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商管理商务管理专业本科段自考重点《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

发布时间:2020-04-27 17:54: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优势

1、土地:一切原材料的总称,指所在地表下、河流中、海洋中及在地表以上能够发现的和任何在地表上生长的材料。

2、劳动力:人力的总和。

3、边干边学:是一种现代理论,含义是:如果一国工人获得生产的机会,不同国家工人之间的技术水平的差异会降低。

4、资本:除了包括货币之外,还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机械和建筑物。

5、企业:指那些从事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组织工作的机构,它们制定决策并承担风险。它们是资本、土地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雇佣者。

6、专业化:是一种生产方式:允许人们从事其最擅长的产品生产和服务或其中的一部分。

7、劳动分工:指工人中工作和流程的分工。

8、规模经济:由于大规模经济运行或大规模生产所产生的成本优势。

9、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的生产活动主要是开发自然资源,例如科威特的石油生产。

10、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生产活动主要是制造和建设,例如日本的汽车制造。

11、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生产活动主要是提供服务,例如伦敦提供的金融服务。

12、绝对优势:指在利用同样数量资源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商(国家)可以生产出比另一个生产商(国家)更多的特定商品。

13、比较优势:当一个生产商(国家)在生产某种特定商品时比另一个生产商(国家)效率相对更高。

14、机会成本:是生产某种特定商品的成本,它用我们不能生产的另一种商品来衡量。

15、自给自足:是一种与“渴望能够自我满足”相关的运动,这意味着这个国家根本不可能从事贸易活动。

第二章:国际收支

1、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般是一年)内一国与另一国或全世界全部外部交易的财务报告。

2、经常项目:经常项目记录一国进口或出口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货币价值。经常项目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有形贸易账户和无形贸易账户。

3、资本项目:资本项目记录资产和负债的交易。进入一国的资产总额是进口资产,输出国家的资产总额是出口资产。资本项目差额是进口资产额减去出口资产额。

4、有形贸易差额:有形贸易是指那些可以看到或触摸到物品的交易。有形贸易差额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也称为贸易差额。

5、贸易差额:有形商品的出口额减去进口额。

6、无形贸易差额:无形商品的出口额减去进口额。

7、贸易条件:衡量进出口价格相对变化的一种方法。

8、不利的贸易条件:如果贸易条件向着不利的方向发展,意味着与出口价格相比,进口产品价格提升了,或者说出口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进口价格的下降幅度。

9、有利的贸易条件:如果贸易条件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意味着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幅度低于出口产品价格,或者说进口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出口价格的下降幅度。

10、贸易条件指数:用进出口价格指数来衡量贸易条件,用以确定平均价格的变化状况。

11、双边贸易:发生在两个贸易伙伴间的贸易活动。

12、多边贸易:同时发生在两个以上国家的贸易活动。

13、硬通货:由于贸易条件对一国有利而导致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这种货币就是硬通货。需求增加意味着货币的对外价值上升。

14、平衡项目:被引入收支平衡表中的一个项目,用以确保收支表的全面平衡。平衡项目通常应用于出现错误或者信息遗漏的情形。

15、储备项目:政府所持有的可以用来保证收支平衡的大量货币。政府持有储备项目的三种形式:本币、外币和黄金。

16、汇率:一国货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17、关税:关税是一种限制贸易的措施,包括强制向进口商品征税。关税可能是特定的也可能是从价的。

18、配额:一种限制贸易的措施,包括设定进口商品的数量和具体限度。

19、禁运:一种限制贸易的措施,包括强行全面禁止进口特定商品。

20、贸易战:与迅速变化的贸易限制和售价与生产成本脱节有关。虽然一般贸易战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但是在此期间经济资源会被无效率使用。

21、新兴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还未成熟的新生产业。

22、倾销:指货物在国际市场或某一特定国市场的价格比其在生产国内销售的价格低的情况。一国利用这一技术来销售其全部的商品,并继续生产以达到规模经济。

23、“不公平”竞争:之所以认为竞争不公平是由于一些国家通过降低工资从而有意降低生产成本。

24、贸易周期:由于国际贸易总量变动而引起的经济活动有规则波动。各国会把这种经济活动波动造成的影响传递给其贸易伙伴。

25、通货紧缩:全面降低经济体内的需求水平。通常会出现平均价格水平的降低,极端情况下失业率上升。

第三章:汇率的决定因素

1、易货贸易:一种商品直接交换另一种商品的简单体系。

2、双重需求吻合:在易货贸易中出现这种情况,即只有双方都需要对方所提供的物品的情况下才能出现交易。

3、金本位制:一种参照一定量黄金决定汇率的固定汇率体制。

4、固定汇率体系:一种参照储备货币(例如美元)决定汇率的体系。

5、浮动汇率体系:一种允许汇率根椐目前市场状况波动的体系。

6、面值:政府为本币的对外价值确定的比率。

7、固定联系汇率体系:一种为货币价值设定最低和最高浮动限制的体系,货币浮动超过限制将引发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交易。

