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观后感四篇

发布时间:2017-08-09 23:13: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建军大业》观后感四篇

例文一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献礼影片,《建军大业》紧跟时代要求,揭示了一支正义之师、胜利之师的历史原力,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具有史诗般的宏阔主题和时代指向。

  90年前的那段历史中,让千千万万热血青年甘愿为之献出生命的,是信仰。信仰是抽象的,然而,在《建军大业》这部电影中,艺术家们把它具体化成让观者血脉贲张、感动落泪的细节、情绪、画面,让人久久回味。看罢电影,那一个个激人奋进的战斗精彩画面,那一张张充满朝气和带着民族情怀的脸,那一句句让人心肠回荡无法自拔的话语,令人久久不能回到现实当中。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也存在着不同的政治信仰,在中国,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碧血一腔染山河的马本斋。很多人坚持自己的原则,甚至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一场艰苦旧约的抗日战争,那么多人为之流血牺牲,不都是因为坚定的政治信仰。在《建军大业》这部电影中,年轻的艺术家们将革命先辈年轻时期对革命事业的勇敢追求,对民族解放战争的毫不畏惧,对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渝,这就是一种伟大的信仰,也正是这种信仰的支撑,才让南昌城头的那一枪响变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事业的冲锋号。

  人不能没信仰,有了信仰,才有了奋斗的支持,有了精神的力量。信仰是灵魂的支柱,没有信仰的灵魂,是毫无价值的。同样,一个国家也需要信仰,有信仰才能进步和发展。至于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就是带领13亿中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一个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一个具有崇高信仰的执政党。正是这永恒的、崇高的信仰,引领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终身!诸如《建军大业》中的革命先辈一样,他们为了我们党的事业,用血肉之躯向反动派们发起了顽强的攻击。正是这崇高的信仰镌刻在他们的生命里,变成了性格、变成了骨血,经过了百炼变成了钢铁,铸就起中国革命的成里长城,汇聚成为一种坚不可催的伟大力量。这信仰让中国共产党由一个组织名词变成了一种精神,形成了强大的力量,锻造了一个民族,成长了一个国家。 

  90年的风雨、90载的春秋,于一个人,已是耄耋老人;于一段时间,只是历史的一瞬;于一个政党,却是难以磨灭的发展历程。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富裕的社会里,共产党员人仍然在平凡的生活中做着平凡的事,但是有益于党的发展的事;是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是有益于人民幸福的事。这是因为共产党员的信仰没有变,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永远持续下去。因此,我们在投入到党事业建设的大熔炉,多一份对党的执着、多一份对党的虔诚信仰,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文化交融、思想意识千奇百怪、个人主义恶性膨胀与物欲横流的迷茫社会中不迷失自我,认清个人奋斗的方向,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建军大业》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震撼和感动,更是充满了挥之不去、历久弥坚的革命信仰力量。90年前南昌城头的那一枪响,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正是无数共产党员孜孜不倦追求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同时也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只有用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力量,共产党人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就能自觉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

例文二

不得不说,在《建军大业》这部影史剧中,反映出党支部在建军及作战中的堡垒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我们党在历史的各个阶段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关键因素。在新时期下的今天,持续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取得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那个革命历史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有党员身份,就是肩负起挽救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责任,为着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国家和平稳定、人民生活幸福的理想信念去奋斗,随时随刻准备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生命。所以,那时候,党员的崇高党性决定了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党支部本质上存在着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作用。在革命的历程中,在枪林弹雨、横尸遍野的战场上,党支部组成的革命队伍和战斗队伍就是铁军,冲锋陷阵、视死如归、所向披靡,发挥了支部在革命战斗中的堡垒作用。这就是我们党在那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先进文化,依托这种文化,我们党的革命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功和最终的胜利。在新形势下的今天,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这种先进文化——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更要发扬!
或许,在今天,我们还未能真正能理解什么是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即便是我们经常去谈它,并把它放在我们今日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来,也未必会真正能体会到它的深意并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现在,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饱尝和平稳定的幸福时代下,每天陪伴我们周围的是信息化时代下的便捷,我们生活的目标也逐步向着自为实现自我发展而努力,但等哪一天国家面临危机、战斗的号角吹响的时候,我们党员是否还可以依然可以身先士卒、不畏生死、英勇作战、敢为先锋呢?我们的党支部是否依然拥有它曾经的战斗堡垒作用呢?
历史虽过,但精神永在!不忘初心,方能得始终!只希望今天的党员,能扛得起昔日的责任,肩负起明日的使命,我们是否能做到?

例文三

从《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到《建军大业》,承载着中国近现代史的三部曲已经上映完毕,作为一名21世纪的青年,在八一之际,重温这段鲜血与泪水的历史,对穿军装的军人油然起敬,敬佩他们的信仰与坚持。

穿军装小游戏流行、看军旅题材电影成为一种时尚,不仅是因为军队意味着一个人的英气与胆气,群众也是就此表达对解放军的感谢、支持或景仰之意,更是一种对从军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军队情怀的流行体现的是对广大群众对军队的自信,对国家的自信,也对中华民族的自信。

长期以来,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宣传,主要体现在传统媒体上,固然内容很好,信息量也大,但因传播形式不够丰富,对年轻一代来说,其精神价值不易入脑入心。文化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一个讲究市场规则的领域,也有着鲜明的文化属性,需要为情怀留下空间。事实上,情怀和市场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近年来,在文化市场上获得成功的情怀之作并不少见,从电影《钢的琴》到《白日焰火》,从《烈日灼心》到《师父》,观众从来都不吝啬自己的赞美。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不了解革命历史,生疏于红色文化,对其个人成长是一种缺失,对国家发展则是一种隐患。强军梦支撑中国梦,而梦的征程映照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使得那份由内而外绽放出的自信之感,能赋予人们一种普通事物所难以企及的独特气质。随着建军90周年阅兵的结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促使不少人通过身着军装的形式,释放心中的那份渴望。

但是与普通的知识学习不一样,对军队精神的了解和认识很难用学历教育常用的考试和证书的方式来激励和督促,只有靠材料和活动本身的趣味性,来吸引受众,寓教于乐。因此,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创意和策划不可或缺。文化企业要有更加充分的文化自觉,相关部门进行更多的投入和扶持。

例文四

××××日,在电影院观看了《建军大业》,很是感动,很是震撼,心灵受到不小的冲击。当时的党员盛少,见证他们由少到多的发展壮大。当时的物资极其匮乏,毛泽东同志领导的革命同志都坚持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即使拿,也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用银元去换。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一些列的革命战士被屠杀,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同志当时就拥有超前的远见,看清当前中国的形式,理论联系实际,组建工农革命军,摸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总结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经典名句。影片里面的南昌起义,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因为共同的理想信念而走到了一起,风雨同舟,共同对抗国民军,誓死夺下了南昌。这些场景,都让我们十分佩服,心灵受到震撼,他们有勇有谋,敢作敢为,舍小家为大家,为了组织可以随时奉献自己的生命。新时代的军人,十分坚强勇敢,拥有大无畏精神,为了党,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不怕牺牲,乐于奉献。向所有军人致敬,是因为你们我们才能享受这和平时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e8bd3d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a.html

《《建军大业》观后感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