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9-01-10 10:50: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默写(每空1分,共11分)

1.根据前后句子按原文默写

(1)桑之落矣, 。 (《卫风•••氓》)

(2)高余冠之岌岌兮,(屈原《离骚》)

(3)  ,心念旧恩。(曹操 《短歌行》) 

(4)   ,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5) ,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 《兰亭集序》) 
(6)采之欲遗谁?(《涉江采芙蓉》)

(7)余音袅袅,_____________。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苏轼 《赤壁赋》)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语基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流觞(shāng)曲水 冯( pín)虚御风 给(jǐ)予 羁(jī)鸟

B.将( qiāng)子无怒 渐( jiàn)车帷裳 肄(yì)业 否(pǐ)泰

C.义愤填膺(yīng) 何时可掇( chuò) 伶俜( pīng) 侘傺(chì)

D.乘彼垝(guǐ)垣 小人所腓(féi) 相勖(xù) 估量(liáng)

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没精打采 酾酒临江 颓废 婆娑

B.蓊蓊郁郁 再接再励 葱茏 杂糅

C.排山倒海 安之若素 缈茫 嬉戏

D.偃旗息鼓 相与枕藉 落漠 霎时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一个经济体爆发经济危机,就会冲击到其他经济体,因此,任何开放的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B.披发行吟泽畔的是屈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原的坚持有用吗?

C.武侠的没落已经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尽管网络小说层出不穷,但大多滥竽充数,令人不忍卒读

D.美国的“国家安全”早已经成为一张“百搭牌”。冷战思维不改,便会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看谁都不像好人,美国吸引外资的能力能不大打折扣吗?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C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D当年,梁启超为徐志摩和陆小曼证婚时,就直言他俩是“品格有问题的人”,并希望他们以后不要在道德上再出问题。

三.文言文阅读(29分)

(一)课内文言文基础题(每题2分,共14分)

6.下列语句中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信可乐也      信:实在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期许

B.①举酒属客     属:通“嘱”,嘱托

②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C.①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命名

D.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尚:尚且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7.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声呜呜然

B.所与

C.孰能讥之乎

D.还也

8.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望美人兮天一方
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以故其后之曰“褒禅”

A.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B.诵明月之诗,窈窕之章

C.一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D.鱼虾而友麋鹿

10.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仰观宇宙之大

A.死生亦大矣

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客有吹洞箫者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1,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雕墙之美,而庇采椽2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埔,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3、齐威公4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5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疏,取池鱼,酿秫酒,瀹6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有删节)

【注释】(1)吃酒渣喝淡酒。(2)采伐的木椽,不加雕饰。此指简陋的房屋。(3)吕尚,即姜太公。(4)即齐桓公。(5)指西汉淮阴侯韩信。(6)瀹(yuè),这里是煮的意思。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雕墙之美 去:放弃 B.岁比不 攀登

C.处之期年 期年:满一年 D.秦人卢敖之所从也 遁:避世隐居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放意肆志 置土石

B.人固疑予不乐也 凌万顷茫然

C.背湖山之观,适桑麻之野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D.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余与四人拥火

1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从杭州调移到胶西,修复了一座残破楼台,他为这座台起名“超然”。

B.苏轼修台游乐,在旧台的基础上略加修理,不劳民伤财,含有与民同乐之意。

C本文可以明显地看出苏轼受老庄思想影响仍较深,在政治失意、物质匮乏时,仍积极向上,知足常乐、超然达观

D.文章写景生动,说理透辟,语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

15.翻译下列句子

(1)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3分)

(2)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3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明) 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 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 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 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①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6.诗歌前两联运用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环境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17.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五、文化文学名著阅读。(11分)

(一)名著阅读(5分)

18.简述题(二选一)(5分)

(1)“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像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这是谁说的?她为什么这么说?请简述事情经过。

(2) “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这事指什么事?事情最后的结局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我选(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论语·公冶长》)

19 .这段文字中,孔子对自己三个学生做了怎样的评价。(2分)

20.从这段文字看,孔子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从教育或社会角度分析)(4分)

六、阅读以下选文,回答问题。(15分)

荷 叶

韩开春

① 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② 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③ 其实,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④ 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大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⑤ 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子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

⑥ 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

(选自《2012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2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从宏村的秋景引出对荷叶的描写,从秋日残荷之美,进而写夏日新荷之美,抒发了作者对荷叶喜爱之情,进一步流露出对未来的期望之情。

