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诗

发布时间:2017-10-01 23:59: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月亮让我陶醉

拉开窗帘,坐在窗台上,仰望天上洁白的月亮,有一种莫名的欣慰感在心头荡漾。是的,我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爱恋,每每看到它我都会陶醉,为她的美而陶醉。

洁白之美

夜幕降临,月亮用它那洁白的光辉抚摸大地,大地多了一份妩媚和惬意。给我们更多的是洁白的梦幻。还记得,苏轼解衣欲睡却见得难得的洁白月光,使他的心情开朗,漫步于月光之下,感受月光之美。天下之大,写月亮之美者如星,数也数不清,忆我所知,大多文章都赞美了月亮的洁白之美,迷人之美。她那美若天仙的气质,洁白之美怎能让我不陶醉其中?

温馨之美

表面看来,月亮是一个冷冰冰之物,无情无义,只是将太阳的光辉反射到地球而已罢了。但是,其内涵却恰恰相反。由古至今,有多少人挚真情于她?有多少人向她诉说埋藏已久的心里话?二她又安慰了多少人的心灵?用她那温馨的光辉涤荡了多少人痛苦不堪的内心?陪伴了多少出门在外的游子?数不清的呀!月亮好似我们最好的朋友,时时刻刻陪伴在我们身边,时时刻刻温暖着我们。她那忠实的气质,温馨之美,有怎能不让我陶醉?

圆缺之美

宋朝词人苏轼曾感叹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是啊!月亮总是不如意的,时而圆,明而缺。但是,她的圆缺不就是我们人生中的圆缺吗?人的一生是不会一帆风顺的,也同她一样时而圆满,时而欠缺。就这样才能显出她那种独特的圆缺之美。人生中。圆缺是相互的,有圆有缺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更丰富,更完美。月亮真的是太美了!谁能不陶醉呢?

月光四射,显得月亮更加明亮,更加洁白,更加美丽。她是迷人的,是纯洁的,是忠诚的,是温馨的,更是完美的,她就像一个三棱镜,即使再普通,折射出来的却是最美的,她的美不只是七色彩虹,她的美能撰写成一张光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美丽的,都能让

月亮

天,渐渐暗下来了,傍晚美丽的夕阳也渐渐褪去了,慢慢地,慢慢地,皎洁的月亮升起来了,它在宁静的夜空中是显得那样的美,那样的亮……它用它那幽幽的光芒照亮了身边的夜空和几片小云,在它们的衬托下,月亮就显得更加纯净、静谧了,散发着迷人的气质、柔和的光芒……橙色的月亮上偶尔拂过丝丝云缕,宁静而端庄.在这如水的月色里,我们心中都会寄托下一个美好的愿望,祈求神圣的月亮在这璀璨的星空,用它那独特的光芒来完成我们一个个美好浪漫的梦;在这如水的月色里,我们都会看着夜空上方那洁白纯净的月亮,幻想出一幅幅优美的水彩画,创造出一个个神奇曼妙的神话故事……

月亮,给予了我们太多的遐想,有时,月亮就像一个爱美的姑娘一样,想让别人看见更漂亮的自己,就去扯了几绺隐隐约约、亮白透明的小云朵来装点自己;有时,月亮就像一个端庄的成人一样,宁静的、严肃的站在岗位上,专心的注视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又像在思考着什么;有时月牙就像一只小船一样,由于承载了太多孩子与大人们的美好寄托,所以总是左右不停地摇晃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话一点也不错,仔细端详,就会让人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月亮和人间事物一样有圆有缺,有起有伏,所以,月亮并不只是美与诗意的象征,更是端庄与生活中指点迷津者的象征。它美不胜收,它超凡脱俗,它是神圣的,是纯洁的,是宁静的……

我想,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心去体验,与聆听,去感受,去凝视月亮,我相信我们就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诗意的独特……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为月亮而陶醉,为月亮而痴迷,它是我看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文学启蒙的心灵种子,是我们精神上美丽、顽强的支柱,是受人爱戴的美好、严肃的象征!

