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 诗经—蒹葭 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0-04-12 11:23: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蒹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蒹葭》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诗经·国风》中的名篇。《蒹葭》是一首爱情诗,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抒写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执着之情,表达的情感“哀而不伤”。


学情分析
九年级(初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深入透彻的分析问题。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教师注重营造特定的氛围,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感受、创造美的情趣。
2、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点拨引导,品味赏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 诵读。

2 品悟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

理解主人公、“伊人”的形象。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
2、课前学生预习,了解诗意,分组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故事,名言,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加积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特色分析

1、重视朗读,以读悟情。

这节课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注意节奏、重音、感情的处理,通过自由读、范读、个人读、配乐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意境,读出情感。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其中,大胆展示,发挥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注重与实际的联系

对中学生来说,爱情这个话题比较敏感,但也是不可回避的,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正确处理。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古典诗词灿若星河。今天,我们来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去欣赏其中一颗闪亮的明星——《蒹葭》。通过《蒹葭》的学习,我们来“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多媒体展示课题。

2、整体感知

(一)、《诗经》介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至春秋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风格。

《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多是各地民歌;雅(大雅、小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周、鲁、商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本诗选自《秦风》,这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前人评价:“意境空旷,寄托玄淡,秦川咫尺,宛然有三山云气,竹影仙风,故此在《国风》中为第一篇缥缈文字,宜以恍惚迷离读之。”

学生介绍,多媒体展示。

(二)、字词 注音:   溯洄

提问学生,检查预习。

 

(三)、朗读指导。

(过渡)师:蒹葭即我们熟悉的芦苇,诗歌借蒹葭想说什么呢?我们先来读。古人说“诗非读不能品也”,请同学们注意重音、节奏、情感。

(朗读指导,注意节奏、重音、感情的处理。)

蒹葭苍苍,白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所谓伊人,在水

溯洄从之,道。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所谓伊人,在水

溯洄从之,道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感情基调:每章前两句,语速应缓慢,读出苍凉味。

溯洄、“溯游”两句,动作焦急急迫,语速应较急促。

道阻且长”等句,语速应慢,体现险阻重重。

宛在”三句,应读出失望、怅惘之情。

1、自由读,了解大意。

学生借助预习提示以及注释,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抽查学生概况大意,初步感知

2、听录音。

播放fiash动画,学生一边在优美的画面中欣赏图景,一边在悠扬的乐曲中接受熏陶,既体验了情境美,又感知了文意。

过渡)师:我们听到的朗读感情真挚,他真实地表达了一个男子的心声。同学们想不想尝试读一读? 

3、推荐男生朗读,女生评价。

在读评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提高了朗读水平。

4、配乐齐读。

古筝曲的伴奏下,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联想,从而产生共鸣。】

三、 研讨

(一)、品悟诗歌的美

1、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过渡)师:诗读完了,感觉嘴里好像含着一枚橄榄,令人回味无穷,你是不是想说些什么呢?诗中有哪些人?描绘了什么景?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合理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感受画面美。

学生欣赏蒹葭的一组图片,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通过相象和联想,描述画面的美。抽查一两名学生回答,老师点评。老师引领学生感悟,为下面一环节的学习做铺垫。

2、这首诗歌的美还表现在哪里?

小组讨论,选代表上讲台板书讲解,其余小组补充。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参与意识增强,主体性得以体现。

师小结:同学们总结了这么多美:写法美、音乐美、意境美、含蓄美、朦胧美、情感美等等,不正印证了这句名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吗?爱情是美好的、神圣的,我们向往、追求,本身没有错,但必须在合适的年龄、合适的场合,我们才能品尝它的甜蜜,否则,它只是一枚苦果。现在,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对,那就是学习。所以,请同学们正确看待爱情。

(二)、深层探究

1、怎样理解伊人、主人公的形象?

小组讨论,中心发言人回答,教师明确,伊人:积极向上的、美好的目标、理想、事业、成功等等人生美好的终极目标或至美至善的境界;主人公:为了爱情、为了心中的目标不畏险阻、百折不挠、坚贞不渝的青年。通过深层挖掘,教会学生要善于深入思考问题。

2、你心中的“伊人”是什么?应该怎样追寻?

同桌交流。联系生活实际畅谈,再次正确认识了爱情的内涵。

师小结: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目标,像主人公一样不断追寻,而实现目标的过程则是充满艰辛的。但是,尽管路漫漫,我们也要上下求索,尽管衣带渐宽人憔悴,我们也要终不悔。同学们要坚信,只要你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努力拼搏,你的“伊人”一定会在不远的灯火阑珊处。祝愿同学们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3)、巩固知识

选取一节自由背诵。

当堂成诵,男女生竞赛,提高课堂效率。

四、拓展

(一)、搜集关于爱情的诗词、名言、故事。

分组展示。在合作中,提高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合作学习、组织协调、朗诵、表演等能力。

(2)、为《蒹葭》的作者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语言简洁流畅,结合诗歌的内容作评价,50字左右。)

【这一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在水一方》歌曲背景下,学生的创作灵感如泉涌佳词妙句层出不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

(师示范)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颁奖词:贾平凹《秦腔》颁奖词: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解读。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荡气回肠的诗歌,真是回味无穷。请同学们把《诗经》这颗璀璨的明珠珍藏在心中,让它永远熠熠生辉!

六、作业

1、背诵。

2将课堂练笔整理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画面美 音乐美

追寻——伊人 意境美 含蓄美

(理想、目标…… 朦胧美 情感美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中,我努力营造了一个情感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激励,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我还渗透了音乐的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会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正确看待爱情。课堂活动、问题探究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力求做到有深度,有广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69ca1327e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9.html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 诗经—蒹葭 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