8、硬通货:接近联系汇率制上限的货币。

9、软通货:接近联系汇率下限的货币。

10、贬值:一种通过降低汇率从而降低本币对外价值的故意性干预行为。

11、升值:一种通过提高汇率从而升高本币对外价值的故意性干预行为。

12、弹性需求: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受其价格变动影响很大。

13、非弹性需求: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受其价格变动影响很小。

14、马歇尔·勒纳条件:在出口弹性与进口弹性之和大于1的情况下,贬值才会有效。

15、汇率上升:浮动汇率值的上升。

16、汇率下降:浮动汇率值的下降。

17、金融衍生品:可以用来缓解汇率变动影响的金融工具。例如:期货、远期合约、期权。

18、外汇市场:外汇交易市场的缩写。

19、货币投机: 意图影响货币价值的货币买卖行为,目的是从货币价值变化中获取利益。

第四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营销环境

1、国内市场营销:企业只在本国市场开展营销活动,并不尝试销往海外市场的情况。

2、营销管理:为了成功地实施整个市场营销方案,而对营销活动的组织和协调。

3、国际市场营销:跨越国界开展市场营销。

4、国外市场营销:指在外国市场营销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5、多国或全球市场营销:全球市场营销试图识别并锁定消费者相似的品味和偏好;同时认识并考虑全世界顾客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利用这些差异仍然可以区分顾客。

6、全球化:利用所有消费者都认可和接受的产品在许多海外市场开展业务的过程。

7、出口市场营销:在确保产品符合当地市场、价格合理、恰当分销的情况下,向国外市场销售产品的过程。

8、内部规模经济:当一个企业实施大规模生产时,所获得的成本节约。

9、外部规模经济:在一个特定的市场上经营的所有企业都可获得成本节约。有时被当作聚集经济。

10、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指一种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时将经历的不同阶段的模型。

11、产品组合:企业根据产品各自的生命周期阶段组合起来销售的产品系列。

12、文化:人类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

13、物质文化:社会上人们所使用的工具和技术。

14、普通法:普通法根椐传统而制,受以往法庭判决和惯例影响甚大。

15、伊斯兰法:根据规定生活各个方面的宗教条例制定的体系,通常被称为教法。

16、犹太法:犹太法包括《摩西五经》(圣经旧约最初五卷)、《塔木德经》或犹太教士口传法律以及拉比宣判。包含613条戒律和法规。

17、国际法:该术语通常用来指在可接受价值观和准则的基础上把各国联系在一起的隐性或显性的协议体系。

18、国际公法:关系到诸如联合国和其他一些国际性组织的法律,包括海商法、国际刑事法、日内瓦公约等。

19、国际私法:或称冲突法,指在世界各国民法和商法相互歧异的情况下,对含有涉外因素的民法关系,决定应当适用哪国法律的法律。

20、超国家法律:或说超国家组织制定的法律,涉及到地区性协议,例如欧盟法。

21、条约法:来源于为了建立欧盟而制定的各种条款。例如:1957年的罗马条约。欧盟委员会在内阁的授权下提出法规,法规一旦制定完毕,就在所有成员国内直接生效。指示不是自动生效,它要求成员国在一定时间内更改各国法律。决议也是由内阁和委员会制定。对于接受协议的特定成员国和个人而言,协议就代表了法律,因此也具有法律约束力。

22、垄断:产品的生产和市场供应都被一个大型组织所控制的情形,此大型组织通常为政府。

23、买方垄断:在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只有一个,此时就发生了买方垄断。例如武器的买家只有政府。

24、合资企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通常政府机构会作为一个出资人。

25、制裁:政府强制限制企业在某一市场上的经营自由权。

26、发达经济:发达经济体内已经建立了一系列产业,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建立起完备的经济制度,人均GDP非常高。

27、新兴经济:新兴经济将着重点放在某类特定经济活动上,例如开发自然资源。虽然自然资源的开发能够增加出口收入和人均GDP,但新兴经济体仍然缺乏成熟的经济制度。

28、欠发达经济:欠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潜力有限,他们一般缺乏可供销售的原材料,并且只建立起最基本的经济制度。通常GDP的任何增长都会被人口增长等量抵消,因此人均GDP实际上并没有增长。

