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构梦:《红楼梦》是怎么写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8-10-08 23:15: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石头构梦:《红楼梦》是怎么写出来的

越读小说、写小说,越觉得《红楼梦》之不可思议。  千丝万缕,如何织成一张血脉活转的神经网络?     其他小说再复杂,读三遍后,基本都能画出结构图,甚至能解释构思意图和设计原由。唯独《红楼梦》就算能从头到尾复述情节,也只能大致描述总的框架结构,章回内具体的针法线头至今看不透、说不清。    一直没能搞清《红楼梦》的章法结构,这次趁着构思小说,拆解一下,学习一下。看看能否理清它的经络图。    [情节辫]:    《红楼梦》虽然是网状结构,但小说不是绘画,不能同步展示,只能线性递进。曹雪芹编织情节的方法类似宝玉的发型,先依次编成小辫,然后总缵至顶,束成大辫。每根情节小辫又都由数条情节线交织。比如周瑞家的送花,就是一条小辫,串出沿路的各个人物情节线。一辫完成一次人物性格巡览。

  [情节扣]:    曹雪芹极善于一笔多写,多个人物多条线不断集中一点,我将之称为情节扣。比如忽然出现的春燕就是一个情节扣。借她穿起娘姨姑三个婆子,分别对应藕芳蕊三官,并辐射到宝钗黛,袭莺鹃等丫头。随即又设计蔷薇硝情节扣,引入贾环赵姨娘,激发一场混战…惊叹!

  1、容积:  主体内容上看,红是一部家族史,主体时间大致10年,人物总数据统计超过720人,现传百二十回本73万字。    2、圈层:  红楼梦内容主次是按圈层划分,涟漪式扩延:宝黛钗﹣十二钗-荣国府﹣贾府﹣四大家族﹣外部贵族及平民。

  3、对称:    红楼梦结构设计和内容划分遵照中国阴阳对称均衡的传统美学。  如同一张变幻万千的太极图。千万幅锦绣对联密织而成。  真假宝玉、钗与黛、荣与宁、盛与衰、真与幻…包括细微处的金和玉、木与石、铁槛和馒头。  目前发现唯一有点不符的是宝玉的丫头,一级袭人晴雯对称,但二级麝月秋纹略重复。

  4、洋葱叙述法:    红楼梦内容庞杂无匹,如何有条不紊、叙述明白?  曹雪芹采用了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缓步进入的分层导游策略,可称为剥洋葱。  大致数了一下,一共用了十五层才终于将整个小说世界呈现出来!    (当然,其间和其后又同时采用了结辫法、链条法、涟漪法等叙事技巧)    层1 作者自云:  开宗明义讲明小说主旨,创作动因有二,自述其罪和昭传闺阁。  后者易解,可谓中国女权开山宣言;前者则十分复杂,有痛悔、怀恋,又有自傲、自释,更有经历梦幻的空落,是理解贾宝玉此人物的关键。

  层2 女娲剩石:    石头的来历,小说世界的旁观者和记录者,其实也是作者的自喻。  上继自述,无用和通灵的矛盾,也预埋了贾宝玉人物形象和性格命运矛盾。

  层3 还泪历劫:    僧道解释男女主角木石前缘,点名故事核心、预告命运结局。  更一语带出警幻“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历劫。  至此,小说主要人物群的前因后果已简略勾勒明白。

  层2(补充):    僧道二仙,整个小说的引渡者,结构的开合扣。  其实一位足矣,两人似显重复混淆,也导致小说基本精神的含混,究竟是佛之空,还是道之无?  总体上,小说倾向于佛家空幻,但又有道家逍遥。  而从结构言,僧道同行,是基于小说均衡对称的基本美学。  此外,红楼梦的悲剧精神其实无关佛道,其中的眷念是人间情怀。

  层4 甄隐贾存:    僧道是小说二门神,甄士隐和贾雨村则是故事两门人,不但承担真假对照寓意,更直接接引钗黛二主角。  雨村吟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甄名费,善价也;贾字时飞)  原构思应是甄接引黛玉,贾接引宝钗。  但传本都由贾一人完成,甄士隐和黛玉始终未有直接关联,续本删改遗漏了?    红楼梦总叙事采用寓言预报法,先说原由和结局,再铺展故事。  这一层有两个预言。  一是僧道言: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既预报甄士隐命运,也应是贾家命运,小说贾家高潮在元宵节,阖家团聚看戏放烟火,以凤姐冷笑话收场“一家子都散了”。  后来贾家败亡也应在元宵节后,惜续本未见。

  另一预言是甄士隐解释好了歌。  其悲凉难以想像:陋室空堂、转眼乞丐、作强梁、烟花巷、锁枷扛…  续本一句皇恩浩荡、兰桂齐芳,便转成圆满。    不过,如果全本复现,恐怕没有几人能承受这巨大无比的残酷和凄凉。  仅一段妙玉被劫就已经不忍深想。

  这一层另有一命运暗示:甄贾命运的升沉对照。  甄家败人亡、看破出世,贾由贱至贵、荣升仕途。  两人应正暗示甄贾两府命运,小说结局应是贾家由盛至败、甄家由衰复振;  贾宝玉看破出家,甄宝玉仕途飞升。  其中还应有甄家借贾家而兴、却背恩忘义。  这才暗合甄士隐资助贾雨村,贾却妄断葫芦案贻祸香菱。

  层5 演说荣国府:    雨村林家作西宾,故事才正式开场。  先由林始,再由冷子兴演说贾,一个小兜转,宝黛因缘率先预埋。  这篇演说无比关键,贾家渊源、荣宁二府、贾王史联姻(有意缺薛,预留下文)、四春、宝玉、熙凤…  家族谱系、重点人物一篇概尽,连甄家都顺势带出。  宝、凤二人夺目而出。  概述类经典文字!