月亮的微笑

静谧的夜晚,深蓝的天空上干干净净的,没有一丝微云,显得有些意兴珊阑。

抬头仰望,只有一弯银色的月亮悬在空中,似乎风一吹就要坠下来。

站得久了,就会觉得这月儿是伸手可及的,却又不忍心让她所拥有的一弯宁静化为易碎的泡影。蓦然地,她仿佛睁开了一双惺忪的睡眼,向我微微一笑。

着微笑就像是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的隐隐一笑,神秘、圣洁,却若阳光般自然、亲切。

风起了,当然不会如我想象的那般落下。

月亮的微笑却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悄悄地打开我的心扉。

月亮里有每个人所眷恋的故乡,不论你身在何处,飘零何方。于是,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于是,杜甫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于是,张九龄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亮里有个孤独的世界,所以才拥有这般凄美动人的冰凉的月光。看啊,寂寞嫦娥舒广袖,艳美的舞姿,妩媚的风采,却无法掩饰她内心的孤独;吴刚无奈地砍那永远砍不完的桂花树,只能痛饮一杯桂花酒,岂料“借酒消愁愁更愁”。

月亮里有无尽的美丽,带着她如花的笑眉。于是有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于是有了“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于是有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于是有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透过这如花般的笑眉,如纱般的月光,我读懂了,读懂了月亮那抹深邃的笑容,它为这世界能变得更美好而静静地绽放。

每个人的心中一定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个月亮,我的月亮是不会改变的,她总会送我这纯美的微笑,多年以后,亦是如此,她是永恒的。无论是欢喜还是悲伤。只要深深望一望那月儿,澎拜的心便会如一泓清泉缓缓地平静下来。

月亮的微笑,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月亮——千百年,永恒不变

一代代江山的更改,一个个朝代的变换,千百年来,更替了多少又改变了多少?唯有你,高高地悬挂在湛蓝的幕布上,清冷的光线洒下来,散发着圣洁的光辉,笑看世间百态,永恒不变。

仰望星空,看着你,遥不可及,却有近手可触,千年前的你,是否也是如此呢?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对你诉说了多少寂寞、思乡的情绪。你无动于衷,似无情却有情,默默地陪伴李白,望着你的身影,却遥想亲人也在通过月亮看着他。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有多少知己好友曾在你的面前发下誓言,你又见证了多少真挚的友情,随着你的存在,誓言依在。即使身死,心未死,伴着你永恒流传。

苏轼把酒问青天,与你高歌对唱,“月有阴晴圆缺”,你不曾圆,世间又有多少圆满呢?但你一直是人们所寄情的对象,你是如此伟大。

月,你是一位在天上低声吟唱的女子,把弄着满头青丝,对下界人们祝福。“嫦娥奔月”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却又是一个凄美的悲剧。亲人两两相望,不能团聚,广寒宫是仙境,同时又是一座“冰宫”,寂寞无奈。你不愿所有人像你一般,所以每到十五、十六便形成了一个圆盘,祝福亲人团聚。而他们,也会在花间,摆一壶酒,放一盒月饼,对月遥望,携着家人感谢你的“圆满”。

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是在遥望你。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睡不着时,默默地注视着你,欣赏月牙儿时的尖锐,圆盘时的幸福。你能吸引我,在这种情境下想着,我们从哪儿来?我们要到哪儿去?你经历了时代的兴衰,是否会惆怅这一沧桑?

一丝丝轻柔的月光,洒在了李白的杯中,射在了苏轼的衣袖中,照耀在我心中。

多少年来,经历的跌宕起伏,人们对你的吟唱,千百年,永恒不变。

若有眠,枕的是月

冷山冷水。当指间轻缅于勾勒,唇际舒缓于低诉,五十陷下空成忘川。而随举杯复徘徊的连绵影绰里可以寻到这样的背影。

一蓑一笠一竿冷,是独钓寒江雪的渔父。江堤人烟渺少,千层浪击叠起也弄不得他一身湿漉。眼芒深邃,嘴里默念着四六骈散。日复一昔的时光就这样背去,换来他恬淡至极,像千里寥廓江天上俯瞰尘世的鸥鸟。

他是千百年来文人迁客的缩影,先是在一片“西望长安不见家”生中悲痛哀婉。然后慢慢移情山水,留下诸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名句。再然后却是越发恬淡,不能被摧眉折腰,更不能再伏于案牍。然后他们来到江边,竖起自己韵转三绝的竹竿,挂一丝线与一直钩。像是张起一弦清调,旁若无人地唱起自己生活中的不得志,然后静默成天地的一隅。我在他们肩背上一拍,散出的是不屈铜锈。

