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师附中生物竞赛辅导讲义设计-生物反应06生物反应器中的传质过程

发布时间:2020-06-09 21:09: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年高中生物学竞赛春季疫情辅导讲义

生物反应

2020.4南京

6 生物反应器中的传递

微生物只能利用溶解于水中的氧,不能利用气态的氧。而氧是难溶气体,在1atm下、20ºC时,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0.21mmol/L,在发酵液中溶解度更低,每升发酵液中菌体数一般为108~109个,耗氧量非常大,如果终止供氧,几秒钟后发酵液中溶氧将降为零。因此,氧常常成为发酵过程的限制性基质,解决好氧传递总是成为发酵过程的关键问题。工业生产中,将除菌后的空气通入发酵液中,使之分散成细小的气泡,尽可能增大气泡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以促进氧的溶解。

氧的溶解实质上是气体吸收过程,是由气相向液相传递的过程。因此这一过程可用气体吸收的基本理论,即双膜理论加以阐明。

6.1双膜理论

这是一个放大的气泡,在气泡与包围着气泡的液体之间存在着界面,在界面的气泡一侧存在着一层气膜,在界面的液体一侧存在着一层液膜。气膜内的气体分子与液膜内的液体分子都处于层流状态,分子间无对流运动,氧的分子只能以扩散方式,即靠浓度并差推动而穿过双膜进入液相主流。另外,气泡内膜以外的气体分子处于湍流状态,称气体主流,主流中的任一点氧分子的浓度相等。液体主流也是如此。在双膜之间的两相界面上,氧的分压强与溶于界面液膜中的氧浓度处于平衡关系。传质过程处于稳定状态,传质途径上各点的氧浓度不随时间而变。

传氧方向

6-1气体吸收双膜理论图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气膜的传氧推动力为P-Pi,通过液膜时推动力为Ci-C

在稳定传质过程中,通过气、液膜的传氧速率N应相等。

(6-1)

式中 N:传氧速率(kmol/m2.h)

kg:气膜传质系数 [kmol/(m2.h.atm)]

kL:液膜传质系数(m/h)

设:P*为与液相主流中溶氧浓度C相平衡的氧的分压强(atm)

C*为与气相主流中氧的分压强相平衡的氧的浓度(kmol/m3)

根据亨利定律:C*=P/HP*=HC

H为亨利常数,随气体及溶剂及温度而异,它表示气体溶于溶剂的难易。氧难溶于水,H值很大。将气膜、液膜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则

N=KG(P-P*)=KL(C*-C) (6-2)

式中 KG:以氧的分压差为总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kmol/(m2.h.atm)

KL:以氧的浓度差为总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m/h)

溶氧浓度C较易于测量,C*可以用公式C*=P/H算出(P为发酵罐进气氧分压),故以(C*-C)为推动力较方便。

总传质系数KLkgkL的关系如下:

氧气H值很大,因此kLKL

所以 N=kL(C*-C) (6-3)

这说明氧气溶于水的速率是液膜阻力控制的。

5-3是单位界面上的每小时的传氧量。由于输送面积难于测量,N也是如此。另kL也难于测量。在式3-3两边各乘以aa为单位体积液体中气液两相的总界面积(m2/m3),则得:

NV=kLa(C*-C)

式中 NV:体积溶氧速率(kmol/m3.h)

kLa:以(C*-C)为推动力的体积溶氧系数(h-1)

NVC*C均易于测量,据此可算出kLakLa是表征发酵罐传氧速率大小的参数。

6.2 kLa的测定方法

(1) 亚硫酸钠氧化法

原理:以Cu为催化剂,溶解于水中的O2能立即将水中的SO32-氧化为SO42-,其氧化反应的速度几乎与SO32-浓度无关。实际上是O2一经溶入液相,立即就被还原掉。这种反应特性使溶氧速率成为控制氧化反应的因素。其反应式如下:

2Na2SO3+O2 2Na2SO4

剩余的Na2SO3与过量的碘作用

Na2SO3 + I2 + H2O Na2SO4 + 2HI

剩余的I2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

I2+ 2Na2S2O3 Na2S4O6+2NaI

O2 ~ Na2SO3 ~ I2 ~ Na2S2O3

1 2 2 4

可见,每溶解1mol O2,将消耗2mol Na2SO3,将少消耗2mol I2,将多消耗4mol Na2S2O3。因此可根据两次取样滴定消耗Na2S2O3的摩尔数之差,计算体积溶氧速率。公式如下:

式中 NV:两次取样滴定消耗Na2S2O3体积之差,

MNa2S2O3浓度,

t:两次取样时间间隔,

V0:取样分析液体积。

将上述NV值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kLa

由于溶液中SO3-2Cu2+催化下瞬即把溶解氧还原掉,所以在搅拌作用充分的条件下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中的溶氧浓度C=0

0.1Mpa(1atm)下,25ºC时空气中氧的分压为0.021MPa,根据亨利定律,可计算出C*=0.24mmol/L,但由于亚硫酸盐的存在,C*的实际值低于0.24mmol/L,因此一般规定C*=0.21mmol/L。所以kLa=NV/0.21

亚硫酸钠氧化法的优点是不需专用的仪器,适用于摇瓶及小型试验设备中kLa的测定。缺点是:测定的是亚硫酸钠溶液的体积溶氧系数kLa,而不是真实的发酵液中的kLa

(2) 动态法用溶氧电极测量kLa

向发酵液中通气供氧,在不稳定状态下,溶氧浓度的变化速率为:

变形后,得

C~作图,得一直线,直线斜率

测定方法:先提高发酵液中溶氧浓度,使其远高于临界溶氧浓度处,稳定后停止通气而继续搅拌,此时溶氧浓度直线下降,待溶氧浓度降至Ccrit之前,恢复供气,发酵液中溶氧即开始上升。在这种条件下,并不影响微生物生长。而且由于时间较短,X增量不计,QP为常量。

用溶氧电极测定整个过程的溶解氧浓度C。在停气阶段,C的降低与t成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恢复通气后,C逐渐回升,在恢复平衡的过渡阶段内,C~为一直线,直线斜率。由此可计算出kLa

此方法的优点是:只需要单一的溶氧电极,可以测得实际发酵系统中的kLa值。

(3) 氧衡算法

通过氧的衡算,直接测定溶氧速率。

溶氧供需平衡时,

对氧进行物料衡算:

微生物消耗的氧 = 进入发酵罐的氧 - 排出发酵罐的氧

根据公式可计算出kLa

氧衡算法的优点是:可测量真实发酵体系的kLa,准确度好。

6.3 kLa与设备参数及操作变数之间关系

准确地建立起kLa与设备参数、操作变数之间的关系式,对于设备的比拟放大是很重要的。如果在一个模型试验设备里,通过试验,在一定的条件下获得了满意的成绩。如果实践还证明溶氧速率是影响生产成绩的关键,那么,就可用适当的方法测定此模型设备的kLa值,再按相同的kLa值设计大的设备,包括设备的尺寸及操作参数。

以通风式机械搅拌罐为例,Richard建立的关系式在2.5L~8500L的试验设备里得到证明。后来福田秀雄等人又在更大的试验设备里(100L42m3)Richards的关系式加以修正。这是迄今为止获得广泛引用的一个比拟放大用的关系式。

福田秀雄修正式:kd=(2.36+3.30Ni)(Pg/V)0.56vS0.7×10-9

式中 Pg 搅拌器轴功率

kd 以氧分压差为推动力的体积溶氧系数[mol/(mL.min.atm)]

N 搅拌转速(r/min)

V 装液体积(m3)

vS 空截面气速(cm/min)

Ni 搅拌涡轮只数

6.4 发酵液的流变学性质对kLa的影响

6.4.1 流变学基础

6.4.1.1 流变学的定义

流变学即Rheology,最初由宾汉倡导。它本是力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物质在力作用下变形或流动的科学,除了力的作用外,力的作用时间对变形的影响也是研究内容之一。因此流变学中,物体的力学参数不仅有力、变形,还有时间。流变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弹性力学和粘性流体力学

6.4.1.2 流动状态方程

1 粘性和粘度

粘性是表现流体流动性质的指标。水和油都是很容易流动的液体。但当我们将水和油分别倒在玻璃平板上,就会发现水的摊开速度比油要快,也就是说,水比油更容易流动。这一现象说明油比水更粘。这种阻碍流体流动的性质称为粘性。粘性从微观上讲,就是流体受力作用,其质点间相对运动时产生阻力的性质。这种阻力来自内部分子运动和分子引力。粘性的大小用粘度来表示。根据变形的形式,粘度还可分为以下几种。