  层6:黛玉进府    上层冷子兴演说,是外部勾勒轮廓,为渲染法;  这层黛玉进府,则是内部结构细描,是工笔法。  这也是正式进入小说世界的第一次巡览。  看曹雪芹大局细部的安排、轻重主次的布置、迂曲回环的节奏,此回是绝佳典范。    大致划分,这一层又可分为7子层,每一子层又分出孙层若干。  大洋葱套中洋葱,中洋葱套小洋葱,甚而,小洋葱又套微洋葱!  层层叠叠,却章法井然、丝毫不紊!   子层1、进门:(5层10关)    (1)街景:先述贾家三等仆妇穿戴不凡,略做铺垫,后一句繁华阜盛概写京城;  (2)宁荣:先过宁府,再至荣府,过笔不闲;  (3)进角门:换轿夫,四个秀洁小厮;(暗示前为普通轿夫)  (4)进花门:小厮退下,穿堂、石屏风、厅房、正房大院、上房,  (5)迎入:几个穿红戴绿丫头争迎掀帘﹣“林姑娘来了!”    经过十道折,五层方进门。  仆人等级和院宅层级,一笔同步两写。

  子层2 内眷:(5孙层)    (1)贾母:只写鬓发如银,随即搂抱大哭,写其亲慈;  (2)邢王二夫人、李纨:一语带过;  (3)三春:简笔写神,可亲、忘俗、尚小;  (4)黛玉:借众人视点,回笔反观黛玉风流态度,并引出和尚诫语;  (5)熙凤:压阵而出,先声夺人,精笔细绘(全书最华丽段落)一段对话,精明爽利。

  子层3 二房:(3孙层)    (1)贾赦:院落小巧别致,姬妾艳装丽服,避而不见、命人传话,写其傲慢;  (2)贾政:轩昂壮丽,御匾王书,不见其人,暗喻其外正内空?  (3)小正房:半旧背靠椅袱,写王夫人简朴质木。    (这一层全为空镜头,但绝非单调纪录,而是以境喻人,此笔法到后文大观园更是丰富深透)

  子层4 吃饭:    见过众人后,以吃饭收拢。  这一层以小见大,饭席写贾家规矩礼法,身份、职任、座次,一声咳嗽不闻,收尾。  一个细节:饭后茶。一漱一饮,黛玉误会,心理处境:许多规矩,不似家中,只得随和些。

  子层5 宝黛初逢:    (1)情节比重:黛玉进府一章,众人一半,宝玉一半;众人中,内眷三成,政赦三成,熙凤独占三成,王夫人谈宝玉一成。    (2)前情铺垫:灌溉还泪前缘一次、冷子兴讲述乖僻顽劣一次、黛玉言和尚忌语一次、王夫人豫诫一次;    (3)正式出场:冠服和内服,两轮扫描精写,一首反讽诗。鲜明如画。  (4)心理映照:宝黛之间,曹雪芹除一般外部描写,从初逢“似曾见过他”始,特用了心理映照法。二人形貌均从对方视点观照。两人心心相映、轩轾误会、冲突争执,全都借此法映照,是古典文学始上首创,宝黛爱情之真之深之细,皆由此来。  (5)对话砸玉:宝玉送字,“除四书外杜撰太多”,写其悖理;砸玉,写其狂痴。    (前文一路平静,熙凤一声笑语,波澜乍起,才归平静,至此更是一阵喧乱。大静之中两次大动,凤宝二人顿时活跳出来。另,对话中独插探春一句笑问,初留爽敏印象)

  子层6:安置    黛玉进府一章歇止于此。    (1)贾母分配丫头,写贾家小姐仆役规格:大丫头一、盥洗丫头二、洒扫丫头四五、乳母一、教引嬷嬷四。    (2)以重点丫头收尾:袭人出场,点明忠心善解人意。  此处有个疑点-贾母赐黛玉二等丫头是鹦哥,紫鹃直至第八回才出场。鹦哥即紫鹃?或后又换人?前八十回再无鹦哥,后十四回黛玉临死,又有小丫头鹦哥。是疏漏,还是错讹?  从命名寓意,鹦哥是有口无心应声之鸟,紫鹃则是忠心啼血。    这一章,借黛玉之眼,巡览荣府建筑格局,主要亲眷、核心丫头(包括写貌未写名的鸳鸯)尽都出场。

  补说明:  红楼梦叙述法,之所以称之为“洋葱式”,而非“掀帘式”,基于一个重要原因﹣-  掀帘,只是距离递进、不断呈现新内容,帘子本身不参与故事;  洋葱则不然,每一层本身即是情节果肉。    另外,每一层并非传统全景式客观描绘,而是主观视点扫瞄。  和尚眼中、甄士隐眼中、冷子兴眼中、黛玉眼中…  每一次都是一道不同的主观染色,红楼梦的迷离绚烂于此有很大关联。    西方直至廿世纪之交,意识流出现,才开始叙述革命,从全景视点转向主观视点。  相比同时代西方小说大段客观景物描写,红楼梦远于十八世纪就已经熟练运用多层主观视角,实在是具极大超前革命性。

