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2019-07-05 05:02: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秦皇岛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出题人:崔慧 审题人:李凤瑞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卷Ⅰ(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选出下面各句括号内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蛮横(hèng 菱(líng)角 尽(jìn)管 讥诮(qiào

B、旋(xuán)风 荷(hè)枪实弹 苍劲(jìng 打点(dian

C、槲(jiè)寄生 间(jiàn)断 玉笏(hù) 粗犷(guǎng

D、嘈(cáo)杂 剔(tī)除 姣(jiāo)好 脊(jǐ)梁

2、选出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

A、融汇贯通 张皇失措 抛锚 赘言

B、抱负 得鱼忘筌 精美绝伦 飘渺

C、人情事故 寒暄 枢纽 针砭时弊

D、迫不及待  弊帚自珍  迄今  桅杆

3、填入下列各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的,其水源必须经卫生监测合格后,方可重新

②我家养了一盆仙人掌,我发现仙人掌的叶子 成了针形。

③他非常用心的写生, 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

A、启用 退化 以至 B、起用 蜕化 以至

C、启用 蜕化 以致 D、起用 退化 以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旺发商店服务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主管部门也察觉了这一问题。

B、教师安居工程四号楼落成,领到钥匙的老师弹冠相庆

C我向厂领导提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可他们不以为然,我有什么办法。

D、谭嗣同是变法维新中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科学工作者们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合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C、“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D、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污染,还需消费者从自身做起。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别有用心的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误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B、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C、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D、一场名为“相约文博会·爱心万里行”的大型文艺晚会将在省体育中心举办,一万人将现场进行手语表演,以此倡导“爱心文化”。

7、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几句话恰当的一项是(    

李清照纪念堂是座古色古香的庭院,① "大明湖畔,② ,故居在垂柳深处;③ ,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读后顿然唤起人们对这位婉约词家的怀念。

A.①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 ②趵突泉边 ③漱玉集中

B.①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 ②漱玉集中 ③趵突泉边

C.①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 ②趵突泉边 ③漱玉集中

D.①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 ②漱玉集中 ③趵突泉边

8、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

A、所以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B、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C亲戚之情话。

D、伏尸百万,流血橹。

9、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舟遥遥轻飏 ②引为流觞曲水

③胡为乎惶惶欲何 ④仰观宇宙大,俯察品类之盛

A、两个“以”用法、意义都不相同,两个“之”用法相同、意义不同。

B、两个“以”用法相同、意义不同,两个“之”用法、意义都不相同。

C、两个“以”用法不同、意义相同,两个“之”用法不同、意义相同。

D、两个“以”用法、意义都不相同,两个“之”用法、意义都不相同。

11、下列各句加点的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壶觞以自酌 以为流觞曲水

B、①振长而御宇内 扶老以流憩

C、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禊事也 ②况短随化,终期于尽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每题3分)

白云先生传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莱。毛文龙将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①,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法、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取求。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椁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亟,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归皖桐,反则已渴葬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

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遂沉没也。

注释①耆旧:年高德劭的老人。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文龙将 卒:最终

B.顾视从孙某,易棺 趣:催促

C.时先君子归皖桐 适:恰好

D乡之后进有所感发 俾:使,使得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怡遁世隐居的一组是(

①久之,始归故里 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 ③学士词人无所求取

④请贰之,弗许 ⑤吾以尽吾年耳 ⑥定附身衾衣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怡的父亲在一次兵变中殉难,此事上奏朝廷,张怡于是被授锦衣卫千户官职。

B.作者的父亲在世时,曾在过年时节与余佩一道前往山中,看望不务声名的张怡。

C.张怡临终时拒绝使用亲朋好友为他准备的棺材,是因为他想到了从前战死的将士。

D.文章结尾写了张怡家人献书的事情,作者希望张怡的同乡晚辈能妥善保存这些书。

卷Ⅱ(非选择题,共108分)

三、(22分)

15.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2分)

   译文:                  

2)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椁则并藏焉。(4分)

   译文:                  

3)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4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7补写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6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 ,鸟倦飞而知还。