2剪切速率与剪切应力

当流体在一定速度范围内流动时,就会产生与流动方向平行的层流流动,流体内部在垂直于流动方向就会形成速度梯度。层与层之间存在着粘性阻力。

取一微元单位进行分析:

两层间接触面积 A

两层间垂直距离 dy

下层流速 v

上层流 v+dv

剪切变形时间 dt

剪切变形:dx

剪切变形用弧度表示:

剪切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的剪切变形(用弧度表示)。

剪切速率

剪切应力

表观粘度

3流体状态方程

流动状态方程反映的是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6.4.1.3 流体分类

根据流动状态方程中的有无和n的取值范围,非牛顿流体可分如下几类。

1)牛顿型流体(

流动状态方程符合牛顿定律,即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成正比的流体,即。严格地讲理想的牛顿流体没有弹性,且不可压缩,各向同性。因此自然界中完全的牛顿型流体是不存在的,只能把在一定范围内,基本符合牛顿流动定律的液体按牛顿流体处理。

2)非牛顿型流体

a. 假塑性流体 )

b. 胀塑性流体

典型例子:生淀粉糊。当给淀粉中加入水,混合成糊状后,缓慢倾斜容器,淀粉糊会像液体那样流动。但如果施加更大的剪切应力,如用力快速搅拌淀粉,那么淀粉稀糊反而会变“硬”,失去流动的性质。如果用筷子迅速搅动,甚至阻力会使筷子折断。

c. 塑性流

6.4.2 发酵液的流变学性质对kLa的影响

对于真实的发酵液,无论是牛顿型或非牛顿型流体,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kLa会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变化。即使对于牛顿型发酵液,随着基质的消耗,菌体的增殖以及代谢产物的积累,有关的物性参数都随之变化,特别是丝状菌发酵液情况的改变更为复杂化。有人证明,在亚硫酸盐的水溶液中添加1.35%的死菌丝体,kLa下降50%Brierley等证明当黑曲霉菌丝浓度达到2%时,kLa下降80%以上。有人曾对内孢霉菌的伪塑性发酵液(通用型发酵液),当发酵进行到第50h,醪液呈高度伪塑性时,其kLa降低较牛顿型流体更为显著。

另外,某些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表面活性物质,如蛋白质之类,或者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等,当超过一定浓度时,能使kL剧烈下降。据报道,鼓泡通气条件下,水中添加硫酸月桂酸钠10ppmkLa下降45%左右;在涡轮搅拌罐中添加SLS4ppmkLa净增15%

当菌体的对数生长期到来时,菌体的耗氧速率大增,将导致原有供氧、耗氧平衡破坏,有可能使液内溶氧降低至临界浓度以下。此时必须采取措施提高kLa。此时若不能及时提高kLa,使溶氧在临界值以下停留了较长时间,很可能使生产完全失败。此时溶氧浓度便会迅速自动回升,直至饱和,这标志着菌体的呼吸基本停止。

6.5 提高kLaNV的措施

(1) 增加搅拌转速N,以提高Pg,可有效提高kLa

(2) 增大通气量Q,以提高vS。在原通气量较低时,提高Q可以显著提高kLa。但当Q原已很高时,进一步提高QPg将随之降低,其综合效果将不会使kLa有明显提高,甚至可能降低。有的调节措施是将两者结合起来。

(3) 提高C*提高NV。通入纯氧,或在可能的条件下提高罐内操作压力,均可提高C*

(4) 丝状菌的急繁殖导致发酵液粘度的急剧上升和kLa的急剧下降。过分地提高转速及通气速率可能导致菌丝体的机械破坏。在此情况下可重复地放出一部分发酵液,补充新鲜来菌的等体积培养基,这样可以降低发酵液粘度,使kLa大幅度回升。在抗生素发酵中有这样的实例。

(5) 选择适当的氧载体,能够明显地提高反应器的kLa向发酵液中添加少量的水不溶性另一液相,氧在这一液相中具有比在水中高得多的溶解度,如常用的正十二烷,氧在其中的溶解度,在35ºC105Pa压力时为54.9mg/L,故这类液称为氧载体。此技术起于早期用正烷烃生产SCP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正受到愈来愈多的注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bcf813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2.html

《2020年南师附中生物竞赛辅导讲义设计-生物反应06生物反应器中的传质过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