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故地老门东

发布时间:2018-10-04 05:25: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金陵故地老门东

  有人说,南京是部线装的历史书,书页里夹杂着金陵传统、丰富的风俗民情,尤其展现在老城南一带。随着城市改造的进程,那些散落在民间的记忆碎片被岁月的车轮碾压在钢筋混凝土下。但也不必过分失望,随着占地十五万平方米的老门东历史街区的开放,一座展示旧时南京人生活原貌的民俗博物馆逐步成为游者的又一去处。老门东位于中华门以东,秦淮河畔,箍桶巷与剪子巷的交汇处。北门牌坊为一门三进,四根挺拔的坊柱接连着石制的横梁,石梁正面为干挂工艺敷设的精美石雕,顶上垛着屋脊,中间那块坊额上的“老门东”三个大字气势恢弘,据说是从王羲之的碑帖《圣教序》中集字而来。

  老门东的街道?着条形的石板,恰似金陵厚重的历史默默承受着游人脚步的轻轻叩问,两旁的建筑为青砖黛瓦,褐色的镂空木格门窗为“中”字结构,颇有旧时江南的古朴风貌。

  因该地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又邻近马道街沈万三的故居,故商业气息较浓,吸引了不少知名商号的入驻,如蒋有记、谢馥春、德云社、星巴克,等等。那些仿古的店面亦可谓入乡随俗了。当然,街上除了茶社,也不乏酒吧,门前的花草簇拥着茂盛的树木,浓荫下摆放着几组桌椅,几个老外品着啤酒闲聊,颇有异国情调。而茶社完全是中国式的,以郭德刚的“德云社”为典型,店牌为已故相声大师侯耀文题写,被一块红色的绸缎掩映着;茶馆两侧暗红色的门柱镶着烫金小楷:“学笑艺为衣食雅谐共赏,奉高朋孝父母亲和天下”,游者至此都会对其评头论足一番。

  街心有座凉亭,可谓一处袖珍公园,亭匾上书繁体的“积善亭”。积善就是积德,亦预示着“结庐市隐”,为人应多做好事。亭柱亦有联:“闲情何必林泉觅,风雅自由市井吟”,隐喻古城居民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自然心态。最好看的,是小亭内外弥漫的白色雾气,犹如仙境。这座亭子连着廊坊,廊坊接着青色的砖墙,有人在此捧书,有人逗着孩子,有人用手机拍着美丽的画面,而我也用相机捕捉着每个生动的镜头。

  不经意间,我的目光落在一面黑白色的石壁上,那些凹凸不平,带着沧桑的浮雕展现着老城南的凡俗市井。像理发(剃头)、炸炒米、进馆(上学)、对弈(下棋)等,仿佛引着我穿越了时空,回到了童年。除了墙上的艺术石雕,还有一些模型雕塑,比如抽陀螺、踢毽子、放鞭炮、箍马桶等南京元素都是按原型的比例打造的,你可以走入其中与老物件合影。

  当然,老城南也非与世隔绝的,邮差是老城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他们串街走巷,把父母对子女的温暖带至远方,再把游子的思乡之情捎回来。古铜色的邮筒矗立在三条营的巷口,一个石雕的女孩用力踮起脚尖,正把信笺递至“大檐帽”形筒盖下的投信口,让人顿生爱怜之情。我沿街南走,一柄大型的广告伞下,吹糖艺人正埋头“作画”,黄色的“龙凤呈祥”栩栩如生。此外,街上还有仿古的货郎,车上挂着五颜六色的香囊荷包。

  小街的南面是明城墙,若你站在城上纵观门东街区,有如天子脚下,皇城根地之境,市民安居,买卖兴隆。

  我驻足回望,以主街为轴,旁系小巷,巷子颇深,呈现一个“非”字形状。随便步入一条小巷,都可见到青砖铺路、黛瓦覆盖的民居,还原了旧时金陵人家的本来面目。这里宅第紧挨,独门独院,老门还未来及上漆,狮子头嵌着古铜的门环。铁制的门闩已然斑斑锈迹,锁倒是新的,锁着院内不被人知的秘密。偶有几间修缮中的房子,门却虚掩着,我从门缝朝里望去,但见院内古井、假山、绿色的桂枝结满了一树黄色的芬芳。淡淡的阳光浅浅的照在一面白墙上,典型的江南庭院式民居显得安静悠然。想必旧时普通的金陵人家能有此院落也颇为自得。

  屋内没人居住,砖瓦多为老城改造时留下的,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按老城南的蓝图进行复建,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当然也有几间商铺对外营业,经营着字画、古董和陶器等文化用品。当然也少不了一些传统的秦淮小吃,游者在此品尝着南京的老味道,体验着旧时金陵人家的生活习俗,于我,不失为回味和怀旧之旅。确切地说,老门东就是一个踩着城南老宅的根基建造起来的民俗博物馆,到处显现古朴的风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653635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33.html

《金陵故地老门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