,以验证性实验的形式,考查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在动物激素的相关实验中,应做到:确保实验分组的随机、同质和数量均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合理确定实验方法——注射法;观测指标可操作——检测血糖含量;注意实验性质,确保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实验性质吻合。

[答案] (2)年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 血糖含量 适量的胰高血糖素溶液 等量的生理盐水

(3)甲组鼠血糖含量升高,乙组鼠血糖含量维持稳定

(4)胰高血糖素有升高血糖含量的作用

实验步骤的设计与补充完善

(1)实验步骤的设计:

第一步:精细审题,明确实验目的和具体要求。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灵魂,所有实验步骤的设计都要围绕实验目的这个核心来进行;依据题目要求设计实验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第二步:理解实验原理,分析所给实验材料、用具的作用,合理使用材料和用具,保证实验材料的同质性,如年龄、性别、生长状况、大小和颜色等要相同。

第三步:理清实验思路,在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和对照的设置、实验变量的控制,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自变量赋予合理,确保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在此基础上精细设计实验步骤。

第四步:依据实验原理,科学预测实验结果,根据因变量合理确定观测指标,确定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

第五步:全面分析实验现象与数据,准确得出实验结论。

(2)实验步骤的补充完善:

补充完善实验步骤与完整的实验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给出了实验方案的部分内容,要求考生在已有方案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实验操作的部分步骤、预期结果、得出结论或原因分析,应认真审查已有内容,确保前后一致,如观察指标的一致、操作方法的一致等。

5.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对过量使用生长激素可降低胰岛B细胞的敏感度进行验证。

实验材料:健康小鼠若干只、生长激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血糖含量检测仪、注射器等。

(1)分析变量: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指标是血糖含量。

(2)实验步骤:

将生理状况相似的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为甲、乙,同时_______________

检测其血糖含量并作记录,作为初次测量值。

甲组小鼠注射过量的生长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的血糖含量并与________进行比较。

预期结果(请在坐标图中绘出两组可能出现的结果)

为探究生长激素的确是通过降低胰岛B细胞的敏感度,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高血糖,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构建实验思路进行二次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激素的含量,因变量为血糖含量。(2)实验中要选择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健康动物,平均分组后进行分组处理,一组注射过量生长激素,另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最后检测小鼠血糖含量。

答案:(1)生长激素的含量 (2)①给两组小鼠口服大量的葡萄糖溶液 初次测量值 如右图所示 再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发现小鼠的血糖含量很快会降低


一、动物激素间的关系

1.纵向关系——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分级调节),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如下图所示:

注: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2.横向关系——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促进产热——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提高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

(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

二、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设计

1.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性腺和性激素

常用实验方法是:切除法、饲喂法、注射法。

如探究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

  

2.垂体和生长激素、胰岛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常用实验方法是:切除法、注射法。

如探究胰岛素对动物血糖调节的影响:

三、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的实质: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作用下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

2.体温调节的类型:神经体液调节。

3.参与体温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内脏、骨骼肌——主要产热器官,内脏(肝脏)是平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骨骼肌是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皮肤——主要散热器官。

一、选择题

1.生物体内细胞间通讯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下图所示,图中化学物质最可能是(  )

A.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激素

B.催化细胞内生理过程的酶

C.构成细胞结构的必需物质

D.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能源物质

解析:选A 由题图中的过程可以看出,化学物质随血液运输到器官和组织,且对器官和组织的活动具有调节作用,所以该化学物质最可能是激素。

2.细胞信息传递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率地发送与接受信息,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机制。下表列出的是部分细胞信息传递的类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a只能作用于甲状腺,这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特定的受体有关

B.激素b属于脂溶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

C.若某种神经毒素能够阻止的分解,唾液的分泌将停止

D.上述三种信息传递都离不开内环境

解析:选C 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其只能作用于甲状腺,这与甲状腺细胞膜上存在特定的受体有关;激素b为性激素,其化学本质为固醇,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若某种神经毒素能够阻止的分解,则唾液将持续分泌。激素可通过血液进行传送,神经递质可通过组织液在细胞间传递信息,二者均与内环境有关。

3(2012·青岛模拟)右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以下关于导致ab段和bc段变化的相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时体温的变化

B.口渴和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变化

C.在寒冷的室外和进入温暖室内时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

D.饭后和饥饿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

解析:选D 饭后由于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吸收使血糖升高导致胰岛素含量增多,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胰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与图示曲线不符。

4.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血糖浓度升高后,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B.激素能使靶细胞中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且在发挥作用后灭活

C.参与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等生理过程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D.人体剧烈运动排汗后,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解析:选D 人体剧烈运动排汗后,失水多,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5(2012·徐州模拟)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B.时间t1t2,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

C.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解析:选D 细胞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来维持体温恒定;人体体温恒定,正常情况下产热量总是等于散热量,两者呈动态平衡,故时间t3后产热量也应该等于散热量。

