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设计 (2)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8: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说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我们倾向于采纳课程学者杨向东教授提出的的一个概念,即它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景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我们美术学科提出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也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需要说明的是,这五个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只针对美术专业人才而设定的,而是面向全体公民,尽管美术专业人士可能在五个核心素养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课程,绝不是画出一张画,做出一个泥塑、剪出一张剪纸,美术课程需要解决的是孩子们的独特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要从人类历史上无数创造(造物及艺术作品)中,获取一种思维的趋异性、独特性、变通性、转化性、多元性等等。
当每个学生能够在美术课程里,将自己积淀的美术思维方法用于他的其他课程学习和日常生活处理问题的方法时,当他们能够基本做到艺术化生存的时候,其核心素养才是真正地达成了。
在这里,我以鲁教版五年级课本第十三课《元宵节里挂彩灯》为例阐述一下我对这个课题的理解。
首先,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课堂上情境的创设,令学生们能够在问题情境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美术思维、表达能力去解决某个问题。
针对本主题来说,欣赏彩灯作品的意义是什么?这些不同形态、功能、色彩的灯要对我们

说些什么?难道说,这些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当中就是就是为了漂亮吗?
由此分析,本主题学习教师仅仅带着带着学生欣赏图片对元宵文化一掠而过,中人针对元宵彩灯进行技法指导,用纸等材料进行制作其目标、学习意义均不妥当。加上一些其它材料(替代品)在灯的外形上装饰完了有什么意义呢?元宵节漂亮彩灯,其文化意义很深厚,不是随便看看图片就可以理解的。由图像识读、到学生们自身可以认可性的接受了这些图像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再到学生们自己开始有的审美判断,最终走向一种文化理解,美术课程所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
其二,元宵节彩灯造型仅仅从美术学科本体的视角来看,作为学生学习彩灯造型的意义又在何处?对学生的启示是什么?难道就是参照、摹仿式的造型了,这样就是美术课?小学生学习美术就是为了学习造型吗?假如仅仅是造型的体验,对学生们日后的生活有何用?即便是不在学校学习,当下各地城市里、旅游点里也有也能照葫芦画飘呀?美术课程的意义在何处?学生如何形成美术核心素养与能力呢?我对自己的课提出了疑问。
其三,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教学倡导单元化课程(单元学习)。依据单元课程来看此“元宵节彩灯”一课教学,第一课时必然是欣赏,图像识读成为学生们需要把握的基本视觉素养。“图像识读”是指以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为目的对图像的观看、识别和解读。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何古人在灯造型上用如此艳丽的色彩、夸张的造型呢?而且,有些灯的造型之繁复、华丽现代人费尽心血也无法复制其精美,传递了何种文化观?这样的造型代表了古人何种视觉审美?同学们是否能够接受?“审美判断”是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鉴别、评价、判断与表达,这样的审美判断之结果是如何的?
第二课时,需要在图像识读基础上的基本审美判断中,愿意参照其造型样相或方式,自己学习塑造“元宵节彩灯”。本课时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塑造元宵节彩灯?采用何种材料进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25469aeab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4.html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设计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