  层七:葫芦案    上层由内部细写荣国府,这一层线头抛出,简笔素描王家(王子腾)、薛家、四大家族,而后由薛家进京,将线头收回。  回笔处借薛蟠寻同类,轻巧一扫,带出贾珍。  至此,小说格局轮廓大体勾勒完成。    这一层用了一个“情节扣”:葫芦案。  上接甄士隐失女,扣住四条线:王夫人、王家、薛家、香菱。  扣眼是门子,随手勾起当年葫芦庙旧事,借他之嘴,乱断了案子,描画了四大家族。

  层八: 太虚幻境    前文预埋一干冤孽历劫及宁府两大话头。  这一层,以秦可卿为情节扣,一扣两襟,展开宁府和十二钗。    1、宁府:略写,只点名珍蓉父子夫妻;    2、秦可卿:再次以境喻人,卧房神仙都住得,写奢丽;香艳用典,写淫靡。并一语带出秦钟。  (红楼梦写景写物极少搬借典故,多真描细写,这里用典应是曲笔隐讳,唯借嬷嬷一句“哪有叔叔住侄儿媳妇房中之礼?”以示暗讽)    3、太虚幻境:金陵册籍、十二仙曲,解释意淫、秘授云雨。孽海情天,千红一哭。是整部小说总纲主旨,也是推测后四十回最重要依据。    (秦可卿乳名兼美,妩媚如钗,风流似黛,最值得细思。)

  层九:刘姥姥一进荣府    曹雪芹自述难处,荣府上下三百口,乱麻一般,从何处下笔?  此层可见举山如豆之腾挪功夫,笔头跳开贾府,千里之外,捡起一粒微芥﹣刘姥姥,以之为扣,凿开另一度空间。  此前已有过僧道、冷子兴、黛玉视角,这一层从极低微处仰视攀升,打通了贵贱一孔。  由门役、儿童、周瑞家的,升三阶进入熙凤房中,简洁了当,却有登天之感。  中间又插一闲笔,贾蓉借炕屏,呼应宁府。

  层十:周瑞家的送宫花    周瑞家的上层为引渡之用,这层顺手拿来,变做情节线,如花茎串起花朵,将众小姐丫头一笔穿起。  12枝花串出20个人:王薛2夫人、钗迎探惜黛5小姐、莺菱钏棋书茜平7丫头、凤、琏、宝玉、智能儿。  其中着重宝钗冷香、香菱之怜、黛玉小性,惜春出家玩笑。细画性格、暗伏命运。  中间带出水月庵,收笔又随手拈来周瑞之女,女婿原来是冷子兴,回应前文。    本层不足4千字,却人物汇集,又摇曳生姿,笔法精妙绝伦!

  层11:会秦钟    宁府前文只略略提及,此层则借尤氏宴熙凤,穿连荣宁二府,引出秦钟。    1、题引:“红楼梦”十二曲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秦氏姐弟是小说题引式关键人物,都因风月而早亡,是淫滥和意淫之间警戒线。之后才进入小说正题:金玉良缘、木石前盟。(下节即为宝钗金锁、黛玉含酸。可见作者情节铺设之苦心)    2、烘托:尤氏宴熙凤看似主戏,宝玉秦钟之会才是戏眼,反客为主烘托法。    3、过门:红楼梦过门戏极精妙,这一节前后两场,前为熙凤禀报王夫人,既写家礼,又借对话,引出甄家、临安伯,自然如流水;后为焦大,一阵乱骂,写宁府淫乱,突兀显力道。

  层12:金玉木石    钗与黛,前文只写人人都说黛玉不及,至此,三人初聚,钗黛开戏。  1、金玉木石:宝之玉、钗之锁,初次亮相互对。黛玉忽至,口道不巧。一句“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点破悲剧之源,这一小段是整部小说戏眼所在。    2、冷暖交锋:细品此段,寒透纸背,却又暖入心底。冷雪、冷香、冷酒,钗黛言语交锋,暗讽明嘲,隐现刀剑寒光;宝钗烫酒之论、黛玉整理斗笠,却又俏皮亲暖。红楼梦最妙绝处,尽在这些日常琐细间的精巧暗喻。    3、四大丫头:宝钗黛初聚,四大丫头自然现身。莺儿道破金玉缘、袭人装睡逗宝玉,笔致暧昧;紫鹃嘱送手炉、晴雯冻手贴字,字底温情。    4、过门戏扣:前过门,宝玉绕道,畏父,几个清客主管,奉承;中间巧用戏扣李嬷嬷,啰嗦恼人,自然逗出宝钗黛之戏;后过门,宝玉摔茶,恼怒李嬷嬷,此段不欢而散。

  层13 闹学堂    红楼梦世界可分内女、外男两部分。内部女眷勾勒完毕,借上学转至外部男性。  此层起于秦钟,止于秦可卿,中间贾政、宝玉男仆、贾家宗族子弟,次第出场。    1、过门:上学前,别袭人、见贾母王夫人、拜贾政、又折回别黛玉…大段絮叨,既写宝玉优柔操心,又写大家礼数,更初画贾政苛严,一线串连内外;    2、闹学:小说第一场闹戏,冲突点为龙阳之兴。出场14人,引出几个重要男角,茗烟、贾瑞、贾蔷、贾兰,顺手侧写薛蟠、珍蓉父子行径。闹乱之中,层次分明,各人性格一笔描活。且预埋了多个线头,如下文贾瑞。    3、收转:由金荣引出母亲、姑母,闲笔写贾家小亲族日常情态,又转至宁府诉告,由贾珍夫妇自然渡到秦可卿之病,线头牵引迂曲妙极!