早时却十分屏弃这种懦弱无能,认为他们纵情山水只因是不能熟谙政事而选择的逃离。所谓的李白杜甫欧阳修也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几处败笔,不能懂得他们未能入仕治国的苦衷。后来阅历增加,才了解到迁客骚人的无奈。他们胸怀天下之治,却被阻隔在圣上蔽目无听的窠臼里。满腹经纶无处施,只能去默念四六骈散。骨子里纵然会是坚贞不屈,却也撑不起整座天。然后他们成了文人,成了诗人,成了墨客。

不能出仕大概是渔父们的缺憾,生活拿起它的刻刀巧妙地镌刻了另一条路,与他们先前所想完全背道相驰,成了越拉越远你却无从挽回的时间。渔父们终于无奈了,他们来到大江堤岸,竖起一支青竿。

有这样一句话描写过这些不为出仕或不能出仕的文人:夜色中的一轮圆月与一片树影,是无法企及的妩媚。

文人们都有自己的妩媚,他们都或多或少地留下过自己的绝唱。在“青箬笠,绿蓑衣”中,也一定潜埋有无数李白。他们用生命惨痛的昭然若揭的代价来刻画自己人生的圆满。史学家们只是注意到了他们不能为仕的缺憾,却又不曾赏悟到他们临山临水临云临风时所发出的万千感悟,不能领会到他们的智者一鸣,不能观察到他们那被缺憾所掩盖住的完美。

渔父啊!你又何必为琐碎的生命以及其中缺憾孤影无眠。当一切沉积于地,一切烟消云散,一切日澄台灵镜般渺远平旷时,你仍不愿脱去蓑衣。而此时你便知道——

冷山冷水。若有眠,枕的是月。

月亮

儿时记忆中的月亮是带有神秘色彩的。听老人讲月妈妈的故事,讲玉兔的故事,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总是那么的向往,那么得神秘不可测,似乎人间的事情也都融入到月亮中去,心中始终憧憬着月亮的美妙。

懵懂时代,坐在大人的怀抱里,仰望星空,繁星点点,月光飒飒,稀疏的云彩,随风飘动,真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啊。此时的月亮犹如“咕咕”叫的大厘花母鸡,星星是一群“叽叽喳喳”的鸡苗,一起行走在旷野上,四处觅食,好一幅闲情优雅的牧禽图画。

小学里老师布置写一篇描写月亮的作文,直白的我把月亮写成了玉盘,她闪闪的光线,普撒在大地,指引着伙伴们行走在上学的巷子里、小道上,为山里劳作的人们,送去了光明和祝福。圆圆的月亮代表着耕耘和收获,孕育着希望和幸福。

中学里的月亮是友谊和理想的象征。月光下同学们手捧课本,漫步在月色下的操场和林荫小道上,同学的友谊象撒落着的月色,晶莹透明,清纯隽永,无拘无束。沐浴月色,仰望夜空,五彩斑斓的星星,如放飞着的年轻的心情,随着月色飘舞。畅谈理想,憧憬未来,世界变得那么唾手可得,未来我们是主人。

如今的月亮在我的心目中更代表着团圆与和美。圆圆的月亮,犹如家一样的完美与温馨。在那月光皎洁的夜晚,千千万万个家庭沉浸在团聚的欢乐气氛中,尽情地享受着团圆的快乐。篝火边,炉灶旁,席地而坐的人们,绕漆俏皮的孩子,远方归来的游子,举杯的双手,微笑的脸庞,欢笑的语言,悦耳的歌声,畅快的心情,处处流露着人生的美好和快意。高挂夜空的圆月,欣赏着人间优美的景致,恣意地露出欣慰的笑脸。

或圆或缺是月亮周而复始的运行周期,它演示着人间的酸甜苦辣,代表着在杂芜的世界中不断拚争事业的人们,写实着人生轨迹。成功的事业就像满月的光亮,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得到的是掌声、赞美、鲜花,收获着成功、金钱、幸福。而此时往往也是危机四伏的时刻,事业的顶峰之后,面临着的就是低谷和挑战,正所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摆正心态,克服浮躁,把握机遇,接受挑战,勇于创新,希望和胜利永远属于不言放弃的人。

啊,心中的月亮,你唯美唯缺,不正演示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吗!

