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水井坊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思考

发布时间:2018-10-02 20:31: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成都水井坊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思考

  摘要:通过对成都市水井坊片区历史建筑的调研,发现对老建筑改造利用与居民安置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通过对单纯建筑的改造是不能完全改变的,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例如通过建筑与人的相适关系做出探讨,证明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应该是人和建筑并重的模式。

  关键词:水井坊;历史街区;人文关怀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Chengdu Shui Jing Fang historical block, finding out that there are some actual problems about old construction’s transformation and using, and residents’ placement. These problems cann’t complete change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nly, but dependent on th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s each aspec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do some discussion from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human, and try to proof that the protection plan of historical block should be equal import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human.

  Key words: Shui Jing Fang, Historical Block, Humanities Concern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1674-4144(2010)09-37(5)

  

  作者简介:袁尧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颖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前言:

  从2008年春天开始,在进行“成都近代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的前期调研中,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老房子”以及住在里面的那些人和他们的生活。到最后是建筑本身带给我的思考与关注渐渐的被生活在建筑里面的人们的生存现状所替代。我们的保护与规划应该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在保护和利用那些历史街区的时候怎样兼顾建筑与人的生活关系,我们是该通过此次保护规划保存并完善现有的建筑与人的关系,还是改变他们之间本来相濡以沫很久的关系?于是就现状,以及我们可能会发生的未来作出一些思考,希望能为水井坊这个历史街区以及生活在该区的人们寻找到一个契合点。但愿高傲的香格里拉大酒店的阴影不要遮蔽住水井坊的天空,让这里真正成为一个成都的香格里拉,一个真正的关乎建筑与人文的自然纯净的天堂。

  一、坊历史街区的范围及历史背景

  1 历史背景

  水井坊指水井街酒坊遗址,是成都市考古发现的六个古遗址之一。它是古代酿酒作坊和酒肆并存的少有实例,其延续过程反映了传统酿酒工艺的演进历史。根据考古发掘证实,水井街酒坊遗址的起始年代当不晚于明代中期,并且一直沿至现代,并无间断。出土文物众多,遗迹丰富,堪称中国白酒酿造工艺的一部无字史,是一处明清时期典型的“前店后坊”的酿酒遗址。

  从水井街酒坊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看,遗址的西面即是环绕成都老城著名的府河,北侧即是当时出成都东门通九眼桥水码头的街道。交通的便利使它成为了当时的一个典型的“酒类批发市场”,而为了利用水井坊这一得天独厚的商业条件,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了为它而服务的建筑模式,包括民居、商店、旅店。而这些建筑与水井坊本身慢慢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水井坊历史街区。整个片区依托水井坊遗址透露出的由成都酒文化而衍生出来的市民生活气息渗透了该区。

  2 范围

  水井坊历史街区为锦江区所辖,其具体范围是:范围西面以府南河为界, 南面以香格里拉环形道路为界,东面以孙家巷为界,包括水井街、双槐树街、金泉街在内的区域,保护规划涉及8条街巷(水井街、双槐树街、金泉街、黄伞巷、大同巷、存古巷、孙家巷、青龙正街)规划范围用地约9.70公顷。该街区建筑面积共26461m2,(其中自行搭建的建筑 6584 m2),其中住宅面积17628m2 共计552,营业面积4530m2共计122(1)

  二、现状与问题现状

  1 现状

  该片区内建筑多为12层清式民居,并有部分近代中西合璧式建筑。建筑材料多为砖木结构其做法与空间布局以及细部构造均能代表成都当时的较高工艺。而且该区建筑传承有序,空间肌理及尺度感保存较好(2)

  从水井坊街区形态来看,该区为一街联八巷的模式。该区除双槐树街区商业为主外,其他巷子均以居住为主。总体来看,虽然该区的建筑以清式民居为主。其中的木结构建筑由于自身的缺陷以及由于时代发展而带来的人为改造,使得该区木结构建筑保存质量较差。而部分近代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由于使用功能的改变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这些建筑被人为的改动较大。加上年久失修,该区的历史建筑总体呈现衰败的趋势。