  层14 风月宝鉴    红楼梦两场巨型大戏,一为秦可卿死,一为元妃省亲。  贾家内外上下前文大致扫描完毕,便以五回篇幅推出秦可卿之死。    几乎所有人物悉数登场,数百人浩浩荡荡、错杂出列。从容布置、肆意铺排,无比细琐庞杂,却又井然有序,真是千钧巨笔。大场面调度,唯有三国可比拟。但三国强于大局,少其精细。    1、高潮为丧事:  主写三事:奢华排场(与后文贾敬及贾母丧事对照)、熙凤才干(五件事、八班人,统率魄力、调度章法,)、贾府人气(仆役、内外亲、周边王侯)    2、题眼在一“鉴”字:  小说起笔介绍贾家,便言架子虽在,内囊已尽。它并非盛衰史,而是一部衰亡史。前十八回主写贾家之不堪。此层则主写鉴:持家之鉴(宁府敬珍蓉三代不肖)奢靡之鉴(丧仪过制)、风月之鉴(秦可卿、贾瑞、秦钟之亡)、弄权之鉴(熙凤贪财弄权)。而以秦可卿托梦为小说全篇警诫题旨:瞬息繁华、盛筵必散。    3、多线穿插:  在可卿之死主线上,随时穿插子线,不但近乎生活原态,更使情节摇曳多姿。  主要穿插线:贾敬生辰、贾瑞之死、宫中内监贪贿弄权、林如海病亡、北静王送念珠、宝玉见村丫、秦钟智能儿偷情、熙凤铁槛寺弄权……

  层15 元妃省亲    洋葱剥到15层,红楼梦故事果核——大观园终于显露。  贾家命根系于元春,至此,荣华臻于极处;元春又是四春之首,大观园也由此启幕。  这场大戏同样采用层层推进法,同时又辅以错杂法,在主线递进中不时“插话”,枝蔓斜出,构成一株动态生长的故事树。    1、元妃进封:众人惊慌至惊喜,映如履薄冰之状。插话:(1)宝玉独自悲喜,悲秦钟之亡,喜黛玉之归。(2)北静王所送念珠转赠黛玉(伏笔疑点:袭人蒋玉涵有汗巾姻缘,莫非黛玉后文也当有北静王纳妾一节?)    2、琏凤闲话:夫妻闲话之中,揭开省亲一事,又引入赵嬷嬷,闲话当年贾、王二府迎驾盛事。插话:巧借平儿一句遮掩,辗转抖出两桩(1)熙凤私下放贷牟利;(2)薛蟠收用香菱。    3、预备省亲:除大观园选址、贾蔷往姑苏采办女戏,其他快笔简述,一句“不过是喧阗热闹而已”滑过。插话:(1)甄家收有贾家五万两银子;(2)宝玉死别秦钟。    4、大观园题联:一笔三写,初游大观园、贾政试宝玉、众清客媚态。插话:(1)黛玉剪香袋;(2)妙玉入园。    5、省亲:此段按皇家规矩、依时间线严整叙事,自五鼓(凌晨3点)至丑时三刻(半夜1:45),天大恩赐,却不足24小时。分为十段:(1)候期;(2)太监视察;(3)候驾;(4)接驾;(5)游园题匾;(6)会亲;(7)题诗;(8)看戏;(9)赐物;(10)送别。其中插话三:元春爱弟之情、钗黛助宝玉题诗、龄官拒演《牡丹亭》。    至此,小说整体勾勒方告完毕,开始进入主体情节:大观园。  十二钗中,唯湘云只提其名、巧姐尚未出场。

  红楼梦布局原则:    从作者创作初衷和小说结果来看,应当有以下几条布局原则:    1、全局原则:不止是几个小儿女青春爱情故事,而是一部家族痛亡史。空间上,由外到内涉及到宫廷、世交、姻亲、家族、男女、主仆等六层;时间轴,则按衰亡进度可分为浮华虚盛、危机初现、隐患丛生、陷入困境、内外交攻、崩塌溃败、困穷流离、凄凉谢幕等八段。(前五段徐徐推进,可惜后四十回缺失,后三段有些草率)    2、同步原则:空间六层是按时间八段同步推进,在某一时间段上,叙述某一层情节时,随时关联、辐射、隐现其他层。    3、冲突原则:小说虽然描绘日常生活,但绝非流水账,情节设计取舍的基本标准在于冲突,而且不止事件内人物之间存在冲突,更能牵连外部,形成连锁反应,以随时实现全局、同步效应。

  关于谋篇布局理念,第四十二回宝钗论画可做作者旁证:    宝钗道:“我有一句公道话,你们听听:藕丫头虽会画,不过是几笔写意;如今画这园子,非离了肚子里头有些丘壑的,如何成画?这园子却是像画儿一般,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这样。你若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藏该减的要藏要减,该露的要露,这一起了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样。

  〖红楼梦情节簇〗:    任何小说都是由情节片断组合而成,好情节是小说世界海面之上凸显的冰山,反之,则是无根的浮冰。    红楼梦绝少单线故事、独立情节,基本上每个情节段落都由多个人数、多条线索聚合而成,同时又辐射周边。像织锦底纹之上的花簇,因此可以称之为“情节簇”。    上百个大小情节簇彼此呼应,汇联成显性可见的情节图谱,同时以留白方式,隐现整个小说世界。

