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2高考历史试题分项专题05 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多极趋势

发布时间:2019-08-12 00:31: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07-2012历史高考试题分项专题05 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多极趋势

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一)选择题

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211917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311920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20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

C.俄国十月革命期间 D.巴黎公社期间

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21《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16《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2012高考文综广东A20“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

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指的是除科学社会主义外的其它社会主义思潮,如空想社会主义,C项排除,D项正确;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学说,排除A项;生物进化论是自然科学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01917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16)在中学毕业作文中,马克思以“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并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上述理想。他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的实践成果是

A.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 B.出版《资本论》

C.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 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21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二.世界政治多极趋势

(一)选择题

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23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第一次柏林危机 B.两个德国分立

C.联邦德国加入北 D.共产党情报局成立

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3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27“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上述内容出自

A.《开罗宣言》 B.《大西洋宪章》

C.《联合国宪章》 D.《马歇尔计划》



www.ks5u.co

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81871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2011年北京卷文综23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 ②《资本论》 ③《四月提纲》 ④《人民宪章》

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2011年广东省文综21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革命

【答案】:D

【解析】:解题时紧扣题干关键词“19世纪70年代”、“阶级斗争”、“新阶段”可知符合史实的是巴黎公社革命,这次革命是发生在1871年,同时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斗争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同时也无法反映题干中的“阶级斗争”;B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时间不符;《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发表,这一时间的工人斗争仍以自发为主,构不成“新阶段”。

2010高考广东文综21题)《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1题)马克思曾经评论道:“由于俾斯麦的特别法令,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先生已经以叛国罪被逮捕,其实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敢于履行他们作为德国议员所承担的责任,即在联邦国会里抗议兼并亚尔萨斯和洛林,投票反对新的军事拨款,表示同情法兰西共和国,抨击想要把德国变成普鲁士兵营的企图。”上述评论的历史背景是

A.普法战争  B.拿破仑战争

C.德意志帝国成立 D.路易·波拿巴政变

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1题)《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

④“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对巴黎公社概念的全面把握。从背景看①解读正确,从过程和性质看③④解读正确,建立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一般认为是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从材料中萌芽一词也反映了这点,故选D

2009年广东高考20题)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 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 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C

【解析】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公社作为一个新型的工人政权,虽然人民有权对他们直接民主选举产生的委员监督和罢免,但这并不是象雅典式的直接民主。巴黎公社通过选举,委托代表——公社委员,行使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权力,这还是代议制民主制度。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21题)1917118,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21题)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32题)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

C.先进的生产力 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马克思描述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过程是为了证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因为类似的运动又在进行,生产相对过剩造成经济危机,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所有制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关系太狭窄,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创造的财富。同时,也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社会化的生产力),并产生了运用这种武器的人——无产阶级。

2008年广东高考20题)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者 B.空想社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 D.第一国际领导人

2008年海南高考14题)1880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76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21题)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二月革命的发生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简单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教材可知,结束俄国十月革命前两个政权并存特殊局面的标志性事件是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

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4题)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D

【解析】AB在巴黎公社中已经实践过。C俄国并不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008年海南高考22题)下列各项中,对苏俄时期苏维埃性质的准确表述是(

A.相当于议会的立法机构 B.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

C.工人士兵等阶层的协商机构 D.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3题)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0题)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邮票的名称 B.周年纪念的时间 C.第一枚的图案 D.第二枚的图案

【答案】A

【解析】苏联成立于1922年,而非1917年。所以名称上应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35周年纪念”较准确。

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3题)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十月革命

C.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D.巴黎公社

【答案】D

【解析】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2题)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

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18题)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 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 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

子:“父亲为什么失业?” 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这段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可能出现于

A. 1825年的英国 B.1861年的俄国 C.1868年的日本 D.1871年的德国

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20题)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美英法 B.英法俄 C.美法德 D.英法德

【答案】D

【解析】属于中等难度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比较能力。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分别是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故正确答案为D项英法德。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属于纯记忆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所以选D

二.世界政治多极趋势

(一)选择题

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9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②美国从越南撤军

③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1题)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是

A.反法同盟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011年福建省文综2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答案】:C