错过了太阳,还有月亮

时代的变迁,生死的轮回,历史长河滔滔,积淀下无尽的爱恨情愁。随着光阴的流逝,爱会退热,恨会淡化,情会漠然;愁,更会深埋尘埃。徜徉于历史的长河,唯有希望得以曼延。

常言道,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希望的顽强生命力在于它的幽深与飘渺,它并不是固定的代名词,它有自身的延续性。昔日的雕栏玉砌,金碧辉煌,在他眼里只是过眼云烟国破家亡的痛苦,使他几欲绝望。一代帝王错过了大好河山,好不失落;;而正是这种透彻心扉的痛楚成就了一代词人,空旷的山谷响起了一声悲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无言独上西楼,在月如钩的夜晚,高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千丝万缕的忧愁恰似“人生长恨水东流”。历史的风尘不知湮没了多少帝王的楼阁轩榭,唯他??南唐后主,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唱遍了忧思,吟遍了愁情,赢得了永恒。

十年寒窗,本想换得一朝衣锦还乡,怎料仕途多坎坷。金榜无名,心中有恨。他无颜以对乡中父老,在“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夜晚,只身孤影,独上“姑苏城外寒山寺”,面对“江枫渔火”,忧思难忘,深叹“夜半钟声到客船”。弹指间,他错过了名利场,好生失望,而正是这种无奈的失意,成就了千古绝唱册《枫桥夜泊》,也因此,张继字,这个名字震撼了文坛!

命途多舛,现实生活中无数的精魂默默地付出。在这辽阔的时间和空间中,寻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生命坐标。双目失明的她,错过了五彩斑斓的世界却能让海伦精神传遍了每一个黑暗的角落;双耳失聪的他,错过了清脆悦耳的声音却能扼住生命的咽喉,奏响了《命运交响曲》

因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希望之火需要再燃,需要呵护,不致让暴风雨将其熄灭,不致让自己在黑暗、阴冷、无助中绝望。

当我们错过太阳的时候,不要心灰意冷,我们要守住希望,因为还有月亮和星星;当我们又错过月亮和星星时,不要自暴自弃,我们要看到希望,因为明天还有太阳;当我们什么都错过的时候,也不能放弃希望,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希望!

月亮,心灵之乡

月亮既是伟大的,也是悲伤的,更是温馨的。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出过不朽的诗篇:“今人不识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正像李白所说,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都对月亮产生了一份独特的感情。

晚霞消退,太阳渐渐褪去了明亮的光辉,留给大地的是暗红中的忧伤,也许是一份恐惧,把人间带进了黑暗之中。忽然一种莫名的银白洒在了大地上,我抬头一看,好不惊喜,啊,月亮,原来是月亮!月亮用她那皎洁的光辉抚摸着大地,大地更有了一些妩媚和神秘,我们也就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些梦幻。

看一看,想一想,深感月亮是伟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月亮反射着太阳的光辉,当一个二传手,把光明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奉献给人们。有了夜晚的光明,人们就特别喜爱月亮,月亮代替了路灯,这黑暗里的光明啊,是多么的真贵呀,使人们的心里也亮了起来。夜空中的月亮,不仅照亮了天空和山川自然,照亮了大地,更照亮了人类的心灵。月亮,心灵之夜的明灯。

月亮又是悲伤的。她的苦楚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寂静的夜里,她是孤单的,没有任何知己陪伴,也没有任何一点点人声的热闹,有的只是如水的空冥,无边的寂寥。她还有什么法子呢?也只好把自己微弱的光洒在了环宇,自己为自己解闷,制造一些阳阳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她最殷实的欣慰了。

月亮更是温馨的。她陪伴了散步的人们,陪伴了旅途劳累的游子,更安抚了远在他乡的亲人。正如李白诗中写到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充满了人文关怀,他不嫌弃任何一个人,当你高兴的时候,忧伤的时候,不知所措的时候,她都是你的好朋友,与你娓娓道来。

在中秋节,月亮是最圆的,那时,她才得意洋洋地放出她那明亮的光辉,也许这天晚上是月亮最得意的时光。

月亮并不总是顺心如意,有时瘦瘦的,可怜兮兮,弯弯的,像是有什么劳役累弯了她的腰,像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怎经得起旷宇中的海啸巨浪呢,,也似一把总在劳作的镰刀,够累的。看到了弯月,宋朝词人就发出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感慨。

