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4-04-19 14:49: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2.理解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3.了解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知识导引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2.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生动反映,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分析环境整体及要素的变化,关键是要找到能牵动全身的“一发”,由此理顺相关要素的变化,最后归纳到整体环境。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它是土壤的初始状
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2.气候与土壤: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3.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中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某地区的海拔、坡度和坡向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5.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是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是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它是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合成土壤:科学家还研制出一种米粒状的聚合物充当土壤,这种聚合物能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700的水分。每平方米土壤添加100克这种聚合物即可起到三种作用:一是吸收过多的雨水;二是在干旱季节通过渗透向植物提供水分,三是提高土壤的透气性。这种合成土壤在一些土地贫瘠地区运用尤其具有美好前景。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某一种自然资源或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种成分,这必然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探究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e423a26ba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26.html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