  情节簇1 袭黛劝诫    省亲大戏之后,故事该如何重启?  红楼梦情节总扣是贾宝玉,由他扣起内外两个世界。  小说便从宝玉性格行径起笔,但又融情入戏,从身边袭人、黛玉苦心劝诫回射。又续用前文情节扣李嬷嬷,挑起事端,激起冲突,由熙凤收场。    这一簇主写两种亲近:与袭人似日常夫妻,与黛玉则是豆蔻初恋。    笔法上,重写袭、黛,轻写雯、钗,绝妙的均衡。  熙凤救场,一阵风,结束此簇。    戏芯:“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为求有戏,小说起笔写两人,便言 “不虞之隙、求全之毁”的“不和”,此后冲突不断,这一段是仅有的一场两小无猜、亲密烂漫,也是全书最清澈美好的时光。即便如此,笑闹中,仍不忘幽香、冷香对照,接着宝钗便走了进来。    这一簇有四组对照。    (1)宁府-袭人家:情节线先甩到宁府,借戏目写俗滥喧闹;灵机一转,夜访袭人,小说中极少见的小家人户情状。    (2)袭、黛劝诫:袭人以回家要挟劝诫,宝玉赌咒听从;黛玉惜护劝诫,宝玉总没听见。同样用心,不同劝法,不同结果。    (3)袭、雯性情:袭人处处忍让,晴雯牙尖嘴利。    (4)幽香-冷香:呼应上文宝钗冷香,谈笑中暗写钗黛争较。

  情节簇2 贾环赖赌    贾政三子,一正二邪,两组对仗。  珠与玉,一正一邪,正亡邪存,衰世之相;  玉与环,一雅一俗,相反相成,皆不成器。    这一簇情节、以贾环为扣,“赖赌”为戏眼,场景由黛玉处转至宝钗处。  (注:黛玉、贾环从未有正面交集,乃不写之写,暗现黛之孤高、钗之随和;与后文薛蟠偶见黛玉一笔又相对照)    一千多字,小小一段,却分3瓣、写6人:    瓣1、三样情态:贾环耍赖,莺儿嘟囔、宝钗喝止劝慰。  瓣2、两样心思:宝玉呆念:兄弟原属平等、天地独钟女子。  瓣3、一组对立:赵姨娘泼骂,王熙凤弹压。

  情节簇3 湘云初至    前文湘云只提及名字,到此湘云才正式出场。  行文尚曲,忌静贵动,曹雪芹最善“抢戏”之法。  这一簇,三个场地,宝黛湘钗袭五人,除钗袭外,各个之间均有冲突。  五人轮番抢戏、循环上阵——    湘云出场,才写一句“只见湘云大说大笑的”,便横生黛玉气恼;  宝黛口角未完,宝钗又抢入,带走宝玉;  宝玉转回又向黛玉赔罪,二人方和,湘云抢入;  湘黛正在笑闹,宝钗再次抢入;  随即袭人又气恼,战团转到宝玉房中……  小儿女日常口角,却写出车轮战一般的情节,流水回旋的叙事!    四女又笔法各异:黛玉用情笔,湘云用直笔,宝钗用冷笔,袭人用硬笔。  其中黛湘袭三人心性尽露,唯宝钗难测:宝黛口角,独叫走宝玉;湘黛笑闹,劝道:“我劝你们两个看宝兄弟面上,都撂开手罢。”来寻宝玉,见宝玉来却离开。只有与袭人攀谈,才直书暗忖心思:“留神窥察其(袭人)言语志量,深可敬爱。”    戏眼在宝玉务求周全之心,既不忍伤及任何一人,又不愿违背自己性情志趣。  簇尾则收于一段仿庄子焚花灭爱之文,遥指小说最终花落人亡、空余悲音。

  情节簇4 巧姐痘疹    上簇史湘云戏未完,十二钗最小钗巧姐出场。  中间插入此簇,专文写凤琏平,是换气腾挪之法,    戏扣是巧姐,戏眼则是多姑娘。  红楼梦以雅著称,写俗同样精妙。巧姐痘疹,琏凤分寝,自然留出空间,笔向外荡。这一簇写淫,寥寥几句,点到即止,声色情态却远胜金瓶梅实写细描。  更妙处在巧姐毒尽癍回,贾琏回来,借多姑娘一缕头发,又自然生出一簇好戏。平儿之正与善、贾琏之赖与荏、熙凤之妒与懵。    此段用了“打断”法:三起三断,三人一出微型三国演义。  1断:平儿发觉头发、贾琏夺,熙凤进来打断;  2断:熙凤出去,平儿还发,贾琏求欢,平儿逃出;  3断:链平隔窗说话,熙凤回来,醋嘲,平儿生气离开。    此段文字妙在一个“逗”字,将热又冷、方兴又止,处处节制。    多姑娘线头至四十二回贾琏再次偷欢处,重又激起,熙凤泼醋,平儿受屈,一场大闹戏,又于六十四回尤二姐处遥映。微小人物,一唱三叹。    簇末凤琏商议宝钗生日,自然渡至下文。