3 ,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

4 风飘飘而吹衣。

5 ,抚孤松而盘桓。

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访

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几年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可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使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住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欣赏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8、文章说:“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什么父亲成功培植兰草“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份愠怒?”(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纵观全文,父亲带我到深山去“访兰”,其真正意图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有关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全文短小精悍,含蓄隽永且虚实相间,既有对兰草的细腻描写和刻画,又有对人生感悟的诠释,情理并茂,发人深省。

B.文章开篇设置悬念,既激起了读者急切的期待心情,又使行文跌宕起伏,并为下文“访兰”蓄势。

C.“我”和父亲花了半天时间才到空谷兰草之地,崎岖的山路、直下的瀑布、轰轰隆隆的水声,既表明“访兰”之艰辛,又体现了兰草生长环境之恶劣。

D.“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这句话既表现了“我”对空谷兰草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我”对大自然美景的怜惜和热爱之情。

E.文章中,“我”由空谷兰草之状之味产生联想,从优美到崇高,咏物以明志,既坦陈了为人处世的意义,又反映了“我”不与世俗同流的人格魅力。



五、语言表达题(8分)

22、下面一段文字的表述上有四处毛病,读后请找出并加以修改,修改时不能改变原意。(4)

①朱××是普通的滨江县公安局保安公司保安员,②五年来远赴山西、天津、内蒙古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③出生入死,④解救了被人贩子拐卖的妇女、儿童100余人,⑤荣获省政府颁发的“社会治安特别贡献奖”殊荣,⑥从此声名迅速提高。⑦可是这名“侠客”近日却因收取了近万元的“解救费”,⑧欲“解救”被公安机关逮捕的人贩子,⑨而被当地警方涉嫌诈骗刑事拘留

(1)序号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序号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3)序号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4)序号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3、(4分)把下面文字概括成一句话新闻(20字以内)

在法国隆重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一座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3日在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揭幕。

世界和平女神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21

六、作文(60分)

人的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是一个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你对精神生活有怎样的看法?请以“精神生活”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为DA 尽管jǐn B项旋风xuàn C项槲hú寄生

2、答案为BA、融会贯通 C人情世故D敝帚自珍,

3 答案为A。启,(启,开也。见许慎《说文解字》)本义是“开,打开”,引申指“开始”。启用,就是“开始使用”,陈述的对象一般是某类事物。 “起用”,陈述的对象只能是人。所以,例应该用“启用”。(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28)退化(蜕化),退化往落后的方向发展,可以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如②句。蜕化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05)以致(以至)参见教师用书P105

4答案C项。A项有口皆碑是褒义词。P296C项;B弹冠相庆:弹尽帽子上的灰尘互相庆贺。常指坏人得意的样子,这里用错了对象。P1146D项;C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P1064B项;D始作俑者”使用有误。俑:古代用以陪葬的木制或陶制的木偶人。“始作俑者意为开始发起制作殉葬的土木偶的人,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个成语有极强的贬义色彩P1146B项。

5、答案DA项去掉具有。B“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一致,搭配不当.C项传统的满堂灌不是教师的角色而是教学方式。D2008安徽卷病句题的正确选项。

6A项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之前的逗号改为句号,因为冒号只管到这句话之前;B项中“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应该修改为“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这是因为这几个词组是谓语性质的,而它与“景区门票”合在一起作了“都需要充分论证”的主语,实际上总的句子在这里是陈述性质的。C项句末句号应该在引号外,总管全句。

7 答案C项。首先本段话的陈述对象是"李清照纪念堂"AB两项改变了陈述对象,根据陈述对象一致原则可排除,剩下CD。根据对称原则,"大明湖畔""趵突泉边",说地理位置;"漱玉集中""金石录里",说作品情况,排除D,选C

8、答案CC项是意动用法,其余三项都是是使动用法。

9、答案BB项是被动句,其余为介词结构后置。

10、答案是D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以是介词,以之为,把的意思。第一个之是动词,到的意思,第二个之是助词,的,也可以看作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11、答案为CA端起;疏导B鞭子;拄着C都是表示原因的D从事;长。

12A 卒:士兵

13、C 分析:①是隐居以前的事 ②写的是徐昭法、沈眉生,不是张怡 ⑥写其不忘父丧、恪守礼制的道义节操。

14、C 分析:临终拒绝使用好棺材原因在于不忘父丧,恪守礼制。

15(1) 甲申年,贼寇攻陷了京城,张怡遇到了敌人将领,誓死不屈(要点:甲申,甲申年,1分  张怡遇贼将,主语省略1分)