6.研究人员在室温条件下对实验小鼠进行以下处理:切除甲鼠大脑皮层,破坏乙鼠下丘脑,其他结构保持完整。再把甲、乙组小鼠放到-5 环境后,则(  )

A.甲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乙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B.甲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乙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C.甲、乙都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D.甲、乙都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解析:选B 小鼠为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7(2012·上海高考)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解析:选A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8.为证明甲状腺激素有提高物质代谢的功能,切除甲状腺的鼠,其物质代谢与未切除鼠相比降低了,血液中也不能检出甲状腺激素。从手术后第5天起的后5 d内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10 d后物质代谢水平不发生下降。注射时将甲状腺激素溶解于某种溶剂中。实验应同时设置的对照组是(  )

A.不切除甲状腺,也不注射甲状腺激素

B.注射甲状腺激素,手术第5天再移植甲状腺

C.仅注射该实验中所用的溶解甲状腺激素的某溶剂

D.可注射不同于某溶剂的任何其他溶剂

解析:选C 对照组应该是除了不注射激素外,其他条件与实验组完全相同,所以只有C组的做法符合对照的原则。

9(2012·石家庄联考)下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Bc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

解析:选A 信息分子a直接作用于甲状腺,因此a是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信息分子c直接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因此c是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水重吸收的作用。d作用于组织细胞后,使血糖浓度降低,因此d表示胰岛素。

10.右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器官,代表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神经纤维运输,通过血液运输

B过程为正反馈,即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的分泌

C.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

D.下丘脑的活动与神经调节无关

解析:选C 图中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都通过血液运输;过程为负反馈,即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的分泌;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

二、非选择题

11(2012·福州一模)请回答下列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1)上图为某科研小组探究饮水量对人体尿量生成速率的影响,获取相关数据后所描绘的曲线。据曲线分析:某健康成年人一次性口服1清水后1 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变化,请根据图中所给的相关信息,在图中画出抗利尿激素相对量随时间(0.5 h3.5 h之间)变化趋势的曲线。

(2)产生抗利尿激素的部位是________,抗利尿激素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促进其对水分的重吸收。

(3)在尿排出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当尿量增加时,刺激位于膀胱的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到位于________的排尿低级中枢,最终到达效应器,形成排尿反射,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健康成年人的排尿反射还受大脑皮层控制,这说明人体的神经调节系统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解析:大量饮用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尿量增加。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排尿的神经中枢由脊髓控制。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答案:(1)细胞外液渗透压 如下图:(画对趋势即可)

(2)下丘脑 肾小管和集合管

(3)脊髓 反射弧

12.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________结合后,一方面促进________________合成,另一方面使________________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此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________,同时抑制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

(2)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状。若给其注射胰岛素________(能,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此外也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分泌。因此血糖平衡受________的调节。

(4)胰岛素是由________细胞分泌的,与胰岛素作用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

解析:(1)在人体内许多组织的细胞膜上都存在着胰岛素受体。胰岛素通过和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以降低血糖,同时胰岛素还能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2)如果胰岛素受体无法识别胰岛素,即使注射胰岛素,也不能降低血糖,从而表现出高血糖症状。(3)血糖浓度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血糖浓度升高——血管壁等处的化学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中调节血糖平衡的某一区域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肝脏、骨骼肌、脂肪组织等处的体细胞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过低血管壁等处的化学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中调节血糖平衡的某一区域传出神经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肝脏等处的体细胞血糖浓度升高,故血糖平衡受神经体液调节。(4)当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则会引起使血糖升高的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的释放。

答案:(1)胰岛素受体 蛋白质、脂肪、糖原 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 葡萄糖的利用

(2)不能 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

(3)血糖浓度 神经和体液(激素)

(4)胰岛B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13.下图是动物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据图回答:

(1)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若刺激某人下丘脑中的某区域,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则该区域是________中枢。

(2)为了解下丘脑和其他激素的关系,某科研小组切断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测定并记录实验后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与实验前相比二者的含量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某种药物使分解某种神经递质的酶失活,则会使突触后膜________。若另一药物能阻断突触上神经冲动的传递,已知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______________的结合。

(4)寒冷时激素B的分泌会________,产生冷觉的部位在________,寒冷时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是________。激素B的靶细胞是________

(5)请以文字、箭头构建一个个体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

解析:(1)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之一,因此,该区域是体温调节中枢。

(2)下丘脑可以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因此,切断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垂体减少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也会减少。

(3)神经递质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因此,若神经递质不能被分解,突触后膜将持续兴奋或抑制。若神经递质的数量没有变化,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

(4)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寒冷时其分泌量增加,可以促进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其靶细胞几乎是全身所有细胞。

(5)血糖调节中存在着反馈调节,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答案:(1)体温调节 (2)减少;减少

(3)持续兴奋或抑制 突触后膜 (特异性)受体

(4)增加 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几乎)全身的细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4c88529cc7931b765ce15ec.html

《[创新方案]2013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破译命题密码)第一部分 专题14 体液调节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