  情节簇5 宝钗生日    《红楼梦》虽尽为日常生活,但并非自然主义流水式记录,而是经过一番审慎拣择和设计。  表面只见琐细,背后暗藏戏锁,钥匙则是戏扣。  戏扣作用有二:  1、锁定事件、聚拢人物,以防情节散漫;  2、如投石于水,激起情节涟漪。    这一簇的戏扣是:宝钗十五岁生日。  涟漪1:贾母专门替她做生日(已暗伏择媳倾向)  涟漪2:凤琏夫妻商议,投合贾母  涟漪3:黛玉不快、宝玉安慰  涟漪4:宝钗已至将笄之年,论嫁之时    生日事多,又设计戏眼三连环,情节逐浪而兴:  戏眼一:点戏。  1、熙凤照旧投合贾母,点热闹戏;  2、宝钗也点热闹戏,却能说出一番独见;(解说《寄生草》,留后戏)  3、宝玉赞叹,黛玉嘲讽,湘云笑。    戏眼二:龄官。  1、贾母独爱小旦(龄官,黛之影)、小丑(葵官,湘之影),写其心底最爱。  2、熙凤提起话头,故设谜题(知道话题不妥,却又点火造笑)、  3、宝钗不说破(待人周全)  4、宝玉不说破(顾惜黛玉,深知其心)  5、湘云说破(爽直)  6、宝玉使眼色(好心办坏事,同伤黛湘,激起簇中高潮)    戏眼三:《寄生草》  1、湘云恼  2、黛玉恼  3、宝玉灰心填词(又预示结局之空悲)  4、宝钗后悔惹出机锋话头(预示空悲因其而来)  5、黛玉点醒宝玉    “四人仍复如旧”,此簇圆满收尾。

  情节簇5:灯谜    至此,十二钗俱全,即将入园。  作者以灯谜为扣,设家宴,将诸人一并聚拢。  这一簇是继警幻十二曲之后,再次预兆众人命运之谜。    灯谜由元春发起,既遥领十二钗,又暗写其心:情系家人、宫中寂寞。  众人猜谜,着重简笔写三人性格:宝钗一看“并无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迎春、贾环猜错无赏,迎春浑不介意,贾环觉得没趣。  (择要点画是《红楼梦》群戏重要手法,以求点面错落、行文活泛)    各人自制灯谜,言由心生,既含命运寓意,又写各人性情,比景幻仙曲更加深渗。  元春-爆竹化灰、迎春-算盘纷乱、探春-风筝飘飞、黛玉-更香焦心、宝钗-竹夫人悲凉……  (其中镜子谜主不详,湘云、惜春等人空缺,应属有意留白,免行文呆板,又寓意无非幻相。)    此簇由贾政主控,既是戏中人,严厉古板之外,增添朴厚性格,又是旁观者,诸人皆在迷中,需一独醒人,贾政“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覆去,甚觉凄惋。”  为大观园预留悲音,更在情绪上,遥应最后贾政雪地别宝玉。  (私以为:雪地相别是后四十回最佳段落之一)

  情节簇7:入园    这一簇是过门,但毫不松懈,边进边织,分六步才进入大观园:    1、元妃命在园中勒石镌刻题咏:笔头一带,贾蔷因监管十二官,另派三人去做。    2、安置十二个沙弥、小道士:又牵出铁槛寺,顺势引出熙凤,强要贾琏将差事交予贾芹,贾琏又反荐贾芸,预埋伏线。同时趣笔妙画夫妻私情。  (至此,贾家三个二线子侄蔷、芹、芸都已安排妥当。)    3、元妃命诸人搬入园中。(下谕:“命宝钗等在园中居住,不可封锢;命宝玉也随进去读书。”只提钗、玉,似在暗示元妃择媳?)    4、贾政训诫宝玉:贾政小家初次聚到一处,玉、环兄弟反衬,贾政疼恨骤变。    5、诸人园中选房安置。(以境写人)    6、宝玉题诗:初入园中,从何写起?小说并不赘述各人如何搬家安置,只以宝玉四首诗,记述情景。既如题注引言,轻巧简洁概括;又写宝玉闲适无聊,自然引出读西厢。

  情节簇8 西厢记、牡丹亭    大观园诸人诸事,该于何处起笔?  曹雪芹当年恐怕为此大费过神思。  《红楼梦》缘起于神瑛、绛珠还泪之缘,宝黛二人自当领衔大观园;  石头记一部情天恨海的爱情悲剧,自当以爱情为引;  大观园收藏烂漫青春,季节当始于情种初萌之即……  因此,这一簇的关键词是:爱情初萌。    爱情由懵懂至萌发,必定需要外部诱因与启发。  小说便巧借最经典、最具启蒙性的两部爱情戏文为情节扣,连环双扣,逗出《红楼梦》最清澈的爱情泉眼。    扣一:共读《西厢》    1、逗引:由茗烟自外部引入《西厢》,遥映前文茗烟万儿偷情一节。  2、葬花:写春情,却先写“落红成阵”,接入黛玉葬花之论,未见春悦,已先悼红,时时不忘预埋悲音;  3、《西厢》:是除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外,宝黛最美好段落,前者是童真无猜之纯净,此处是春心初萌之旖旎。细看黛玉之心,由奇到醉、由醉转怒、由怒忽笑,片刻间,一场四季轮回。古典小说写情未有如此婉转抑扬者。  4、打断一:袭人唤走宝玉(后文宝黛私情,也是袭人先知并设法阻止)    扣二:独听《牡丹亭》  1、黛玉独听曲文,再次渲染悲音。西厢共乐,不过半晌欢愉;牡丹独伤,方是一生孤寂。  2、再细看心情变化,如春逝之水、绵绵不已:感慨缠绵-自叹自思-心动神摇-如醉如痴-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3、打断二:香菱忽至,中断此簇。又预埋后文学诗。    (此簇节奏设计,恰如《牡丹亭》“游园”、“惊梦”二题)