  同时,该区的街巷尺度以及肌理保存较好,作为主街道的双槐树街街面建筑虽然破败不堪但是尺度依然存在。根据调查来看,在街区内的8条巷子的尺度都有不同的破坏,除了私搭乱建造成巷子的尺度变化外,最重要的是街区最北端毗邻府南河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切断了大多数巷口曾经直通府南河的通道,将这些巷子变成了死胡同。而紧邻黄伞巷的东边就是在建的高楼,它对该巷造成了极大的压迫感,同时改变了该巷的空间感以及采光。

  单体建筑保存状况堪忧,该区内现存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有6,均为民居类建筑分别为黄伞巷44号门洞,黄伞巷10号四合院,黄伞巷15号民居,存古巷17号门洞,大同巷13号及15号。

  双槐树街49号院落为代表的自贡某盐商公馆。木结构建筑,两进四合院。院落布局比较完整(3)。第一进院落正房保存较完整。木作工艺较成熟,制作较精美。第一进院落内的木板墙及木制构建如撑弓,垂花,保存较好。正房建筑颜色尚有保留。入口木制大门保留有简洁大方的阳雕。木质构建质量较好,整个建筑在第一进院落上保留较好。第二进院落格局保存,建筑基本被破坏。现为大杂院,住户较多,但还未发现明显的搭建行为。

  黄伞巷44号门洞(现黄伞巷59)入口门洞砖墙施工工艺精美(4)。造型具有一定特色。入口内由一条小巷联系出品字形的三个小院。整个门洞保留较完整。无明显的结构性破坏。原有风貌也保存较好。门洞边缘及门框处由于年代久远有腐蚀剥落的现象。

  黄伞巷内还有保存较好的院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黄伞巷10(现为黄伞巷171921,23)。此处建筑为两进院落。建筑材料以青砖及木材为主,加建部分以红砖为主(5)。细部精雕细琢,第二道门的灰塑工艺较成熟,造型大方得体院落正房及厢房保持较完整。木结构框架及木板墙维护结构保持较差,东厢房木板墙做法较有特色。现为大杂院,住户条件较差,房屋破坏比较严重。

  大同巷15,16号所处的大同巷整个巷子比较破旧,其余建筑的风格在多次用户自建自改中已经破坏(6)。被调查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工艺较成熟,入口造型大方得体,但是由于年久失修,整个入口已经出现部分的结构性,构造性破坏。该建筑现已改做茶馆,正房木制建筑及地面保存相对较好。建筑采光较好,排污及天井铺地较差。整个建筑质量状况一般,有继续破败的趋势。但是由于其位置特殊,此处建筑与其香格里拉大酒店环行道路北侧改造完成的海鲜酒楼一条街对应,对比感十分的强烈。

  2 问题

  在水井坊历史街区,我们遇到的问题具有典型性。

  首先由于该区周围已经被已建与在建的现代高层建筑所包围,特别是北端的香格里拉大酒店,以它巨大的尺寸,现代的造型将整个历史街区压制在脚底。让该区的空间感觉相当的压抑,这也给将来的改造利用时对原空间尺度及交通的恢复梳理带来了不可更改的阻力。同时市民对建筑改造的意向即市民对建筑改造的参与性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这包括市民对建筑的态度:拆除,修补。以及居民对建筑风格的意向,只有他们对建筑风格以及空间布局的认同才能使改造后街区仍就保存生活的气息,延承街区文脉气息。可以说市民的参与对保护计划的成功起着重大的作用。

  其次通过对该区现有居民调查来看,大多经济状况较差,其中以下岗职工居多。还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临时居住地。大多数居民在该区生活年限较长,对该区的情况比较熟悉。同时他们对目前的居住条件也不满意但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也不能做出较大的自我改善。大多数居民将希望寄托在政府对该区的改造上,大部分居民有继续留在该区生活的意愿。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该区的公共设施较差,给排水管道早不满足当前居民的需求。加之天然气,卫生设施,排污问题比较严重,使得该区居民具有强烈的改善意愿。但是由于政府在对该区进行改造时候对该区的原住民采取比较苛刻的原地安置原则使得原住民都比较“乐意”接受与政府置换房屋异地安置。这仅仅是把精力集中在居住环境的关注上,而没有考虑过该区居民的生活模式的改变。根据现场的调查如果把该区改造成可以保留原住民的居住基础上的话,大多数居民愿意继续延续他们的生活模式。人及生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水井坊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先决条件。