29、国内生产总值: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产品的总价值。

30、输入型通货膨胀:指一国的通货膨胀来自于另一国的传导,即一国从正在经历通货膨胀的国家进口货物,而进口价格的上涨导致该国国内通货膨胀。

第五章:国际市场调研

1、国际市场调查:当公司决定将产品出口到某个国家的时候,那些旨在提供有关当地购买者行为、竞争状况、可利用的渠道、媒体质量和影响范围、促销渠道等方面信息的行为。

2、研究机构:一些专门从事调研的企业。客户可以获得指定的其感兴趣的数据。研究机构代表客户开展调研,例如敏特公司(Mintel)。

3、公司网络:由于公司之间的工作联系而形成的一种信息资源。例如一个向许多公司提供大量销售数据的企业。

4、趋势:指测量变量正在发展的总体方向。数据可能表明一一定时间内趋势的上升或下降情况。

5、抽样:这是一种统计技术,它从整体中抽出部分,并试图从中发现能够推广到总体的趋势。

6、概率:某一不确定事件或者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7、跨文化调研:试图寻找不同市场之间文化差异的调研活动。

8、多国市场调研:以节约市场调研的时间和费用为目的,试图确定市场之间共性的调研活动。

9、需求模式分析:试图确定潜在消费者消费模式变化趋势的一种技术。

10、多因素指数:一种间接地衡量市场潜力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与产品销售潜力紧密联系的假设变量或统计分析。

11、截面数据法:将一国某种产品已知的市场规模与某些整体经济指标(比如可自由支配的收入)相对比,计算出比率;然后将这个比率运用到另一个可自由支配收入已知的国家,计算出这个国家的该种产品的市场潜力。

12、时间序列法:假定某个国家与另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或人均收入相同)的国家具有相同的消费水平,以此估算出这个国家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量。

13、回归分析法:一种用于改善类推法估算准确度的统计学方法。

14、二手信息:由已公开的材料组成。收集二手信息的主体不是使用这些信息的企业,而是其他一些团体和组织。

15、一手数据调研:由机构组织的原始调研,通常包括实地研究。

16、初级市场:与销售初级产品有关的市场。

17、二级市场:与销售次级产品有关的市场。

18、三级市场:销售服务的市场。

第六章:国际营销组合

1、产品组合:生产商正在生产和销售的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品系列。

2、品牌忠诚:买家和卖家之间基于卖家产品名声和品牌建立起来的信誉。

3、无形产品:虽然这种产品没有实体外形,但依然存在。它可能是一种无法看到的资产,诸如信誉和服务。

4、易逝性:产品上市后生命周期很短暂。

5、异质产品:看起来相同,但却有微妙不同的产品。例如保险政策。

6、不可分割产品:必须捆绑在一起销售的产品,比如:锁和钥匙。

7、保修或保单:卖家的一种承诺,即产品会按照期望的那样发挥其功能。

8、产品责任:法律术语,指生产商对其产品所承担的责任——实现产品功效并确保安全。如果产品不是该生产者所生产,该企业也有举证的法律义务。

9、产品生命周期:特定产品从推出到最终退出市场的整个发展阶段。

10、产品组合分析:企业根据其目前正在销售的各种商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分析当前的产品系列。

11、安索夫产品——市场矩阵:通过观察产品和市场地位来分析产品的一种方式。

12、原产地效应:一个国家的产品已经取得良好声誉,并影响消费者购买该国产品的可能性。

13、新产品筛选:估计产品推出获得成功可能性的过程。

14、市场测试:在决定是否将产品大规模投放之前,测试产品预投放市场的效果。

15、成本加成定价:通过在产品生产成本基础上再加上一定利润率来确定价格的一种定价方法。

16、渗透定价:利用低价格来扩大市场份额的一种定价方法。

17、撇脂定价:利用高价格来赚取高额利润的一种定价方法。

18、竞争定价:为了避免经常性的调整价格,将价格水平定在与竞争者接近或者完全相同的价格上的一种定价方法。

19、母国中心定价:简单地按照在国内市场定价的方式来确定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的一种定价方式。

20、多中心定价:为满足各个国外市场的特定需求而定制价格的一种定价方法。

21、全球中心定价:分析全球客户的需求并利用这些信息来确定所有市场的基准价格水平。

22、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沟通组合的一部分。一般都是大公司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主要由于大公司有财务雇佣专家并运营公共关系部门。公共关系部门的作用是展现公司最好的一面,意在保留老顾客、吸引新顾客。