【解析】:扣住材料关键词时间“20世纪50年代”即可解决问题。杜鲁门主义19473月发表,马歇尔计划19484月开始实施,“特种战争”1961年发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BD三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形成于1955年,同时说明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故选C项。

2011年广东省文综2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011年山东省文综1619644越,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011年重庆市文综23自“9 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

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

【答案】:C

【解析】:题干主要表达了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从“全球关注的焦点”和“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可以判断C正确。

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7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9201151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分子。由此可以看出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化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0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刹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己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欧盟只是一个区域集团化的组织,并不是欧洲所有国家的结合体,而且没有俄国的加入故排除B D项;而且只是出让部分国家主权,仍然保持着很大的独立性故排除C项。欧盟不包括俄罗斯,排除DBC说法错误,与事实不符;A正确,欧盟的合作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故A正确。

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1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撤出古巴导弹 D.签订《华沙条约》

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2日本自民党从1955年开始长期执政,在六七十年代出现表1所反映的变化

年份

1958

1963

1967

1972

1976

自民党议席

287

283

277

271

249

在野党议席

180

184

209

220

262

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自民党

A.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基础受到削弱 B.未能提出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政策

C.长期执政违背议会民主制原则 D.与美国结盟的政策遭到强烈反对

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23题)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 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 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8题)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答案】D

【解析】 二战结束后,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被摧毁,美苏联盟的基础消失,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形成之中。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世界体系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二战后盟国由战时联合走向分裂对峙的根本原因是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故此题应该选择D

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2题)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21题)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组。……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2010高考广东文综22题)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时

 A .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域

 B .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场

 C .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具

 D .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答案】D

【解析】题眼:时间“1959年”,“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尼克松的反对。”1959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两位总统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态度。A说法与材料无关;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在1973年,B项错误;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C项也排除。故正确答案选D

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21题)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

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

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23题)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他可以

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   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

③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   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3题)《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答案】C

【解析】 此题是情景再现题,干扰项主要在于D,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思想活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根据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说明是发生在巨变前。此类型试题要决在于抓住历史阶段特征。

2009年广东高考25题)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35题)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后两极世界变成了单极世界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21题)4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A怎么会这样?B. “糟糕的战争!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2009年海南高考20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答案】B

【解析】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2009年海南高考21题)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A 矿业资源互补 B 人力资源共享

C 科学技术交流 D消除贸易壁垒

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3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20题)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 B. 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的背景,是在美苏对峙的背景下产生的 ,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得出它们应该是指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 ,故D项正确,ABC均错误。

2008年江苏高考20题)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态度由“强加”(1946年)到“很好的倾听”(1972年),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的联合使欧洲的实力大大提升,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

2008年广东高考23题)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5题)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是

①对付苏联威胁 ②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③抵消美国优势 ④准备武装解放东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14题)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答案】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两极格局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本题的立意在于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时期限制:20世纪70年代。冷战重心在亚洲;中苏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末破裂后,直到80年代末才实现正常化(1989年);欧盟成立于1993年。而在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故正确答案为A项。

2008年江苏高考19题)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2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一体化发展 ②政治联合加强 ③法德实现和平 ④民族矛盾消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24题)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答案】D

【解析】 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剑拨弩张,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危险。注意材料中的“纽约”、“莫斯科”和“哈瓦那”分别是美、苏和古巴的首都。

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68题)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答案】C

【解析】 美国拉拢加拿大、英国等国家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所针对的国家是苏联。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22题)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4摄于19618月,图5摄于1989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2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二战后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时间限定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从20世纪80年代起,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逐渐对话,20006月,两国领导人发表共同宣言,并没有缔结和平条约,A错;韩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928月,B错;二战后,美国在韩国存在军事基地,苏联在朝鲜则没有,C错。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形成了两国长期对峙的格局。

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5题)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A. 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

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22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二)非选择题

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36题) 德意志民族的战后45

下面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9分)

2008年上海高考17题)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问题:(7分)

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2分)

2)“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3分)

3)如果你是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9853bd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35.html

《2007-2012高考历史试题分项专题05 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多极趋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