  总体来说目前对于该区的改造在规划层面缺少对居民社会活动的考虑,方式上缺少对居民自身生活的关心。

  三、水井坊街区保护思考

  历史街区或历史地段是一个城市历史活的见证,我们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因该是对该区整个历史文化环境的整体性保护。在保护中“原真性”是我们必须要遵循的法则。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护中对建筑要做到“整旧如旧”,保护不是要把建筑恢复到该建筑的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模样,而是要保留它的演化轨迹。同时我们还要保持该建筑的或该街区的原功能以及原功能的使用对象,建筑与建筑的使用者是合而为一的。在保留使用者的同时还要更进一步,即保留原真的民俗风情,也就是保留该区的文脉。

  目前对水井坊历史街区的改造就是居民“自愿置换”政府“回购”整体开发。这种开发模式无论是从保护原则上,还是实际情况上都存在巨大的风险。原因是历史街区的保护应该建立在改善的基础上,而非大拆大建的城市开发或复兴。对此对该区的保护提出以下的思考:

  首先要保留住街道与巷子的尺度关系,不能随意改变街道及小巷的原有尺度。对于街道巷口的搭建要清理整治恢复其原有的尺度。对于建筑的改造可以采取按要求自己改造或委托政府改造两种模式进行。对区内建筑分类,对那六处有价值的以及现存较好的历史建筑要保留原样修复加固并保留他们的功能。对原住民采取尽量原址原屋安置,而对于其他质量较差的建筑应采取改建措施,但改建仍然建立在不改变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在开发模式方面对于不同的建筑类型因采取具体的措施,不能搞“一刀切”把所有的建筑按一种模式进行开发。对于那些历史价值较高,保存较完整的建筑不应采取改建或扩建的模式。

  其次水井坊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的立足点应该是人的生活。虽然我们应该立足大局,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来换取更多人的福利。但是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一个观点:改造后的街区不是用来玩乐的,他应该也仍然是一个家。所以对该区内的居民安置该成为一个关系到能否把该区改造利用好的先决条件。对于那些愿意搬迁的,并且搬迁后有经济来源的,可以采用异地安置的模式。沿街的商业建筑考虑到业主的生活来源问题,应该本着出资改造方与业主的合营方式进行。对于四合院内的住户应考虑就地与异地安置办法相结合,对于出租户应该在政府的引导下搬迁。这样对置换出来的部分四合院改造后可以作为小型客店或者茶馆。对于那些有居住权却没有产权的居民,特别是经济上有困难的居民应该让其就地安置并在改造后的地区内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来维持居民生计。对于该区内的少部分鳏寡孤独的老人应该由政府全资出面妥善安置。

  对历史街区中居民的生活模式保护是保持该区活态的最关键因素。要保持该区的历史街区人文价值,就要保留定义该区特征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组成部分。而人的生活就是精神组成部分中的核心。

  四、结语

  现在的水井坊历史街区已经被以香格里拉大酒店为代表的一幢幢高楼所包围,该区的历史建筑可以说岌岌可危。处于这样环境下。我们的历史街区保护更应该分清主次关系,我们应该采取自下而上的保护模式,就是从保护人的生活模式到保护建筑,从市民的参与和需求到政府的决策这样的程序。而不是由政府定位一刀切的自上而下方式。应该把我们目前的保护上升一个层次,不再是单纯的就建筑保护建筑,而应该是将人的生活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看到水井坊真正成为锦江之畔的香格里拉。

  (责任编辑:张忆)

  

  参考文献:

  [1]国际古遗址理事会.华盛顿宪章[EB/OL].http://www.cityup.org/bbs/viewthread.php?tid=7932.

  [2]利文骅.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的研究探讨[J].四川文物,2001,6.

  [3]叶如棠.在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J].建筑学报 ,1996(9).

  [4]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 , 2001(10).

  [5]王景慧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J].城乡建设,2000 (3).

  [6]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M].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5.

  [7]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88a4c3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8.html

《成都水井坊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