  情节簇9 红与芸    进入大观园第一簇共读西厢后,第二簇居然接入一对微末之人:贾芸与小红。  小红原名玉,避嫌隐去,芸则是香草,红与芸,莫非宝玉与黛玉的对反?  宝黛为无染纯爱,芸红则又可谐音“雨云”,男女私情。  第二簇接入芸红,恐怕是为映衬宝黛之情,可惜后四十回芸红结局不明,无法探知重笔写芸红的寓意。  小说写宝黛,纯用清雅之笔;写芸红,则用质实之笔。    这一簇笔法迂曲缭绕,也是红楼梦中篇幅最长的底层人物写实段落。  两个人物,两个戏扣:攀高与动情  1、攀高:贾芸认宝玉为父、屡次求见,巴结贾琏,借钱奉承熙凤,皆为攀高;小红抢话、斟茶,亦为攀高。两人也因攀高,才得以机缘巧合,一再相见。  2、动情:与宝黛之间反复试探、欲言又止正相反,红芸之间,初见便毫不遮掩,小红“下死眼把贾芸钉了两眼”。    此簇最好看在芸红两人于宝玉、贾琏、熙凤之间往返穿插,交错缠绕。  最珍贵段落贾芸舅舅卜世仁(不是人)的寒凉、醉金刚倪二之侠义。(倪二于后四十回应还有重头戏,可惜不见)    疑点:  芸红结局如何?虽然两人攀高富贵,但文中并无贬义,反倒侧笔写卜世仁寒凉及宝玉众丫头的伶牙俐爪,暗讽世态炎凉。  两人之情,作者也只做实笔描写,不露褒贬。  有个细节倒可留意:贾芸见茗烟,茗烟告知已被改名“焙茗”,《西厢记》是茗烟引入,红芸二人相见,也因茗烟。改名“焙茗”,莫非寓意“悲悯”?

  情节簇10魇魔    又一簇乱戏。  大观园春光未启,祸事先发。  小说隔一阶段,便借事故聚拢各路人物,以点集线,渲染全景。    宝玉和贾环、熙凤和赵姨娘,两组矛盾前文一直铺垫蓄积,至此,以彩霞为扣,终于爆发。(家庭之斗残酷不亚于官场,后文黛玉诗“风刀霜剑严相逼”于此可见)    这一簇戏乱线不乱,由星火至燎原,分两波,次第放大,静水投石法。  第一波:贾环  1、借王子腾夫人寿诞,不但简笔照应家族外线,更借机支开宝玉,留下戏场;  2、贾环抄经,呼三喝四,借众人厌弃引入彩霞独好;  3、宝玉回来,歪缠彩霞,激怒贾环,烫伤宝玉;王夫人怒骂赵姨娘;  第二波:马道婆  4、引入马道婆驱邪,反被赵姨娘使魇魔;  5、牵动众人,不但内眷、贾政贾赦,各路亲戚一笔聚拢。  6、僧道现身,宝玉通灵。    主线之外,不忘随时穿插宝黛姻缘。    1、熙凤玩笑:“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此时应是有意撮合)  2、宝玉浑然,黛玉羞窘;(细节处,自然活画)  3、宝钗平时少言,这里却三次插话,深可回味。尤其宝玉醒转,黛玉念佛,只有宝钗留意,嘲道:    “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度化众生;又要保佑人家病痛,都叫他速好;又要管人家的婚姻,叫他成就。你说可忙不忙?可好笑不好笑?”

  情节簇 11 春病    入园之后,宝黛爱萌与芸红私情交错而行。  这一簇写春情初萌情态,是《牡丹亭》后,最经典篇章。  此簇将宝黛、芸红双线聚合,贵贱有别,却情同一理。  用递线法,线头由小红递给贾芸,贾芸转于宝玉,宝玉又接至黛玉。借薛蟠宴请一个弯转,又夹入宝钗夜访、黛玉泣鸦。    戏扣是帕子,戏眼则在于黛红春病心事之郁郁难言。    1、佳蕙探小红:一段对话,既写小红心郁贾芸之“病”,又旁述丫头之间争名夺利,引出小红“没有不散的筵席”之叹。  2、芸红偶遇:借李嬷嬷唠叨点破芸红之情“云哥儿、雨哥儿”,两人蜂腰桥偶遇,各自“把眼一溜”,四目相对,随即羞躲,两人有心难言、欲近又远,情态之活,古典小说中再无第二家。  3、贾芸访怡红:借贾芸之眼,第一次细致描写怡红院之精雅、袭人之容貌。宝玉贾芸无话凑话,尴尬之妙。  4、贾芸托坠儿:罗帕传情,呼应后文宝黛传旧帕。  5、黛玉犯春困:一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透黛玉郁郁心事,令宝玉神魂早荡,宝黛之间仅有一次实写难以自制之情。随即黛玉恼怒,幽困之情,世俗未曾严逼,内心已自禁忌。  6、薛蟠宴宝玉:红楼梦清雅总用混俗调和对比,薛蟠蠢俗霸王,大观园制衡者。(疑点:席间另有冯紫英,此人出场几次,不知寓意何在。)  7、黛玉惊宿鸦:由薛蟠自然转至宝钗夜访怡红院,黛玉被拒门外,宝钗黛三人初生轩格。