23、直接出口:由制造商直接履行出口职责,而不是委托给其他公司/个人。

24、间接出口:企业委托其他公司/个人向国外市场销售产品,该公司就是一个间接出口商。

25、背驮式出口(附带式出口):制造商利用自己的海外分销渠道销售其自身产品的同时,也附带销售其他公司的产品。

26、合资:希望出口产品的生产商和当地的个人、团体、公司或政府机构之间的一种制度安排。合资双方同意共同销售产品。

27、市货风险:企业面临的由市场条件的变化而造成的风险。例如消费者决定购买竞争者的产品;新市场进入者的产品更为先进。

28、财务风险:企业面临的由于财务因素变化引发的不可控风险。例如汇率的变化、利率的变化。

29、法律风险:企业所面临的由于法律对公司的限制带来的风险。例如产品责任要求、违约等。

30、监管风险:企业所面临的由于国家监管体制带来的风险。例如有关污染防治方面法律的变化。

31、许可:作为许可人的制造商同意目标国家的企业所有者(被许可人)根据合约参与制造产品。如果未经许可就进行生产属于违法行为。

32、特许经营:这是一种较新颖但增长速度迅速的商业形式。经常是知名的公司允许另一方在一个特定地区内排他性生产、提供服务或者销售其商品。

第七章:国际市场营销战略、计划和控制

1、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阐述了公司组织最基本的目标,因此它在员工履行职责过程中扮演指导角色。例如我们的职责是以最合理的价格提供最高品质的产品。

2、企业目标:由企业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决定,提出企业实现其使命的方法,如组织将采纳一项能够获得目标投资回报率的策略。

3、经营战略:设计能够影响企业长期经营范围和发展方向的指导性原则或规范的过程。

4、战略分析:分析实现组织目标的多种可选方案的过程。

5、SWOT分析:用以分析企业与竞争者相比自身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并识别出外部关键的机会和威胁。

6、PEST分析:考虑可以影响到组织活动的外部因素,并分析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因素如何影响组织。

7、波特五力分析:波特五力分析的关键因素是新进入才威胁、替代品威胁、供应商和客户的议价能力、市场竞争状况。

8、安索夫产品——市场矩阵:这种分析方法为企业提供了四种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即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和多元化。

9、市场渗透战略:企业利用现有产品获取更大市场份额的战略。除非特定的市场规模扩大,否则渗透战略只能通过全球化实现或才抢夺竞争者的生意。

10、市场开发战略:将现有产品带入新的市场,战略重点在于关注市场机会和竞争者情况。

11、产品开发战略:企业在现有市场引入新的产品,活动焦点转向产品开发、产品上市和产品线的支持上。

12、多元化战略:公司利用新产品开辟新市场。多元化战略可进一步分为横向多元化、纵向多元化、相关多元化和无关多元化战略。

13、波特一般战略:这个模型为企业提供了三种实种目标的可选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

14、总成本战略:这种战略要求企业在保持产品质量的同时生产成本比竞争者低。该战略要求:企业在建设高效的工厂和引进设备方面大量投资,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和职能部门成本最小化。

15、差异化战略:该战略以创造竞争者无法提供的独特性为基础,能够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这意味着公司的产品在整个产业中获得了认可——比竞争对手的产品优异且与之不同。

16、集中战略:企业选择市场的特定部分或一个区域市场作为竞争基础,而没有选择整个市场。这种战略意味着为了取得更好的结果,目标市场将得到特殊的服务和对待。

17、市场细分:组织将具有相似需求和特征的消费者组成群。它通常与开发小的细分市场有关,在这个市场上可以为其产品向顾客索取高价。

18、可进入性:指企业利用促销和分销技术接近国外潜在顾客的能力。

19、行动可行性:企业为了适应市场规模扩张而扩大生产规模的能力。

20、满意度:这是一个企业目标——一旦达到设立的目标回报率,就允许企业追求任何符合市场条件的目标。

21、控制机制:企业已经为实现目标制定了计划,为了确保能够严格地实施该计划所采用的技术就是控制机制。

22、反馈:通过对比实际取得的结果和预期结果,并以系统实际取得的成果为基础对体系进行修正。反馈是计划与控制的联系环节。

23、开环系统:所采用的控制体系没有包括反馈环节。

24、闭环系统:运用反馈环节来确保未来能够达到的标准。

25、消极反馈:当结果显示系统已经背离了计划方向的时候,消极反馈出现了。

26、积极反馈:系统偏离计划方向的程度在持续甚至有所增加,这样的反馈通常是有利的。

27、可控因素:决策人员拥有一定自行决定权的可投入因素。

28、不可控因素:属于外部或者环境因素,决策人员在短期内无法控制。

第八章:前沿问题

1、区域集团:同区域内在各种经济事物上达成了协议的国家集合。

2、贸易集团:为促进贸易进一步增长,国家之间同意彼此结成联盟。

3、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同意在其内部商品自由流动。这意味着国家都不会强制征税或者利用配额限制来自其他成员国的商品。