(2) 我要依靠(这些书)来过完我的余生,我已经买了两个瓮,下葬的时候(把这些书)一起埋葬。要点:以(之),靠(这些书)1分 尽,过完1分 下椁,下葬1分 并藏,一起埋藏1分。

(3) 他的一个叔伯孙子,拿着他的书献到地方官府,太守命令学官召集学生抄写,很久都没有抄完 要点:从孙,侄孙、堂孙或叔伯孙子1分 诣,到1分 缮写,抄写1分 就,完成1分。

161)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分析2分,手法一分)

2)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分析2分,思想感情一分)

17、略

四、18、答案:因为它们生长的环境不一样。(1分)盆景里的兰草经过人的精心裁培,只是供人玩赏,样子虽美,但太甜、太媚,格调也俗气。(3分)而山间幽兰则吸天地之灵气,秉大自然之毓秀,有自己的特色、富有灵性。(2分)

19、答案:方圆几十里的人们(包括“我”)只知观赏兰花的形美即外在美,(2分)而忽视了他的“本质”,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2分)

20、答案:让“我”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人活在世上,不可失去“本质”,不要献媚迎合,拍马逢迎,应保持自己的节操,否则就会失去人格,这样也不会对社会对人类有所作为。

21、答案:BE。提示:A.未“刻画”兰草;C.不是表明兰草生长环境的恶劣;D.“我对大自然美景的怜惜和热爱之情”有硬贴和拔高之嫌。

五、1、每点一分。①将“普通”的放到“保安员”之前⑤将“殊荣”去掉⑥从此声名鹊起(或大振)⑨在“涉嫌”前加“以”。

2、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在法国揭幕。

文言文译文:

张怡,字瑶星,起初叫做张鹿徵,上元(今南京)人。他的父亲张可大,明末担任登莱总兵。毛文龙率部下反叛,诱捉了巡抚孙元化,张可大为孙元化而死。事情传开以后,张怡以书生的身份被任命为锦衣卫千户。甲申年,贼寇攻陷了京城,张怡遭遇了敌人将领,誓死不屈,被锁拷起来将要肆意毒打,贼寇中有人因为佩服他的义举把他放走了。很长时间,才回到故里,他的妻子已经死了,他独自寄居在摄山寺庙中。不进入城市,乡里人称他为白云先生。

当时,三楚、吴越一带的有名望的老人,大多追求名声,以学术标榜自己。只有吴中的徐昭法、宣城的沈眉生,在乡下躬耕,就算贤士大夫都不能见他们一面,但是依然有作品流传到世间。白云先生则亲自打柴挑水,也不谈诗书,学士、词人从他那里什么也得不到。四方的达官贵人往来此地,每天经过这座山,而不知道山中有白云先生。

我已故的父亲和处士余佩,逢年过节去拜访他。进入他的房子,书架上有几十百卷书,都是他著作的经说及史事评论。我父亲他们请求翻抄,他不答应,说:“我要依靠(这些书)来过完我的余生,我已经买了两个瓮,下葬的时候(把这些书)一起埋葬。”他死时八十八岁。他平生的亲戚朋友,买来好的木材,为他打造棺椁。病重将死的时候,他听到这件事哭着说:“从前我父亲在危难的城里效忠而死,没有亲属主持收殓,后来虽然改葬了,但他当初的棺材也不能改换。我怎么能忍心用这么好的棺木呢?”回头注视他的叔伯孙子某某,催他改换棺材,选定贴身的寿衣,才去世。当时我父亲正好回到安徽桐城,赶回来后已经提前下葬了。有人说:他的书已经埋葬了。有人说:经书有副本,还保存在他的家里。

乾隆三年,下诏修《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寻求散失民间的著作,他的一个叔伯孙子,拿着他的书献到地方官府,太守命令学官召集学生抄写,很久都没有抄完。

白云先生的书,我非常想读,而担心它们没有流传下来很长时间了,幸好他的家人自己拿了出来,但是我始终没有看到一眼。所以一并记载在文章中,希望乡里的后辈有所感发,收藏并加以宣传,不要让它们沉没失传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42d28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c.html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