月亮的美,在于她美若天仙的气质,更在于她幽幽怨怨的灵魂。月亮,我们灵魂的家园。

云水两茫茫,谁人守月

多情自古惹红尘,

奈何天涯远故痕。

明月一弯今尚在,

不知谁是守月人。——题记

曲绕窗楣,子夜独醉。一首幽婉苍凉的《守月亮》,仿佛穿过重重迷雾,携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涌入怀中,掠起心湖的涟漪,层层迭迭,久久不能散去。

“潮涨潮落、江河流水长又长。缘尽缘散、痴情一片,有点忧伤。那颗想你念你的心,天天都一样,风风雨雨,依然真真切切守望……”

红尘如梦、岁月如烟,谁是谁不醒的执念?谁是谁望不穿的流岚?人生苦短、情路漫漫,谁是谁不老的传说?谁是谁百转千回的爱恋?

伴着情意绵绵、如诉如泣的歌声,于云水茫茫深处,似见一个孤独缥缈的身影,默默地守望着苍茫夜空,细数着月缺、期盼着月圆;身披着冬寒、静待着春暖。却不知,残淡的月光下,可有人看得清他那忧伤的眼神,可有人懂得他痴守的那份虔诚。

“飘飘荡荡,人间烟云多苍茫,冷冷清清,梦里好像有你歌唱。哪怕前世今生注定走不进天堂,痴痴迷迷不信等不来那月亮……”

大千世界,人海如潮,几番风雨任飘摇?浪卷红尘,苦苦追寻,谁又是那个摆渡的人?心已相系,人却相远,思念何时才能靠岸?一弯明月,两处牵愁,万般意念几时休?

月静曲幽的夜,诺诺地问一句歌谣里的主角,你那切切守望的痴情中,真的只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忧伤吗?若能透过你的双眼直达心底,我想,那定是一颗痛到流泪而又柔美孤独的心。然,情到深处又何惧心痛?爱到无悔又怎怕孤独?所以,你宁愿在烟苍云茫中把自己的一生“守成一道道山梁,也要等那高高的月亮”,以圆满的结局,给心上人一个温暖的怀抱和坚实的臂膀。想那似月美丽温柔的女子,若为恋人这份执着的守望,沏一壶如玉纯洁的冰心,皎皎相照,该是一个多么凄美而温馨的爱情传奇啊!即使云水茫茫,两两相望,便也是心心相印,暖流相溶。怕只怕情深缘浅、云浓雾重;一缕寒烟、惊了夜空;一帘明月、半边朦胧!两双深情的眸子,对守一世的冷清。

悠悠江河水,缓缓向东流。淹没几许天上月,载却人间几离愁?绵柔儿女情,风雨西关口。牵过几时红酥手,荼蘼几许沉香袖?遥遥守望月亮的人啊,究竟还要等多久,方能到尽头。难道真的要把自己的一生守成一道道山梁、一片片汪洋,才能揽得到那一怀不变的温柔吗?

人生多错杵,世事总婆娑。真情有多深?相思有多痛?在这漫漫长夜里,在这云水茫茫间,还有谁和我一样,把这美丽与哀愁的叹歌,独自静静的倾听!单曲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弦歌心鸣了一番又一番,漫过苍穹,飞越千山,化作一弯明月,串起问号连连,没有答案!化作绵言絮语,染遍了红字小笺,没有句点……

晚上,闲来无事,实在无聊,于是一个人就漫步学校后面的小树林中,独自去享受那夜色之美。抬头望着寂静的夜空,可爱的月亮从树梢后慢慢地爬上半空,光亮、圆润,像一块玉琢的盘子。温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仿佛滑过一曲悦耳的琴声。

置身于如此美好的月色之中,我不由得想起了古诗中很多关于月的描写。

《诗经》里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句子。皎洁的月光成了妆扮美人最好的饰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灵月是美好爱情的见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如顽童,惊碎了鸟儿的好梦。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我们寂寞时,月是我们忠实的伙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我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是我们对人类起源的遥遥揣测。

当月出现在夜空时,它总能牵引我们的目光,激发我们的思维,绽放我们的情感。使我们为它痴,为它狂,为它欢呼,为它感伤。它是那样光彩夺目,它是那样令人神往。然而,当我们仰望明月时,有谁会关注它身后那默默给予它光明支持的太阳呢?