4、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60年建立时有七个成员国:英国、奥地利、丹麦、瑞典、葡萄牙、瑞士。芬兰随后加入。该组织建立的目的是废除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在1967年完成了这个目标而后,该联盟被归类为自由贸易区。

5、拉美自由贸易区:1960年建立,目标是成员国之间在1973年之前实现自由贸易。

6、拉美一体化协会:1980年建立,目的是建立自由贸易区。

7、大阿拉伯贸易自由区(GAFTA):大阿拉伯贸易自由区在2005年1月1日成立。为了形成一个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完整的阿拉伯经济集团,由阿拉伯联盟签署了条约。大阿拉伯自由区已经达到全员参与,这些国家包括埃及、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也门、利比亚、苏丹、摩洛哥、突尼斯、科威特、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卡塔尔、阿曼、毛里塔尼亚、索马里、巴勒斯坦、吉布提、科摩罗。

8、南亚自由贸易区(SAFTA):第12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峰会(2004年1月6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召开)签署了南亚自由贸易区协议。该会议形成了一个建立覆盖14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区框架,涵盖的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马尔代夫。七国外交大臣签署了到2016年底所有区域内商品零关税的框架性协议。

9、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政府在北美创立的三方贸易联盟,它取代了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美加贸易协定》。

10、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东南亚国家联盟签署的贸易联盟协议,目的是支持东南亚国家联盟所有成员国的工业。东盟自由贸易协议于1992年1月28晶在新加坡签署。最初签署这个协议的时候,东南亚国家联盟有六个成员国,分别是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越南于1995年,老挝和缅甸于1997年,柬埔寨于1995年先后加入该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现有十个成员国。

11、关税同盟:成员国内部之间没有关税,它和自由贸易区类似。然而,关税同盟设有附加的条件,即对外部非成员国家采用统一或共同的关税政策。

12、共同市场:在成员国之间,商品、劳动力和资产可以自由流动,成员国政府之间相互协调方针政策,如商业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项目。

13、经济联盟:它是共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它要求各成员国的所有经济政策协调一致。

14、经济互助委员会:经济上互相协助的委员会。

15、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六个成员国建立的交易煤炭和钢铁的统一市场。

16、欧洲经济共同体:根据罗马条约建立于1957年,目的是消除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并对非成员国征收统一的外部关税。

17、欧洲委员会:由成员国政府委派的委员组成,执行欧盟政策(包括财政政策)。

18、欧洲部长理事会:决定欧盟政策的部长理事会,每个国家派一名代表出席。

19、欧洲议会:每个国家选派成员参会。虽然欧洲议会并不做出重要的决议,但是欧盟预算必须通过欧盟议会的批准,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权利。

20、欧洲法院:处理欧盟法律纠纷的部门。

21、共同农业政策:欧洲联盟于1962年制定的政策,目的是保证成员国能够为联盟提供充足的农产品。

22、单一欧洲法:目标是通过保证商口、服务、人、资金在欧盟内自由流动,在欧盟内创立一个单一的市场。

23、申根协定:由比利时、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和葡萄牙签订的协定,任何一个欧盟国家的公民可以到这些国家旅游而没有任何过境的限制。

24、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各个欧盟成员国向着使用单一货币的首次尝试,各国货币彼此之间相互固定,只允许有小幅波动。

25、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促进成员国经济一体化为目标,采用单一的货币。这个条约详细说明了怎样实现该目标,还竭力制定统一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并加强司法领域和国内事务方面的紧密合作。

26、欧元区:1999年加入单一货币的十二个国家。

27、欧洲地区发展基金:该组织建立的目标是将欧盟内富有国家的资金转入贫穷国家。主要实施方式是在基础设施项目上投入大量资金,期望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28、里斯本战略:鼓励改革、商业投资和调整成员国的教育体制。

29、世贸组织:通过降低各国政府设置的贸易壁垒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国际性组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69d4160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1.html

《2020年工商管理商务管理专业本科段自考重点《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