  情节簇 12 扑蝶葬花    入园之后,至此大观园众女才第一次聚全。  然而,季节却选在芒种:春尽之日,饯送花神。  黛玉《葬花吟》不但是本簇诗眼,也是大观园之祭歌,遥应宝玉《芙蓉女儿诔》。    本簇以“情”和“才”为双扣,黛玉、小红为双主线。  情扣:黛玉之悲情,小红之私情。  才扣:黛玉之诗才,小红之事才。  两扣又以探春为纽,分别扣住宝钗、宝玉、熙凤。(细看探春枢纽中转之用)    1、宝钗三绕:去寻黛玉,却扑双蝶;蝶未扑到,却闻“奸情”;借寻黛玉,遮掩自保;不寻黛玉,转至探春。  2、宝玉三绕:去寻黛玉,不被理睬;跟随黛玉,遇见探春;又寻黛玉,悲闻葬花;各自走开,却又撞见。  3、小红三绕:水阁私话,却被撞破;熙凤差使,晴雯嘲骂;探春指路,回复熙凤。    另:小红引出三条隐线:  1、宝钗借口黛玉,小红担忧“那林姑娘嘴里又爱克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怎么样呢?”(恐怕后四十回有私情被泻情节)  2、小红路逢司棋,“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带子”;(映后文鸳鸯撞破司棋)  3、小红告知玉字避讳,熙凤皱眉:“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便宜似的,你也'玉’我也'玉’。”(应是无关宝玉,独指黛玉)

  情节簇 13 天王补心丹    红楼梦绝少冷场。  葬花、释疑,宝黛合好,一起去见王夫人,却又波澜微漾。  以药为扣,又逗出宝钗黛三人一小簇微型“三国演义”。    红楼梦叙事之妙,不但在家族大场景,更在对日间琐碎的裁剪、设计。  这一簇基调明暖,纯然日常家人闲话碎语,却轻巧微妙。  宝钗黛之间,轻醋微恼,如小风微漾,轻灵回旋。  其间两次接入熙凤,既为活场,又穿副线。    1、王夫人极少见关心黛玉吃药,并引出“天王补心丹”笑话;  2、宝玉胡诌仙药,求证宝钗,宝钗不应,黛玉偷笑;  3、熙凤插入,旁证圆场,宝玉不问宝钗,却问黛玉,黛玉微恼。  4、黛玉去贾母处吃饭,宝玉不跟,留在王夫人处,宝钗劝宝玉。  5、宝玉赶着去寻黛玉,路逢熙凤,讨要小红,并写礼单。  6、黛玉不理宝玉,宝钗进来向黛玉讲笑话,说宝玉不受用,宝玉要支开宝钗,宝钗不乐。    此簇情节微小,三人心理描画却极微妙,古典小说中从未有过如此深细描画:  1、宝玉:是更介意宝钗不帮腔,还是黛玉之嘲笑?为何不问宝钗却问黛玉?是敬怕宝钗,而亲近黛玉?  2、黛玉:宝玉不问宝钗而问自己,是介意宝玉忌惮宝钗,还是宝玉冷落自己?  3、宝钗:知道黛玉不自在,见黛玉却笑道:“我告诉你个笑话儿,才刚为那个药,我说了个不知道,宝兄弟心里就不受用了。”是来熄火,还是点火?    结果:三人皆不乐。

  情节簇 14 女儿宴     小说的丰富度,取决于两个维度:空间(宽广度、高下度)、时间(纵深度)  红楼梦的宽广度在于人物繁多,织成细密社会网络;  高下度则在于几乎穿透整个社会梯级的井深和落差。    这一簇,冯紫英宴客,以“女儿”为扣。  宝玉嫌滥饮无味,提议行女儿酒令,将情节顺理成章归拢至小说核心题旨。  虽然只有五人,却以窥斑见豹的超凡笔力,浓缩出当时社会的立体女性观。  这场小宴,恐怕是中国小说史上文化落差最大、组合最怪诞的一个段落。    第一级 贾宝玉:清雅、哀悯  第二级 蒋玉涵:风流、多情  第三级 冯紫英:平实、诙谐  第四级 云 儿:平俗、卑贱  第五级 薛 蟠:恶俗、淫滥    簇尾,又以汗巾为扣,埋下二线:蒋玉涵与袭人。

  情节簇 15 麝香珠串    这一簇很小,但极重要。  元妃赠物,独宝玉和宝钗相同。  呼应上文“命宝钗等在园中居住”,宝钗显然已被元春看重,后四十回是否该有元春指婚一节?    金玉之说第二次出现。  宝钗黛第一次出现金玉、木石之争。  三人心态各自不同:  1、黛玉:第一次直接表达妒意自怜。(已将婚事作为头等心事)  2、宝钗:第一次确切描写其心:“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黛玉缠绵住了。”(至少于婚事,绝无动念)  3、宝玉:情欲两别,心身分离  (1)对黛玉:“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于情于心,独钟黛玉,其志已定)  (2)对宝钗:“看着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第一次正面描写宝钗姿容,引动肌肤欲念)    此簇埋定悲剧悖谬——  黛玉唯一之愿,却难成真;宝钗刻意远避,却反成婚。  至于宝玉,则注定身心分裂、两头成空。  (张爱玲红、白玫瑰之悖境,应源于此)

  情节簇 16 清虚观打醮    继芒种节后,又一场大戏。  入园以来,情节看似零碎散乱,其实各簇均沿一条主线:宝黛之情。  且如种花一般,逐节生长——  《西厢》情心初萌—熙凤玩笑婚姻—春困发幽情—葬花解误会—宝钗黛暗战—元春重宝钗—金玉木石争——  到这一簇,以张道士为戏扣,激化矛盾,爆发宝黛冲突。  其间又穿插金麒麟、宝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283118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5.html

《石头构梦:《红楼梦》是怎么写出来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