夜渐深沉,明月依旧当空照着,只是更圆更亮了,而我的眼睛却穿过耀眼的光芒,望向那“明月”背后遥远的夜空。

永远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困惑着,我也困惑着,唐代诗人张若虚也是一个困惑者。他曾在长江边对着月亮发问:“江月何年初照人,江畔何人初见月?”

明月何时就已存在,为什么要存在?这些都不是重要的。张、苏的追问,绝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探究,而是人文意义上的情感抒发,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究。

我不知道外国人是如何看待月亮的,但我敢肯定的说:外国人心中的月亮,一定不如中国的“圆”!他们只知道第一个访问月球的是前苏联人,却不知道月亮的主人是中国的姑娘嫦娥。

在讲究“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传统里,月亮不是一个星球,不是一个物质的实体,而是一个理想的大气球,是情感的载体,是思念的寄托,是美好的象征,是落魄文人的慰藉,是少男少女恋爱的证人……。在懵懂未知的孩童时期,我们听的第一首儿歌是“月亮嬷嬷,照你照我……”;听的第一个神话故事(我以为这是中国最美的神话故事)是“嫦娥奔月”;听的第一个童话故事是“猴子捞月亮”。上学后学的第一首诗歌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恋爱了,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里,月下老人用一根红线绳把一对幸福的男女捆绑的结结实实。如果恋人产生误会了,则会指月发誓:“月亮代表我的心!”;如果亲人分离了,则对月吟哦“但愿人长久,千里更婵娟”。……如果没有天上的这轮明月,我们的情感如何寄托呢?如果没有天上的这轮明月,我们的心灵该是多么的落寞啊!据说仅唐诗中咏月的诗作就有700余首。神话传说《嫦娥奔月》,李白的诗《静夜思》,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朱自请的散文《荷塘月色》;着名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月光曲》、《二泉映月》……,这些文学、音乐艺术里的瑰宝,这些宝贵的精神食粮,不都是这轮明澄皎洁的月亮所馈赠的吗?

月亮,她和太阳一样重要,一样伟大,她是人们精神世界里的“太阳”。太阳的光辉和对植物的作用,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食物,解决了人们生存的物质需要;而月亮不仅用她那柔和的清辉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精神的家园,解决了人们心灵上的需求,还以“月有阴晴圆缺”的变换,使人们懂得了“人有悲欢离合”、世事难全的科学认知和辨证思考。“日”和“月”共同组成了一个“明”字,日是人们头顶上的一盏“明灯”;月是人们心灵上的一盏“明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夜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月亮的依赖越来越少了,对月亮的情感越来越淡薄了。现在仰头赏月的少了,更难找到对月亮敞开心扉,伤感唏嘘,倾诉满腹惆怅的苏轼之流了。“一机在手,沟通全球”的现代化通讯设备,让人们对千里外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不用通过“举头望明月”、“千里共婵娟”来表达和传递了。如今小孩子们听的看的故事,也不再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猴子捞月亮》……,而是《白雪公主》、《圣斗士星矢》、《哈里波特》……。月亮也如同年老色衰的明星一样,渐渐淡出人们的文化视野,和她的主人嫦娥一样,开始寂寞了!

曾经照过汨罗江边徘徊彷徨的三闾大夫的月亮,曾经照过大漠雄关的月亮,曾经照过六朝繁华的秦淮河的月亮,曾经温暖过历代无数游子心头的月亮,曾经让张若虚因一首《春江花月夜》、让阿炳因一曲《二泉映月》而万古流芳的月亮,真的发生变化了吗?

月亮,是永久不变的;月亮,还是我们祖先喜欢的那个月亮!变化了的,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

对月亮的冷漠,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人们审美情趣缺失的反映,是人们内心浮躁不安所致,这也是当今人文精神流失的现象之一。我希望中国人有一天也能站在月球上,但我不希望这种科技的进步是以放逐嫦娥作为代价的!

我们过去的文化和精神情感中吸纳了太多的月辉,我们将来的文化和精神情感仍需要月辉的浸润。在明月当空的夜晚,请到月光下走走吧,请和月亮说说心里话吧,哪怕你仅仅和月亮对视一眼也好!——这不是可怜月亮,而是升华我们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64a4b88f12d2af90342e63e.html

《月 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