B. “我”喜欢夏日新荷,因为它绿意盎然,充满生机。荷塘里蜻蜓、豆娘、青蛙以及鱼儿的活动,更是令人赏心悦目。

C.深秋时节的宏村,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充满古徽州的非凡气派。此段描写在宏村所见的优美风景,是为引出下文的“荷叶”。

D.少年时代的生活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而现实中虽置身于都市之中,但“我”竟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享受漫步湖堤或卧听雨打残荷的惬意。

E.第四段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夏日荷塘满眼生机,这与眼前所见的枯萎破败的残荷形成了鲜明对比。

22.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少年时是更喜欢“新荷”的,但在文章的第二段中作者却又被“残荷”吸引而产生了“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呢?(4分)

23.文章是围绕“荷叶”而展开,请根据全文,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6分)

七.作文(7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如果李白不是生活在自由开放的盛世大唐,又怎会养成他那傲岸独立的个性呢?如果陆游不是生活在充满爱国思想的家庭,又怎会常怀他那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呢?”但又有人说:“庄子虽然生活在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但他却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自由的心灵。陶渊明虽然生活在政治黑暗的魏晋时期,但他却能脱离现实寻找到心中的桃花源。”

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明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限写作议论文 ④不得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套作。



泉州一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11、(4分)

(1)后人弄错了它的流传,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哪能说得完呢?

(2)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看成一样的说法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做相等的说法是妄造的。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选择题3分/题,翻译题6分,共15分)

12.B 登:丰收

13.C 项都表转折。(A项:兼词 于此/哪里B项:助词,取独/定语后置标志。C项:因为/相当于“而”,表修饰。 )

14.A 他的弟弟苏辙为这座台起名“超然”

15.(1)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

(2)因为看到我无论到哪里都快乐,大概是我能超然于物外吧。

附文言文翻译: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因为看到我无论到哪里都快乐,大概是我能超然于物外吧。

四、古代诗歌鉴赏(6分)

16.手法1分(衬托、运用多种感官、白描、以动衬静皆可),环境特点1分,分析1分。

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澄澈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再现山中的澄澈寂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

17.诗歌的前两联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渲染了月夜静谧的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颈联“草露”“松风”为诗人描写的自然美景,尾联抒写“无限情”,这都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豁然、平静的心情(不再消沉)。情感一点1分,能简单结合诗句分析1分

五、文化文学名著阅读。(11分)

(一)名著阅读(5分)

18(1)鸳鸯。贾赦看上了鸳鸯,便命邢夫人向贾母讨她来作妾。但鸳鸯坚决拒绝。贾赦得知后大怒,以为鸳鸯不愿意嫁是因为看上宝玉或贾琏,便让鸳鸯的哥哥传话给鸳鸯,叫她休想,且不会放过她。于是鸳鸯在贾母等人面前说了这些话,表明自己誓死不嫁。

(2)这事指柳湘莲和尤三姐的婚事。尤三姐在之前遇到柳湘莲就看上他,后来贾琏出面为她求得这门亲事,柳湘莲还将鸳鸯剑作为信物给了尤三姐。柳湘莲从宝玉那得知尤三姐是住在宁国府,便认为她行为不检点,便要要回信物退婚。三姐得知柳湘莲嫌弃自己,竟拿剑自杀。柳湘莲方知三姐不但绝色而且刚烈,扶尸大哭一场。后又遇三姐托梦,更加悔恨,于是随一道士飘然而去。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孔子认为子路可以管理军事、冉求可以管理内政,公西赤可以办理外交。(1分)他们三个虽然都各有专长,但都还算不上“仁”。(1分)

(2)孔子对人的评价标准是“仁”。即以具备仁德为前提。(1分)从教育的角度讲,应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从社会角度讲,也应选用德才兼备的人。(1分)不管具备多少知识或专长,做人最关键的还是内心本质的善良和美好。在“才”与“德”之间,德更胜于才,德应该指导才的发挥,才应该为德服务。(2分)

七.作文

解析:本题是一道关系型作文,有关“外在环境和人的个性追求”,“生活空间与心灵空间”的关系问题的作文。比如对一些人来说,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同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生活圈子的宽窄有时会影响心灵空间的大小,就如李白和陆游;对另一些人来说,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同外在生活空间之间也可以说没有必然联系,只要我们心怀阔远,我们的生活天地依旧会无限宽广,就如庄子和陶渊明。因此,既可以从从生活环境(生活空间)影响人的个性追求(心灵空间),或者人的个性追求(心灵空间)可以超越生活环境(生活空间)的束缚的单独角度进行立意,也可以从辩证角度看这二者的关系进行立意。

一.默写(每空1分,共11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4b7809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1.html

《泉州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